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896阅读
  • 80回复

台城大门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林月

发帖
1135
金钱
2843
经验值
1194
只看该作者 75楼 发表于: 2008-10-01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的解读

朱熹原诗:

<div align=center>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div>

昨夜无眠,读一本有关诗词鉴赏的书籍时见此诗,试着从不同角度解读,有所感而记之。 解读一:字面解读 不算大的“半亩方塘”深邃清澈如镜,天光云影闪耀浮动其中,妙不可言。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渠)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补充进来。 解读二:以接受美学的方法解读 接受美学认为,完整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者的作品在经过了读者的接受过程(也即再创作过程)后,才成其为文学。作品实际上处于一个永久性的动态变化中,它因读者不同而不同,也因同一读者不同时间的阅读而不同。所以,这首诗可以这样解读:“半亩方塘”即是书(作品),其中情趣蕴含无穷(“天光云影”和它们的“共徘徊”);“清如许”,书中不断出现的更多的情趣;“源头”,诗作者本人;“活水”,诗作者对书中情趣的新的领悟。简言之,诗意是说诗作者朱熹对书不断有新的参捂,也即作品的再创作过程持续不断。此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每读辄新。当然,此处的书可以是指特定的一本书、一首诗词(一个作品),也可以是泛指意义上的书,解读时略有不同。 解读三:以禅理解读 “半亩方塘”指诗人的心境、智慧,它象镜子一样对美妙的大千世界进行反映,对万物至理进行品味体会,它之所以能够“清如许”,是不断读书(“源头”有“活水”不断补充进来)的缘故。 如上,解读一虽然也饶有情致,富于理趣,诗意上也讲的通,但是譬如欣赏美人而未把顾盼传神的眼睛作为有机的整体放到一起来对待一样,毕竟是未全得佳妙处,与诗人的本意相去甚远。解读二、解读三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了这首诗的深层哲理,哪一个更符合诗作者本人的原意都已经无从知道,也已经不重要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再读出新的东西来,若能记之与此而启示于大家,岂非乐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var reload=1;</script>
离线USA168

发帖
2164
金钱
2432
经验值
1711
只看该作者 76楼 发表于: 2008-10-02

观书有感fficeffice" />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读)

这首诗大致意思是: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诗的寓意很深,本人解读为: 小小的书本就象明镜一样, 映照着一个又一个前来翻阅的读者. 为什么书本有如此的吸引力? 因为科学日新月异, 文章内容也是象活水一样更新.人们不断地从不同的书本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千万不要一部通书读到老啊.

[此帖子已被 USA168 在 2008-10-2 7:31:40 编辑过]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77楼 发表于: 2008-10-02

谢谢光之谷和老伍哥的报道和各位的参与讨论。好动听的典故和台城故事。小时候也曾经在大门楼走过。草朗街那块空地后来好象做了台城风扇厂厂址。

尽管好些旧祠堂被拆掉,希望剩下的能保存下来。也许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如果能把老城区维修好供后人、游人参观,应该具有很好的人文价值。当然,资金?

离线jan

发帖
78964
金钱
1422
经验值
19488
只看该作者 78楼 发表于: 2008-10-02

从这相片才认出了大门楼,以前爱从这里走过去文化公园,非常熟悉,右边的高楼是新建的?以前左边的一间算高了。谢谢光大师带我重游。

离线笑逐颜开

发帖
1863
金钱
17494
经验值
1238
只看该作者 79楼 发表于: 2008-10-03

靓j:你的眼力真好,右边新楼是今年才改建落成的。

冇上来同学网十多天,今见台城大门楼一帖觉得很亲切,多谢光之谷和老伍哥的图片上传及楼上各网友的跟贴,正如老伍哥话斋:

<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大门楼新巷,那里有我的家,还有大炮友、笑逐颜开。。。的老家。进入新巷要经过芳草网友家的后门(照片1右边本来是空地,芳草家的厨房就在那里,现在被黄色的建筑占用了)。新巷由一排过的四间三层楼房组成(照片2),我的家后门就在新巷的尽头(照片3)。

新巷由于年代已久,已经成为危楼,无人居住

<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还有,黄植源的家,门口过着几个地拖,笑逐颜开家楼梯口堆着烂沙袋。。。。

</div>

看着以上的画面心情确实不太愉快,毕竟这是我生活过二十多年的地方,讲句真话希望它能尽早拆建,新巷这一排过三层4间的楼房已有百年历史了,六七十年代我们住时已是危楼,每逢台风都要去友好避风呢,大门楼以前的地巷{空地}很多,儿时真是很好玩的,不知其他街坊的感觉如何?.....

</div>
离线海天一色
发帖
23
金钱
24
经验值
24
只看该作者 80楼 发表于: 2008-11-29
蛇仔福不是住大门楼的,他应该住在草蓢横街!!!见到大门楼现在的环境,哎......心理感XXX万分,在那里住了相当一段长的日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