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66阅读
  • 5回复

〖转载〗中国学生为何输给美国学生 国际大赛三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5-21

全球青少年“科学世界杯”落幕,中外学生的创新差异凸现
赵亚辉:一次国际大赛的“三思”(图)

中国学生为何输给美国学生

 赵亚辉 文/图

当地时间5月15日下午,在美国内华达州雷诺市展览中心,有全球青少年“科学世界杯”美誉的第六十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举行了颁奖典礼,来自中国内地的17名中学生获得13个奖项。

   【思考之一】获奖的数量与质量

  中国学生获奖数量不少,美国学生获奖质量更高
    18个学科大奖中17被美国学生获得,3个顶尖大奖全部被美国女生包揽,中国台湾女生获得1项学科一等奖

   在最终公布的获奖名单中,来自广州的潘莹获得工程学—材料科学二等奖和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协会专项一等奖,来自成都的薛来等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团体一等奖,来自北京的王昊昱、王满强获得植物科学团体二等奖,来自武汉的孙可、吕思扬、柴皓曦获得植物科学团体二等奖,来自福州林雨婷获得动物科学三等奖,来自上海的郭海骏、许青、杨奡获得环境科学团体三等奖,来自北京的李汉歌获得动物科学四等奖,来自广州的黄静文获得环境科学四等奖。

  “中国学生们获奖数量不少,但有份量的不多”,此次大赛的一位评委告诉记者:“在这次比赛中,美国学生表现出了高水平,他们的素质和项目都明显超出其他国家的选手。”
    “虽然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学生参赛,但从比赛过程和结果看,美国学生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在一共18个学科的一等奖中,17个被美国选手获得,另外一个被来自中国台湾的曾依晴获得,而最重要的3个顶尖大奖“英特尔基金会青年科学精英奖”,则全部被美国女生包揽。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周红章博士已连续多年担任Intel ISEF的评委,此次也是两名中国评委之一。他认为,从多年评选的情况看,中国参赛选手都是层层选拔的学生,整体水平、得奖比例等都超过美国学生,但不是每年都具有这样的优势,“这也是正常的”。

  让他觉得遗憾的是,中国参赛选手有一些偏科,如心理行为和医学这些项目,就很少有中国学生参加。在今年参赛的19个项目中,也缺失了这两个领域。

  在牛津大学著名天文学家乔瑟琳·贝尔·博奈尔看来:“参赛语言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似乎是不公平的,这一点英语国家的学生占有天然优势。”她建议,“中国学生应该更好地掌握外语,这点非常重要。”

分享到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5-21
 【思考之二】项目的“圈养”与“放养”

  外国学生研究出于强烈兴趣,中国学生存在自发性和想象力的问题

   来参加Intel ISEF的中国选手,都是国内“身经百战”的高中生,主要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明天小小科学家”两项全国中学生科技大赛的优胜者。

  在他们看来,国内比赛和这次国际比赛有很大不同。首先是评委的关注重点不同。来自四川成都第七中学的朱晟爽和文旸天对记者说,在国内比赛时,评委注重项目的实验细节,主要关心项目的实验过程,问得很细;在这里,评委注重了解思维过程,关心你是怎么想的,项目怎么来的,并不太关注操作细节。

  其次是比赛的气氛不同。很多同学都告诉记者,大赛气氛很轻松,就像一个大聚会。国内比赛比较严肃,日程很紧,评委评审就像是答辩,选手之间几乎没什么交流;而这次国际比赛,安排了很多各国选手的交流活动,包括大规模交换徽章等活动,评委的评审也很开放、随意。“有一个观众走到我的展台前,跟我聊了很久,还互相开了不少玩笑,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我的评委。”一个学生说。

  让中国选手印象更深刻的,是国外选手很多“无拘无束的创意”和“对科学发自内心的热爱”。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姚昱星说,很多美国学生的项目,源于对生活细节的观察,是在强烈兴趣支撑下的科学思考和研究。朱晟爽的描述更为有趣,“打个比方说,我们国内同学的项目,多是‘圈养’的,有一定的‘强迫性’;而国外同学的项目,多是‘放养’的,自发性很强,兴趣性很强。”

  “我觉得,思考能力是最重要的。国外往往下午3点就放学了,学生有大量时间做想做的事;但我们每天都很忙,要上一天课,晚上还要上晚自习,哪有时间思考?”朱晟爽说,“但是我觉得,思考是最重要的。”

  来自中国的评委也发现,海外学生更敢于想象。比如在环境方面的项目,国内学生往往会做成一个调查报告,或是一个小测试,而国外学生已经开始关注木星,眼光投向了太空,思维的发散和开创性很好,这是平时的学习气氛让他们敢于去想象。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5-21
【思考之三】科研路上的“权威”与“后生”

  国内往往偏重“权威”,国外对“后生”也很尊重
   “创新环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Intel ISEF树立的是对科学的追求和敬重,这些方面值得我们深思。”

   在本届大赛上,有一个细节让中国评委和学生印象深刻:虽然有诺贝尔奖得主和全球1500多名科学家参加大赛,但在大赛的重大活动中,学生都是无可争议的主角。在开幕式和颁奖典礼上,所有前排位置都是学生的,诺贝尔奖得主也只能坐在后排。现场宣布大奖获得者时,追光灯一路追逐着学生,摄像机在红地毯上跟拍,学生的身影展现在大屏幕上,仿若明星。

  “大赛完全是学生们的天下,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带来的快乐。”来自中国的另一位评委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敏说。
    “颁奖典礼太震撼了,而且没什么领导讲话,全是我们学生,与国内的大赛太不同了。国内大赛开闭幕式,都是领导和老师的事,基本上没有我们什么事情。”一位同学说。
  胡敏表示,表面上看,这似乎与创新的关系不大,但“创新环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Intel ISEF树立的对科学的追求和敬重,这些方面值得我们深思。”

  周红章介绍说,美国中学生如果对什么项目有兴趣,老师会告诉他这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是谁,让中学生自己去联络对方。在大赛现场,记者遇到来自美国马里兰州的华裔学生秦瑞忆,她说,“我自己去大学实验室找到教授,说想在这里做实验,教授考察后同意了,才有了我后来的研究和现在的参赛项目。”

  在国内,这样的氛围也有,但是相比之下差一些。此次获得工程学—材料科学二等奖的潘莹对这一点感受很深。她在生活中观察到截肢患者用假肢时经常遇到问题,引发了“可调型双囊腔假肢内衬垫的研制”这个项目设想,但她先后联系了7个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希望他们做自己的指导老师,都被拒绝了,“有些是因为工作忙,有些是觉得我一个高中生做不成什么事,有些是怕承担责任”,潘莹说起来频频遭拒的经历,还有一点委屈。

  潘莹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周红章与胡敏都表示,“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我们的教育、科技体制该如何鼓励、培养科技创新的后备人才?”

    他们表示,希望教育和科技体制能够支学生的创新,因为出多少个刘翔,也不表示人人都能跑。Intel ISEF能举办这么多年,能这么完善和完整,成为美国年轻人追逐的一个梦想,其中的经验值得中国吸取。

    还有一个例子让人感慨,此次唯一一个获得学科一等奖的非美国学生是中国台湾女生曾依晴,她偶然发现了面包虫能够“吃”泡沫塑料,引发了科学兴趣,去做实验研究面包虫体内的细菌对泡沫塑料的分解作用,她的研究最终获得了此次大赛的学科一等奖。
    在内地的2008年创新大赛上,也有一个类似的项目,起源几乎一样。评委周红章研究员说,是兰州一个学生,也发现了面包虫能够“吃”泡沫塑料,但是他的方向只停留这这个层面,

  “得奖不是目的,把学生送出去,让他们开阔眼界,为在科学道路上腾飞创造条件”,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表示,“希望他们能把创新的理念带回来,影响身边的同学甚至老师,将填鸭式教育转变成创新式教育,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转变为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

离线玲珑姑娘

发帖
6943
金钱
15324
经验值
592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5-21

 

会长:这是一篇非常好的转载报道, 我会把它介绍给国内在读的年轻人,

相信会引起共呜! Thank you.

离线BigPaul

发帖
3368
金钱
3925
经验值
3096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5-22

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不改变,难有作为.

离线淀边秀子
发帖
145
金钱
151
经验值
151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5-23

会长:文章转的太好了,我已发到我小女儿QQ里,我相信对她一定是个触动.谢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