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01阅读
  • 10回复

过埠新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406439028
 
发帖
1474
金钱
1652
经验值
165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9

过埠新娘

 

雪儿    个人日记 发表于2008年07月06日 01:19  

 

          第一次听到“过埠新娘”这个词,应该是在数年前,当时电视正热播一个同名的连续剧。因为剧中的人物与我无关,所以留在心中的“过埠新娘”只是一个令人同情的角色。但昨天,接到远嫁美国的知心朋友的电话,“过埠新娘”这个词从她口中蹦出来的时候,我的心揪得紧紧的,开始越来越疼、越来越痛。
    凭借身处侨乡的关系,好多人都有走出国门的机会,也因为这个原因,不少

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出口”成了“过埠新娘”。粗略地数数我身边的同学、同

事、朋友、亲戚,成为“过埠新娘”的不下20个。毕竟,她们的根深植于此,

所以在辛辛苦苦赚到一点钱后,她们总会回来看看,不远万里把当地的特产带回来送给家乡的亲人朋友,所以,我家里总有吃不完的美国正宗“花旗参”。
    记得这个朋友刚到美国的时候,打电话回来说:那天她一个人出去逛街,并

对婆婆说好不回家吃饭。她本来打算随便去麦当劳吃点什么的,结果进去一

看,一个汉堡包套餐也要几元美金,她在心里折人民币算了一下,要几十元人

民币,因为心疼这点钱,她选择了饿肚子。回到家的时候,婆婆问她是否吃了

饭,她不敢说真话,只说已经吃过了。那天,她饿了整整一晚。又有一个朋

友,自己孤身去了加拿大,某天她去吃了一碗面条,8加币,为此她心疼了整整

一个星期。听到这些的时候,我甚是感慨:在国内,她们何曾试过这样?这2个

朋友在国内时的家庭环境不错,从小就衣食无忧,大学毕业后又找到了一份体

面的工作,工作之余,大家经常相约去品尝各地的美食,从不吝价,不高档的

时装店、精品店绝不迈步,从来就没为钱愁过,也用不着为生活精打细算。有

一次我和“饿肚子”的那个朋友去买挎包,在经过一间平价手袋店的时候,看

见里面挂着一个款式新颖的手袋,就进去看,而她站在门口,怎么拉也不进

去,说“平价没好货”,后来硬是把我拖到一个高档的店里,并极力推荐我买下了一个差不多400元的小挎包。
    “其实,我们这些过埠新娘最难过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是精神上的孤

独。”朋友很是概叹,“刚到这里的时候,举目无亲,最亲密的人就是老公

了。有的老公素质高、脾气好,过埠新娘就可以相对安稳地渡过适应期。但

是,夫妻相处,哪会没有摩擦的?有时候和老公吵架了,无处可去,就孤零零

地呆在公园或者地铁口,气了一整天,委屈了一整天,也流了一整天的泪,如

果这时老公打个电话给你,求你回去,你还可以有个台阶下。但可恨的是有些

老公知道你没地方可去,最终还得回他那里,偏偏倔得坚决不给你打电话。天

黑的时候,你也只能自己乖乖地回去了。尽管有旅馆,但几百块一晚,你舍得

吗?即使你舍得,你又可以住得几晚?我就试过这样的际遇,当自己别无选择

地回去的时候,我真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怜、最悲惨的人。这时真想找

妈妈倾诉一下,但只能想,绝不能做,因为即使妈妈知道了,也只能是徒增她

的担忧而矣。这种事,只能往肚子里咽……”“在唐人街,有好多好多这样的

过埠新娘,后来大家认识了,一交流,才知道彼此的境遇竟是如此雷同。” 


    这是她赴美5年后第一次说出内心的真正感受,以前怕我担心,每次电话都是向我描绘那里美好的一面。
    听着她的话,尽量以平淡的语气和她聊着,但电话这头的我,早已忍不住泪流满面。
    写到此,我突然记起一个移民美国、在餐馆工作的亲戚曾经和我开过的一个

带泪的玩笑:如果和某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最解恨的方法就是把他弄去美国,弄入唐人餐馆工作,这样什么仇都报了。
    今天,这里的天气非常好,阳光普照,我和老公带儿子出去玩了一天,尽兴而回。不知我大洋彼岸的好友,今天过得好否?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6-29 12:17:43 编辑过]

分享到
离线406439028
发帖
1474
金钱
1652
经验值
165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6-29
回复该评论1楼 喜阳阳 天使之爱2008年7月6日 1时59分4秒
   在美加,如果有一份好的工作,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那边最贵的最难解决的是房子,消费倒在其次。当然,这些得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仅仅靠嫁过去。

估计那你些朋友嫁过去后,又身无长物,所以只得寄人篱下,或者完全依赖丈夫了。像我有几个同学也是嫁出去,其中一个同学考了医生牌,还开了宝马车,另一个同学一直没停止读书,很多科目都拿A,考了个计算机程序工程师,她们原来都是中文系的学生,确实让我大跌眼镜。我弟弟一家也是技术移民出去,他是理工科,容易找技术型的工作,现在买屋又买车,生了2个儿子,日子过得都不错的。

不过,也有朋友因为过得不好,出去后又回来了,她原来在中国是师奶股票手,靠姐姐的关系排期十几年出去了,在那里“洗大饼”,做车衣,日子过得很艰难不爽,所以在美国拿了最基本的“绿卡”(永久居留权)之后,就回来了。她今年50多岁了,她说要和丈夫一起在江门养老了,不再出去了,她儿子20多岁,也不愿意出去。他们都认为,出去后,生活质量低了很多,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国内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主人的回复: 7月6日 10:58 我文中提到的这2个朋友,都有英语特长,她们在国内的时候是从事翻译工作的,所以在那里容易找到工作。嫁得也好,老公素质比较高,至于房子、车子等,都早已给她们准备好了。现在,她们也算安稳了,但她们经常说:还是中国好,千万别出国。可能她们心里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种莫名的失落吧。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6-29 12:16:46 编辑过]

离线406439028
发帖
1474
金钱
1652
经验值
165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6-29
台山人就是这样??!!仪仪    发表于2008年10月24日 16:36

 

     生活在台山这里的人们像被下了咒,不得不去终日惶惶,去考虑并不择手

段逃离这个城市,远走他乡去谋生的宿命。无论是想不想离开,在家乡生活得

贫穷还是富裕,这个躁动的城市里的人们,从上个世纪“卖猪仔”的历史开

始,无不挣扎着冲破中国的国界,流浪到世界各地去谋生。
  
    而台山人的精神,就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将“卖猪仔”变成自主积极的出国行为视为一种荣耀(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台山人也混淆了观念,将耻辱当成了荣耀)。跨出国门那一刻是件光耀门楣的大喜事,但不会大肆宣扬,而是秘密地随便找个借口小宴亲朋当作饯行,尽管来出席的都秘而不宣!若干年后,略过当年刚刚流落异国时的落泊与辛酸,也略过那一段漫长的艰苦创业史,稍有成就了,再衣锦还乡,回来大宴乡亲,繁荣了台山的饮食业,带旺了台山的高消费。  

    只是那一些,像其他城市里的人们一样,只想安分地留在自己的家门,发展自己城市的台山人,确实是个不协调的尴尬的存在。他们无法坚定自己的信念。如果选择不走,就要注定眼巴巴的看着身边一个又一个的朋友,一个又一个的亲人离开自己,或者说“被彻底的抛弃了”!在这个从少生长的地方,社会关系网的里人都跑光了,一个人留在这个熟悉无比的城市,剩下的只有回忆和无比的失落。这种窒息的孤独感只会让你更想逃离这个被诅咒的地方。

      也许我们可以从“幸福”的角度来反思一下台山人的这种宿命,就会明白我们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没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的定义。现在,国内国外所有的台山人都请想一想:你们过得幸福吗?幸福离你还有多远?家人,距离,和钱,哪一个会另你觉得更幸福?一家人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的生活,或长年各分东西,各自奋斗,一时落泊一时风光的曲折生活,哪个会另你更幸福?台山人出国到底是为了什么?生存还是生活?牺牲了亲情,爱情,人生中的美好时光,换来年老时的一笔积储,子孙后代更好的发展平台,是否值得?

    “出国”像个恶魔,整整掌控着台山这片土地一个世纪有余,且还在继续它的势力。它颠覆了台山人的观念,扭曲了台山人的人格。为出国的,不择手段;等出国的,不思进取;去西联取款的,不劳而获。我以身为一个台山人为耻,却还是无法逃脱这种宿命,还是一次次被逼去相亲,现在是什么年代了,还是这样。我每次离开台山,我会觉得原来活着是这么美好的一件事!中国山河秀丽,工作,同事让我热爱生活,前路满希望,充满斗志!一扫在台山的压抑和因现实丑陋感而蕴藏于心的消极悲哀。曾和好友一起概叹:如果台山不曾有“出国”这种历史,我们会多么幸福呀,台山一定也会发展得更好! 
</div>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6-29 12:18:21 编辑过]

离线406439028
发帖
1474
金钱
1652
经验值
165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6-29
18楼 海燕 天使之爱2008年11月11日 11时22分10秒
    以身为一个台山人为耻?台山人出国是一段充满血泪的辛酸历史!有谁个愿意抛妻弃子、离乡背井去一个迢迢万里的自己不熟悉的国度?还不是为了生活?这种为家庭而牺牲的苦旅生活非人所愿!但值得!换个角度来说,假如不是嫁一个大自己20多年的、而是同一个你所爱的人一齐出来闯世界,你会怎么看?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6-29 12:19:15 编辑过]

离线406439028
发帖
1474
金钱
1652
经验值
1651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6-29
4楼 幸福支点 天使之爱2008年10月24日 16时48分29秒
不要这样认为换个角度想,我们中国人走到世界各个角落,那应该对我们来讲是件好事情,一:我们可以赚取外汇二: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三:我们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自己的劳动剩余力。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6-29 12:20:11 编辑过]

离线406439028
发帖
1474
金钱
1652
经验值
1651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6-29

中国移民在1849年只有450人左右,后受“淘金潮”的诱惑,从1850年至1859年这十年间,就有65758人移民加入了“淘金”行列,或从事其他工作。这些人大多数是贫苦农民,来自广东四邑(台山、开平、恩平、新会)及珠江三角洲的中山、顺德、南海、番禺等县,以四邑人为多,其中台山人就占60%
到旧金山去淘金,是充满着艰难危险的道路。盗贼有如当地的蚊虫、鳄鱼、疾病一样猖撅。淘金的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采掘,在灌木丛里淘洗砂砾,伤腰折臂是常有的事。既没有适当的住处,又没有足够的食物。
但他们以惊人的毅力,阱手肌足,战胜各种困难和伤病,如果淘得的金子能维持生活并稍有剩余,那就心满意足了。不少人握不过来而死去,据说他们抵达目的地后的半年内,5个人中就有1个人死亡。当然,也有一些是幸运儿,他们每个人每天大约可采掘到价值150美元的黄金,因而发了财,这大概是被人们称为“金山客”的由来。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9-11 12:08:15 编辑过]

离线406439028
发帖
1474
金钱
1652
经验值
1651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6-29
年少轻狂?抑或浅薄无知?言犹在耳,就做了过埠新娘了!这就是人生!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6-29 12:13:17 编辑过]

离线ming
发帖
55
金钱
55
经验值
55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6-29

现在,国内国外所有的台山人都请想一想:你们过得幸福吗?幸福离你还有多远?家人,距离,和钱,哪一个会另你觉得更幸福?一家人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的生活,或长年各分东西,各自奋斗,一时落泊一时风光的曲折生活,哪个会另你更幸福?

选择家人,选择一家人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的生活


发帖
1544
金钱
1740
经验值
1355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6-30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无所谓好与不好。

   得不到的人,总在想如果得到了该多么多么地好,于是,就把那得不到的理想化了。

   得到的人,却总在想那得到的有多少多少地不好,就把得到的好忘得一干二净了。

   其实,任何人或事物都有他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积极面对人生,开心过好每一天,就是要自己多想想自己拥有的好!

离线liyu

发帖
1248
金钱
1770
经验值
567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6-30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无所谓好与不好。

其实,任何人或事物都有他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积极面对人生,开心过好每一天,就是要自己多想想自己拥有的好!

很有同感

[此帖子已被 liyu 在 2009-6-30 13:16:38 编辑过]

离线406439028
发帖
1474
金钱
1652
经验值
1651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9-11
    江门市下属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合称为江门五邑。它以其久远的海外移民史和极其广泛的移民分布,创造了世界移民史上的奇迹,赢得了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多少年来,情系故乡的五邑籍海外乡亲,在异国他乡奋力拼搏的同时,倾力贡献自己的祖国和故乡,他们是祖国家乡变革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为故乡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无数动人的故事。在这次节目里,请听我们的报道:五邑乡情浓。
  五邑侨乡面积为928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9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为215万多人,相当于侨乡人口的57%;如果再加上149万多五邑籍的港澳同胞,这个比例则高达96%。几乎是内地一个五邑人,境外就有一个五邑人。作为全球华侨华人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五邑籍华侨华人身上可以看到世界华侨华人历史发展的波澜曲折。
  宋代以来一千多年漫长的历史,五邑人或因战乱避难出国,或因谋生飘洋过海,或因寻找救国之路踏上征程。鸦片战争后,更多的五邑籍乡亲,远渡重洋,寻找希望。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和加拿大先后发现金矿,五邑乡间,掀起了到金山寻梦的热潮。淘金热后,五邑先侨参与修筑铁路和开发农业。从那时起,五邑华侨逐渐成为了北美华侨的主体。他们聚集而居,形成了美加两国最早的唐人街。时至今日,五邑方言仍为华人社会最流行的语言。
  在恶劣的环境下,五邑华侨依靠洗衣、餐馆、杂货销售等工作顽强地生存和发展,广大侨胞逐渐实现了从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转变,并涌现出众多的杰出人物。曾任加拿大总督的伍冰枝女士,现任美国商务部长、曾任华盛顿州州长的骆家辉先生都是五邑籍华人。
  100多年来,侨胞们不断将西方现代化文明带回故土,使江门五邑成为中西文化兼容的一方土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侨之乡。
  五邑的碉楼的数量很多,而开平雕楼又堪称五邑雕楼的代表作。这些中西合璧的雕楼,大都建于上世纪初。由于历史原因,远在异邦的华侨当时不能将家眷接去侨居国定居,为了使家人免受水患和盗匪的侵扰,五邑侨乡兴起了一场大规模的造楼运动。
  五邑大学教授梅伟强介绍说:
  "我们五邑的华侨到美国、加拿大,当年是受排挤的,只能是叶落归根,他们还是要回来的,因此他们要刻意地把自己的房子建得好一点。"
  于是,国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被主人各取所需地搬上了自家的碉楼。水泥的引进,混凝土的应用,使一座座雕楼虽历经沧桑而风采依然。
  清华大学教授张复合介绍说:
  "它的西式特点不是外国人、外来文化强加给我们的,是我们的华侨在海外主动地引进、主动地吸收,另外加上我们自己的再创作。"
  开平赤坎镇耀华坊,房屋建筑具有明显的西式特点,被当地称为加拿大村。

  五邑大学教授梅伟强说:
  "早年的华侨出洋回来,致富了要办三件事,一个是建房子,第二是娶老婆,第三个是买田地。他们回来之后要建房子,觉得原来自己那个村子居住环境不理想,所以就另外买一块地,按照他们在加拿大所看到的房子结构的样子进行设计。"

  此外,开平的风采堂、风采楼,西方建筑文化进入了中国血统崇拜的圣殿,更加显示出侨乡人开放、自信的气度。融合了欧洲风格和东南亚风情的骑楼,在五邑城乡随处可见,是上一世纪初侨资带动侨乡商业繁荣的写照。

  澳门大学教授郑德华说,侨胞们在五邑大地上,留下了大量的建筑瑰宝,见证了五邑侨乡的社会变迁。他说:
  "中西合璧的建筑立面,有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西方文化的元素,这种(现象)反映了在整个侨乡变化的历程里,基层社会已经逐步地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迈向现代的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结合的一个社会。"

  20世纪初,五邑台山人陈宜禧以他的杰作新宁铁路,绘就了五邑华侨实业救国长卷中最耀眼的篇章。1860年,16岁的陈宜禧到美国谋生,他参与美国铁路修筑和管理,一干就是40年。从最初一名工人,最后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20世纪初,陈宜禧毅然回故乡台山,修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铁路。新宁铁路1906年动工兴建,第一期工程斗山至公益段,1909年和著名的京张铁路同年竣工。1913年铁路延伸到了北街,接通了粤中重镇江门。1920年,白沙支线建成通车。全长133公里的新宁铁路,是中国第二条,却是通车里程最长的侨办铁路。

  86岁的台山广海澳边村村民梁金华依然记得坐新宁铁路到香港的经历。他说:
  "在斗山上了车,一直出了北街,我小时候去香港是这么走的。"

  新宁铁路带动了侨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沿线地区曾一度非常繁荣,可惜的是,由于地处偏僻的先天不足,加上军阀豪绅的掠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运行了30年、令五邑乡亲无比自豪的新宁铁路,最终从地图上消失了。

  移民是文化的传播者,海外移民不论是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低于中国的东南亚,还是到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北美洲,都会将中国的文化传到侨居国,同时将异域文化带回来。在开平赤坎小镇,来自华侨兴办的司徒氏通俗图书馆和关族图书馆先后建成,二者相互促进,一起为故土传播现代文化。由冯平山先生出资建成的新会景堂图书馆,在五邑地区历史最悠久,藏书最丰富。上一世纪20年代,台山上万名旅加华侨捐资建成了县立中学新校舍。不甘落后的旅美侨胞,在30年代筹集巨款,建起了新校区,使台山县立中学成为全省重点、全国第一的学校。这一时期,五邑侨乡由华侨捐建的中小学校,达到一百多所。

  由海外华侨资助的上百种侨刊乡讯,是传播海外信息的渠道、沟通海内外的桥梁。有百年历史的台山新宁杂志的主编关泽锋介绍说:
  "新宁杂志创刊于(清朝)宣统元年,也就是1909年2月5日,到现在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最早的一份侨刊乡讯,在它的带动下,我们台山市先后创办了170多家的侨刊和乡讯。"

  1984年,五邑大学迎来了第一批学子,这座五邑侨乡最高学府的创办过程得到了海外乡亲的鼎力支持,他们给予大学的捐赠超过了2亿港元。

  原中共江门市委书记黎子流介绍说:
  "我们这个大学有一个特点,所有港澳同胞华侨是集腋成裘,众志成城。"

  海外侨胞的鼎力支持和参与,是侨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无邑大地上,不少道路、桥梁、学校、医院,都凝结着他们深深的桑梓之情。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乡亲对五邑家乡的捐赠超过了50亿港元。此外,许多海外乡亲还积极回乡,在家乡兴办了一大批现代化企业,为家乡的经济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