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15阅读
  • 4回复

高中毕业聚会的一天,      我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刘树民
 

发帖
24792
金钱
29646
经验值
559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08
高中毕业聚会的一天,
        我们足足等了四十年

           ——记水步乔庆学校附设高中班同学毕业40周年聚会筹备情况


         一九七零年秋,经过文革运动洗礼后的祖国开始劫后逢生,重新恢复高中教育,乔庆学校开办附设高中班就是在这样的气候下诞生,对于如饥似渴的适龄读书人来说,无而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情。我们班共有六十八位同学在古老的土祠堂里上课,当时刘毓华老师(荒田)担任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经过二年的学习,在那“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加上师资的缺乏,说真的很多课程还是阿聋烧砲——听不到半句,所幸的是我们遇上了风华正茂的毓华老师,这位当时只有21岁的台山一中的高材生,在他的醇醇教育之下,许多同学还是抛弃一切杂念,努力学习,尤是在文科这一方面,同学们的学习劲头特别高,举办了很多活动,由同学们自己办起五七战报;作文比赛;出黑板报,倒也搞的有生有色,在长达二年之久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与老师的感情深厚,也学到很多的知识本领。当毕业离校那个夜晚,多才多艺的刘毓华(荒田)老师,用激昂而怅惘的声调,朗诵很长的楼梯诗《分别时的歌》,然后,我们高中班宣告散伙的悲伤情景,至今想来,依旧历历在目。毕业礼结朿,夜已深,同学们来到已不知走了多少次的返学路上,面对黑洞洞的旷野,天蒼蒼,地茫茫,未来的命运如何?在命运掌握的棋盘上,我们这些被驱使的卒子将被下在何方?
        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同学天各一方,从大西洋的彼岸美国的一些同学中,有的已是儿孙满堂,在异国的国土上正茁壮成长,纵然在海角天涯,怀念高中时代的师生感情,期望再一次聚会还是心口的伤疤。在刘毓华老师和同学们的倡议下,乔庆学校附设高中班七二届(七0级)校友会成立了,并决定大后年在家乡水步聚会,并出版一本同学回忆录,每一个同学执笔写自己的一生经历,我们的老师再次给同学们批改这份量不轻的作业,同时,我们计划在聚会时,还是象当年一样全体同学合唱一首《欧阳海之歌》,此刻,我们仿佛又回到那:啊——!
湘江岸上枫叶红,
列车奔驰在群山中,
透过那黎明茫茫的白雾,
所不同的是前面来了我们高中全体师生聚会的队伍。。。。
       我们还要举办小型展览会(当年同学与老师的旧照片,作业和其他有关东西),我想最动人的一刻恐怕就是同学们相见时,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和回忆往日在学校嘻嘻哈哈的快乐日子;刘凯生同学是负责筹备毕业40周年聚会的会长,大家热情很高,国内由凯生同学负责联络家乡的同学。他非常负责任,逐个给在台山以外谋生的同学打电话,个个热情无比,当他拨通婉燕香港的手机,将大概情况通报后,婉燕说树民早已告诉她了,她高兴得几个晚上合不上眼,一张张模糊的、清晰的面孔不断在脑子里打转:“这是小平吗?翠莲现在是什么模样呢?还有新添、柏暖,他们现长高了吗?”电话那头的婉燕笑得非常开心。最后她毫不犹豫地对我说:“凯生,我尽自己的力量出1000块钱给同学会,钱虽不多,但我的心是十分期望我们的聚会开得成功,凯生知道她一个人支撑整个家庭,听后很感动,眼睛有点模糊了,心情沉重地说:“这次你就不要给同学会捐款了”,但她执着地、用坚定的语气说:“不行,这只是我的一点心意而已,我盼望聚会的一天,已经等了四十年了”。是啊,如果同学感情能用金钱来代替的话,隔别四十年的同学聚会还有什么意义呢?

过两天,凯生同学得知婉燕从香港回来探望病榻中的母亲,他特意约她的丈夫阿木和她,还有凤笑同学到如焕同学自己开的饭店吃狗肉,多年不见,出现在他面前的婉燕令人惊喜不已——仍然是正正方方的宽脸庞,小眼睛,和在农村时比较,显得白净文雅,密不透风的头发隐隐约约生出了丝丝的银霜,但身体非常健美,既不肥胖也不瘦,身材恰到好处。寒喧过后,我们找位置坐定,除了狗肉,还点了几个“腐乳炒通菜”之类的“草根”小菜,边吃边说,海阔天空,更多的话题当然离不开同学聚会。凯生打趣地和如焕开玩笑:“从前有一个皇帝因宫廷叛变带着随从跑难来到南方,因饥饿难奈找到一户农家求吃的,农家只有一个老太太在,穷得揭不开锅,又不知道他是当今皇上,于是老太太在自家的院子里摘了一把鲜嫩的地瓜叶回来用咸虾酱炒熟给他吃,皇帝感觉从来没有吃过如此可口的美食,待到国家平叛回到皇宫后,天天山珍海味吃腻了,突然想起那顿地瓜叶来,特意叫随从把老太太召入皇宫如此炮制,但皇帝无论如何也无法找到当年那种感觉了”。凯生同学继续说:“当同学聚会时,你可不要给我们有这样感觉啊。”同学们笑作一团,如焕说:“凯生啊,你要想办法让同学们有这种饥饿感我才有这个本事呢”,凯生同学突然想起毓华老师的来信:到时饿上一日一夜再来吃如焕煮狗肉,这是找到感觉的唯一办法了。席间大家认为最好把这次聚会的时间提前到明年的金秋季节,因为到2010也正好四十年,而且按习俗是提早庆祝,同时趁着大伙的热情高涨,办事效果会更好。
        凯生同学马不停蹄,除了香港的刘婉燕刘焕平;还联系到广州的刘栢暖,刘英豪;佛山的刘钖沛;深圳的刘新添;江门的刘练仪;台城的刘金春刘秋梅刘雁红;还有本地的刘雁霞,刘英啟刘转用刘凤笑,刘如焕刘惠平等同学,同学们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这一活动,目前,在国内总共已有捐款:人民币27500元。
       国内的同学是这么热情,而国外也不甘后人,美国三藩市小平同学给我发来了信:“你多次的来信也收到了,谢谢你与我们分享你毕业之后对人生的感想,更感谢你对同学们的鼓励。现在随着丽仪,凯生,凤笑等同学的加入,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信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而最近,文娟,惠莲,凯文等同学又积极参加了我们的网上队伍,相信不久的将来,当我们相聚在台山时,我们的同学会更加多姿多彩。树民,你是我们海外同学们的大阿哥,请多出主意为2010年秋季附设高中班同学会的聚会而作筹备”。在小平文娟惠莲等三位同学的带动下,已有刘小平刘文娟刘惠莲刘作亨;温哥华的刘凯文;多伦多的刘丽仪等同学都纷纷解囊,现在已筹得美金2500元,加币100元。而在大洋洲的我,虽只是单槍匹马,但我手中的键盘却联系千家,并没有孤独感,反而心静如水,正运筹网上的通讯报道,还有那几十篇的回忆录等待要整理编辑啦。
     高中毕业聚会的一天,
     我们足足等了四十年

        在人生的征途中,也没有几个四十年,就拿我们班的同学,已有几个同学走到半途就已经划上了句号,所以我们必须珍惜未来的时光,享受未来的日子,记得我们的老师曾对我说过关于艺术的分级,我至今还牢记在心,“愈是简单的东西愈是最高级”。而生活何曾不是这样,现今的饮食不是流行回归大自然;傢倶不是原木的为最值钱;生活不是提倡心中富有吗?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这次聚会,不是看谁最有钱,而是享受整个过程,贵在参与,快乐在心中。记得凯生给我们同学的信这样写过:“四十年不容易,并非象写作文”弹指一挥间”那样轻松,人生最关键的四十年过去了,如果上天(或上帝)发现我们的老师和这班同学善良能干,一生不做亏心事,大发慈悲再给我们每个人四十年,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呢?所以我们要珍惜这四十年,追忆这四十年,用文字去记载这四十年。
        等到了!等到了!终于等到了,这一等就是四十年啊。
            
(本文由 乔庆学校附设高中班同学会长刘凯生和《同学回忆录》总编辑刘树民提供)
                                                       写于8-9-2009[attachment=199980][attachment=199981]
[ 此帖被刘树民在2011-12-30 08:31重新编辑 ]
心静方能知白日,眼明始会识青天
请登陆我的网页浏览,谢谢:
   蜂鸟网 http://wo.fengniao.com/post_list.php?userid=1031442
同学网 http://www.75one.cn/read.php?tid-43889.html
分享到
离线美丽天使

发帖
179
金钱
5029
经验值
13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9-11

为何只见题目,不见内容?

离线忘憂草

发帖
4138
金钱
7249
经验值
53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9-24
<span id="{7FCA30B6-B240-4FED-8E9F-441CC3EF53A5}" style="font-size: 14pt;">冷盘和窝贴都预备好,聚会近期进行?</span>
[ 此帖被刘树民在2011-12-30 08:33重新编辑 ]
离线Lausiuping

发帖
517
金钱
14216
经验值
14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0-11
        树民总编辑,谢谢你把我们以前的文章和照片转回我们学校的大家庭里。这样大家就可以看到40 周年聚会的最新资讯。
[ 此帖被刘树民在2011-12-30 08:24重新编辑 ]
离线忘憂草

发帖
4138
金钱
7249
经验值
53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0-12
希望在我们的大家庭里,能见到更多的同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