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54阅读
  • 1回复

岭南名家吴荣光的书法(转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吴荣光 1773-1843 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嘉庆四年(一七九九)进士,官至湖广总督。精鉴金石,工书,由欧阳询旁涉苏轼。能画,山水宗吴镇。官黔藩时尝作望云图,名人题咏甚夥。偶作设色花卉,得恽寿平妙意。性爱林泉,宦游所至,每遇名胜流连竟日,并请罗星侨(辰)绘为游踪图册藏之。卒年七十一。著历代名人年谱、吾学录、绿伽楠馆诗稿、帖镜、辛丑销夏记。
  明末清初,南海区佛山镇商贸发达,康熙初年广州便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出口。吴荣光生于1773年,广东南海人,字伯荣,号荷屋、石云山人。
  其祖父是从福建来粤经营盐业发迹的富商,家道殷实,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嘉庆四年,26岁的吴荣光中举人,第二年中进土,授编修,从此,40年宦海浮沉,道光年间升至湖广巡抚兼湖广总督,在任江南道御史兼浙江副考官时,因稽查一宗官船运粮案失察而被削官。自小酷爱书画金石之学的吴荣光,寓居京都,生活困窘,忍痛把书画藏品变卖以度日。
  1840年,68岁的吴荣光奉道光之命以原品退休返粤。
  翌年,英国侵略者进攻广州,战火蔓延佛山,他积极捐款协同绅民组织团练,抗击侵略者。
  吴荣光毕生好收藏鉴赏文物字画,他用俸禄购置了数十箱碑帖、几万册图书,运回佛山的书箱竟有40多箱之巨,收藏在赐书楼大树堂。吴荣光晚年计划整理刻印这些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物和碑帖,从1840年至1843年,他边养病边整理书籍,编印了《筠清馆金石录》、《筠清馆法帖》、《金文款识类五卷》、《历代名人年谱》、《帖镜》、《云石山房诗录》、《云石山房文集》等书,写成未及刻印的有《金石录石文》、《吾学录》、《闽湘经义》、《筠清馆制义》等。专家考证认为《帖镜》记叙了吴荣光鉴碑帖的独到见解,是一部难得的著作。吴荣光还具有很高的书法造诣,康有为评其书法日:“吾粤吴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
  一代帖学名家吴荣光于1843年逝世。终年71岁,死后安葬在花县打鼓岭正隆冈。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09-12-15 19:07:48 编辑过]

分享到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2-15
<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据陈永正的《岭南书法史》介绍,吴早年学帖,晚年学碑。以上作品皆以雄浑朴茂取胜,应是吴晚年所作。
  又,在以毛笔为主要书写工具的年代,新春、各种红白事都要用到榜书,故明清两代,擅书者几乎皆长于榜书。而今天某些仍以毛笔书写春联为贵的地方,也有不少长于榜书者。
  据我所知,明清以来,榜书能达到吴荣光这般水平的极为罕见.不久前,我读过郑逸梅的<珍闻与雅玩>,作者对晚清民国一些以上海江浙为中心的一些书家较为推崇,后来我再读<民国书法>,发现郑所说的那些高手,在楷书与行书方面都无法跟吴荣光相比.由此可见,岭南一些名家的水平之高,并不因为地域偏远而偏低.

</div>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