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77阅读
  • 8回复

岭南名家宋湘的书法(转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宋湘(1757~1826),字焕襄,号芷湾,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教育家嘉庆进士。自言“作诗不用法”,反对摹拟。以“每课艺出粘堂壁,同舍皆惊讶,以为古人文”见长,并且获得“文中骐骥”的美誉。但由于资用乏绝,宋湘还需在课余卖文自给,生意亦颇兴隆,请他写字作文的纸张常常堆满了桌椅。宋湘历任翰林院编修、云南曲靖知府、湖北督粮道。为人真率,襟抱豪迈,诗书双绝,世誉岭南才子。文采风流,辉耀一世。其诗雄直豪放,哀乐无端,飞行绝迹,磊磊落落,自成一家,深具倜 权奇之慨。其书高迈雄劲,如天马行空,气势超凡,兴到之际,随手取物,虽蔗渣竹叶,率意挥洒,出神入化,古意磅礴,人得其尺幅如获拱璧。为官廉明,两袖清风,读书自乐,身后无余物,仅《红杏山房诗抄》传世。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09-12-15 19:19:59 编辑过]

分享到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2-15

陈白沙首创茅龙笔,宋湘则以蔗渣、竹叶代笔。

以上第二件作品是八尺对联,曾拍出16多万元.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09-12-15 19:17:09 编辑过]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2-15
  (清)宋湘
  
  三百诗人岂有诗,都成绝唱沁心脾。
  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
  
  涂脂传粉画长眉,按拍循腔疾复迟。
  学过邯郸多少步,可怜挨户卖歌儿。
  
  心源探到古人初,征实翻空总自如。
  好把臭皮囊洗净,神仙楼阁在高虚。
  
  豫章出地势轮囷,细草孤花亦可人。
  独有五通仙杜老,各还命脉各精神。
  
  学韩学杜学髯苏,自是排场与众殊。
  若使自家无曲子,等闲铙鼓与笙芋。
  
  池塘春草妙难寻,泥落空梁苦用心。
  若比大江流日夜,哀丝豪竹在知音。
  
  文章妙绝有邱迟,一纸书中百首诗。
  正在将军旗鼓处,忽然花杂草长时。
  
  读书万卷真须破,念佛千声好是空。
  多少英雄齐下泪,一生缠死笔头中。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2-15
  “竹叶蔗渣俱妙笔”
  
  宋湘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擅长正、隶、行、草等书体,豪迈雄劲,如天马行空,气势超凡,除了善用毛笔之外,竹叶、蔗渣随手捡来照样挥写,甚至用抹布、扫帚同样能写出出神入化的大字。故丘逢甲有诗赞他:“伯牙台上记留题,更写西湖五别诗。竹叶蔗渣俱妙笔,米颠书法杜陵诗。”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龙藏宋墨题咏》评曰:“芷湾草书,章法磊茫,笔致潇洒,往往一纸书出辄为时贤所倾倒。”这一评说,是民国14年(1925年)由朱鹤、黄伟磐等九十多位文人学者就宋湘为广州龙藏寺(今大佛寺)题联“往来资白业,谈笑出红尘”设坛品赏时,所作出的评价。一联引来百咏,正是反映了宋湘书法为时人所倾倒的情况。
  宋湘的书法章法磊落,笔致潇洒,留给后人的墨宝也很多。梅县档案馆和博物馆分别收藏有他的殿试考卷(复制本)、“山惟镇静生群物,海以宏深纳大川”行书对联,湖北汉阳有用竹叶书写的《伯牙琴台题壁》,广州有“粤海关”匾额,惠州有“丰湖书院”匾额和“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对联及用蔗渣代笔写的《湖上五别诗》,昆明筇竹寺有用草刷蘸紫土写的“玉案山”匾额和“护门帷遣白云,听钟声何处;依杖却分青霭,话竹色当年”对联等。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2-15
  宋湘轶事
  宋湘才思敏捷,性情豪放、诙谐。在梅县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轶事。
  
  
  必成大器
  
  宋湘七、八岁就进村里的蒙馆读书。一天晚上,他和老师在馆门口的土墩上乘凉赏月。老师触景生情,念出一句上联:二人地上坐;
  宋湘举目眺望,明月当空,也有所悟,对道:一月天边明。
  老师十分欢喜,从此对他的学习特别关心,经常邀他晚间到馆里来辅导。一天晚上辅导到夜深鸡啼,老师怕他独自回家有什么不测,便提着灯笼送他回去。将至家门,要过一条小溪,老师见溪里映着满天星斗,念出一句上联:深夜过河,脚踏满天星斗。
  宋湘想了一夜,都没对上。
  第二日来到馆中,他见老师打扫寝室,将挂在墙壁上的山水画卷起,马上悟出了下联:清晨折画,手卷万里江山。
  老师十分惊喜,心想,宋湘将来必成大器。(讲述人:何方云,记录人:宋甫群)
  
  
  巧对借宿
  
  宋湘年轻时,有一次路过一山村,天色快暗了,他正愁不知何处借宿,忽见一个十分漂亮的姑娘到路边井旁打水,便问道:“姑娘,我走累了,天又快黑了,能不能到你家借宿一晚?”那姑娘见是秀才,便说:“我有对子,你对上再说吧。”宋湘说:“你念给我听听。”姑娘便打量着宋湘念道:“邋遢秀才穿着邋遢衣,邋邋遢遢遢下地。”
  宋湘见姑娘说得切情切景,也打量了姑娘一番,然后念道:“扭捏姑娘梳着扭捏髻,扭扭捏捏捏上天。”
  姑娘一听,对得很巧,便说:“请你稍等片刻。”然后连忙挑水回家,对父亲说了缘由。父亲听后说:“谅他真有才学,快请他进来。”于是,那晚宋湘就住在姑娘家里,还受到热情接待。(讲述人:朱亚贺,记录人:曾中)
  
  
  图写禽兽
  
  有一个为富不仁的财主死了父亲,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他请人为他的父亲画了一张像,并托人请宋湘为他的父亲遗像题词,准备在出殡的时候排场一番。宋湘鄙视财主的为人,挥笔横书了四个大字:“图写禽兽。”财主看后,十分气愤,但无奈宋湘是个颇有名气的才子,又是个进士,奈何他不得。加上他父亲马上就要出殡,请人再画一张已来不及了,便忍气吞声托人和宋湘疏通,请他重写。说了无数的好话,宋湘才提起笔来,在每个字下面添写三个字,变成:“图公之象,写公之神,禽中之风,兽中之麟。”
  这样一改后,虽然变成一首颂扬诗,但“图写禽兽”四个大字仍跃然纸上,使财主哭笑不得。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2-15
  1782年 隆四十七年(1782年)负笈远行,至省城(广州)粤秀书院就读。
  1792年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他37岁参加广东乡试,中解元(第一名举人)。翌年,赴京参加会试,落榜。
  1799年 嘉庆四年(1799年)参加会试,后参加殿试,中二甲十一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士。
  1801年 嘉庆六年(1801年)春,应惠州知府伊秉绶之邀,任惠州丰湖书院院院,业余写有不少诗作,编成《丰湖漫草》、《丰湖续草》两本诗集,并留下不少墨迹。
  1803年 嘉庆八年(1803年)离惠州转居羊城,出任广州粤秀书院院长,对贫苦生员特别关怀,又注意奖掖成绩优异者。
  1805年 嘉庆十年(1805年)散馆返京,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国史馆总纂、教习庶吉士等职。
  1813年 嘉庆十八年(1813年),宋湘时年58岁,出任云南曲靖知府,沿途角景生情,写下了许多屿人民疾苦的登临览胜的诗篇,编入《南行草》。
  1825年 道光五年(1825年),年届古稀的宋湘因政绩显著,升迁湖北督粮道。
  1826年 道光六年(1826年),宋湘赋于操劳过度,于二二月十二五日寅时在睡眠中与世长辞,终年71岁。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2-15
  宋湘是清中叶广东诗坛巨擘,在当时不仅称雄粤东,亦足以“与江浙诗人对树坛坫”,对后来的广东诗人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任丰湖书院山长两年,钟情惠州山水,“暇辄种竹栽花、风日佳时,一艇一笠,未尝不出,出未尝不有所题识”。其诗集《丰湖漫草》有古今体诗词75首,赋2首;《丰湖续草》有古今体诗124首。
  善书法,由“二王泛滥各家,而襟抱豪迈,挥毫酒翰,皆具倜傥权奇之势。”曾书刻“丰湖书院”匾额,为书院书撰的楹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被收进《中国名匾》一书。离惠前书《五别诗》于书院澄观楼壁上,相传是用蔗渣作笔书写。丘逢甲称为“米颠书法杜陵诗。”有《红杏山房集》传世。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2-15
  清道光年间,大理三塔寺后、苍山马龙峰至雪人峰一带,青松矫矫,林涛滚滚,绿荫布野,大理城河堤之上,柔条飘拂,柳絮迷空,这些美丽的景致皆源于曾为官入滇的宋湘等前贤。
  宋湘(公元1757—1826年),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嘉庆四年进士。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秋, 派任云南曲靖知府,先后任广南、大理、顺宁、永昌、楚雄诸府的代理行政长官和迤西、迤南道尹。末湘人滇为官13年,广施惠政,并有治水、种树之功。公元1816年,在任迤西道尹期间,曾买松种3石,让百姓种于三塔寺后。数年后,听人说当年所种松已高盈1丈,葱翠成林,宋湘欣喜万分,挥毫作诗3首抒发感慨:
  
    不见苍山已六年,旧游如梦事如烟。
    多情竹报平安在,浪水桃花一悯然。
  
    古雪神云看风回,十围柳大白头催。
    才知万里滇南走,天遣苍山种树来。
  
    一粒丹砂一鼎封,一枚松子一株松。
    何时再买三千石,种遍云中十九峰。
  三诗手迹深为人所爱,后刻于碑石,保存至 今,现此诗碑立于大理一中校园内。 公元1824年,宋湘再到大理,时年已70,仍与罗天鹏、宫思勤诸官员率百姓上苍山种松,此 次规模较大,自马龙峰到雪人峰,五道山岭几乎种遍。数年之后,当地权贵想据地修坟,霸占松林,知县宫思觐即在林边立石为界,严禁占林。宫知县也是个有心人,事毕,作诗3首志之,其中有道:“元戎手种千株树,太守必开万里花。云散风流惟我在,纷争肯使后人哗!“表示了对权贵的抗争。
  种松于山之外,宋湘还植柳于堤。道光四年六月,溪水暴涨,直人大理城西,逾城而过,民多为扰。宋湘与罗天鹏、宫思或是觐等官员又捐出俸禄修筑河堤,并植柳于堤上,规定每年均挖河补堤,以保永久。数年后,堤柳成荫,河水不溢,而此时宋太守已离开人世,罗将军也已去往他方。抚今追昔,宫知县感慨万千,写诗述怀道:
  
    元戎勋业振三边,余力犹能障百川。
    千足长堤三尺柳,绿荫临水水含烟。
    风流太守足千秋,曾记湘湖问归游。
    断肠一声君去也,碧溪流水使人愁。
  对世人关爱,对自然关爱,宋湘植松种柳的往事和优美的诗篇,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思念和完美的榜样。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2-15
  宋芷湾(湘)诗以才气胜,大有云吞梦于胸中,曾不芥蒂之概.七言律尤擅胜场.
  
  
  <游君山>
  
  君山一点似湖云,略比湖云青几分.
  
  沧海割来蓬岛股,清湘拖到练光裙.
  
  岳阳城郭中流见,黄帝笙钟上界闻.
  
  说与少陵应我健,真提筇竹入沧雯.
  
  
  <入洞庭>
  
  客自长江入洞庭,长江回首已冥冥。
  
  湖中之水大何许,湖上君山终古青。
  
  深夜有神觞正则,孤舟无酒酹湘灵。
  
  灯前欲读悲秋赋,又怕鱼龙跋浪听。
  
  
  《贵州飞云洞题壁》
    
  我与青山是旧游,青山能识旧人不.
    
  一般九月秋红叶,两个三年客白头.
    
  天上紫霞原幻相,路边泉水亦清流.
    
  无心出岫凭谁语,僧自撞钟风满楼.
  
  
  三首诗首联皆用复字,句法相似,尤为超拔.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09-12-15 19:16:05 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