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353阅读
  • 0回复

岭南画家—招子庸(转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招子庸(1793—1846),原名功,字铭山、子庸,号明山居士。广东南海横山乡(今广州石井镇)人。清代文学家。
  他出生于书香之家,其文笔矫健,诗文造诣颇深,亦善画工笔画,且精通韵律。善骑射,能挽强命中。曾于嘉庆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一六年)参加科举考试中武举人,而在屡次应考进士均落第之后,遂与文友在广州结集诗社相互唱和。其间,招子庸搜集了不少青楼歌伶咏唱的民间唱词俚句,以粤语韵律加以变调整理,写成《粤讴》一卷。全书共99题121首歌谣。由于《粤讴》保留了粤乐中的木鱼、南音之能说能唱、音乐性强的特色,其用词遣句有地方语言特征,形式自由,因而成为雅俗共赏的说唱文字在坊间广为传诵。《粤讴》的咏唱内容多是诉说男女爱情以及沦落青楼的女子之怨叹词语,文笔凄婉感人,具有浓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因而在中国民间俗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后被外国人翻译成英文推介至欧洲。招子庸撰写了《粤讴》之后,曾以获“举人大挑”的资格,分发到山东,先任临朐知县。后潍县发生马刚造反大案,朝廷派其侦断。子庸单枪匹马来潍,擒其首,遂改任潍县知县。因音近,民呼作赵子龙。然上任后奉行无为而治,沉浸书香翰墨。后任知府之职。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受友人的案件所牵连而被罢官。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家乡病逝。
  尝于牍尾画竹,有板桥(郑燮)风致。所写兰竹,或雪干霜筠,或纤条弱筱,俱能得其生趣。又以新意画蟹,平沙浅草,著墨无多,令人想见江湖风景。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仿王宸墨山水册神似。又善人物。尝仿金农无量寿佛,姿状奇伟而静穆,非俗手所及。作有《留庵随笔》、《寒松阁谈艺琐录》、《随山馆诗稿》、《云起轩词钞》、《南海县志》、《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墨林今话》。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