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二] 漫步小小渔村,一排排黑瓦灰墙,时间用安静的形态放肆地流淌。路边有老人在树下静坐着,爬山虎布满古老的城墙,嫩嫩的绿与苍苍的青和谐交融,在一个旅游旺季里的旅游胜地,村子里居然能保持这样的安静,着实难能可贵。 傍晚时分,天气不热,但依然有路边人家把小饭桌摆在门外,露天吃晚饭。小小菜碟里盛放的只是简单菜肴,却能笑微微地享受。 天上有变幻的黑云,海边有隐约的长堤,远处有朦胧的矮树。汪洋海面,如洗过淡墨的色泽,因风起皱起无数鳞波。渐凉的风吹散残余的暑气。 
[四三] 峨眉山清音阁,桥飞双翼,水色黑白。传说,那一个美丽聪颖痴情的妖在这深山幽谷飞瀑碧潭里修炼千年,但是最终她还是选择舍弃修行步入红尘,只为寻觅一份梦想的爱情。 生来是妖,如何做人?少了心事的纠缠,再刻意温暖也到不了他人的心田。 多年后,雷峰塔下,不知道用怎样用微渺的幸福片断支撑着,她才可以抵制黑暗无边的岁月,面对渺无希望的未知。用呼吸来证明自己还活着。 开尽荼蘼,不再有花事,只能默默地把一杯余生酒喝到酣畅淋漓。
 [四四] 寺庙的山门,依然是一门三洞,石砌弧券,象征佛教空、无相、无作的“三解脱”。佛光普照,晨起钟响,众僧齐颂。颂的无非是佛。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也曾经如人般天真,而人在纷纭的生命中,用了太多的笔墨,写去了天真,绘成了睿智。 在末日审判时,太阳和小草是站在同一审判席上的。 佛也说,众生平等。
 [四五] 狭小的街衢,环城的河水,园林里错落着假山池藻亭台楼榭,开到将残的荷花莲叶,无端给人一种凋零的颓废。 落花三月葬西施,寂寞城耦范蠡祠。离了馆娃宫,泛舟太湖,生活可能清贫,但不缺乐趣。少赚一点,少病一点,少花一点的人生,同样自足自得。闲时一杯茶一本书,只要能让自己感觉快乐,又有何不可?
 [四六] 一川如画,身后悲凉尽如此,杯底空余古今愁。只是傍晚七点左右,天空还余着微明,树下屋角还流荡着温和的阳光味道,而这个城市已经沉沉然充满睡意。转眼就走在返程的路上,悠悠的浓润绿色,黄梅雨满溢了的江南,这样慕名匆匆而来,又匆匆作别而去。 一抹微云,几缕微光,幸福地别离了荷花界柳丝乡。
 [四七] 所谓的国际大都市,热闹繁华的外滩,人多得看起来心烦。 在附近随意走走,居然只拐两个弯就看到了一处很破败的老房子,斑驳的水痕,脱落的墙体,狭小的窗户,杂乱伸出窗外的晾衣杆。 这样的场面当然感觉很破旧,但是也更有生活气息更真实,也让我终于找到了一点点对这个城市的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