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火:中国外交需要摈弃理想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1) 转帖
法国战机于19日向利比亚军事目标开火,这标志着欧美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的大幕终于揭开了。面对外国武力干涉下的利比亚局势,我们很难预测第二个伊拉克是否会在利比亚诞生。但对于我们中国而言,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在这次利比亚乱局中我们不是赢家,并且输的很惨。回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中国外交,我们不难发现看似强大起来的我们却在国际上处处受气,时常要承受着各种意外和非意外的损失。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们军事力量尚不如人,那时候吞咽下“银河号”的耻辱是无奈之举,而为什么在我们拥有相当强大军事力量的时候,我们的力量却依然无法保卫我们的各种海外利益呢?这一点让人十分难以理解。
如果说过去在国际政治中我国外交受挫是单纯的实力问题,但近年以来,尤其是在我们经济和军事力量日趋强大的条件下,我们却依然在国际博弈中蒙受各种损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多国部队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之后,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一如既往的表示了“遗憾”,也一如既往的强调“主张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以及相关国际法准则,尊重利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从这种近乎常态化的表态上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在面对一些国际问题上受到了理想主义学派过分的影响,把道德和良知看得过分重要,仍然将希望托付给松散的国际组织和写在纸上的国际法。如果说,在国际政治中任何国家的任何行动都要打着道义的旗号,总是要说两句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我们中国外交可是过于实在,我们是这么说的,我们也是这么做的。这对于一个大国而言,是一种悲哀。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予理想主义学派的幻想沉重打击一样,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何尝又没有被遭受的现实给当头棒喝呢?面对利比亚的乱局,我们应该进行反思,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坏事。
一、抽象的道德原则并不适用于大国博弈
国际社会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无政府的社会,世界各国都处于一种近乎原始的自然状态之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这个状态下的唯一法则,任何道德原则都是软弱无力的。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到昨天多国部队空袭利比亚,在这近四百年的人类历史中,我们没有看到哪一个国际体系是由道义或者良知来维持的。而各种道德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仅仅是为利益冲突和私欲膨胀披上了一件光鲜的外衣。当今世界上除了我国,没有哪个大国真正把道德原则真正上升到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而被我们所写入教科书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仅仅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在国际政治中,我们太过于在乎所谓的“国际形象”了,以至于还要斥巨资为外国人拍摄一部中国形象宣传片。笔者坚信,老外们所思所想的不是中国的形象如何,而是能够从我们这里获得多少利益。与过分注意国家形象的我们相比,在全世界形象不佳的美国反倒是处处春风得意。
回顾这次利比亚乱局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利比亚乱局是西方国家有预谋有组织的颠覆利比亚现有政府的行为。这种类似的行为西方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一直都在实施。早些年叫“和平演变”,现在叫“颜色革命”。无非是在这一次中,西方国家所给予厚望的“反对派们”比较失败,以至于幕后大佬们要亲自赤膊上阵了。从单纯的道义角度出发,利比亚的确在一些方面背离了所谓的“民主”原则,但如果凭此我们就把欧美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看成一场所谓“公理战胜强权,正义摧毁邪恶”的战争,那我们的判断明显是盲目的。前段日子我国从利比亚撤侨,我们撤回了三万余名同胞,仅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发现我国在利比亚所牵扯的巨大利益。可以断定,如果利比亚此次被外国部队所控制,那中国就再也回不到利比亚了,这对我们而言无疑是更为巨大的损失。在国际政治中,判断一个国家的好与坏不能简单的考虑该国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更多要考虑的是同我们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大国博弈,亦不应被所谓的道德原则所束缚,用道德法则来指导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不仅脱离实际而且危害极大。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之师”被我们耻笑了两千余年,但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把宋襄公给供奉着,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在国际交往中,我们给自己添加了过分的道德责任,很少强硬的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不敢开第一枪,反倒是经常与人“共同开发”本属于我们的资源,也时而出卖我们的朋友,这种看似高尚的道德情操下,却使我们的国家利益遭受严重侵害。如此以往,我们如何给台湾一个回归祖国的信心,如何保卫我国的国家利益,又如何去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二、任何国际组织和国际法都是微不足道的
在当今的国际社会,联合国虽然贵为是最大的国际组织,但联合国仅仅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联合组织,并不是什么“世界政府”。自联合国成立至今的六十多年历史中,联合国根本没有发挥出其所标榜的作用和影响,仅仅是一些国家发泄不满的场所,甚至在有些时候也会成为大国博弈的平台和强权的工具。虽然某些国家一直削尖了脑袋要挤入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但这其中政治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而在国际社会中所谓的国际法,与联合国一样,对大国而言,同样没有太大的法律效力。究其原因,联合国以及各种国际法都是由世界大国、强国所左右的,联合国也好,国际法也罢,如果他们与大国的利益相违背,那他们所奉行的原则都没有任何存在的合理性,都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2003年,美、英两国绕开联合国直接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这种严重违反联合国决议以及各种国际法准则的行为到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联合国其他成员接受美国所造成的既定事实,直到今天美英两国的军队仍然驻扎在伊拉克。
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大国,在一些国际问题的处理上,我们却总是强调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以及“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以及相关国际法准则”。难道联合国以及相关国际法准则对我们就是那么重要吗?值得严重“表扬”的是,在国际社会中,我们是遵纪守法的模范,但当这个“模范”的代价却是巨大的。在这次利比亚乱局中,联合国已经被美、英、法等大国所挟持,成为了侵犯他国主权与国家利益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以及相关国际法准则”呢?当今的世界可以分为三类国家,一类国家制定规则,是美国;二类国家,符合规则,是美国的盟友;三类国家被规则限制,这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当今世界的国际法当然不是那些由美国制定的规则,但国际法可是对大国无效,对美国无效的。在当今的世界上真正发挥强制力作用的不是国际法,而是美国人制定的“潜规则”。但美国人的“潜规则”是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的,是由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实施的。中国实现从一个地区强国到世界强国的转变,要颠覆的必然是美国人所制定的“潜规则”,要建立的也必然是一套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和谐国际新秩序。然而,如果我们连当今的国际法都要去严格的遵循,那有谈何勇气颠覆美国人的潜规则,又谈何实现国家的发展呢?要知道,在狼的法律里,羊就是用来吃的,如果羊的法律也是这样写的,那只能说明羊“何止是愚蠢,简直就是愚蠢”!
三、利益和权力应该是我们进行国际活动的立足点与核心
我们进行国际活动,总要有一个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利益,具体的来说就是我国的国家利益。在国际社会中,国际权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最有效保障。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社会中,国际权力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本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实力。美国在世界上老大地位的奠定,正是绿色的美元钞票和强大的航母作战群。不讳言地说,国际社会的冲突是绝对的,合作是相对的。冲突的根源在于国家间对利益的争夺,而国际合作的前提正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除此以外,神马都是浮云。利益直接支配着人的行动,而权力是利益得以实现的保证。美国人辛辛苦苦打伊拉克,说是为了伊拉克人民的民主与幸福,其实地球上谁不知道不就是为了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嘛。这次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美国人何尝不想自己单枪匹马再干一场,可是由于受到国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的拖累,以及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两场战争的影响,奥巴马再英明神武会作秀,也要想想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大选,无奈之下美国只好联合众小兄弟们一起上了。
利比亚乱局同以往任何一次颜色革命一样,都是西方国家争夺利益和权力的过程。但这次不是在吉尔斯斯坦,不是在乌克兰,而是在非洲。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南非商务合作论坛开幕式上曾经讲到“中非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石之一”。中国同非洲的关系引起了西方老殖民者的警惕和愤恨,2008年中法交恶,表面上是因为萨科奇会见达赖,但法国作为非洲的老东家,法国人何尝又不妒忌我们同非洲关系的发展呢?此次,法国人又成为了此次入侵利比亚的急先锋。然而,当我们的外交“重要基石”发生动荡、遭到侵略的时候难道我们能很干净的置身事外?很多人主张,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哪,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就应该部署到哪。虽然这种观点经不住咬文嚼字的推敲,但其所反映的内涵是完全正确的。随着我国海外利益的增多,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增加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已经刻不容缓,在国际社会中的各种权力中,军事力量是最直接的权力,相当的军事力量的存在能够最直接的捍卫国家的利益。这一次我们很高兴、很激动的看到我们的解放军参与到我国在利比亚的撤侨之中,但在非洲我们的军事存在依然是微弱的,即使是在我国的周边,我们也没有形成足够让敌国感到畏惧的军事力量。相较于邻国印度的千亿美元的军购、日本的直升机航空母舰,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没有国际权力的保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必将会被列强瓜分殆尽,没有国际权力的支撑,下一次“利比亚乱局”离我们不会太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