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气候转换分界点。中秋前算早秋,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尤其老人、小孩,抵抗力弱容易感冒、咳嗽。除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会皮肤乾燥,或腹泻、便秘等肠胃功能失调。
中秋节今年适逢24个节气里的白露。此时阴气渐重,天气渐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成露珠,露凝为白,故名白露也。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便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古语亦云:“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高热,但早晚已凉,容易着凉。
白露时节要提防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生冷和辛辣甘肥的食物。
夏天津液损耗严重,因此入秋要多吃些养阴生津之品。中医认为秋天与人体的肺脏相通,燥邪侵袭人体肺部,容易口乾舌燥、乾咳、喉咙痛,令多种疾患接踵而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乾、唇乾、鼻乾、咽乾及大便乾结、皮肤乾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沙参、花旗参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尤其立秋后多吃白色食物对滋养肺部有益。
中医五行理论(金、木、水、火、土)认为,肺属金,白色属金;白色食物入肺,能润肺清热,立秋后多吃白色食物对滋养肺部有益。虽然不可硬性划分白色食物都有润肺功能,但具有润肺食疗功效的食物,不少皆为白色,如雪梨、杏仁、雪耳、淮山、白萝蔔、百合、甘蔗、马蹄(荸荠)、白果、芝麻等等,皆入肺经,并且大多有润肺和清肺的功能。
初秋养生,还讲究“健脾化湿”。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认为秋天必须先把脾胃养好了,才能为冬天做好准备。素有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寒凉食物;宜食莲子、淮山、芡实、南瓜和藕,对脾胃很有好处。
润燥汤膳“清补凉”
粤式驰名汤水“清补凉”家喻户晓,有润燥的功效,也是秋燥季节的合时食疗汤膳。
清、补、凉,包含了汤膳的多种食疗功能──如清热、清暑;补肝肾、补气血;凉润、凉补等。此汤用料有沙参、玉竹、莲子、百合、南北杏、淮山、桂圆肉、芡实、薏米等(可根据体质不同需要作汤料配搭),这些药材综合起来的功用,是既能清燥气,又有补益,兼具凉润之效,所以名为“清补凉”,合一年四季饮用。中医认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如肺气太强,容易口乾舌燥、乾咳、喉咙痛。而肺气虚则会伤及元气,令多种疾患接踵而来。
尤其沙参、玉竹这两味药材汤料,清补力强,滋润效果好。
沙参(北沙参)其味甘苦而性微寒,功能清肺中之热,祛肺中之痰,补肺中之气。治久咳,退寒热,安神。本草纲目说︰沙参清肺火,治久咳肺痿。前辈中医关于沙参的功用问题,认为肺有实热或虚热者可用沙参。如肺有虚热,嗽痰咳血,潮热似痨症,不妨用沙参以退潮热,理咳血。
但要注意,凡伤风感冒初起,抑或患有风寒咳嗽,经常多白色痰涎者,皆不宜服用沙参。
玉竹,味甘性平,功能去虚痨客热,除烦躁,止消渴,润心肺,调理五痨七伤。玉竹不寒不燥,民间常用玉竹配鸡煲汤,认为既可补血理肝虚不会因鸡性热燥引起肝火,因玉竹有柔肝熄风之效。
中医认为玉竹有滋阴润肺、生津养胃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乾口渴、内热消渴,常与麦冬、沙参等配伍煎服。现代药理研究指玉竹煎剂有降血压和强心作用;并对高血糖症有抑制功效。因此,近年常被用作糖尿病人食疗。
须注意玉竹滋腻,痰湿偏重,舌苔厚腻者不宜食用。
仅供参考,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