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多年来,“丑书”一直是中国书法圈中的热门话题,其源头应是1993年中国书协举办的第五届中青展中出现的“广西现象”,自此书坛形成了“流行风”;后又经陈振濂引导的“学院派”影响,愈演愈烈,结果这类风格的作品,被人统称为“丑书”。
“丑书”不外乎有好坏两种看法,认为其好者,自是找出许多佐证来说它好,反之亦然。所以,“丑书”的争论,有不少是意气上的。记得有一网友,从田楷入手,习书半年左右,其言辞中常流露出对当今“丑书”的鄙视。
个人认为,除了那类状如算子的作品外,其它的书法作品都是独立存在的,无论美丑,都需一幅一幅看,一幅一幅评论,若采取一竹竿打倒一群人的做法,便没有讨论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