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5阅读
  • 2回复

砚边絮语——习颜楷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3-30
历代习颜楷有成者,名声都不错,皆因鲁公其人其书如一,经常玩味,如久居芝兰之室,不觉其香也。
我对颜楷所下功夫比起行草来说少许多,初时受谭延闿临《大字麻姑仙坛记》影响,觉其刚正之气跃跃欲出,结果对颜楷理解从谭而来。
最近又重拾谭所临《大麻姑》,觉其点划粗细较一致,结字在小节处略作变化,令其平正风格而不显呆板,唯一矛盾的地方就是觉得他强化了勾与捺的出锋,令其风格偏于生辣而欠蕴藉。可若非如此,又如何在颜楷上变出一种新的韵味呢?
世所传的颜真卿晚年所书楷书,皆有种大巧若拙的味道,跟早年的《多宝塔》有所不同,而《大麻姑》为其60多岁时所书,是其楷书由精巧向拙朴过渡之作。而不同时期的作品,其笔划粗细变化跟结字变化也很大。所以,颜楷不一定雄浑,只是颜真卿的人格太过高大上,连世人对其书法的审美也受到了影响,这恐怕颜真卿本人也估计不到吧。
颜真卿对书法的态度大概受先祖颜之推的影响,偏于记事实用,所以,除了因时代影响,不得不在楷书上下过一番苦功后,其行草书则变得潦草及随手拈来的味道,无论草稿还是《三表》这类用公文,完全就是为记事为之,可这一无意之举,反而在二王书风所笼罩的唐代走出一条新路来。其实,这种风格的行草书在汉简中就出现过,只是二王所代表贵族阶级太过强势,而颜真卿以身殉国,成就了历代统治者心目中最佳臣子的形象,其行草也跟着被世人深入挖掘,成就了其不朽的一面。
1条评分金钱+5
斜阳外 金钱 +5 好帖,值得顶! 2017-03-31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分享到
离线May-May

发帖
57285
金钱
212376
经验值
386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3-30
優秀文章
离线斜阳外

发帖
21662
金钱
160863
经验值
638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3-31
好帖,值得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