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03阅读
  • 2回复

砚边絮语——《由区潜云所引发关于品评书法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4-17
《由区潜云所引发关于品评书法的思考》
某年,估计是1998年,从某刊物上见有人撰文赞誉区潜云,似极尽溢美之词。惜当时未见高清彩图,不作妄论。
今又读有关于区的文章,发现他61岁就去世了。可见,学书法长寿之说多属王婆卖瓜,没学过书法长寿的人多去了,一些长寿村的百岁开外的长者中,也不乏文盲者。
区与陈永正、刘斯翰皆交情深厚,或是因此,两人皆推区的大草即使在近代广东不是第一也起码前三了。
关于书法排名之事,我一直不放在心上,如有人说王羲之书法最好,可在唐太宗李世民之前,王羲之一直被王献之压着呢。只是儒家的纲常不允许子在父上,所以,魏晋谈玄之风一过,李世民上台,便将王献之贬了下去,这可能是李出于政治目的缘故,至于他酷爱王羲之书法,大概亦为势之所迫吧。说实在,又有谁有资格去将史上书法名家一一排名呢?而今人论今人,亦难以做到客观,故书法品评所面对的作品水平略高则显得吃力不讨好,既然如此,大家哈哈哈就是了。
不过,若品评方向明确,倒也可论一二,尽管最终结果会受到一些非议,但亦可称之为中肯。
众所周知,书法中最难的是用笔,若用笔精熟,结字、章法也不会差到那儿去,故赵孟頫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至于过去有关笔法的传说,甚至有点神化。如据传为钟繇所撰的《用笔论》开篇这样说:“魏钟繇年少时,跟刘德升入抱犊山学习书法三年,归来后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谈论用笔之法。钟繇突然看见韦诞的座位上有蔡邕论笔法之书,自此捶胸痛惜三天,胸捶青了,因而吐血。魏太祖用五灵丹之药才救活了他。钟繇苦求而未得到。等到韦诞死后,钟繇暗地里命人盗开其坟墓,于是得到了它。”明眼人就知道,这段话是照搬街头卖大力丸的广告语,不足为据。
但是,从另一环境出发,就能体会到笔法的珍贵之处。如你手握一本字帖,没有解说、没有网络、没人指导,你从何学起呢?或许,你能很好掌握字帖中的字体结构,可点画的起转收呢?估计比有人教导学习要慢上几倍,甚至养成许多不良的习惯,如姿势、握笔、笔杆方向等。当然,在今天获得这些基本知识很容易,亦因如此,我们忽略了在另一环境下它的珍贵。
《用笔论》又说:“笔力强劲、筋脉畅达者是卓越的,笔力软弱、气脉不通者是有毛病的 。”何谓笔力强劲呢?跟着解释:筋脉畅达。进一步则可理解为“精熟自然,一气呵成”的意思。相信一个人抓住这一点,对于大多数作品的评价都心中有数了,只要不被人情所左右,都能作出较中肯的评价了。
卖大力丸的广告语固不可信,但《用笔法》能传至今天,定有可取之处。至于区潜云的书法水平如何,还是各自思考为妙。
[ 此帖被破烂的砂锅在2017-04-17 01:07重新编辑 ]
3条评分贡献值+2银元+3经验值+1
斜阳外 银元 +3 好帖,值得顶! 2017-04-17
斜阳外 贡献值 +2 好帖,值得顶! 2017-04-17
斜阳外 经验值 +1 好帖,值得顶! 2017-04-17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分享到
离线May-May

发帖
57285
金钱
212376
经验值
386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4-17
好帖,值得頂!
离线斜阳外

发帖
21662
金钱
160863
经验值
638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4-17
好帖,值得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