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的启示》
社会上流传得最普遍的字帖,以抄正之后的手迹或拓本为主,手稿一类,时代久远的,大都不传,所以,人们所写,多从抄正的字帖入手,即使风格再随意,亦法度严谨。
当然,颜真卿的《祭侄稿》亦为手稿,只是显得异类而已。再如王铎的诗稿,其名气远不及《祭侄稿》,关注它的人远不及他的抄正作品,更不要说与《祭侄稿》相比了。
学书者少了手稿的影响,容易误认为抄正的字帖最能反映出作者最真实的一面,实际上,手稿多是信手拈来的作品,它们才是作者最真实的一面的反映。今天网上所见的现代名家作品,亦多为抄正之作,手稿仍属当今学书者取法的大冷门。
或是因为这一点,当代书法看似繁荣,却饱受诟病,虽说其中一些言辞显得过激,但八九不离十,总而言之,现代书法偏于“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亦因如此,一些资深的收藏家对当今绝大多数书法名家的作品不屑一顾。
当然,称得上资深的收藏家极少,故当代不少书家的作品还有一定的市场——别人认真写了几十年,一幅作品卖出几斤猪肉的钱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