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八、九十年出版的书法基础书籍中,皆称邓石如的篆隶是清代书法的高峰,只是不知怎么的,今天在一些展览的篆隶作品中很少见到师承他的风格的,倒是今人取法今人的为多。
或许,在不少书法爱好者心目中,邓石如的作品是过了保质期的食品,食用对人体有害。是的,在一个将花俏当有趣的时代里,邓石如确是难以上得了台面。况且,邓石如的字相对难学,要深入去,得花上十年八载苦功,要走出来,不知何年何日,实是吃力不讨好。而学今人的,一、二载功夫便可模拟得似模似样,老师赞许、同行羡慕,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一个书法功底不错的人,只要亲自尝试一下就可体会到,近人那些称之为讲求趣味的篆隶,一临就可感受到上手易,再临上一段时日,便信心爆棚:原来书法就是这么简单!结果,书法变成了如我所抽的廉价香烟那般,几乎人人都可以消费得起了。
学书法过程亦如人的成长过程,先按规矩办事,不要问为什么,而且问了也不一定有人能给出答案给你,如1+1为什么等于2呢?它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你要找到答案的机会很渺茫。
如果你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就得先苦下十年功夫,打好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后,你仍然离艺术家很遥远,甚至努力一辈子也无法接触到艺术的门槛。如果你缺乏这个基础,认真写好字就对了,艺术是不可能的了。
有了这一基础后,等如你中学或大学毕业了,真正进入社会圈子要自食其力了。这个时候,就是检验你的基础牢不牢固的时候了,无论你的基础好坏,都会受到各方的质疑。即使你的基础再牢固,终究是属于基础,总会有人指出其不足之处或在生活中自己发现到不足之处。
这又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被他人认可的,固然高兴,但这不一定就是你的正确方向。个中充满太多变数,除了不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来寻找正确方向外,再无他途。
或许你会迷失,或许你会找到正确方向走下去,甚至找到正确方向也无力走下去,在这个阶段,除了命运外,没有人能成为你真正的导师。
我一直相信,成为艺术家,基本技能虽不可缺少,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命运。没有人能再教育出一个梵高来,这一点相信各人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