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与鸟笼 文/刘荒田2004年12月12日,星期日
原载《美华文学》,2000年3-4月号;《华报》,2002年8月30日
《香港文学》,总299期,2009年11月期
旅居芝加哥的诗人非马先生,堪称“短诗大家”。他贡献给华文诗坛的诸多名篇 中,有一个“鸟笼 ”系列。去年岁末,在密西西比州一所大学教授美国现代文学的名诗人郑建青先生;也写了《鸟笼》。非马和郑建青,都具美国学位,学贯中西。这 两代学者 型的中国诗家;在美利坚合众国,以屈宋李杜一脉传下的诗笔为 棒 ,在现代诗的竞技 场 , 进行了一场何等精彩的诗 歌”接力”!连句式, 两人也 相似;短小到了极致 ,意象的尖锐,诗意的警策,也达到或几乎达到极致。
郑建青的《鸟笼》,与非马的同名系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让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深处。都是感人至深的悲悯。
《鸟笼》
打 开
鸟 笼
的
门
让 鸟 飞
走
把 自 由
还 给
鸟
笼
这首短诗;是名诗人非马先生的杰作,自1973年在台湾《笠诗刊》发表以后,一直是海内外论者品评非马作品的重点之一。它好就好在以最精练的口语, 导出了一个极其富有个性,形像甚为丰满的哲理。“鸟笼”和“鸟”的形像, 是哲 学上的代号 ,象徵两个互为依存互为对立的实体。读者与论者尽可以见仁见智,将它们解读为灵与肉、理智与感情 、 个体与群体、自由与奴役、社会与个人等相反相成的概念。
《 再 看 鸟 笼》
打 开
鸟 笼 的
门
让 鸟 飞
走
把 自 由
还 给
天
空
这首诗后有注云:多年前写过《鸟笼》,“当时颇觉新鲜,今天看起来,仍 不免有它的局限。因为把乌关进鸟笼,涉及的绝不仅仅是鸟 与鸟笼本身而已。”
在这首写於1989年的诗中,诗人何以将业已还给鸟笼的 “自由”收回,改而还给天 空呢?这该关乎复杂的哲学思辨。简言之,是把鸟笼放到广大的背景-- 天空去了 。天空的自由是靠鸟的自在飞翔来体现的 ,鸟笼剥夺了鸟的自由归根到底是剥 夺了天空的自由 。开鸟笼,形诸迈向开放与民主的社会, 便是打破种种禁忌, 使老百姓增加许多自由,人的思想可翱翔於广阔的天空,人的才智有了施展的广大空间。此诗蕴含的不但是博大的悲悯情怀,更是富有社会学意义的省思。
《鸟笼》
打开鸟笼的
门
让鸟自由飞
出
又飞
入
鸟笼
从此成了
天空
1995年春,非马写成此诗后,将它寄赠给另一位在密西西比河畔经商的诗人。这位诗人在异国经营小生意,一年到头枯守五尺柜台,食少事繁,单调烦 闷,岂不是困於一个极端物质主义的”鸟笼”之内?收银机的嘀哒声便是唯一的鸟呜了。这是冰冷的无从改变的现实。既如此,何妨通达权变,做一只“自由飞进又 飞入”的鸟:飞出则神游诗的世界,飞入乃操持商务,务实却不黏滞,空灵但不蹈虚,无挂无碍,人生责任与自身志趣并行不悖,到了这一境界,所有障碍不复存 在:鸟笼成了天空。
纵观非马的这三首诗,我想起了禅的三个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鸟笼先是天空的对头,最后合 为一体,诗人的境界层层递进,每一层都有独特的风光,其升华并非对前者的否定,而是诗人灵感的自然延伸。它们的多解性恰如多棱镜,折射出极为多彩的感性和 理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