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醒来,一看手机,九时五十分。记起今天上午10时30分,汤洪贵中国画展在伍曾伟志书画院开幕,洗漱一番后,步行过去应赶得上。
前段时间,汤洪贵请我刻了一方名章,交付时,有缘去到他的工作室参观一番。
老汤直言不讳称自己在书法上所下功夫少。这种情形在今天从事国画创作的人中并不少见,令我对古人所说的“画好国画,要先练好书法”产生怀疑。据我所知,强调这一观点的,多是长于大写意的画家,对长于小写意、工笔的画家是否也如此呢?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元时期的作品一直受到后世的推崇,而宋元时期,小写意及工笔最为流行,所取得的成就也最高。在流传下来的宋人宫庭画家中,有不少是没署名的,完全就是纯粹的画,画家的书法水平如何,无从得知。另,过去的读书人,书法对今人而言,皆臻上乘,在这种环境下,为何强调书法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呢?或许,这观点是另有所指,而非简单将书法与国画关联起来。
这次展览的作品,皆为山水,在构图上,多以“满”胜。或是书法上的不足,作者有意避开长线条,以短线与墨色将画面堆砌起来,故作品的水墨味道极浓。其中有些作品乍看漆黑一片,略为留白,颇有计黑当白的味道。
一幅画的水平高低,画本身固然为第一,但画出来的作品也要给别人看的,故参观者的观感亦重要。
对参观者而言,第一印象最容易左右个人的判断。若一眼看去觉得好,那么个人的思绪就朝这个方向走去,所引发的遐想皆为个人心目中的美好事物;反之,要么不看,要么内心乱批一番。故对画的评论,还是交由各人进行参观后去判断,余者实属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