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散之、沙孟海、启功、翁闿运、石开等人的挥毫视频中,都存在着我们所说的“返笔”(可理解为“补笔”)现象,这跟我们从台山一些前辈所说的并不一样。究其原因,估计是在理解“一气呵成”方面产生了分歧。
个人以为,拒绝“返笔”是要求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但这并不完全等于一气呵成。就书法而言,一气呵成既指行笔方面的连贯性,同时亦指风格方面的协调。行笔方面的连贯性,纯粹理解为通篇无返笔亦可以,但因为有了返笔就称不连贯,这未免太过在乎字面上的理解而忽略了实际情况。
众所周知,写字时需停顿需蘸墨,难道单凭这样就定为不连贯吗?此外,毛笔是用动物毛发所制,具有柔软性,无论个人在用笔方面有多精熟,想与做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不允许返笔,意味着零误差,或许偶尔做到,可这并不意味着返笔的作品比零误差的作品要差,因为返笔亦是自然一种,过于强调零误差反而失去了自然的味道。又,不返笔亦不等于一气呵成,因为执于不返笔,在书写过程中有些地方若一时转不过来而强行连贯,这才是最大的失误,更谈不上一气呵成。
风格的协调涉及到形而上方面,估计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之中去,第三者很难调和。不过,一个人写字时显得很轻松,其风格方面亦必然显得协调,偶有返笔,应是奔着风格协调而去。
我虽不提倡返笔,但亦不会就偶尔返笔而否决一切。
2018.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