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羡慕成人的气力与自由,准备及刚进入社会,羡慕他人的权利,过了四十,眼看着同龄人或亲人的去世,肯定了自己之必死,对人的存在感到虚无。这个时候,以纵情或严谨的态度来抵抗生命的虚无。
人有消极与积极、悲观与乐观之分,两者常在一个人身上不断交织者。关于两者的是非判断,都是以社会风尚为准,等如人们所说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那样,没必要去作出肯定的判断。
记得过去,人们就《南华经》来评论庄子的人生态度消极,可一个消极的人能写出《南华经》来,这还有什么值得去争辩呢。再如,苏格拉底的辩论能力是整个人类史上的巅峰之一,可他却说: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病痛!我实无法区分消极与积极、悲观与乐观的界线在何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活着每天都是有所差异的,生命是否有彼岸我一无所知,当下如何亦非我所能左右,我最深切的感受是,我饿了就去找食物,吃饱之后一定时间内又会肚饿,然后再去找食物……
201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