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92阅读
  • 3回复

砚边絮语——成人习书与社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8-25
从美国、加拿大等地反馈回来的信息,得知這些地方参加书法培训班的几乎全是成人,其中以白领、家庭主妇为多。
他们习书法的目的不外是找一个静心专注的个人空间。一来书法较古老、神秘,会对渴望心灵平静的人产生天然吸引力;二来写字工具简单、色彩简单,可要写好却不简单;三来写字不需去野外,在斗室之内进行即可,这更像是闭关修练神功。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自是跟制度有关,可一个社会的制度所涉太过庞大了,若纯粹从制度入手,那么就容易忽略社会氛围,故从人们生活细节上考虑即可。
成年人主动去学习书法这种吃力不讨好又极难产生经济效益的东西,在中国这个以汉语为主的国家所占的比例并不多,尤其是那种干劲充足的年轻的白领。
如果将我们所认知的世界的文明划为物质与精神两大类,虽然这两者平衡点谁也无法确知,但也不难体会偏向其中一方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在一个物质缺乏的社会中,如今天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其情形不难体会,如果生活在一个精神贫瘠的社会中,种种争名逐利的变态事件就会层出不穷。
宗教是世俗的精神代表,一切的原始教义与典籍都是宗教中的“圣人”对世界的领悟。故最能体现对精神的追求的行为是主动阅读宗教教义或典籍。
儒家、释家、道家是中国过去的“三教”,文革运动将它们赶出了公众的视野,我们也就失去了宗教的氛围。
今天种种打着宗教旗号的东西,基本上都属于赝品,儒家入世,释道两家出世,现今则变得混乱不堪。故经文革扫荡的汉语文化圈中,或许还有些个人获得传承外,传说中的宗教已湮没了。
艺术,无论雕塑、绘画还是书法,都是建立在对这个世界的抽象认识之上,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只能归诸技术范畴。
什么是抽象呢?若用中国人的习惯来说,就是写意传神,故不必执于西方美术观念,东方人与西方人都是人,对事物的认知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发展方向不一样而已。
宗教中的圣人对世界的认知,亦从写意传神中来,他们口中的教义与典籍,莫不是对世界认知的高度概括和整理。
作为艺术品,就是将某一东西凸现出来,进入公众的视野,故有人观看艺术展览后,会有原来如此的感叹。而作为艺术家,则是通过创作手段,将对事物的认知的高度概括表达出来。所以,称艺术是一种跨界的宗教并不为过。而传说中的宗教圣人与某些艺术家的言行亦极为相似,即使他们生活在人群中,亦常表现出与众不同来。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必然要跟进,这是一种类似人类命运的必然趋势,亦是社会存在过程中的自发保护机制。在过去,即使在农村放场电影,附近的村民基本上都前去观看,甚至外村的村民亦踩单车前来观看。这是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下出现的情形。
个人需要平衡发展,社会亦然。
2018.8.24
2条评分金钱+7
康和77秋高理事 金钱 +2 优秀文章,支持! 2018-08-29
蓦然回首 金钱 +5 优秀文章,支持! 2018-08-25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分享到
离线奇奇usa

发帖
11722
金钱
386809
经验值
66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8-25
  
离线蓦然回首

发帖
3487
金钱
53892
经验值
103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8-25
优秀文章,支持!

发帖
532
金钱
1970
经验值
52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08-29
优秀文章,支持!
2条评分银元+5金钱+10
蓦然回首 银元 +5 好帖,值得顶! 2018-08-29
蓦然回首 金钱 +10 好帖,值得顶! 2018-08-2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