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89阅读
  • 4回复

砚边絮语——论笔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9-07
在阅读古代名家真迹高清图片时,往往有这样的感受:纸面很粘笔锋。具体一点就是:纸面生出一股引力,作用于蘸满墨汁的笔锋,书写者在提笔时要特别用力。“笔力”“入木三分”之说应由此而来。
我们平日走路,出于习惯,并无异样,若赤脚在泥泞的稻田行走时,就体会到粘性的作用。为了达到轻松行走,我们必定要调整节奏和起脚收脚的方向,而这种调整,带有强烈的随机性。也就是说,将这种感受移植到书写之中去,笔力就出来了。
如果我们将冯承素所摹《兰亭序》与苏轼的《寒食诗帖》放大,不难从萦丝中体会这种在泥泞的稻田行走的感受。许多时候,我们在读帖时只关注眼中所见,往往忽略了在点画承转无萦丝连接的看不见的空档处的变化,这亦是读帖欠深入的体现。若从这角度去认真阅读《寒食诗帖》,便可体会到苏东坡书挥毫过程中那种无与伦比的绚烂。今人作品中,你不可能发现这种细腻的变化,可以说,古代大家的笔法之神奇,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若临帖过程中抓不到这一点,下功夫再多,亦只得形相。
如果在欣赏他人作品时,于细节问题上加以关注,基本上就可知道一个人在书法上的用心程度,水平高低也就有了一个较为中肯的判断了。
当然,唐宋人受纸张和日常书写的影响,这些字的原作很小,在欣赏大字或魏碑之类作品时,仅供参考。不过,细节决定成败,也决定作品是否耐看,从精微处着手是错不了的。
2018.9.5
1条评分金钱+5
斜阳外 金钱 +5 好帖,值得顶! 2018-09-08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分享到
离线奇奇usa

发帖
11722
金钱
386809
经验值
66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9-07
  
离线May-May

发帖
57285
金钱
212376
经验值
386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9-07
專業經驗心得
离线老友火丙

发帖
9393
金钱
600052
经验值
856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09-07
  
离线斜阳外

发帖
21662
金钱
160863
经验值
638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8-09-08
好帖,值得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