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1阅读
  • 2回复

砚边絮语——古代的小字与大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2-22
昨天拿了一些敦煌写经来分析一下所写的字的大小,发现字径多在1.2公分左右,印象中,《集王羲之行书圣教序》原拓上的字至多是稍大一点。今人用毛笔写字偏重于娱乐观赏而非记事,很少人如晋唐宋那般主要书写那种字径2公分以内的小字了。这一变化,也拉动了笔法的变化。
关于大字小字的尺寸虽无确切标准,但根据小楷、寸楷、大楷的说法,如果日常你写的字字径多在5、6公分以上,那就别说什么二王笔法了,真实中的二王大字的运笔怎样,你我都不知道。其中大小字的差异,看看米芾的用笔应有所启示。
《蜀素帖》被人称为米芾的代表作,其高约27公分,每行约9个字,再去掉上下留边及字距,每个字的字径约2.3公分。其大字作品以《虹县题诗》《吴江舟中诗》及《多景楼诗》为代表,三个横卷的高度皆31公分左右,算计起来,前二个的字径以8公分左右,后一个稍大,而用笔与《蜀素帖》有较大出入,《蜀素帖》属小字,写字时调用笔尖甚多,笔法偏于精巧,后者则大开大合,最能代表米芾的“刷字”。
今天不少习二王一路书风的人,或许知道笔法随字的大小变化而变化,问题是习惯了将小字放大来书写,一旦书写字径超过10公分的字时,亦不由自主循小字运笔方法进行操作,结果气势便弱了下来,内行人一看便知是怎么一回事了。
2019.2.21
4条评分贡献值+1银元+3金钱+5经验值+1
勤能补拙 银元 +3 好帖,值得顶! 2019-02-22
勤能补拙 贡献值 +1 好帖,值得顶! 2019-02-22
勤能补拙 经验值 +1 好帖,值得顶! 2019-02-22
勤能补拙 金钱 +5 好帖,值得顶! 2019-02-22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分享到
离线May-May

发帖
57285
金钱
212376
经验值
386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2-22
書法內行經驗談
离线勤能补拙

发帖
39388
金钱
119
经验值
519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2-22
好帖,值得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