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七八十年代,有些地方称写毛笔字为“写大字”。
清人写对联甚多,若论榜书,或许不如北魏那般见到大块山石,就思量着怎样安排凿几句佛经上去,若那个崇佛的年代再延续几百年,估计国家版图中凡有大石的地方都凿个遍,比万里长城还要奇瑰了。
自北魏之后,惟有明清榜书大盛,尤以清人为最。从台山现存的古旧建筑中可知,过去即使寻常百姓人家,也离不开大字,门口一个大福,两边木石对联,神龛又一副对联,这近似标配,有钱人家或商家,“xx楼”“xx居”“xx公司”“xx商行”等是少不了的。
至于村名、凉亭、祠堂、寺庙及其它公共场所中的标志性建筑,都尽量请名人题字,以壮声威。再加上挥春、红白事等等,若是拿毛笔写字的,连大字都写不好,真是会被众人鄙视的。而今天一些地方办公室、山庄、会所、家居等装饰,也以大字为多。字大字数少,一眼洞尽,内容浅显不乏深度,这是迎合时势而为。故习书者不习大字,实与时代相悖,同样难以获得众人认可。
大字多用在公众显而易见的地方,故对字体风格上有一定的要求,清人总结为“乌光正”三字,乌即黑,光即亮,正即整齐。而从清代所留下的匾额中,大都如此,这是当年国家上层建筑根据民众需要倡导所致,亦是今天民众衡量大字好坏的准绳。
怎样写好大字,网上资料不少,喜欢的可自行寻找观摩、学习。
201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