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人熟悉的味道!花煮糖糕与糖糊,睇见流口水!
在中国,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之说,春分、秋分与冬至、夏至并称为“两分两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四个最重要的标志性节气。
3月20日,农历春分将至,记者在广东台山采访了解到,当地人在春分当天会采一种叫“春花李”的花煮糖糕。
花开正茂的春花李
据了解,台山民谣“春花李,李树头,阿妈您毋愁!养大女,睇黄牛;养大仔,开铺头”中提到的春花李,实为石斑木,又名车轮梅、春花、雷公树、白杏花、报春花,是一种常绿灌木,花期长达两三个月,春分前后花开得正盛。
“我们有春分采摘春花李的花来煮糖糕犒劳家人的习惯,据闻食后可祛春寒、解热毒。”台山四九镇居民伍玉云告诉记者,“以前煮糖糕,仅有糖和粘米粉。粉是自家用石臼捣出来的,煮熟后加入春花李的花瓣就可出锅。现在有些会加入切成粒的腊肉、虾米等食材,吃起来甜中带咸,口感更加丰富。”
糖糕,只是台山四九、台城及周边镇的叫法,它在台山海宴、广海、赤溪等镇还有个类似的出品叫糖糊。“煮够火候的海宴糖糊有甜、香、滑等特点,温热时吃口感最佳,可添加炒熟碾碎的花生粒一齐吃。每逢天气冷或春节期间,刚出锅的糖糊就会被抢销一空,有时要煮上两三锅来满足食客们的需求。”在海宴圩经营了20多年糖水店的江欠安介绍说。
记者在台山采访时发现,广海镇往端芬镇方向的主道右侧有写着“古隆糖糊”的档摊。据一摊主韦彩莲透露,古隆糖糊需用柴火大锅煮上三四个小时。
其夫妻搭档煮糖糊已有十几年,每天上午在家煮好的糖糊用大煲装好运到路边卖,路过的食客会直接打包带走,天气越冷生意越好,一般按碗或按盒销售,售价在5元至7元人民币之间,生意好时一天能卖七八十碗。
古隆糖糊近似焦糖色,温热吃口感最佳,其混杂有广式腊肉的香味,且有炒熟碾碎的花生可添加,吃起来比海宴糖糊更有嚼头,当地人比较喜欢。
“我们闲时会三五知己约起来擂糖糊,大家相聚之余还可以品尝到客家糖糊的传统味道。”据赤溪镇居民周儒聪介绍,一碗甜脆爽滑的赤溪糖糊,从开炉、煮油、开浆、放糖、搅动、打冷锤、加料等制作过程需耗时三个多小时。
每个环节都有所讲究,火候掌握要拿捏准确,在煮的过程中需采用木棍或长柄锅铲进行不停搅动,这动作被当地人称为“擂”,擂的力度要恰到好处且需两人默契配合。
擂好的糖糊经打冷锤处理后,撒上炒熟去衣的花生或芝麻便可食用。当地人喜欢用削好的榔鼓叶作为小汤勺,或直接围锅而坐边聊边吃,或用碗碟盛着吃,新鲜榔鼓叶的清香给赤溪糖糊在口感上带来别样的风味。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虽是烹煮有别,但舌尖上的感受何其相似,就算没采到春花李的花,台山人也能用糖糕(糖糊)记住当地属于春分的味道。
来源:中国侨网,作者 李晓春 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