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75阅读
  • 3回复

百名“西区”知青旧地重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百合
 

发帖
3795
金钱
10833
经验值
5043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4-08-11
1995年10月8日,70年代下乡到四九区知青的110名青年及他们的带队干部,举行了一次有意义的聚会。他们重游旧地,共忆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在住过的石屋前、屋顶上拍照留念。回到台城又同唱当年唱过的歌曲,讲述回城后的不同经历,畅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深切体会。
四九西区知青场是70年代我县较大的知青场,当时在这里开出的大片梯田,建起的多处引水工程是远近闻名的。该知青场于1975年10月,台城先后有6批知青来到这里。最多时有280多人。后来,有些知青陆续被招工回城,1979年,该场并入台城石花果场。近20年了,当年在那里出过力、流过汗,现在分布在各地、各条战线的“西共”知青都很怀念那段不平常的日子,都很想回去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经过当年的知青吴子安等几位热心人以及原知青场场长、现任台城镇镇长黄振筹、副镇长谭瑞慈的积极筹备,并得到海内外原“西区”的知青支持,纷纷资助经费,终于使大家如愿以偿。
是日早上,知青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西区”,只见当年建的石屋还安然屹立,那种种下的小树已长大成林。只是石屋前的排球场已杂草丛生,门窗也不知何时“飞”走了。他们拨开屋前的杂草,回到当年自己住过的房间,又去到当时的厨房、礼堂,登上宽阔的天台,远望山上那一片片光秃秃的梯田。此时,每一位当年的知青、带队干部都感慨万分。黄振筹说:“不管当时的历史背景怎样,‘西区’锻炼了人,也培养了人。”这话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确实使得很多人的认同,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确实使得很多人加深了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经历过这个阶段的人,在后来的生活道路上,大都显得更加成熟。在“西区”回城知青当中,不少人已经当上部门、单位的领导,或是业务骨干,有的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大显身手,得心应手。
在屋顶的平台上,他们背靠着山,不断地拍照留念。当年指导员、队长,又在召集他们昔日场友,站在一起。还有10多对当年的场友、现在的夫妻,一对对手挽手站在一起拍了一张有特别意义的纪念照。已经移民美国的岑秀芳、旅居澳门的伍泽威这次刚巧回乡,也很高兴地参加了这次活动,并表示回去后把这次活动的情况向旅居海外及港澳地区的场友通报。
直到傍晚,这些“知青”才依依不舍地分手,各奔前程。
(李仕斌)

[此帖子已被 百合 在 2004-9-3 1:56:19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百合 在 2010-2-5 16:50:43 编辑过]

分享到
离线花心萝卜

发帖
16146
金钱
24437
经验值
5214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4-08-11
百合:请问这位李仕斌是不是住在健康路、77年高考考入佛山师范的那位先生?

[此帖子已被 花心萝卜 在 2005-6-14 10:57:40 编辑过]
离线伟怡
发帖
5
金钱
10
经验值
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5-06-13
你们好,很高兴见到各位场友,祝我们下放三十周年聚会圆满成功,
泳华是老街坊老同学,场友了,你们还认识吗???
离线曾经沧海

发帖
4400
金钱
318575
经验值
772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2-18

百合

曾经沧海与你问的那位先生是老朋友,他想知道你究竟是谁,怎么这么清楚他的情况,能回答我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