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124阅读
  • 25回复

台山名人陈宜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ONE-ONE
发帖
22
金钱
22
经验值
22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7-10-08
“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巴金1933年台山散文创作之旅
<div align=right>发布时间: 2006年6月5日     人气: 194 ℃   责任编辑: cityboy </div>
<div align=right></div>
 
1933年6月6日至7日,一代文学大师巴金来台山县公益埠访问,创作了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机器的诗》和《朋友》。这两篇散文,历久而常新,1978年以来出版的多种版本《巴金选集》和《巴金散文集》均予录入。《朋友》是巴金访问公益的感想,是友谊的乐章;《机器的诗》是侨乡大地的礼赞,是新宁铁路的颂歌,它使新宁铁路在中国文学宝库中得到永生。
  《机器的诗》记述了巴金访问公益的行程。他写道:“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 我和三个朋友一路从会城到公益。”一路上,秀丽迷人的侨乡大地令巴金心旷神怡,他说:“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景般的美:那样茂密的绿树,那样明亮的红土,那一块一块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还有明镜似的河水,高耸的碉楼。”
  轮渡载火车过江,是新宁铁路在中国铁路史上的首创。巴金用浓墨重彩,描写这当时中国唯一的奇观:“到了潭江,火车停下来,车轮没有动,外面的景物却开始慢慢的移动了。这不是什么奇迹。这是新宁铁路上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接着,巴金详细叙述了渡江的经过和工人的操作,他写道:“我看着这一切,我感到了一种诗情。我仿佛读了一道真正的诗。”
  关于巴金此次公益之行的情况,台山市所有的地方史著作、文史资料和新旧报刊均无记载,巴金作品集中亦无注释。经多方探查,2003年初,我才在江门市找到一位曾接待过巴金访问新会的老先生欧阳可羽(1918年生,曾任江门霹雳通迅社记者),承老先生赠送了西江师范学校校刊,我得以了解巴金公益之行的相关背景资料。
  巴金此次公益之行,为的是探访没有见过面的笔友——新会人黎健民(又名黎百强),时任设在公益火车站二楼的新宁铁路工人子弟学校校长、西江乡师校董。1922年至1927年,黎健民在会城编辑《民钟》月刊。巴金在上海求学时读了这份杂志,因为志同道合,他于1925至1927年,即21岁至23岁时,在《民钟》上发表了《俄罗斯的悲剧》、《杂感》等十多篇著述和译作,同时也结交了一些志趣相投的笔友。
  1933年春,新会县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陈洪有赴山东、河北考察乡村教育,返程时途径上海。陈洪有在上海劳动大学读书时因学习世界语而认识巴金,故邀请巴金来新会参观学校。巴金应邀于5月31日抵达西江乡师所在地现江门市蓬江区环市镇篁庄村委会。巴金在学校参观三天,创作散文《庶务室的生活》。6月3日至5日,巴金由西江乡师教师陈毓就、梁朝令和叶渠均陪同,访问了会城近郊天马(“小鸟天堂”所在地)、茶坑(梁启起故里)和天禄乡,创作散文《鸟的天堂》和《农民的集会》。每一位1967年以后出生的中国人,都在小学五年时学过《鸟的天堂》。
  6月6日,巴金的笔友李元燊(会城律师)、吕绍谦(新会大泽吕村学校校长)和一位工友陪同巴金去公益访问,并创作散文《机器的诗》和《朋友》。7日下午,巴金离公益返回篁庄,继续访问西江乡师,创作散文《谈心会》,9日去广州。
  巴金访问公益时已是名满神州的作家,由于他保持低调,致使当时的记者未能采访,《台山县志》及文史资料未能录入。然而,巴金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价值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散文《机器的诗》和《朋友》。(蔡锋)
离线ONE-ONE
发帖
22
金钱
22
经验值
22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7-10-08
机器的诗
阅读 21115 人次 收藏本书 告诉好友 发表评论 加入书架

□作者:巴金
<div id=googlead width="336px" height="280px"><iframe name=google_ads_frame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ads?client=ca-pub-5060932622738372&dt=1191820558350&lmt=1191820558&format=336x280_as&output=html&correlator=1191820558332&channel=2844891176&url=http%3A%2F%2Fwww.cn0123.com%2Fread.asp%3Fbookid%3D164%26id%3D6786&color_bg=D8E8F7&color_text=333333&color_link=FF0000&color_url=333333&color_border=D8E8F7&ad_type=text_image&ref=http%3A%2F%2Fwww.baidu.com%2Fs%3Fie%3Dgb2312%26bs%3D%25B0%25CD%25BD%25F0%25C9%25A2%25CE%25C4%26sr%3D%26z%3D%26cl%3D3%26f%3D8%26wd%3D%25B0%25CD%25BD%25F0%25C9%25A2%25CE%25C4%2B%2B%2B%2B%2B%25BB%25FA%25C6%25F7%25B5%25C4%25CA%25AB%26ct%3D0&cc=100&ga_vid=858090593.1191820558&ga_sid=1191820558&ga_hid=1730045682&flash=9&u_h=864&u_w=1152&u_ah=834&u_aw=1152&u_cd=32&u_tz=-300&u_java=true" frameBorder=0 width=336 scrolling=no height=280 allowTransparency></iframe></div>
<script src="TXT.asp?bookid=164&id=6786&ChkCode=b78ef8e75e395bfc"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我和三个朋友一路从会城到公益,我们在火车上大约坐了三个钟头。时间长,天气热,但是我并不觉得寂寞。

  南国的风物的确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景般的美:那样茂盛的绿树,那样明亮的红土,那一块一块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还有明镜似的河水,高耸的碉楼。南国的乡村,虽然里面包含了不少的痛苦,但是表面上它们还是很平静,很美丽的!

  到了潭江,火车停下来。车轮没有动,外面的景物却开始慢慢地移动了。这不是什么奇迹。这是新宁铁路上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这里没有桥,火车驶上了轮船,就停留在船上,让轮船载着它慢慢地渡过江去。

  我下了车,站在铁板上。船身并不小,甲板上铺着铁轨,火车就躺在铁轨上喘气。左边有卖饮食的货摊,许多人围在那里谈笑。我一面走,一面看。我走过火车头前面,到了右边。

  船上有不少的工人。朋友告诉我,在船上作工的人在一百以上。我似乎没有看见这么多。有些工人在抬铁链,有几个工人在管机器。

  在每一副机器的旁边至少站得有一个穿香云纱衫裤的工人。他们管理机器,指挥轮船前进。

  看见这些站在机器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从心底生出了感动。

  四周是平静的白水,远处有树,有屋。江面很宽。在这样的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器的工人的雄姿。机器有规律地响着。火车趴在那里,像一条被人制服了的毒蛇。

  我看着这一切,我感到了一种诗情。我仿佛读了一首真正的诗。于是一种喜悦的、差不多使我的心颤抖的感情抓住了我。这机器的诗的动人的力量,比任何诗人的作品都大得多。

  诗应该给人以创造的喜悦,诗应该散布生命。我不是诗人,但是我却相信真正的诗人一定认识机器的力量,机器工作的巧妙,机器运动的优雅,机器制造的完备。机器是创造的,生产的,完美的,有力的。只有机器的诗才能够给人以一种创造的喜悦。

  那些工人,那些管理机器、指挥轮船、把千百个人、把许多辆火车载过潭江的工人,当他们站在铁板上面,机器旁边,一面管理机器,一面望着白茫茫的江面,看见轮船慢慢地驶近岸的时候,他们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真实地写下来,一定是一首好诗。

  我在上海常常看见一些大楼的修建。打桩的时候,许多人都围在那里看。有力的机器从高处把一根又高又粗的木桩打进土地里面去;一下,一下,声音和动作都是有规律的,很快地就把木桩完全打进地里去了,四周旁观者的脸上都浮出了惊奇的微笑。地是平的,木头完全埋在地底下了。这似乎是不可信的奇迹。机器完成了奇迹,给了每个人以喜悦。这种喜悦的感情,也就是诗的感情。我每次看见工人建筑房屋,就仿佛读一首好诗。

1933年6月在广州
选自《旅途随笔》
离线玲珑姑娘

发帖
6943
金钱
15324
经验值
5928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7-10-08

 

玫瑰姑娘、自在GG、楼上各位,多谢您们的图文报道。

one-one帖上的资料,也十分珍贵!

离线ONE-ONE
发帖
22
金钱
22
经验值
22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7-10-08
机器的诗
阅读 21115 人次 收藏本书 告诉好友 发表评论 加入书架

□作者:巴金
<div id=googlead width="336px" height="280px"><iframe name=google_ads_frame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ads?client=ca-pub-5060932622738372&dt=1191820558350&lmt=1191820558&format=336x280_as&output=html&correlator=1191820558332&channel=2844891176&url=http%3A%2F%2Fwww.cn0123.com%2Fread.asp%3Fbookid%3D164%26id%3D6786&color_bg=D8E8F7&color_text=333333&color_link=FF0000&color_url=333333&color_border=D8E8F7&ad_type=text_image&ref=http%3A%2F%2Fwww.baidu.com%2Fs%3Fie%3Dgb2312%26bs%3D%25B0%25CD%25BD%25F0%25C9%25A2%25CE%25C4%26sr%3D%26z%3D%26cl%3D3%26f%3D8%26wd%3D%25B0%25CD%25BD%25F0%25C9%25A2%25CE%25C4%2B%2B%2B%2B%2B%25BB%25FA%25C6%25F7%25B5%25C4%25CA%25AB%26ct%3D0&cc=100&ga_vid=858090593.1191820558&ga_sid=1191820558&ga_hid=1730045682&flash=9&u_h=864&u_w=1152&u_ah=834&u_aw=1152&u_cd=32&u_tz=-300&u_java=true" frameBorder=0 width=336 scrolling=no height=280 allowTransparency></iframe></div>
<script src="TXT.asp?bookid=164&id=6786&ChkCode=b78ef8e75e395bfc"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我和三个朋友一路从会城到公益,我们在火车上大约坐了三个钟头。时间长,天气热,但是我并不觉得寂寞。

  南国的风物的确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景般的美:那样茂盛的绿树,那样明亮的红土,那一块一块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还有明镜似的河水,高耸的碉楼。南国的乡村,虽然里面包含了不少的痛苦,但是表面上它们还是很平静,很美丽的!

  到了潭江,火车停下来。车轮没有动,外面的景物却开始慢慢地移动了。这不是什么奇迹。这是新宁铁路上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这里没有桥,火车驶上了轮船,就停留在船上,让轮船载着它慢慢地渡过江去。

  我下了车,站在铁板上。船身并不小,甲板上铺着铁轨,火车就躺在铁轨上喘气。左边有卖饮食的货摊,许多人围在那里谈笑。我一面走,一面看。我走过火车头前面,到了右边。

  船上有不少的工人。朋友告诉我,在船上作工的人在一百以上。我似乎没有看见这么多。有些工人在抬铁链,有几个工人在管机器。

  在每一副机器的旁边至少站得有一个穿香云纱衫裤的工人。他们管理机器,指挥轮船前进。

  看见这些站在机器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从心底生出了感动。

  四周是平静的白水,远处有树,有屋。江面很宽。在这样的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器的工人的雄姿。机器有规律地响着。火车趴在那里,像一条被人制服了的毒蛇。

  我看着这一切,我感到了一种诗情。我仿佛读了一首真正的诗。于是一种喜悦的、差不多使我的心颤抖的感情抓住了我。这机器的诗的动人的力量,比任何诗人的作品都大得多。

  诗应该给人以创造的喜悦,诗应该散布生命。我不是诗人,但是我却相信真正的诗人一定认识机器的力量,机器工作的巧妙,机器运动的优雅,机器制造的完备。机器是创造的,生产的,完美的,有力的。只有机器的诗才能够给人以一种创造的喜悦。

  那些工人,那些管理机器、指挥轮船、把千百个人、把许多辆火车载过潭江的工人,当他们站在铁板上面,机器旁边,一面管理机器,一面望着白茫茫的江面,看见轮船慢慢地驶近岸的时候,他们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真实地写下来,一定是一首好诗。

  我在上海常常看见一些大楼的修建。打桩的时候,许多人都围在那里看。有力的机器从高处把一根又高又粗的木桩打进土地里面去;一下,一下,声音和动作都是有规律的,很快地就把木桩完全打进地里去了,四周旁观者的脸上都浮出了惊奇的微笑。地是平的,木头完全埋在地底下了。这似乎是不可信的奇迹。机器完成了奇迹,给了每个人以喜悦。这种喜悦的感情,也就是诗的感情。我每次看见工人建筑房屋,就仿佛读一首好诗。

1933年6月在广州
选自《旅途随笔》
离线玫瑰花

发帖
12133
金钱
120422
经验值
50748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7-10-08

自在GG,昨晚说你拍的相片有点暗,今早又去重拍,为网站提供更清晰的图片,你这种敬业精神令人敬佩,再次谢过. 

离线无悔

发帖
6550
金钱
7213
经验值
6499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7-10-08

这两位是在这次在台山拍陈宜禧的两位影员其中那位年青的位还是台山人现在在台城工作.

 

离线蔚蓝

发帖
13608
金钱
13207
经验值
50303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7-10-08

离线ONE-ONE
发帖
22
金钱
22
经验值
22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7-10-09

此乃

引用
原文由 相逢一笑 发表于 2007-3-7 10:37:41 :

四十六年前台山画家笔下的车站.海外的同学,当年你们是否在这里跟亲人挥手告别?外出去掘金?


一笑姑娘:你收藏的画很珍贵.的确在这带着希望赴远洋.掘到金多D还是掘到一壳眼泪多D呢?一笑解千愁吧!

 

新宁铁路总站红楼

发帖
124
金钱
128
经验值
107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7-10-12
忘了在那看过,小时候他还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离线自在

发帖
18831
金钱
410
经验值
7753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7-10-13
perfect:
欣赏了玫瑰花有关陈宜禧的报道,老先生是我们台山人的骄傲.自在也不错,还有这些值得珍藏的相片.哪位网友还有更早的吗?我记得小时候在台城旧粮仓有一尊陈宜禧的黑色像.

perfect:我记得儿时见到的陈宜禧像比现在的更精致.可惜啊!不知谁有以前陈宜禧铜像的照片.
离线自在

发帖
18831
金钱
410
经验值
7753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7-10-13
玫瑰花:

自在GG,昨晚说你拍的相片有点暗,今早又去重拍,为网站提供更清晰的图片,你这种敬业精神令人敬佩,再次谢过. 


为同学网做点小事不用谢!顺便的.感谢玖瑰花给我们介绍了陈宜禧支持家乡建设的爱国的事迹和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