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234阅读
  • 18回复

记日本书坛巨匠井上有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8-18

记日本书坛巨匠井上有一  文/一了


  在我参学书道的十余年间,心慕手追过历代书道妙手的墨迹,对他们灵敏的雅逸风致与娴熟技艺心生敬畏之想。书法在古代乃"士人"修炼人格、陶冶心性的"秘术",它似乎一直依附在诗文的庇荫下苟且偷生,它似乎从未产生过独立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因而,我开始怀疑书法是否(纯粹的)艺术?古老而戒备森严的书法能否进入现代语境的话语转换?它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是什么?我以为汉字不是恒定不变的躯壳,它是具有神性话语的,苍颉造字之时"天雨粟,鬼夜哭",文字是能"惊天地,泣鬼神"的"通天接地"的灵性之物。但随着文字数千年的演义,它的“灵性"渐渐失落而成为僵板无味的符号,它的生命的根性丧失殆尽。现如今,它的生命的根性丧失殆尽。现如今,我们所面对的"方块字"全然失去了原有的光泽与幽玄意旨。书法所依托的汉字染上了现代文明的"病毒",书法家所面对着的是一堆僵尸般干枯的字儿。因为"文字是肉作的"(董桥语),它的灵性与生命意象是古人参悟大化,明心见性的"心象"所指。我们该静心思悟汉字的"魂兮归来"?书法的艺术性与现代性将向何方?书法究竟能为人类的视觉领域提供多少资源? 
  1996年,我惊喜地发现,在遥远的东瀛,有一位特立独行、遗世傲立的书法艺术巨匠,他传奇的人生经历,惊人的艺术实践、超然的人格魅力,令人怦然心动、刮目相看。他,就是"守贫挥毫"的井上有一。 
 因为他笔下的汉字隐透出"新星般清新的惊愕"与"幽微的闪烁",将人引入"寂静的谛听"与澄明的"现前"。对于视觉因素倒退的汉文字起到了某种荡涤的历史污垢、唤醒生命活力的作用,并为书法的现代语境拓宽了视域。书法的艺术纯粹性及现代性在他身上得到了某种深彻的表达,我简直惊呆了。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日本的手岛右卿的《崩坏》、《抱牛》之作还是具有力量与表现力的,但对于其他现代书家的作品不以为然,有一先生也似乎从未得到书坛应有的重视,记得1986年出版的由河北伦明作序的《日本现代书法》中未见有关井上有一的介绍与作品。)  
 1988年徐利明翻译的由日本艺术评论家伊福部隆彦撰写的《书法与现代思潮》书中,曾有很少的篇幅介绍井上有的作品,评价不是很到位。 
 1989年陈振濂编著的《日本书法通鉴》中不见有一的踪影,幽默的是在2000年陈先生出版的《现代日本书法大典》中忽然在"代表性书家"中冒出来了井上有一。凡此种种,我深感疑惑与纳闷。  缘分所使,我与有一生前的挚友及其发现者--日本著名美术评论家海上雅臣先生于去年会晤,我深感荣幸与激动。在海上先生那里知道了有一鲜为人知的逸事与趣闻。他将一个活活生生的有一推到了我的面前,我不知所措,倍感兴奋。一位至纯至真的艺术家,过首简朴、清贫、孤寂的生活,却对书法的终极境地藉以炽热、执著的热情、信心与抱负。他一生不收学生,也从不卖作品,他将自己逼入生命极限的绝境,血淋淋地实证汉字所能达到的边界与可能性。他的纯然无杂的行为自然遭到书法界庸俗守旧者的讥讽与谩骂,但他却从未改变过艺术的立场,他犹如一个傲然独立的逸士,站在群山之巅,如入无人之境地狂啸:
  随心所欲地写吧"
  泼出去
  把它泼到那些书法家先生们的脸上去~
  把那些充斥在狭窄的日本中的欺诈和体面横扫出去,
  金钱难以束缚我
  我要干我自己的事
  什么书法不书法
  斩断它^
  我要同一切断绝,甚至断绝那创作的意识
  随心所欲地干吧
  现代书法 现代书法 何为现代书法
  方便面式的近代诗"
  坚持巧妙运笔的少字数书法
  连蹩脚画家都不如的前卫书法
  冒称传统派的廉价技术派
  和 竭尽剽窃之能事之徒
  无能的懒惰者
  和 勤奋的人
  在伪劣、假冒盛行的当今社会
  摈弃一切低级趣味吧;
  啊 让峻烈疾风吹吧,
  为书法不惜生命的人
  拿出勇气和骄傲
  去 创造伟大的书法的历史(1982)
  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度,我沉醉于一种无法言释的感动之中。海上讲述的有一仿佛就在眼前,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艺术家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心间,荡涤了我以往的不成形的虚妄知见。我深深感动于有一扑朔迷离、奇幻空寂的书写梦境里。
  井上有一于1950年进入书坛,时年34岁,作为书坛新秀,可以说一帆风顺,但他却在入道二年时离开书坛。乃因他对书展评审工作偏重于人际关系而非看中参展作品的质量和内容的劣习大失所望。他曾为上田桑鸠门生,并为前卫派"奎星会"的骨干,后因艺术主张的差异,有一于1952年退出"奎星会",与乃师绝缘。与森田子龙等5人一同结成"墨人会",主持《墨美》杂志,因其积极建构前卫书法与欧美抽象美术之间交流的新渠道,而引起书坛瞩目,亦令上田桑鸠等人大为尴尬。有一的目光于是转向开放的美术,书?quot;笔势"的气魄与内力被有一"元气淋漓"地逼出纸面,他以往体内积存的传统沉渣忽然被新获得的全新知识和美术向往所粉碎。他以为只有把书法作为自由表现自我的手段,按自己的经验、智性体现"写的行为",才是书法的生存之道。对于那些经营书法私塾的书法家先生极为愤慨,因为那只是一种有教养的爱好,是书法本身走向衰退,阻碍了书法的创新之路。古董有文化价值,但不一定就有艺术的价值,书法家只有首先成为艺术家,书写的意义才成为可能
。 
  自1952年与书坛断绝关系的有一,奋笔疾书,艰辛地验证着自己……一年来,内有虚无感缠身,外有房东的骂声:到处抹得漆黑,这是人住的地方吗?有一借租的房子被收回了。这也难怪,谁碰上都会恼怒。一意孤行、质朴无华的有一拿出仅有的一点钱,加借的钱买下海滩的一块荒地,在往返学校的路上自己整事。他收起毛笔,拿着锄头和铁锹……为了生存与生活,有一这一年没有动笔。就在小屋盖好的时候,可笑的事儿来了,"同一切断绝"的有一的创作引起了美术界的关注,他的力作《愚彻》应邀参加了圣保罗国际美术展,并被英国美术评论家赫伯特•利德收入《现代绘画史》中,让他同波洛克、克莱因、什拉鸠、阿尔岑格等画家并驾齐驱。悟出"愚彻"其间的深意,使有一知道自己该走的大愚之智、阒无人影的孤绝之道。在小学当校长的有一,白天尽职尽责,晚上去做"书道之鬼"。每月领来工资都要先还清上个月的纸账,用剩下的钱维持生活,大部分是在只有一菜一汤、腌萝卜当菜的日子中度过的。他因而写了"贫"系列,表明他素直而尊贵的"清贫"思想。他甚至认为,要走纯之又纯的道路,就需远离尘世,将自己逼入一贫如洗的危境,方能有绝缘处逢生的"顿悟",这似乎有些禅宗高僧的风骨。我因此以为艺术便是生命苦行的事业,真正的艺术家借助苦行达到生命的沉醉,逼使自己进入那种清凉、孤寂乃至一贫如洗的状态,那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映对存在的本质,而非存在现象的外形。真正的艺术深境便是要捕捉那种无形的却是幽明的荡逸又租纵即逝的存在。有一用他全部的心血证明了汉字所具有的那种灵逸、苍雄、朴拙的魔力。因此他自信地说:"我写出来的字在日本社会中延用至今,历史久远,加之它们浸透着我手上的汗渍,所以我投入全部生命就能实现这个书法空间。  
  1979年,有一被诊断为肝硬变,知道只有5年时间的有一四处寻求延命之术,但结果无望时,他的伟大的"绝笔行"因此诞生了,他书写的奇幻奥秘涵蕴于此。意识到"死"的有一首手临写圆尔辨圆及其法嗣痴兀大慧、寂室元光三位禅僧的遗偈,尤其得大慧禅师遗偈:"高超方便,自证自然。为物应世,八十四年。"的神髓,在1982年10月27日有一写下了自己的遗偈:
  守贫挥毫 六十七霜
  端自欲知 本来无法
  海上先生将有一的创伤分为七个时期:
  第一时期 1950年~1954年 习作期
  第二时期 1955年 断绝期
  第三时期 1956年~1959年 愚彻
  第四时期 1960年~1965年 混沌期
  第五时期 1966年~1969年 简明期
  第六时期 1970年~1981年 变异期
  第七时期 1982年~1985年 绝笔期} 
  从中可看出有一的书写足迹、伟丽气象、敏锐嗅觉。他那深具表现力,同时在空间结构上直逼绘画而获得真正独创性以及具有明确指向的作品,超越书坛而引起西方美术界的瞩目。朱青生曾因其有作品与有一遗迹在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而自豪,他说:"我是有敬佩有一的","井上有一是一个赤诚笃信的书家,镇日心慕手追古意禅境,其笔画之中,深沉悲凉。"朱先生在有一的作品中读出了"禅境",这一点吴冠中先生也曾说过:有一1961年创作的"毋"似乎进入东方的禅境了。这是明眼人所见,禅境里边潜藏?quot;深沉悲凉"的意蕴。有一的心境确实深沉而悲凉,哎!独坐大雄峰的人儿,自然高处不胜寒,其谁与归呢?? 
  因有一而近视国内书坛,真正具备对话能力的书家有没有呢?那些会写某个或某几个古人法帖的书者,那些挪用西方观念、抄袭西方抽象艺术者,那些不懂传统而高喊弘扬传统或打倒传统者,那些画不好画而投机书法者,那些用一些似懂非懂的西方术语套用书法者……  书法绝不是好玩的,书法是残酷的,它对书者的要求高得近乎刻薄。现代的书法已不是以往的书法,那种文人雅士日常行为所形成的审美系统,始终是"士"人文化教养的脸面与标签,它的艺术性始终被诗文与实用所遮蔽。因而自我的人性与自由的生命在反反复复的临摹抄写中给抹杀了。现在不同了,书法生存的背景、土壤已大相径庭,我们生活在全球一体化的现代空间,书法必须面对生死存亡的抉择,否则必然会被历史所淹没、遗弃。革新的目的是为了书法能适应现代?quot;现代"有两种含义,即"时间的现代"、"文明的现代"、"文明的现代"亦有两种含义,即属于东方文明潮流的"现代"和西方文明潮流的"现代"。书法的现代性即在中国本土文化中激活,滋生出所谓的"本土国际化"的现代语境,方能进入国际审美通感的大舞台,否则,中国书法就没有生机可言。也许你会说,书法不面对现代可以吗?我觉得这是一个文明观、世界观的问题,并非书法技巧的问题。书法必须要面对现代,就如同你生活在现代却要逃离、决裂于现代一样,这种文明的潮流作为当代人谁也无法回避,作为当下的书法,也难逃此劫。时代审美的变化,必然改变艺术语言的结构。中国文明体系作为书法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至今已被异质的西欧文明体系所影响,这是不辩的事实,书法生存于当下要成为今日文明的一员,就必须像美术一样,来一场脱胎换骨的革新。彰显书法潜孕的现代发展的可能性,深刻地剖析、挖掘传统,利用传统资源去创造具有东方品质并具现代性的视艺术。
  有一先生的足迹为我们提供了某种久已失却了的精神,书法与书法家该有的尊严、良知与抱负,尽管他的作品并非尽善尽美,并存在着很多缺欠。但,这正是他成为艺术家、书坛巨匠而引起世人赞叹的缘由吧!因为艺术创造的"缺欠"正是艺术家为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完美或精致的艺术是堕落的标志,因为它接近庸俗,堵塞了人们进入的空间。

 

 

井上有一:“愚彻”的书道巨人  文 /一了 
      
  今夜又失眠了,又想起守贫挥毫写下“愚彻”人生的日本书坛巨匠井上有一。
  这位尝透书道深境的书者留给我们太多的问题与思索,在他那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中→一生不收学生,不卖作品,拒绝展览,退出书道会,粗茶淡饭度日,守贫挥毫三十七载,但在他去逝后,引起世界美术界的极大瞩目,而成为巨匠级的书法艺术家。这些究竟带给我们怎样的感知?我突然想起罗伯特·休斯对伟大的画家弗朗克·奥尔巴赫如此的评价:“奥尔巴赫的职业生涯和艺术界的关联只在于它指出后者和—个真正的艺术家的成长无关。”这完全可以与井上先生作比。目睹当下书坛的种种浅俗与丑陋,成为大众娱乐的书法,在当下文化语境里早已迷失了。这种“失语”的残酷陛似乎在我们的“书法家”队伍里是置若罔闻的,我们的“书法家”当然知道躲在自己的—亩三分地里及时行乐的快慰,参展→获奖→入会→笔会→斗富……。
  为啥如此天才的井上,竟然不识时务而与“聪明”绝缘,走上了阒无人影的“愚彻”之路,愚还不够,还要彻底的愚,这种几近于痴的愚使人不觉想起了“米颠拜石”来。“愚彻”了就要与一切虚妄的、世俗的东西绝缘,方能息心静气,专注于艺道。这才是真正的大愚之智。但真正臻于此境境者,唯井上。
  我曾对井上的挚交海上雅臣先生说:
  我—直以为艺术便是生命苦行的事业。真正的艺术深蕴生命的元气,这股“元气”的培植与蓄养需要艺术家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胸次澄净,心陛朗洁,沉人幽玄、孤绝、浑元的大明净界首先要求艺术家远离尘世,脱尽俗胎。这亦是我由心尊敬海上以及芭蕉、良宽上人的首要原因。去俗,所以艺术中最被看重的—种品格。“在世出世”,何其难哉。但对于先生的开示,对我无疑是冷水浇背,去蔽明心。可能此次机缘会会对我今后的艺术道路产生洗心革面的影响。
  我接着说:真正的艺术家借助苦行达到生命的沉醉,逼使自己进入那种凄凉、孤寂乃至—贫如洗的状态,那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全部映对存在的本质,而非存在现象的外形。真正的艺术深境便是要捕捉那种无形的却是幽明荡逸又稍纵即逝的存在。井上先生用他全部的心血证明了汉字所具有的那种灵逸、苍雄、大朴的力量,因他我坚信:艺术便是充满着精神苦行与净化灵魂的事业。今道友信有句话很有深味,他说:艺术之道,就是心灵净化之道,是通往神之道,是向作为起源的存在的飞升。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09-8-19 1:04:08 编辑过]

分享到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8-18
井上有一  海上雅臣(日本)编  扬晶 译
  1916年2月14日,出生在东京的平民区,一个住在长工棚里的旧货商家庭里,行末(有三个姐姐)。毕业于国家行为下的培养少数国民教育专职教师的师范学校,19岁的自家附近的横川寻常小学当辅导员。立志当画家,在工作之余去过不少画塾,但认识到油画短时间终难成就,在第五年决定放弃。
  1941年师从前辈上田桑鸠,学习书法。1945年3月10日,有一遭遇美机夜间的东京大空袭,在尸横遍地的小学校园倒下,后被校方发现,7小时后死而复生,意识到日本战败。井上决心作为一个幸存者要记录下这个惨状。1949年底,祭父百日,写下《法华经自我偈》。翌年正月,该作品在第三次书道艺术院展参展,作为书法家先声夺人,引起书坛前辈的关注。
  1952年正月,向上田桑鸠递交绝缘书,宣告与陋习不改的书坛决裂。与志同道合的五人成立研究小组"墨人会"(同志中的一人是书法艺术综合杂志《墨美》的发行人森田子龙)。作为机关杂志的编辑,在第50号之前一直针对50年代日本美术状况下书法的作用,与欧美美术界的抽象绘画进行对比思考。为了使民众认识书法的潜力,改变将书法视为旧社会的残渣,认为它与战后的社会格格不入的看法,连续发表了大量崭新的作品。
   1957年作为日本代表参加第四次圣堡罗国际美术展。1958年布鲁塞尔纪念万国博览会"近代美术50年"展日本代表(日本参展者:富冈铁斋、梅原龙三郎、手岛右卿、井上有一)。其后,作为在欧美风靡一时的抽象表现主义的旗手,参加在各地举办的国际美术展。有一的作品《愚彻》被收入赫伯特•利德著《近代绘画史》。
  1970年得到美术评论家海上雅臣的知遇,翌年在日本举办首次个人展。其后,至1985年69岁因肝硬变病逝为止,连续发表个人展、发行作品集等十分活跃,蜚声书坛画坛。大限之时,对家人留下遗嘱:"作品我和海上的事,你们不许插嘴。"死后,即向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捐赠代表作62幅。 1989年,该馆举办"巨匠井上有一"回顾展,以后在全国6个公立美术馆巡回展出。
  1993年,针对泡沫经济崩溃后沉闷的社会现状,举办《贫》展,一次性公开了有一自1954年以来写了30年的"贫"字大幅一字书作品64幅。在纪念日美终战50年,美国人克勒塔企划的赴美巡回展"1945年以后的日本美术"上,展出《无我》、《啊,横川国民学校》,揭露了战争残害平民的滔天罪行,了却宿愿。
   1995年,值《井上有一书法》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之际,同时在该社画廊举办出版纪念展。德国三家美术馆联合举办"井上有一《贫》《东京大空袭》《经济增长》展。瑞士巴塞尔艺术馆举办"井上有一《鸟》"展。1998年,国际美术评论家联盟举办日本大会纪念展"井上有一《贫》"展。
  1999年,针对长野县信浓美术馆企划展"比田井天来和日本近代书道的回顾"展上展出井上有一《骨》(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藏)、《啊,横川国民学校》(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藏),提出异议,要求撤展。理由是,将与书道界传统势力作斗争的井上有一作为天来门徒对待不当。成为日本美术界首起保护已故作家人格权案例。汉城艺术殿堂书艺馆,在韩国首次举办邀请日本书艺家回顾展"井上有一万人艺术的书法"。2000年,意大利罗马Ciampino市立现代美术画廊举办“吉上有一《鸟》"展。
  《井上有一全书业》全3卷耗时10年,于2000年11月全部刊行,并在京都和东京举办出版纪念井上有一研究国际讨论会,法国、德国、美国、中国、韩国、日本的研究人员与会,出版了有一研究国际讨论基调论文集及报告文集(UNAC TOK YO)。
  作品集《井上有一(东京大空袭)》(岩波书店)、《贫 井上有一》(岩崎美术社)、《小品集俎》(UNAC TOK YO)。《井上有一+大冈升平+一柳慧<鹰>》、《井上有一 临颜氏家庙碑》(上海学林出版社);全文集《每日的绝笔》、全文集增补《书法的解放》(均为艺术新闻社);文库版《新编每日的绝笔》(平凡神图书)等。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8-18

海上雅臣关于《临颜家庙碑》跋文:
  颜真卿有史以来第一个确立起充满人之生命力的书法,堪称伟杰。这是打破王羲之以来贵族审美观的革新书法。
  《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七十二岁所书的最后力作。他在忧悒乱世之余,正自身家系,为光宗耀祖倾注了热情。
  他亲自起草文章,洋洋二千八百八十字,以楷书书写。字写的浑厚刚劲、端庄方正。如悠悠大河流淌,丰润的墨迹超越时空,闪烁光芒。
  这种光辉亦产生于对自身家系血脉致力于正文字、炼书法之自豪感中。
  他的书法因过于端庄雄健,使习书都望而怯步。由此长期陷于褒贬不一的漩窝之中。这也许因为欲掌握其遒劲郁勃的书法乃需要具有与其人品颉颃之清洌精力的缘故吧。
  颜真卿逝世一千一百三十年后,出生在日本的井上有一在其壮年时代,曾为颜真卿墨迹之魄力所打动,写下:

不是这样!不是那样!当你为书法弄得心神不定时,看到颜真卿的瞬间你会震惊不已,惊愕的目光被他牢牢吸住。你能抓住什么。但能抓住什么?我说不出来。若能说出,除非谎言。能抓住的只有“具体”。只抓住“气氛”不行;只抓住单纯的“形”也不行。“具体”不是语言,不是“气氛”,也不是形式,所以是“具体”。煞费苦心,死乞百赖地把它表现为“形”。是否叫临写无关紧要。费尽心血是技术问题,即不是道理,也不是气氛,也不是形式,而是用自己的手把死乞百赖抓住的东西变成现实,实现更新鲜、更新颖、宛如那颗星一样的新的惊愕……,以及强行、明确的造型技术。
井上有一写下对颜真卿这番赞辞时已是受到东西方美术界瞩目的巨匠。他一九五零年三十四岁时崭露头角,一九五五年作为屹立与西洋绘画的前卫书法家被选为圣保罗国际美术展代表,参展作品《愚彻》被英国美术评论家哈伯特•利德收入《现代绘画史》。
在既有对介入现代美术领域梦寐以求、刻意追求步抽象画后尘,又有沉湎与乡愁、丧失现代生活感觉的众多书法家中,井上有一独树一帜,把楷书的构筑性提高到非凡的强度,确立起一字书,把与符号迥然不同的汉字(thought Picture)之意义以作品的魄力显示出来。他作为作家的这一行为是针对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符号处于优势、汉字的视觉因素倒退的时运,起到荡涤历史污垢、唤醒汉字活力的作用。
颜真卿那“新星般惊奇”之笔力激发了他投身这项事业的勇气。是报恩的意志和对自身的发问——滔滔大河般悠久奔流的文字究竟能发掘到何种程度,使被宣告为肝硬变、觉悟到死期临近的井上有一更加振作起来。他六十九岁逝世,在逝世前两年半,有一按照原尺寸向全文临写颜氏家庙碑发起挑战。
令人震惊的是这部临书补上了原碑的缺字。作为文章,边读、边书、边画是理解颜真卿必不可少的态度。回顾历史,颜真卿的书法早已在同时代由留学的僧空海带到了日本。而逾一千二百年后在起到东西方文化桥梁作用的日本,它再次成为革新火种,正是因为它与追求充满人之生命力的现代表现一脉相通。
这样,井上有一临颜氏家庙碑成为当今展示东洋悠久传统魅力的纪念碑式的遗墨。中国上海的学林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实乃文化上中日关系纽带之佐证,并将成为今后弘扬这种纽带关系的宝贵经验。

 

 

  井上有一全文临《临颜家庙碑》日记摘抄
井上有一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九日开始记下了临颜氏家庙碑和建中告身贴的日记,现摘抄如下:

当天记“不行。无深度。不圆转。应彻底重新认识,直接触及其灵魂,而不应只看技巧。”
十日,“颜家庙碑高于建中,无以捕捉,不轻浮,若能掌握其庄严之处则无以复加,仅有笔意,非形。”
十三日,“建中帖巧妙,而颜真卿楷书以颜家庙为最,恰似将泽庵石(腌萝匐的石头——编者注)一块块呆板地摆成一片。运笔速度成问题,要慢。”
二十八日,“对原本不得不添加叶,只能一笔是一笔,扎扎实实。”
二十九日,“写得拙劣不论,张即之亦如此书之?”
三十日,“书写。换山马大笔后颜精神跃于纸上。要临其形,仿其笔法不可。要真正领会颜之真髓。”
十二月,由于为个人展整理作品,直至二十八日又记,“书颜。今日打算停止第一期,然而需再写。笔或马毛笔,或山马,两枝。长乐齐马毛一寸不适用。二寸五分毛长(曾定做直径一寸、长二寸五分的笔,结果未用上——编者注)。”
一九八三年一月二日,“晨,将颜家庙贴与两壁,书片刻。因考虑每两字做一标记为先先决,终日标‘。’记号。给海上电话,告颜家庙计划完成。”
三日,“订颜家庙上下(二玄社版书籍名品业刊上下卷——编者注)。决定中断作品创作,而颜家庙继续。”
五日,“临颜氏家庙碑。毛边纸尽。午后打格,未完。”
六日,“打格。毛边纸到。”七日,“书颜氏家庙原尺寸帖两张,不尽意。改用仙花纸(日本战败后纸面粗糙的下等纸——编者注)。在仙花纸上打格。”
八日,“终日打格。”九日,“终日打格。”
十二日,“开始临写颜氏家庙碑原寸四帖,废品多出。上下午为之做出努力。”
十三日。“书颜家庙碑,下午不顺,笔误叠出。”
十六日,“临颜。”
十七日,“打格。”
十八日,“终日临颜。”
十九日,“终日临颜。”
二十一日,“终日临颜。”
二十二日,“打格。海上携摄影师来访,过日临颜。”
二十四日,“终日临颜。”
二十五日,“终日临颜。”
二十六日,“终日临颜。”
二十七日,“打格。”
二十八日,“终日临颜。”
二十九日,“终日临颜。唯废品。一日之功上下午相加成品四张。身心疲惫,右胸肋骨痛,身心僵板,必须解放。其雄伟博大,气势开张,顿悟:不囿于颜法而难入颜法是也。”
三十日,“打格。”
三十一日,“临颜越发惨淡,上午两张,下午一张,多为废品。打格。需迫刀。临颜置于镜框。”
二月一日,“上午一张,下午三张。疲惫、困苦、迷惑、贪恋。废品成山。认真——贪恋,必然缩手缩脚。如此不行!要大胆,放开手脚。明日休息。”
四日,“上午书写,一张未果。”
五日,“上午书写。不行!全部作废。打格。贪恋成问题,在摆脱陷其境之基础上大胆,笔法亦大胆掌握。”
六日,“上午书写,两张。下午打格。”
八日,“参观吉田苞竹纪念馆拓本展,见颜氏庙碑拓全,但背面左下仍缺字(为确认缺字部分去看精拓——编者注)。”
九日,“书写(为在‘圣’字上空两格,重写昨日一张),不行——写不成。忽于废品之上悬腕纵情挥笔。置于镜框审视,竟成!以往因缩手缩脚,视野狭窄,贪恋而拘泥。应闯入颜博大世界、拙而自奇的大丈夫之境地。原寸临颜第一回结束,应再临第二次(不空格,全部写满)。下午打格。”
十日,“上午完成四张,下午两张。今日废品最多,作废纸于桌旁成山。纸唯剩十张(准备的纸就剩下十张之意?——编者注)。”
十一日,“上午四张,下午两张。下午五时完成第一稿。最后废品如山。下周着手第二稿。这次须手腕用力、大胆、自由。”
十二日,“洗砚,打格,裁纸,第一稿装入盒内。”
十三日,“终日于颜家庙拓上做红色标记。”
十四日,“六十七岁。晚饭做寿司。”
从日记可知,有一在贮备临写颜氏家庙碑两个月过后,弄来仙花纸用于临书,一月七日开始原寸全文临书至二月十一日。有一将次作为第一稿,并决定更大胆、自由地在腕上运力,再次原寸全文临书。其后第三天,迎来六十七岁生日的有一欣喜记下晚饭吃寿司之事。
这份临书考虑到作帖本印刷书写而成,故于八开纸一侧打格时留下装订用余白。然而因为第九十八页失误,所以有一将此页整页空白。
此本忠实有一留下的原本复刻。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09-8-19 1:08:44 编辑过]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8-18

日本书道巨匠——井上有一   文/蒋再鸣
    井上有一既不是日本传统书道的最后一位人物,也不是日本现代派书道的开山祖师,但他无疑是这两派最重要的一位巨人。
  井上的一生,不收学生,不卖作品,不参加展览(在他释子悟道般彻悟书法前倒是参加过展览并在书坛扬名,死后的展览更是不计其数),与艺术界彻底划清界限。“各行其道,已是暮秋之时”,证明了艺术家的成长完全是个人的事,与外界无关。这不仅是愚,而且是彻底的愚,37年甘守清贫,只是为了体悟纯粹、澄明的孤决之境。我说井上是现代书法的圣徒,和一般混饭吃的现代书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种境界,是上接良宽和芭蕉的。
  书写进入“道”境,一片大化流行,非真非幻而“一超直入如来境”,面对井上的这些超凡入圣,骨气雄深的卓绝书写,我们只有打开心眼,静默地谛视书者天才的挥运气派与伟丽气象,语言在此似乎变得软弱无力。非书,真道也。言诠道断,说似一物即不中,一切“现前”,识者不妨自参自悟。
  幸运的是,井上在不长的生命里遇到真正的知己,海上雅臣。白石老人说过“国内外竞言齐白石画,予不知知之者为真知否?”。1985年井上逝世,“作品是我和海上的事,你们不许骚扰”,海上耗尽家财,尽其余生,耗资1亿日元为井上出版了全集。这时,已距井上逝世15年了。
  就是这位至纯至真的艺术家,过着简朴、清贫、孤寂的生活,他对书法却怀着炙热、执着的抱负。他将自己逼入生命极限的绝境,血淋淋的实证着文字所能达到的边界与可能性。他纯然无杂的行为却遭到了当时书法界庸俗守旧者的讥讽与漫骂,但他从未改变过艺术的立场,犹如一个傲然独立的勇士,屹立于群山之颠,用他的方式自由狂啸。
  我个人很敬佩井上有一,虽不免让人深感凄凉,井上有一的心境的确是深沉而悲凉的。赞!独坐雄峰的大师,自然高处不胜寒,谁又与其归?
  近视当代书坛,真正具备与其对话能力的书家何在?
  艺术不是好玩的,它对实践者的要求高的近乎刻薄。毕竟当代书法已不是古时那种文人雅士的舞文弄墨。书法已是一个文明观、世界观、社会学的问题,并非是技巧的问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8-19
井上有一先生像及“抱腹绝倒”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09-8-19 0:10:54 编辑过]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8-19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09-8-19 0:07:19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09-8-19 0:11:18 编辑过]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8-19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8-19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8-19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8-19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8-19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09-8-19 0:34:50 编辑过]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08-19
砂锅,谢谢你的上传。很想你给点启示,怎样去欣赏这位日本书坛巨匠的书法。我的感觉是,看惯了欧洲传统油画后突然看到像毕加索的画一样有点摸不着。如果以传统的笔法,字体结构等审美眼光来欣赏,我很难看出这样书法的精妙之处。笔画不做收、藏锋,篇章没有气魄,不流畅。
[ 此帖被远游客在2013-01-13 06:40重新编辑 ]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08-19
井上有一先生临颜家庙碑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08-19

  我第一次看到井上先生的作品,就联想到原始的岩画,那些质朴无华的线条透露着生命的灵光。生命的最深处对我们来说是一片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但人在各种规律的影响下,已很难看到这种深切的原始力量,井上先生破茧而出,直达原始深渊,用作品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本质——无常。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09-8-19 1:01:48 编辑过]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08-19
或许,可参考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艺术原型之一——“酒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