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19阅读
  • 1回复

风水“申遗,韩国又想捷足先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李石强
 

发帖
209
金钱
1009
经验值
19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风水申遗 韩国又想捷足先登?

风水申遗的热议,源自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节祭祀仪式”申遗成功,以及韩国、日本政府正着手准备将风水文化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闻。2003年韩国开始梳理“中国风水”,政府还启动了“整体风水地理”项目,将其列为韩国的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这个项目不仅由韩国中央博物院主持,更有联合国数十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其后不久,又传来日本也在偷偷着手风水申遗的准备。
风水术,亦称相地术或堪舆学,是人们选择和处理居住环境的一门学问。风水术源起中国。中国风水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文学总集《诗经》便有先民相地的记载。《大雅·公刘》篇述公刘率领周朝先民迁居幽地时,不仅察其山水,亦测其日影,相其阴阳,观其日出日落,以确定居处。但“风水”一词始见于西晋郭璞的《葬书》:葬者,乘生气也。又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便有止,故谓之风水。中国风水学说的形成,大致分为西周的萌芽期,秦汉的成长期,晋唐的成型期、宋明的兴盛期几个阶段。
韩国、日本的风水学说皆源自中国。汉唐时期,日本、高丽等国的遣唐使在中国习得风水术,学成归国后将风水术应用于都城、寺庙以及阴宅的营造。在高丽时代初期,业已流传着《神志秘词》等风水书目。
上世纪“五四”运动特别是新中国诞生以来,随着自然科学进入我们的视野,风水就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且一直被冠以“封建迷信”的臭名。至今,关于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的争议依然存在。在我们对于风水的态度还不明确之际,韩日等国已开始着手准备将风水申请为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韩国,2003年开始便梳理“中国风水”,政府启动了“整体风水地理”项目,将其列为韩国的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这个项目不仅由韩国中央博物院主持,更有联合国数十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
日韩两国的抢注行径使国人感到震惊又愤怒。国内不少有识之士纷纷陈词,同时呼吁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抵制日韩的文化掠夺。一些社会民间团体还发起了多起风水文化申遗的联合签名活动。相关政府部门才发现风水原来也是一个宝贝,勉为其难地开始对风水学有所接纳,有些地区也把风水“申遗”渐渐提上议事日程。

国内早行者在争相行动

山西闻喜
山西闻喜县是地里地图始祖裴秀,风水始祖郭璞、风水名家邱延翰三始祖的故里,位于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更是享有“中国名人第一村”,即“中华宰相村”的美誉。中华宰相村是裴氏家族的发祥地,裴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声名显赫、业绩卓著的名门望族,家族秦汉至今,已延续两千余年,曾先后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名垂史册近千人,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领域均做出过卓越贡献,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实属罕见。
2007年9月14日,在中国山西闻喜县主办首届中国当代易学名人峰会,暨风水文化申遗首站推动仪式。2008年4月21-23日在全球易学风水文化发祥地及其创始人郭璞的故里——山西闻喜县举办“首届全球易学风水名师代表大会暨全球易学风水纪念馆奠基仪式”。本次会议由山西省闻喜县人民政府和全球易经文化协会及全球风水协会主办,闻喜县旅游局与中国易经协会共同承办。
四川阆中
四川阆中是我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西汉著名历算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由他主创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经他改造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佳在阆中观测天象,后来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的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时按照我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其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也相继前往参观考察。
阆中风水馆从2004年开始筹建,当时引起了国内外一些著名专家的重视,但也遭到了一些官方人士的反对。阆中风水馆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建筑风水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分为博馆、祭祀讲堂、驿站、吉祥物等五个功能区。风水馆以易、卜为主脉,诠释神秘的中国风水。馆内五个被造成阴阳五行的客房,让参观和下榻此地的游客更能体验出风水古城的韵味儿,而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房”内均有一个个鲜为人知的阆中风水故事。
河南安阳
河南安阳中国古代七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不仅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也为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自1989年至今,安阳围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周易基础知识”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累计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者1万余人次来安阳参加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经历二十年风雨,安阳周易研究会以及安阳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已经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品牌,安阳也已成为世界周易文化研究的中心。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它的阴阳对立统一,包罗万象,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的八卦原理,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测天,测地,测人事。作为世界周易文化研究中心的河南安阳将周易及中国风水申遗似乎理所当然,他们也正在做着一些列的准备工作。2007年2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周易文化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8月,安阳周易研究会组织万人签名活动,大力声援周易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1月15日,在北京,由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周易研究成果回顾与展望高峰论坛上,北京周易研究会和河南省安阳周易研究会发起,来自上海、河北、湖北、四川、广东等相关省、市周易研究会和周易学者积极响应,成立了“中国周易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盟”,发表了《周易》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言》。

“申遗”,赣州该当仁不让
比起上述地方,赣州风水申遗更有其充分的理由。因为风水文化从此走向民间,走向成熟,得到光大与传播,诞生于赣州的杨公风水文化更被尊为中国正统风水文化。
中国古代的风水体系在赣州得到完善。 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死于唐光化三年(公元906年),一生致力于风水研究。杨救贫曾任唐僖宗朝风水国师,掌灵台地理事宜,是唐朝著名的地理风水学家。在朝廷为官任职期间,杨救贫便潜心研读了郭璞所著《葬书》等经典古籍,打下了扎实的堪舆理论基础。唐末,杨筠松为躲避战乱,随一路南迁的客家先民于公元881年来到赣州,也把中国古老的风水术带到了赣州。因其以精湛的风水技艺,救贫扶危,被百姓亲切地称之为“杨救贫”或者“救贫仙人”。直至今日,在赣州民间,很多人对杨筠松这个名字并不熟知,而提到杨救贫,则无人不晓。
来到赣州后,杨救贫继续研究风水理论,并结合在赣州这片土地上的风水实践,编写了一套全新的、完整的具有操作性的理论著作《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逐步完善了中国古代的风水体系。
赣州历史上风水名流辈出。 杨救贫后世门人名人辈出,很多都是堪舆名流。清朝时期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历代堪舆名流列传篇》入传者48位,其中江西籍占25位,大多是杨救贫的弟子或者弟子的弟子。
曾文辿、廖瑀、刘江东、赖布衣也皆师出杨救贫,被民间尊为赣州四大风水名师。曾文辿,于都县葛坳乡小源村人,在拜杨救贫为师之前就对风水地理很有研究,被杨救贫认为天赋极高,成为了杨救贫的首席弟子。曾文辿拜杨救贫为师后,经师择地,于公元882年前后迁居兴国三僚村定居,被尊为兴国三僚曾姓开基始祖,著有《八分歌》、《泥水经》等书传世。
廖瑀,宁都怀德人,乃杨救贫的弟子廖三传之孙。杨救贫在定居宁都黄陂期间,收廖三传为徒。廖三传传其子廖通,廖通传其子廖瑀。因长居宁都翠薇峰金精洞,后世称又其为“廖金精”。廖瑀将风水术传其侄子廖邦,廖邦后迁往兴国三僚定居,三僚廖姓尊其为开基始祖,廖瑀则被尊为廖氏宗族的风水祖师爷。
刘江东,于都县葛坳乡上脑村人。刘江东和师傅杨救贫一样,恤苦怜贫,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善事,尤其是在江西寻乌县,寻乌江东庙正是寻乌的百姓为了纪念他而建的。刘江东师从杨救贫得其术,著有《三宝经》传世。与曾、廖两姓传人将风水列为家传不同,刘江东不仅传于子孙后代,还向其他好学者口授心传,因而他的徒弟遍布赣州甚至海外,为杨救贫创立的形势派风水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赖布衣,原名赖文俊,宁都人。赖布衣的父亲、祖父都是赣州有名的地理风水师,从小耳濡目染的赖布衣有着不菲的风水造诣,所著《催官篇》等传世于今。赖布衣在其师杨救贫罗盘的基础上创造了罗盘的中针,即人盘,天地人三层罗盘得以完善。赖布衣曾任南宋风水国师,后因受反贼秦桧陷害,逃到南方,之后一直隐居在江西、广东一带的崇山峻岭之中,以操风水为生,过着浪迹天涯的贫民生活,“赖布衣”由此得名。但他凭着精湛的堪舆理论和技术,怜贫恤苦,助弱抗强,帮助了很多人,“风水大师赖布衣”的名声不胫而走。在江西、广东等地遗留很多风水作品。
赣州历史上的风水名师还有为明代长城及北京天坛堪址的曾氏后人曾从政,明十三陵勘测营造者廖氏后人廖均卿,上海古城营造者宁都籍风水师李国纪,为福建永定著名园形土楼——承启楼选址设计者陶张。
赣州是国内外风水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基地。 杨救贫之后世门人名人辈出,杨救贫创立的形势派风水文化正是通过赣州世世代代的后人发扬光大。明清时期,杨公形势派风水术就声名远扬传至海外,来自海内外的拜师学艺和请风水师的人络绎不绝。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赣州、于都、宁都、兴国等地活跃着许多以操风水术为业的风水师及相关研究团体。赣南杨公文化研究中心、赣州杨筠松文化研究会分别于1996年、2006年成立,目前赣州市客联会正在筹备成立风水文化研究委员会,这些机构都致力于研究、传承、传播杨公风水文化。赣南杨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典敏先生从1998年开始邀请台湾、香港及其它国家或地区的风水研究者进入赣南考察交流。至今刘典敏先生已邀请了上千名来自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洲等地的风水研究者深入赣南腹地考察杨公风水,并与众多的风水组织结成了友好团体。赣州杨公风水文化已经为全世界的风水爱好者所知,也被尊为中国正统风水文化,每一年都有许多来自海内外的人士走进赣南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探寻杨公风水文化的真谛。
赣州风水名迹远近盛名 当年杨救贫从长安城逃离南下,驻足赣州,不只是因为这片深山老林是避难的佳所,更是因为“爱其山水”。在喜好与山水打交道的杨救贫看来,赣州绝对是一块风水宝地。在赣州的25年期间,杨救贫及其弟子沿着赣江水路,踏遍了赣州的名山大川,勘定择址了难以计数的阴阳宅,留下了许许多多远近盛名的风水作品。
赣州古城便是杨救贫观其山水做的风水布局。根据赣州古城章贡两江合流成赣江,三面环水的特点,杨救贫为赣州古城做了“通天龟形”的风水布局,龟头筑南门,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东门、西门为龟的两足。赣州杨仙岭,也因杨救贫这位“救贫仙人”而得名。杨救贫要为赣州古城布局,杨仙岭便是观察赣州城的最佳制高点,杨救贫在杨仙岭这块风水胜地的活动自然十分频繁,杨仙岭上关于杨救贫的风水故事甚是神秘而美丽。
兴国三僚村更是享有“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三僚的阴阳河如浑然天成的太极两仪,三僚的曾氏砂手、七星池、章罡石及被神化为杨公化身的九尾松,都是三僚村文明遐迩的风水景观。三僚村,有两座杨公祠——曾姓杨公祠和廖姓杨公祠,都把杨救贫视为祖先供奉。曾廖两姓家族皆名人辈出。小小的三僚村共出风水国师24位,风水明师72位,由布衣诏受封为钦天监博士者36位,明万历年间所修的《赣州郡》“方伎类”6位风水名师中,兴国三僚村就占了5位。正是这些载入史册的风水术士和风水景观,三僚村被后人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此外,黄陂镇、杨公坝等都是远近闻名的杨公风水文化遗迹。宁都黄陂镇,地处僻壤,但却是风水大师杨救贫眼中的佳壤吉地,杨救贫南下赣州便驻足在此,也是杨救贫早期风水活动主要地,很多符合杨公风水流派的阴阳宅建筑至今犹存。杨公坝,古时称药口坝,位于于都县东门宽田乡,依山傍水,由杨救贫勘定选址的管氏宗祠便坐落在此,至今犹存。杨公坝,远近闻名,更因为这里是一代风水宗师杨救贫的死后葬身之地,络绎不绝的海内外的风水学家纷纷来此凭吊。
可见,赣州乃是杨救贫风水实践的集大成之地,很多风水作品至今犹存,但也有一些已经面目全非,赣南杨公风水文化的研究者们正致力于恢复这些风水作品的原貌,并继续寻找其他至今未被发现的杨救贫及其弟子留下的风水作品。杨救贫及其弟子遗留下来的遍布赣南各地的风水作品,即见证着杨公风水文化的盛名,也吸引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到赣南考察,探寻杨公风水的真谛。杨公风水文化,将继续在全世界传播,当然风水“申遗”已属当务之急,我们当代的赣州人应该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传承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该文刊于赣州社区杂志11期)



图片:杨公筠松像(赣州客家名人园).
图片:首届世界风水大会剪影.

[ 此帖被李石强在2010-10-20 02:16重新编辑 ]
分享到
离线寒烟翠

发帖
1124
金钱
1133
经验值
8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0-20
支持赣州"申遗",传承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