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6159阅读
  • 544回复

§美丽家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35楼 发表于: 2009-07-02

 刀下才女鱼玄机[转帖]

   
  唐时,长安城郊一位姓李的人家里得了一个女儿,父亲为之取名幼薇,并着意调教,精雕细琢,女童7岁学诗,11岁时,其习作就传进了长安城,人们称李幼薇为女诗童。

  父亲病故后,母女二人离乡进城,搬进了当时的妓女聚集地——平康里,做些浆洗家务,维持生活,用以糊口。因为幼薇的诗写得好,仕途不甚得意而好游平康青楼的诗词高手温庭筠找到了这个女诗童,先进行试探,让她以“江边柳”为题赋诗一首,小姑娘不慌不忙,吟道: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年岁轻轻,用笔如此老到。温庭筠折服其才华,主动做了她的老师。不久温庭筠离开了长安,师生两地,以诗为系。懿宗年间,温庭筠又回到了长安,有一天,他带这个15岁的女弟子在城南风光秀丽的崇贞观中游览,看到一群新科进士争相题诗,幼薇心里羡慕,便也悄悄走上前去,挥笔在墙上写道:

  云峰满月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她怨恨自己才学满腹,却身在女流,无缘金榜题名。

  这首诗被名门之后李亿看到,激赏不已。李与温有一面之识,便上门求温庭筠帮同引见。温庭筠喜欢幼薇,也欣赏李亿,便有心成全他俩。

  在温庭筠的撮合下,李亿兴高采烈地将15岁的李幼薇娶到了身边,安置在林亭别墅里,二人偷偷地住在一起。这号事真属于纸里包不住火,李亿的原配夫人裴氏闻讯后,疾风似地赶到别墅,不由分说将李幼薇狠狠地鞭打了一顿,而且很快逼李亿写下一纸休书,把这个小妾轰出了林亭别墅。李亿重情,在城外曲江一带找了一处僻静的道观——咸宜观,出了一笔为数可观的油钱,安顿了心爱的李幼薇。观主为幼薇取了个法号“鱼玄机”,从此以后,鱼玄机这个名字虽然在幼薇的生命里只用了短短几年,在历史长河中却数百年、成千年地传了下来。

  李亿中了状元赴扬州就任之后,和鱼玄机就彻底断了联系。嗣后观主去世,鱼玄机青灯黄卷,木鱼声声。文字能使才女清醒,清醒者重情,重情者苦重,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之中,鱼玄机的冷落寂寞与凄苦,可想而知。

  唐时的女冠,时时与士人往来酬答。如花的青春,满腹的才气,使日子难熬的鱼玄机渐渐地收了几个徒弟,充当侍女,自己且在咸宜观外贴出“鱼玄机诗文候教”的标语。鱼玄机人样不俗,自己也曾自负地吟下过“一双笑靥面才回,十万精兵尽倒戈”的诗句,这“候教”的标语直如平康里青楼艳帜似的,观中顿时宾客盈门,香客、文人整日与鱼玄机品茗谈诗,才貌英俊者被她留宿于观中,日日诗酒,夜夜相欢,鱼玄机过了几天神仙似的优游冶荡的逍遥日子。24岁时,鱼玄机因为笞杀了侍女绿翘,被京兆尹温璋收审后,绑赴法场处斩。

  超常的才华引燃了鱼玄机胸中炽烈的爱情之火,“羞用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枕上时垂泪,花间暗断肠”。被后人视为鱼玄机直抒胸臆的最著名的诗句。鱼玄机为追求爱情而甘为人妾,因属小妾着了裴氏的先鞭。她后来笞杀侍女,是在爱情失落、苦寂独处的情况下发生的,20来岁的鱼玄机,因属女身,宦途被天然堵死,“人不婚宦,情欲失半”,她婚姻遭逢不幸,又独居道观,其天性能不受到极度的压抑而扭曲吗?与侍女绿翘产生纠纷,牴牾打架,我们不排除其失手误伤的可能性。另外,自从她在咸宜观门外张出艳帜之后,被她所看中的英俊者留宿观中,而那些色狼式的不良子弟却被她逐出门外,那伙被逐的色狼又岂肯善罢甘休?因绿翘失踪而加罪陷害,这等可能性也不宜排除。

  才华过盛的女人难甘寂寞,自己心里本来就不易安静,加上又是个美人胚子,这秀色直如祸胎,就更是不得安宁了。鱼玄机是一个痴心追求爱情的才女,在她刚刚绽开花蕾之际便丧身法场,成为一个最年轻的刀下才女,这究竟应当归咎于何处呢?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36楼 发表于: 2009-07-02


息妫夫人  春秋美女怪谈[转帖]


  说起息妫夫人,有的网友可能比较陌生,其实这位 美眉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如雷贯耳,那就是——桃花夫人。息妫姓妫,名字不详,春秋时期陈国女子,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类的俗套成语形容让不足以已描述这位美眉的容貌。息妫还有一位与她容貌不差上下的姐姐,也就是这位姐姐的丈夫引发了这个故事的开端。
  按照春秋时期的“婚俗”,姐姐出嫁时妹妹必须陪嫁过去,这是什么破婚俗,完全没有贯彻一夫一妻制的原则,完全不顾女同胞的感受。小妫同志的姐姐因为貌美嫁给了蔡侯,史称蔡夫人,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小妫同志幸免于难没有陪嫁过去,而是嫁给了另外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诸侯国息国国君,所以就改名换姓为息妫。姑娘出嫁了嘛,总是要回家探亲的,于是某一天,息妫妹妹就嚷闹着要回去看看父母,这一看不打紧,就导致了三个诸侯之间的战争。息妫探亲回陈路过蔡国,觊觎已久的姐夫就安排酒席招待姨妹子,酒酣耳热之际,蔡侯看到小姨子貌若天仙,不免失去了姐夫的尊严,对小姨子动手动脚。这位小姨子呢,容貌美,人品也正,就没有太给姐夫面子,被调戏得久了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并且告诉了自己的丈夫——息侯,这个息侯虽然是一国之君,全然没有考虑国家的利益,完全出于自己的一时冲动,就开始生闷气,每天都在琢磨怎么对报姐夫“调戏”之仇。可是自己的国家小得可怜,怎么办呢?就来了一个借刀杀人的办法。息侯屁颠颠地跑到楚国,(呵呵,我们现在住的位置就在当时的楚国哟)。低三下气地说,“你看蔡国,从来不向你纳贡,你去打我吧,我和他是一担挑,你攻打我,他肯定会来帮忙,等他出兵后,我们一起合伙打他”,够卑鄙的!楚王呢,就听了息侯的馊主意,开始攻打蔡国,结果呢蔡国不堪一击,被打败了,蔡侯成了楚国的阶下囚。楚王正准备杀死蔡侯时,被一位名字叫鬻拳的大臣(名字太古怪)给劝住了,这位大臣为此还自己砍掉了一只腿,代价大呀!楚王没有杀死蔡侯,这位蔡侯知道这次战争的原因后耿耿于怀。开始算计陈侯。一次楚王和蔡侯一起喝酒,并且邀请美女们跳舞唱歌,腐败自古有之呀,楚王就问蔡侯,自己的女人美不美呀?蔡侯觉得自己报仇的就会来了,就说再美也没不过息妫,楚王听了直咽言口水,蔡侯就说,你把息侯消灭不久可以得到她了吗?冲动的楚王真的听了蔡侯的建议,发兵攻打息国,结果息国战败,息后被俘成了楚国的一名门卒,息妫成了楚王的女人。但是息妫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当做哑巴夫人。楚王这个哥们儿面对美丽的息妫也没有办法,就不停地问她,这是为何?息妫说,只要你灭掉蔡国杀死那个臭姐夫,我就说话,结果楚王真的灭掉了蔡国,杀死了蔡侯。息妫这才开始对楚王“用情”,并和他巫山云雨为他生下二子,不过息妫真正挂念的还是自己的丈夫。
  有一次,楚王外出打猎,息妫趁机跑到城门约会自己窝囊丈夫,见面之后,互诉衷肠,其中有一句绝对经典:“我当时没有死就是为了保全你的姓名,三年来,我就是为了见你一面,现在见到了,就让我做个了解吧!”说完,就向墙角撞去,一位貌若天仙的美女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息侯看到漂亮老婆死了,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楚王回来之后,唏嘘不已,伤心欲绝,没有办法呀,人死不能复生,就把息妫葬在了汉阳城外的桃花上上,史称桃花夫人。厉害呀,天下真有如此美貌的女人,三个国君都是阅女无数的“高人”,竟然为了息妫不惜大动干戈,可见她有多么貌美!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37楼 发表于: 2009-07-03

长征途中红军没收茅台酒厂与宣威火腿厂始末[转帖]

  长征是艰苦的,长征也是快乐的,因为年轻热情、多才多艺、集体行动和信念理想……

  1934年9月下旬,部队受命撤离前线阵地,集结江西于都一带休整。除最高领导层,一般干部战士都不知道未来动向,细心的同志从种种迹象感知部队将作大的转移,但根本没想到要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据耿飚回忆,他所在的红一军团出发时,月亮又大又圆。驻地群众看到部队上门板、捆铺草、打背包、裹绑腿,知道红军要打仗去了,纷纷前来话别。有几位江西籍红军新婚不久的妻子也来送别,大家便乘机与他们开玩笑,闹得新娘子成了大红脸,赶紧离去,躲得远远地望着队伍出发。而开通的苏区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炒好的瓜子、黄豆等美食,追着战士往手里塞;胆子更大些的,干脆跟着战士走一程,询问“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呀?”“能立功当英雄吗?”把年轻的战士害臊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姑娘们却嘻嘻哈哈,三五成群地唱起:“红军哥哥打胜仗,哎呀,妹等哥哥快回来……”

  行进在长征队伍里的红军战士们,普遍年龄二三十岁左右,比如:李富春34岁,舒同29岁,彭加伦、陆定一、谭政、王首道都是28岁,彭雪枫27岁,张爱萍、莫文骅、李雪山、冯文彬24岁,耿飚、刘亚楼23岁,张震、童小鹏20岁,萧华才18岁。投身革命,集体行军,令行禁止,或攻城,或宿营,缴枪比赛,抓俘虏比赛,爬山涉水也比赛,没有个人衣食之虞,年轻的心充满着革命的热情,快乐无处不在。李富春回忆,夜行军开始不习惯,几天后就感觉很快畅了。“月明星稀,清风徐徐,有时虫声唧唧,有时水声潺潺,有时犬吠数里,野花与黄菜争香,夜中更觉幽雅。”离敌人很近,或穿过堡垒线,则夜行军很肃静,不准点火把,不准照电筒,不准抽烟,不准谈话。无敌情顾虑,则大扯乱谈,甚至可以并肩而行,有时整连整队半夜高歌,声彻云霄。在总政治部行列中,潘汉年、贾拓夫、邓小平、陆定一、李一氓、李富春等同志竟然扯出个股份制的 “牛皮公司”,专事经营古今中外的笑谈美谈和奇闻逸事。

  当然,最开心更有成就感的要数打土豪 派发战利品。贵州茅台“义成老烧房”的主人,听说红军来了,早已逃之夭夭,“所有的财产,一律没收了。当然酒也没收了啊!”(“老烧”是一种酒的种类名称,就象“女儿红”、“老白干”一样。另外,茅台不只是酒名也是地名,例如茅台镇、茅台县。——楼主附注)。老烧房是一座阔绰的西式房子,里面摆着每只可装二十担水的大口缸,装满异香扑鼻的真正茅台酒。此外,封着口的酒缸,大约在一百缸以上;已经装好瓶子的,约有几千瓶,空瓶在后面院子内堆得像山一样。住在酒坊里的战士,拿起茶缸把酒当水喝,晕了睡,醒了再喝,甚至跑到大酒缸边蹲着看。第二天出发,还用衣服包着三瓶酒带走。连续数日,队伍都沉浸在茅台酒的醇酽中。到云南,半夜袭取宣威城,没收了一家大土豪的财物。“他家的火腿堆满了几房子,我们这些红军是吃不完的,就是顶有名的宣威罐头也没有拿得完(著名的宣威罐头是肉罐头、火腿罐头,不是水果罐头——楼主附注),后来大批地分给群众,有许多贫农一个人分得了两三个火腿。宣威城及附近群众争火腿争得非常热闹。”

  漫漫征途,物质上的困难从来就没有难倒年轻的红军战士。爬在雪山上,萧劲光提议吃冰激凌,全体赞成。大家纷纷解下茶缸,挖底层的雪,再拿出糖精来“共产”,比南京路冠生园、安乐园的还甜美。过草地时,除了吃草根,机灵的战士还发明了用枪通条穿上青蛙,在水沟里钓鱼,十有九中,收获颇丰。只是清水煮鱼,寡盐少油,更无姜葱佐料,腥味太重了。

  两攻遵义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残酷的战斗有很多,但红军的士气是高昂饱满的。经过十三个月的长征,到陕北瓦窑堡、保安时期,可以看到多位同志写下的行军日记。依据这些日记和年轻的记忆,以及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思想约束,1936年征稿,次年编罄,1942年11月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在延安付印的 《红军长征记》,最接近于历史事实。

  这是最早的版本,分上下两册,32开本马兰纸,共412页,收回忆文章100篇,歌曲10首。最后一表详细记载,红一军团共行军371天,其中白天行军238天,占总天数的64.1%;夜间行军18天,占4.8%;休息100天,占26.9%;作战15天,占4.0%。

  也许是整风运动期间,为保存史料起见,付印时对书稿虽没有文字改动,但在封面上印有“党内参考资料”字样,并要求“接到本书的同志妥为保存,不得转借他人,不准再行翻印。”后来关于长征的回忆、追述文字,都没有这个版本的长征那么生动,坦率,真实,有趣。

  附注:此文原名是《长征也曾很快乐》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38楼 发表于: 2009-07-03

曹操之意,不在煮酒[转帖]


    世间最难捉摸的莫过于人心。有句俗话这样说“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是啊,人人都长有一颗心,藏在肚子里,正如人们所言“人心隔肚皮”,是看不到的。而人人也都长有一副面孔,都摆着一张脸皮,别人都可以察之、观之。人有好心眼儿,也有坏心眼儿。因为人的心在肚子里,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有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知道一个人到底是好心眼儿还是坏心眼儿,更难知道一个人什么时候用好心眼儿,什么时候用坏心眼儿。所以我们做人要尽量“韬光养晦”,免得锋芒毕露,那就容易遭人攻击了。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在投靠曹操之后心中依然有一番雄心壮志。但他同时也害怕遭曹操谋害,于是就在住处的后院每天种菜浇地,以为韬光养晦之计。看到哥哥这样,关羽、张飞都大为不解,于是便问道:“兄长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这是为何?”刘备没有多讲,只是告诉他们:“这是二位兄弟所不知道的。”关张二人听了之后也就不再多问了,哥哥自有他的道理吧,他们想。

  一天,曹操突然派人邀请刘备去赴宴,刘备因为不知道曹操这到底是何用意,所以心里非常忐忑。酒喝到一半时天空突然阴云密布,过了一会儿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这时曹操突然问刘备:“玄德久历四方,一定非常了解当世的英雄,不妨说说看。”于是刘备便历数了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孙坚、张鲁、张绣等人。曹操听完大笑道:“这些碌碌无为之辈,何足挂齿!”刘备说:“除了这些,我实在是不知道了。”曹操就说:“大凡英雄,无不是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气。”刘备就问:“那又有谁能担当此任呢?”曹操就先用手指指刘备,然后又指指自己,说:“当今天下,只有您和我曹操两个人。”刘备听了曹操的话,不由得心里一惊,手中的筷子也不觉掉到了地上。不过恰好此时天上雷声大作,刘备便从容地俯下身去拾起筷子,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大丈夫难道也怕雷震吗?”刘备回答说:“圣人有云:‘迅雷风烈必变’,怎能不怕呢?”这样,他就把自己闻言后的失态轻轻掩饰过去了,而曹操也就不再怀疑刘备了。

  曹操自视为英雄,但在心里又害怕刘备会与自己做对,所以平日里只是以心相待,没有当面说破。但是酒后吐真言,喝多了不觉就顺口说出了。曹操是真醉还是假醉,这个我们尚且不究,但刘备在此期间一直装呆,如今却被曹操一语道破,心中哪能不惊呢?所以筷子才会掉在地上。为什么说他是英雄了,刘备就举止失措呢?这是因为刘备虽然投靠曹操,但他始终不甘寄人篱下,心中始终是想要图谋东山再起的。但是曹操生性机敏,怎么会对刘备的失态之举不疑心呢。于是刘备趁雷声大作从容地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还自然地说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多亏刘备能够随机应变,还说什么“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淡淡一语,妙在有意无意之间把自己的失态行为掩饰过去。不过这招也真是机灵,竟把曹操也瞒过去了。而刘备能够随机应变,巧借打雷掩饰了自己的失态而使曹操没有对他起疑心,可见刘备的机警极其敏锐过人,有句话说得一点没错,一个成功的人往往也是一个优秀的演员,而刘备也算是一个好的演员了。

  常言道:“林欲秀而风必摧之”,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很容易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敌视。善于保护自己,急流勇退,不是消极地避凶就吉,而是为了养精蓄锐、待机而动,也就是韬光养晦的诠释。《周易?系辞下》有这样一句话:“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据,以存身也。”意思就是说,隐藏自己的才华,隐蔽自己的真实企图或目的,这是一个人力量不足处于劣势时以保护自己,待日后东山再起的良谋。而一个人倘若能够善于断然地避退,也是胸怀博大的体现。

  曹操的这个煮酒论英雄,一个喝得是豪爽霸道,一个喝得是怯懦畏缩。想想也是,我国早就有一句古话叫作“人心隔肚皮”,其根本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心思是没有办法能够完完全全看透的,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其实一个人的心离他的肚皮的距离也不过那么短短的十几公分,可就是这短短的十几公分却蕴藏了世界上所有的真、善、美,假、恶、丑。而刘备在当时的处境也真可谓是如履薄冰了,又怎能不事事小心、处处谨慎呢,更何况自己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更要能屈能伸,懂得随机应变才行啊。

  其实韬光养晦最重要的目的也就在于麻痹对手,不引起他的注意,而真正等到时机成熟时便一跃而起,一般到那时别人要再想打倒自己可就难了。所以说韬光养晦是一种暂时性的策略,而做任何事不能单向思维,策略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

  从某一方面来分析的话,曹操与刘备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也是曹操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犯下的一个无可挽回的错误。为什么这么讲呢?这就要从当时的形势说起了。当时已经吞并了公孙瓒的袁绍占据了幽、并、青、冀四州,并拥有匈奴的支持,可谓是势力强大。而曹操只拥有当时的文化与金融中心洛阳与长安和豫、徐等州,虽然从军力上是无法与袁绍比拟的,但是他有一个王牌那就是拥有了天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用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因此,他们两人之争就代表着日后天下大统之争。而他这次青梅煮酒道破了一直以来他对刘备的顾虑,这也给了刘备一个暗示——曹操对我有疑心了。曹操的聪明和狡猾,刘备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更加明白此地不宜久留的道理,所以就会尽快伺机反叛。从这一方面来讲,曹操就又多了一个敌人了。

  曹操在天下纷争仍在继续,天下大统仍未明了之际,就又接连走了几步错棋:首先是在铲除了吕布势力后未能果断地把刘备一起铲除,而是听取了郭嘉的建议收留了刘备。其实他的用意是让天下人都知道曹操是一个肯诚心纳贤的人,以使更多有贤能的人投靠他、帮助他,这一点从理论上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紧接着他竟然放虎归山让刘备走了,这则是一个极大的失误了。

  刘备确实是挺聪明的,他自从到了许昌以后就不问政事,每天老老实实地耕地、种菜,让别人认为他已胸无大志,连他最忠实的两个兄弟都这么认为。其实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为的就是不让曹操对他起疑心,能够苟活于世间等待时机。所以当董承第一次找到他,并密谋对付曹操时他显得举棋不定。但在经过“青梅煮酒”之后,他立刻就和董承联系表示愿意为君效力除去曹操。他去投靠了曹操,当时的人还都以为刘备是忠君爱国、报效朝廷,其实这根本就是刘备保全自己的最好办法,也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试想一下,当一个拥有大志的人站在另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身旁,倾听对方诉说天下英雄豪杰,而且把自己当作世上最大的敌人,且对方的势力比自己强数倍时,那人家是什么意思?这不就是明摆着告诉你,我很忌惮你吗!这个道理在历史上是不乏其例的,从古至今君王最怕的就是功高盖主的臣子,而臣下也很害怕君王喜怒无常斩杀有功之臣,这就是所谓的可以共受苦,不能同富贵。刘备害怕有一天曹操也会找一个借口除掉他,所以当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其余皆为鼠辈的时候,也是刘备下定决心要造反之时。因为他知道,曹操既然如此忌惮他,那曹操今后绝不会放过他,所以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与汉献帝、董承等合作,用“衣带诏”号召天下,和曹操争个鱼死网破,而由此才有了日后蜀、魏、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以说刘备的反叛是曹操逼的,如果当时曹操面对刘备时不是如此直露地道出心里话,那么日后也许刘备也会像曹操手下其他食客一样成为一名大将,然后等到天下局势稳定下来后他也许也会像孔融一样落得个被曹操杀害的下场。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曹操在面对刘备时总是会犯下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而在他一生中对待刘备犯下的错误也最多、最大。在原本就四面楚歌、岌岌可危之时还为自己树了一个大劲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曹操恐怕也没料到自己的“青梅煮酒论英雄”竟是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也许这也是对他骄傲自大的一种嘲讽吧,毕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者千虑也必有一失啊。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39楼 发表于: 2009-07-03

李鸿章出国游[转帖]

 
  甲午战争中国军队惨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宣告了使李鸿章位望日隆、进行了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最终失败;而他代表清政府赴日“和谈”,签订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更是万夫所指。中国政治文化中“反贪

  官不反皇帝”、“骂昏官不骂昏君”的传统,使他几乎是独自承担了整个王朝、起码朝廷本应承担更多却丝毫都不承担的罪责。当然,朝廷从来都乐得让臣属替自己承担骂名,所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完万人痛骂的《马关条约》后,入京觐见光绪帝时遭到割地赔款是“失民心、伤国体”的严责,仿佛这些条款最后不是由朝廷决定而是李鸿章一己所为。觐见皇帝之后,李鸿章被朝廷留在京城“入阁办事”,实际失掉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权位。

  由于李鸿章在京城并无房产,只得借居在贤良寺。俗话说墙倒众人推,李鸿章失意赋闲,许多门生故旧纷纷离他而去,另寻靠山,贤良寺门庭冷落车马稀,几可罗雀。如李鸿章于袁世凯有知遇之恩,但此时袁见李失势便投向其政敌翁同 、李鸿藻,甚至代翁来劝李鸿章告退,以便让出协办大学士由翁顶缺,结果遭到李鸿章的痛斥。虽处逆境,权欲仍强的李鸿章并不愿就此认输,轻易淡出政坛,几十年饱览政界风云变幻使他感到官场升沉起伏并无定数,因此实行韬晦之计,闭门谢客,静待东山再起之机。

  1896年2月,李鸿章突然受命出访欧美,命运似乎出现一线转机。甲午战争前,远东的主要矛盾是英、俄对峙,争夺霸权,而日本本身还受一些不平等条约制约,不得染指。甲午战争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强国,挤进侵华列强之列。朝鲜名义“独立”,实际被日本控制;《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使日本突然成为远东势力最强的帝国。因此,与一直想独霸东北的俄国矛盾骤然尖锐。为制止日本在远东势力扩张,俄国在《马关条约》签订后联合法、德两国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日本本想向英、美求援,但英、美也不愿看到日本在华势力迅速膨胀,建议日本接受俄、法、德三国主张。在这种压力下,日本被迫对三国让步,退还辽东半岛,但向中国强索三千万两白银。

  看到日本势力在远东如此迅速扩张,俄国也加紧对华活动,加速修筑横贯欧亚大陆、穿越中国东北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同时向处于财政困境中的清政府提供巨额借款。修筑穿越中国东北的铁路,当然需要中国政府同意,但由于各国对中国东北都虎视眈眈,俄国认为公开谈判难达目的,于是决定利用1896年5月举行尼古拉二世加冕礼之机邀请中国重臣到彼得堡秘密谈判。由于惨败于日本,中国举国上下当然产生强烈的仇日情绪,而俄国的干涉“还辽”和借巨款于中国,使意识到自己实力不强的清政府开始对俄抱幻想,“联俄抗日”一时成为朝野不同派系的共识。奕 、翁同 、张之洞都主张联俄抗日,刘坤一甚至还提出由于“干涉还辽”实际是俄国主动,因此如果俄国能迫使日本“还辽”且不向中国索要“赎辽费”,中国可主动将新疆数城拨送俄国为谢,更不用说素来亲俄的慈禧、早就主张“联俄”的李鸿章了。在全面“亲俄”的氛围中,清政府立即同意派大臣访俄,但并未想起用投闲京师的李鸿章,而拟派此时正在法国的湖北布政使王之春就近前往。然而俄国方面却对此提出抗议,认为王之春地位不够高,明确提出要李鸿章前往。清廷无奈,只能改派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赴俄祝贺。

  对此任命,李鸿章肯定喜不自胜,但却上折请辞,表示只要有利于国,不辞艰险本是“人臣之义”,自己一直不敢忘记这“致身之训”。不过自己时年七十有四,年老体衰,步履艰难,即便忍受几万里之舟车颠簸劳顿,“亦岂能以残躯暮齿从事于樽俎之间。倘陨越于礼仪,殊有伤国体”。他的恳辞,一方面是表示自己仍然“闭门思过”,并不愿重新出山;另一方面则是以退为进,明知此事离了他还真不行,所以故意摆架子要“拿”朝廷一把,表明自己的重要。果不其然,朝廷不允其辞,并降旨慰勉一番。这时李鸿章立即上谢恩折,表示“但有益于交邻之道”,自己不怕路程遥远。而与他一直矛盾尖锐的翁同 甚至也专访李鸿章商谈“密结外援”之事。命运突变,使李欣喜不已,曾兴奋地对人说:“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者,诚为某今日咏矣。”向来喜怒不形于色、被曾国藩称赞有“劲气内敛”之功的李鸿章此时竟如此得意忘形,其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大半年的委曲与怨恨均可想见。

  1896年3月14日,李鸿章经天津到达上海。他曾对来访的黄遵宪说,此行“要策”是“联络西洋,牵制东洋”。西方一些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也争先恐后邀请李鸿章前往访问,并想方设法要李首先访问自己国家。俄国则唯恐李先至他国,为他人“抢得先机”,坚持李鸿章应首先访俄。3月28日,李鸿章一行从上海乘法国轮船出发,于4月30日到达彼得堡。在俄期间,参加种种活动,到多处参观,会见了新即位的沙皇,与俄国高官进行了长时间会谈。俄方深知中国此时对日本的恐惧,以支持中国保持完整性为诱饵,使中方步步退让,最后于6月3日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通常所说的《中俄密约》。其主要内容是:如果日本进攻俄国远东或中国及朝鲜领土时,中俄应共同出兵互相援助,“至军火粮食,亦尽力互相接济”;战争期间,中国所有港口都对俄国兵舰开放;为了俄国在战争期间运送军队、军火、粮食快捷妥当,中国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修筑直达海参崴的铁路。虽然条约中还规定“惟此项接造铁路之事,不得藉端侵占中国土地,亦不得有碍大清国皇帝应有的权利”,但俄国毕竟得到许多特权,因此中国根本无法阻拦俄国势力在中国东北的迅速扩张。完成“联俄抗日”外交使命后,李鸿章于6月13日乘火车离开俄国,开始到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英属加拿大访问。

  在这些国家,他受到盛情款待,会见了各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诸如俾斯麦等达官贵人。参观了工厂、农村、报社、学校、矿山、电报局、银行、军队、博览会,在德国还专门请医生以“电照法”即X光,检查了年前在日本马关谈判遇刺时仍留在脸上的子弹。这些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他赞叹不已。在英国他还参观了议院,曾坐在下院特设的席位上听议员发言议政。在美国,他参观了独立厅、自由钟、美国国会、国会图书馆。9月14日,他从加拿大温哥华乘美国轮船起程回国。轮船在日本横滨停泊时,李鸿章需转乘他船,日方已在岸上准备了他的食宿之处,但李鸿章“衔马关议约之恨,誓终身不履日地”,不论别人怎样劝说,他就是不上岸,坚持在船上过夜,后改乘轮船招商局的“广利”号回国。

  虽然李鸿章以“懂洋务”著称,但以前他对西方的了解毕竟都是“听说”而来,没有亲身体验,毕竟“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历时近七个月,行程九万里的欧美之行使他眼界大开,对西方、尤其是西方“立国政教”的认识又深了一层。

  看来,游历欧美的无限风光使他真以为自己要重握大权了。

    (摘自《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40楼 发表于: 2009-07-05


鲁迅到香港曾因长得太瘦被疑为鸦片贩子[转帖]


    二○○六年九月,《鲁迅是谁》图片展在香港时代广场展出,展览以黑白为基调,回放了一代巨人的重要足迹,叙述了中华“民族魂”的伟大人生,让人们感受到鲁迅作为常人的情感世界,更展示了这位文坛巨匠的爱好和才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诚如其时香港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所说的,鲁迅是中国民众和知识分子最敬仰的人,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思想文化巨人,他的宝贵遗产属于中国每一个人,理应为香港同胞所继承。
    其实,早在八十年前,鲁迅就曾与香港有过三度接触。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七日,鲁迅由厦门乘船前往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途中路过香港,随船停泊在维多利亚港一宵。但鲁迅并未上岸,只是独自默坐在舱房里,一边翻读报纸一边喝茶。直到夜幕降临后,他才踱步到船舱口,凝眺港湾的夜色。但见远处影影绰绰的山峦,俨如一尊天然的回音壁,鲁迅在恍惚之间,依稀感觉到风涛中传来历史的呜咽之声、悲号之声、吶喊之声……
    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七日,鲁迅从广州前往香港,同行的有叶少泉、许广平等。接待他们的是香港大学的青年学子赵今声,他是工科学生,兼任基督教会的《大光报》社外编辑。当时正值省港罢工之后,英国当局强化殖民主义统治,香港的社会空气窒息。为了打破这种窒息,赵今声通过在广州的友人叶少泉与鲁迅取得联系,并以《大光报》的名义,邀请鲁迅赴香港演讲。鲁迅欣然答应,并下榻在港岛太平山麓(必列士街五十一号)基督教青年会的崇楼杰阁内。
    但是,香港的洋主子及其洋奴之辈,并不喜欢兼且畏惧鲁迅这个名字,他们在公开干涉无效之后,便暗地里“派人索取入场券,收藏起来,使别人不能去听”,以此进行阻挠和捣乱。
    二月十八、十九日,鲁迅先后在香港大学及香港青年会作《无声的中国》、《老调子已经唱完》两个经典演讲,一时轰动香港及大陆文坛。在演讲中,鲁迅号召青年们抛弃封建文化糟粕,引导青年们注重社会的现实。
    鲁迅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现在听说又很有别国人在尊重中国的旧文化了,哪里是真在尊重呢,不过是利用”,“也就是一把软刀子”。“什么八股咧,道学咧,和社会、百姓都不相干”,要抛弃这老调子,“看一看社会怎么样,世界怎么样”。“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显然,这是鲁迅振兴民族的呼声!
    由于两篇演讲“攻击国粹,得罪了若干人”,也得罪了香港的洋主子,因而港英当局对鲁迅的演讲非常憎恨,竟不许讲稿登报。后几经交涉,尽管当局作了让步,但还是表示必须删改后才可以刊登。
    演讲期间,年轻的主持人曾与鲁迅聊起香港文坛的现状,当说到有人称香港乃“文化沙漠”之地时,鲁迅却“颇不以为然”,认为这种说法“未免太颓唐了”,并表示将来的香港是不会成为文化上的沙漠之区的。
    鲁迅这次在香港驻足了三天。由于跌伤的脚还未全好,不能到各处大街上闲走,所以对香港的市井俗风等,印象比较淡薄。不过,鲁迅回广州后写了一篇《略谈香港》的文章,他以当地《循环日报》上披露香港“警司”随便向中国人“抽藤条”、“搜身”等屡见不鲜的事实,称“香港总是一个畏途”;同时,他还写到在香港带着书籍的人的困难,因为一不小心会被指为“危险档”。
    鲁迅最后一次香港之行,是在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他从广州迁居上海时路过香港。鲁迅这回随身带着几只书箱、衣箱,二十九日下午竟挨了“查关”的种种麻烦。
    当晚,鲁迅在赴上海的轮船上写了《再谈香港》一文,记述他这次途经香港时遭到洋人和奴性同胞“查关”的无理待遇。“我出广州,也曾受过检查。但那边的检查员,脸上是有血色的,也懂得我的话。每一包纸或每一部书,抽出来看后,便放在原地方,所以毫不凌乱,的确是检查。而在这‘英人的乐园’的香港可大两样了。检查员的脸是青色的,也似乎不懂我的话。他只将箱子的内容倒出,翻搅一通,倘是一个纸包,便将包纸撕破,于是一箱书籍,经他搅松之后,便高出箱面有六七寸了。”
    更令他气恼的是,一把连柄长仅五寸三分的小刀,竟被检查员说是“凶器”;一盒蚊烟香也被指斥是“古怪”的。船上的茶房将这翻箱倒箧的事,归咎于鲁迅,他说:“你生得太瘦了,他疑心你是贩鸦片的。”文章结尾鲁迅发出了对香港统治当局的强烈愤慨:“香港虽只一岛,却活画着中国许多地方现在和将来的小照:中央几位洋主子,手下是若干颂德的‘高等华人’和一伙作伥的奴气同胞。此外即全是默默吃苦的‘土人’,能耐的死在洋场上,耐不住的逃入深山中,苗瑶是我们的前辈。”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41楼 发表于: 2009-07-05

 1964:西湖墓冢的集体生活[转帖]


  2009年06月30日 本文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1964:西湖墓冢的集体生活

  十多年后,西子湖畔,那些曾被迁走、甚至被定为“不予再建”的坟冢,重又出现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丁仕松、特约撰稿裘燕江 | 杭州报道

  1964年12月2日,冬夜的西湖静谧如熟睡的少女,偶有微风拂过湖面,如她甜梦中均匀的呼吸。夜色渐浓,一队人马向湖边靠近,到达西湖的西泠桥附近时,队伍停了下来。

  一束探照灯光突兀地直指一座坟墓,“就在这里挖。”

  当晚,孤山和西泠桥附近30座名人墓冢被拆毁,有辛亥烈士秋瑾墓上的碑亭、陶成章墓冢,也有苏小小墓、武松墓等。

  6天后,《浙江日报》发表了“西湖园林清理坟墓碑塔”的长篇报道,称杭州已经“扫除腐朽反动的思想影响,改变了与‘鬼’为邻的不合理现象⋯⋯热烈拥护社会主义文化革命中的这一重大措施”。

  让死人也过集体生活

  对西湖边的名人坟墓,早在1955年,毛泽东即有想法。1955年11月至次年1月, 毛泽东大部分时间住在杭州。

  时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长陈修良在文集中回忆,这期间,毛泽东同江华(当时的省委书记)凭栏远眺,看到孤山一带有许多名人坟冢,感慨道:“西湖边的坟墓太多了,这些坟墓可以拆迁一下埋到郊区去,让死人也过集体生活不好吗?”江华闻言连连赞同,表示立即照办。

  1956年2月21日,拆墓开始,至3月1日,又突然中断。

  据杭州市委1956年3月1日给浙江省委的报告:“对孤山、西泠桥一带坟墓,我们决定保留不动者,有秋瑾墓、苏小小墓、林和靖墓、徐锡麟墓,苏堤西头张苍水墓、章太炎墓亦均未动。决定迁葬并已拆除者,位于西泠桥畔外宾大楼前面的有三个:(一)陶成章、沈由智、杨哲商(系辛亥革命烈士);(二)郑淑嫦墓(系节女);(三)武松墓。位于孤山地区的有十一个:(一)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墓(有七个墓,俗名七星墓,辛亥革命中阵亡将士);(二)裘绍墓(辛亥革命参加者);(三)陈模墓(辛亥革命参加者);(四)苏曼殊墓(僧、诗人);(五)林寒碧墓(诗人);(六)忏慧词人墓(诗人);(七)冯小青墓(女诗人);(八)鞠香墓(诗人);(九)林迪臣墓(蚕丝业先辈,兴办新学);(十)惠兴女史墓(前杭州私立惠兴女中创办人);(十一)竺酌仙墓(伪浙江保安司令竺鸣涛之父)。以上两处,共计十四个坟墓。”

  时任浙江省委文教部副部长兼浙江省文化局局长的黄源,也在他的回忆录中详细记述了1956年的西湖拆墓风波。

  他说,江华把本来在西湖边上、在杭州饭店前面草坪上的一些墓冢,一夜工夫搬掉了。“原来,毛泽东来杭州,住在刘庄宾馆里,有一天讲起:‘我是和坟墓为邻的。’江华一听这句话,就下令把西湖边上的坟墓都迁了。”民主党派马上打电话向周恩来提意见。

  周恩来致电浙江方面:“你们想把西湖风景区搞整齐些的原意是好的,但这些古迹是西湖景色的一角,有些人对它还有一定的感情。这次拆迁不要你们作检查,费用全部由国务院负担。”到3月1日拆墓中断,还修复了其中12座名人墓。

  “土偶欺山,妖骸祸水”

  1964年,胡乔木在杭州西湖汪庄5号楼休养,10月至11月,他写了16首词。其中一首《沁园春·杭州感事》得到了毛泽东的亲笔修改,并加了旁批。这首词在渲染了人间天堂美景之后,写道:“算繁华千载,长埋碧血;工农此际,初试锋芒。土偶欺山,妖骸祸水,西子羞污半面妆。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

  12月2日,胡乔木致信毛泽东:“《沁园春》一首,在此曾给林乎加(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同志和陈冰(时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长)同志看过,后来又把其中的意见同霍士廉(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曹祥仁(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两同志说了,得到了他们的完全同意。省委决定对西湖风景区进行改造。《浙江日报》已登了十几篇读者来信,要求风景区也要破旧立新,彻底整顿,把苏小小墓等毒害群众的东西加以清理。这是你多年以前就提出的主张,在现在的社会主义革命新高潮中总算有希望实现了。所以在此顺便报告,并剪附今天的《浙江日报》一纸。此事待有具体结果后再行报告,以便能在北京和其他地方有所响应。”

  毛泽东在该信加上旁批:“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杭州及别处,行近郊原,处处与鬼为邻,几百年犹难扫尽。今日仅仅挖了几堆朽骨,便以为问题解决,太轻敌了,且与事实不合,故不宜加上那个说明。至于庙,连一个也未动。”

  当晚,突击拆墓开始。尸骸被装入瓦罐,送往龙井路上的双峰村边,吉庆山麓马坡岭的山岙里。决定30座墓冢遗骨分类处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裘绍、尹维峻夫妇、徐锡麟、陶成章合为一组,苏曼殊、林启、徐寄尘、惠兴、林寒碧为另一组,拟另行营葬。对被认为毫无保留意义的王电轮、竺酌仙墓,因有尸骸,另找空地埋葬。苏小小、林和靖、冯小青、马鞠香墓,鹤冢、马冢、齿冢等,拆除后均不予再建。第二天,浙江省委批准成立“省市文物整理领导小组”。

  12月3日晚上开始至9日,西湖边的“八十八师淞沪战役纪念碑”、“北伐纪念碑”、“陈英士像基座”等悉数拆除;同时被拆除的还有“云栖寺莲池大师塔坛和佛像”、“六和塔内三十一个菩萨”;“关闭净慈寺并去掉立牌”,“关闭上天竺、中天竺庙宇,改装门面,拆除佛像”。

  同月11日至15日,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向西湖公社示范生产大队征用了马坡岭脚的约15亩土地,整理后作为辛亥革命烈士和政治文化名人墓地。原被拆墓中全部陪葬物及地面附着物,均由杭州市园林管理局自行处理。

  净扫荒唐

  1964年12月5日,胡乔木致信《人民文学》和《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中说:“杭州孤山一带成堆的坟墓,经过广大群众热烈讨论和领导的决定,已经在十二月二日分别情况迁移和平毁,西湖风景区内各种反动的、封建的、迷信的、毫无保存价值的建筑和陈设,也正在有计划地清理和改造。⋯⋯杭州一呼,全国响应的日子,想亦不远。”

  “荒唐”被扫除后,1965年1月28日,身在杭州的胡乔木又在一封信中表示:“土偶妖骸所指很广,并不限于有形的庙坟,一切旧文化中的偶像骸骨都包括在内,对这些东西必须进行很艰巨的长期的斗争。”

  就在这封信发出的当天,离农历除夕还有两天,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决定拆除西湖西泠桥附近的最后一个坟墓,即用钢筋混凝土砌成的秋瑾墓。

  这天深夜,杭州市园林管理局西北管理处的工人,炸开了秋瑾墓,然后凿开了棺材,取出秋瑾遗骨旁边的一把短剑、金银首饰和一双红色绣花鞋等陪葬遗物,把遗骨装入陶罐,送到龙井路双峰村边的吉庆山马坡岭脚,埋入早已准备好的土穴中。

  参与拆墓并埋葬遗骨的园林工人陈尔祥,有心地在秋瑾遗骨陶罐上放置了几捆稻草,掩埋后削平地面,以便将来踩到松软土,可以找到秋瑾遗骨。

  1965年3月6日,杭州市政府及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就拆除和迁移坟墓写了一个简报,将拆墓定义为“彻底革命”、“除旧立新”。一个半月后,一份不完全的“西湖风景区拆除迁移封建迷信物统计”上报,依报表,分5批共拆迁坟墓654座。

  十多年后,西子湖畔,那些曾被迁走、甚至被定为“不予再建”的坟冢,重又出现。

  “文革”后,岳庙恢复;1981年,秋瑾墓在西泠桥的另一端重修,塑汉白玉全身雕像,镌有孙中山的“巾帼英雄”手迹。此后,徐锡麟、浙军攻克金陵烈士墓---七星坟、陶成章墓、杨哲商墓、沈由智墓等一批辛亥革命名人墓葬,被迁到凤凰岭南天竺原演福寺旧址,重修墓葬。1988年,连似乎政治“不达标”、并无骸骨的苏小小,也因才情和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受到礼遇,在墓亭原址上修造了六角攒尖顶亭,名“慕才亭”。新千年时,章太炎墓、于谦祠等又一批名人墓葬及纪念祠堂,也被回迁或恢复。

  今天,这些精巧的墓冢,静静地化作西湖美景的一部分,牵扯着湖畔往来人的悠长情思。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42楼 发表于: 2009-07-05

 一个半老徐娘引得王侯将相神魂颠倒-夏姬[转帖]

  
  春秋历史上,最风流成性的女人恐怕非夏姬莫属了。这位美眉自小就生得蛾眉凤眼,杏眼桃腮,狐色狐媚,妖淫成性。传说在她15岁左右,梦见一个伟岸异人,与她交合,教她吸精导气的方法,名为“素女采战术”,能使女人欲老还少。夏姬从而也得知了返老还童、青春永驻的采补之术。厉害呀,这位美女!年纪轻轻就这么淫荡!
  还没出嫁,她就私下与自己的堂哥名字叫蛮的乱伦私通,不到三年,就把堂哥给整死了。在此期间,她还与朝中的其他权臣私通取乐。没有办法,他的老爸就把他嫁陈国的夏御叔,夏姬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出嫁不到九个月,这位美女就生下了一个胖小子呵呵,又一个被戴绿帽子的人,春秋时代很流行戴绿帽子呀!这个夏御叔呢,被夏姬的美貌迷惑了,也就没有深究。生下的儿子这个孩子取名夏南。可能是房事过度的缘故,在夏南十二岁的时候,夏御叔就拜拜了。生性淫荡的夏姬成了寡妇,独守空闺。
  虽然她已经四十岁了,但是还是风韵尤存,不减当年。没过多久,就与当时朝中大臣孔宁与仪行父勾搭上了,呵呵,一箭双雕呀。仪行父身材高大,鼻准丰隆,标准的帅哥,在两人中间,夏姬对仪行父更加倾心。这下不好了,孔宁就吃吃醋了,心怀妒忌,于是就密谋着算计仪行父。一天孔宁独自去见陈国国君陈灵公,言谈之间,就向陈灵公大谈特谈夏姬如何漂亮并且床上功夫一流。陈灵公也是一个好色之徒,国君好像没有不好色的。第二天,等不急呀,就穿便装来到了夏姬家里。陈灵公一看夏姬的容貌,顿时觉的六宫粉黛全无颜色,立刻就和夏姬一起饮酒作乐。酒过三巡,陈灵公方寸大乱。夏姬呢也不是省油的灯,秋波流盼,娇羞满面。当晚陈灵公就和夏姬大战通宵。陈灵公本是个没有廉耻的人,再加上孔、仪二人一味奉承帮衬,更兼夏姬善于调停,三人就开始玩4p了。
  转眼间夏姬的儿子夏南就长到十八岁了,生得长躯伟干,多力善射。陈灵公为取悦夏姬,就让夏南袭父亲的司马官职,执掌兵权。有一次,夏南在家中设宴款待陈灵公。酒酣之后,君臣又互相调侃嘲谑,毫无人形。并且说夏南的爹爹极多,是个杂种。夏南恼怒成羞,披挂上阵带领家丁把府第围住,扳弓一箭,将陈灵公射死。孔、仪二人见状,立刻魂飞胆破,从狗洞里钻出去,裸奔逃到楚国去了。呵呵,裸奔也是自古有之呀!
  楚王听了孔宁与仪行父的一面之词,决意讨伐,抓住夏南并实施了车裂极刑。楚国大夫辕颇捉住了夏姬,交由楚庄王处置,楚王把这个美女赐给了连尹襄。其实楚王自己也想要,出于别的原因只好作罢。
  也许这个美女命中克夫,没几天连尹襄就战死沙场。楚国大夫屈巫久慕夏姬美艳,就舍弃了官职和她一起私奔晋国。楚王知道后就派人抄没了屈巫的家族。看看夏姬多美呀,年过四旬,居然让一个外交大臣放弃整个家族与之私奔,可见其能量之大,古往今来独此一人而已。
  夏姬的同志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她先后与三个国君有不正当关系,故称“三代王后”;又先后嫁了七次,又称“七为夫人”;有九个丈夫死于她的采补之术,又称“九为寡妇”。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43楼 发表于: 2009-07-06

生不逢时的卧龙先生[转帖]


   诸葛亮高居隆中时,“每常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字孔明,世称卧龙先生,常以管仲乐毅之才自居,自信自己之才文比管仲,武及乐毅,当时的人听了,都以为他狂妄自大,人人都不以为然呢。

  后人评论诸葛亮,大都认为他的才能是及不上他崇拜的两位前辈的。原因可能归结于诸葛亮失败,而管仲、乐毅却成功了。尤其在军事才能方面,除了受到《三国演义》影响的人外,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不值一提的,认为他的战绩远远及不上乐毅呢。这些人标准是以成败定英雄。我觉得这种看法很片面,没有结合当时实际客观地分析。我个人的看法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绝不在乐毅之下。听了我这样说的人可能会问,你一定是受了《三国演义》的毒害吧。是不是这样,且听我细细道来。

  当年,乐毅以弱小之燕下强齐七十二城,几乎就灭了齐国,创造了战争史的一大奇迹。按当时的说法是,燕国是千乘之国,齐却是万乘之国,拥有霸国的基业,两国的实力差距不可以道里计。三国时期,蜀国各方面都落后,论经济物资、人口、人才都相当缺乏,实力是远远及不上魏国的。这是燕蜀的背景,两者有共同之处。

  燕和蜀都敢于横挑强邻,但两者结果却大相径庭。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蜀又为什么会失败了?后人多认为是乐毅军事才能高,诸葛亮军事才能低为理由,所以成败不同。谁知这种说法既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不加证明地武断两者的军事才能,以成败论英雄,论高低;又犯了个人英雄主义的错误,简单地将战争的成败归结到个人身上。这都显然是错误的。其实,乐毅之所以成功,并不仅仅归功于他个人的军事才能,他的成功还得之于客观条件的帮助呢,诸葛亮的失败却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什么客观条件呢?天时地利人和。

  一、地理位置上。燕国所在位置相当于后世所谓的幽云十六州,是扼守北方的咽喉要地,易守也易攻,当年北宋军事上屡战屡败就吃在这个亏上,进攻上寸步难行。辽兵和金兵却可以凭些优势对中原长驱直入。燕国凭借此地理优势轻易地进入齐国境内。反观蜀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易守攻也难,出了汉中往北越走地势越高,仍然是山势险峻,不利于进攻的开展。所谓六出祁山,见到的还是山。它的进攻目标长安本来就是一个四面环山,险阻重重之地——汉唐两朝建都于此,看中它的正是关中之固啊——想跨过一道道的障碍,从汉中平安地到达长安,恐怕真是极为艰难的事。这样的地方,对于运送粮草供应前方是一件极为艰难困苦的事。

  二、敌方阵营方面。齐国虽然有霸王的基业,经济和军事实力雄厚,但是政治和外交上陷于孤立境地。当时的齐王是一个狂妄自大又残暴的君主,对内施行暴政,激起人民的愤怒,弄得齐国分崩离析;对外妄自尊大,失信于天下,激起了其它诸侯国对它的憎恶。齐国这种状况,虽有霸业的基础,但与一个弱国又在何区别?与齐国相比,曹魏政权则有如泰山稳定。自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以来,士族集团已得到了满足,由原来抗拒中央变为拥护中央了,国内呈现出安定团结的景象。所以这时候的曹魏政权是相当稳定的。

  三、国外形势方面。燕国夹在齐国和赵国之间,平时攻打若要攻打齐国,当然惧怕赵国抄袭它后路了,所以即使攻打齐国也只能点到即止,是不敢拼血本甚至深入齐国境内的。但乐毅这次进攻齐国的形势不同,赵国以及魏、楚、韩三国都积极支持燕国攻打失信残暴的齐国的,并且派了军队支援燕国呢。于是再无后顾之忧的燕国倾全国之力全力地攻打齐国了。而齐国方面则陷入势孤无援的境地。我们再看看蜀国,你在攻打魏国吧,后面那个老奸巨猾的孙权可不是善男信女,正在虎视眈眈呢,一见形势不对,你这边螳螂捕蝉,难保他不会黄雀在后。所谓的孙刘联盟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孙权是不吃这一套的。这点诸葛亮当然清楚了。所以攻打魏国真是进退两难啊。

  四、国内形势方面。燕国立国数百年,基业稳固,人心稳定,无国内动乱之忧,更何况支持乐毅攻打齐国的齐昭王是一个英明之主呢,不但有驾驭全国的能力,还给予乐毅充分的支持,包括充分的军事指挥权、后勤补给等。至于蜀国,各种利益集团在闹矛盾呢,政局很不稳定,刘禅那等货色不要说给诸葛亮支持,不添乱已经是帮忙了。面对不稳固的国内形势,诸葛亮能完全放心北伐吗!

  以上分析,乐毅得之天时、地利以及人和,并依赖他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故能克敌制胜,下强齐七十二城。相比之下,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一条都沾不着:曹魏稳固,孙权虎视眈眈,此为不得天时;益州为进取之地,此为不得地利;“益州疲弊”(出师表)国内不稳定,此为不得人和,有此三不得,虽有通天本领也飞不出莽莽丛山,即使十个乐毅也无济于事。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能简单地依靠他的才能,还需要时机。并且这时机必须被你紧紧地抓住。时机没来,你怎样努力都将徒劳无功;但时机来到,你却错失时机,也注定你不能成功。

  既知注定失败,为什么诸葛亮还要坚持北伐呢?是他没有缺乏先见吗?不是的,关于这点,诸葛亮心如雪亮。他在《后出师表》坦言各种因素都很不利于北伐,北伐简直就是白费气力,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事。当初,在隆中论天下时,诸葛亮就断言,北伐成功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据荆益,二是天下有变,三是分荆益两路北伐。现在一个条件都没有,试问又怎会成功呢!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六伐中原,强与天抗衡呢?答案是为了延长蜀国的寿命。蜀国是一个比较动乱的国家,利益集团的斗争很激烈,他们抗拒中央政府统治。为了稳定局势,诸葛亮施行了严厉的法律制度,在蜀国内推行法治。但是对于一个弱小而不稳定的国家来说,这些还是不足够的。如果任由它苟且偷安,国内矛盾更易激发,这无疑是自取灭亡。所以发动战争就成了转移矛盾、振作图强、延长国祚的重要手段了。

  既不可能取得胜利,又要量力地北伐,决定了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只能适可而止,量力而为,谨慎作战。稍有一点差池,对于弱小的蜀国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诸葛亮一生惟谨慎,实在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当年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对于蜀国的命运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主意。实质上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不可能没有想过,但它操作十分复杂,需要很多条件配合才能袭取长安。退一步来说,即使你能攻破长安,据有长安以西。但是它与汉中之间隔着重重的崇山峻岭,很不便于支援。前方是敌人的合力疯狂的反击,后方是老奸巨猾的孙权可能乘虚而入。

  经以上分析,诸葛亮的北伐只能点到即止,不能放手拼搏。否则,在不具备客观的优势条件下逆天而行,后果只会更惨。所谓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心忠于蜀国的诸葛亮只能在祁山一带苦苦挣扎。虽然如此,诸葛亮还是在多次北伐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六出祁山,玩弄敌军主帅于股掌之间,杀王双和张合,威震天下。而且,大家请注意,这些战绩之所以不能扩大,多是因为粮草不继而半途而废的。这不能怪诸葛亮,是客观条件造成的。至于街亭之失,我只想说,一个杰出的将帅不可能没有一点小失误,只要不是致命的,便不能坚决否定他。事实上街亭之失并没有让蜀军遭受重挫。数次北伐,数次都能全身而退,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创造出了非常不错的战绩。

  所以诸葛亮的北伐与其说是进攻,倒不如说是一种防守。诸葛亮数次“防守”,让弱小而不安定的蜀国延长了三十多年的寿命,可谓守得出色。

  结论是,得“天助”的乐毅攻的凌厉,而无“天助”的诸葛亮也守得出色,两个都是杰出的将帅。但是比起乐毅,诸葛亮又多了一项本事,就是他的政治才能。后人评论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多有赞美之词,认为他与管仲可以比得一比。事实是这样吗?我的看法是,与管仲相比,诸葛亮还差一截。

  管仲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春秋第一霸,靠的是什么?答案是适应时势、顺应民心,实是求是。在当时的历史阶段,管仲不会盲目推行郡县制度,而是实行过渡性的中央集权制,兼顾旧贵族与新贵族利益;不会废天子而王天下,而是“尊王攘夷”,捞取政治资本;不会全盘否定周礼,而是改革周礼,实现礼法共治;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既重农又重商,适应齐国当地实际。根据客观条件因时因地因人推行治国策略。

  相比管仲的做法,诸葛亮是有些脱离实际的。当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调和了士族利益集团的矛盾,孙权那边也与士族集团进行了妥协时,诸葛亮却坚持与强大的士族集团作斗争,采取严厉的惩罚和镇压措施打压士族地主,全面推行法治,走法家庶族路线,试图建立庶族地主政权。这样做,实际上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弄得蜀国内部动荡不安。这样的法治,虽然照顾了寒族的利益,但却忽视了(显然是有意地忽视的)势大气粗的士族地主的利益。历史证明,当时是一个士族政权的年代,庶族法治是不受欢迎的历史怪物。

  可能推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制是诸葛亮的一个政治理想吧,他对士族地主集团兴风作浪,威胁中央政权的现状很不满意,诸葛亮独掌大局,为改变这一现状作不懈的努力。但是,这种理想始终不切合当时实际,努其努力也归于白费,客观上他的法治也损害了蜀国政权的稳定。
为了一个脱离实际的理想而执着,注定了诸葛亮悲剧的政治人生。

  当时士族地主集团已成气候,庶族地主却仍然未有足够的力量与士族地主抗衡。但是,诸葛亮的法治却拉开了庶族地主集团与士族地主集团斗争的序幕。其后,符坚和王猛作了第二次尝试;魏孝文帝也作了相似的努力;可惜都半途而废,也像诸葛亮的法治一样如昙花一现,归于失败。直到杨坚的改革才来得比较彻底,建立隋朝后,从经济上推行均田制,政治上创立三省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遂将偏于东南一隅最后一个腐朽的士族地主政权陈朝灭掉,至此,士族地主集团受到严重打击。以后推行科举制度,从文化上打破士族地主控制社会文化舆论的局面,至唐朝时庶族地主政权正式确立,诸葛亮的庶族地主政权理想在300多年后才得以最终实现。

  推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庶族地主政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诸葛亮推行法治,从另一侧面也可以说明他是一个具有高瞻远瞩、长远眼光的政治天才。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44楼 发表于: 2009-07-06


中文在联合国鲜为人知的故事[转帖]


    三十八年,对于联合国中文处的翻译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确切地说,随着二0一0年的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联合国中文处征聘的海外华人华侨翻译即将全部荣休。

  中文处作为联合国的所属部门,其工作人员作为联合国的雇员,并不属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他们负责将联合国文件从其他五个联合国官方语言译成中文,有时也负责把中文翻译成联合国其他官方语言。

  一九六九年就进入联合国中文处工作的陈达遵先生回忆,虽然中文与英、法、俄、西、阿等其他联合国官方语言是平等的,但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前,当时的“中国代表”以擅长英语为荣,舍弃规定可用的中文不用,无形中贬低了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

  当时中文处士气低落,一位老同事甚至私下对陈达遵说,“这不是你们年轻人该来的地方。”

  据陈达遵回忆,这种情况在一九七一年底开始改变,“新来的中国代表不但一概用中文发言,还坚持阅读会议文件的中文译本。后来大会应中国代表团要求,通过决议规定所有文件的各种语言文本必须同时分发。”中文处的工作气氛顿时从松散变成紧张,从消极变为积极。

  与此同时,一夜之间,精通中文兼通英、法、西文等联合国其他官方语言的翻译人才变得奇货可居,鉴于中国大陆当时的教育情况,无法提供足够的合适人选,联合国不得不在海外公开招考中文翻译。

  据一九七二年进入联合国中文处工作的刘大任先生回忆,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到七十年代结束,联合国纽约总部等地通过公开考试,吸收了大批海外华人,这成为联合国文官任用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特例。

  在一九七五年从中文处处长职位退休的车祖荫的记忆中,中文处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曾两度扩招,每次二十余人,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因此而提高。

  这些新来的翻译,有的持英国护照、有的持马来西亚护照……,但多数是持中国护照的华侨,他们大多未经过专业语言技巧训练,其专业背景主要是理工科。他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的一代,活跃在联合国翻译事业的舞台上。

  三十八年过去了,这部分人的确切人数目前已很难有案可稽。按照联合国规定,一九九0年前进入联合国的工作人员都是六十岁退休,这五六年间,联合国中文处已经有近三十位华人华侨退休。今年以来已有三人,年内还将有三人,随着明年最后两位华人华侨告别中文处,将宣告这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位中文处的工作人员称,近些年来,中文在联合国的受重视程度比过去更为提高了,这主要是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提升有关,也与中国经济实力提升有着很重要的关联。但同时,在联合国工作的中文翻译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没。

  曾经有一段时间,联合国会议文件的中文翻译跟不上联合国会议议程安排的需要。近年来,中文翻译已经做到,中文文本与其他五种官方语言的文本同步出台。中文文件的及时出手,无形之中也提升了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

  去年进入联合国中文处工作的刘超告诉记者,二00六年,他在报纸上读到联合国翻译招考广告,当时这则广告明确提醒有意报考者,联合国翻译考试竞争激烈。抱着尝试一下的心态,他参加并通过了这一考试,获得联合国中文翻译录用资格。“考试整个过程十分透明、公开、公正。”刘超说。

  二00八年十一月份,联合国最近一次中文翻译招录考试,共有五千多人报名,五百多人获得考试资格,三百多人实际参加了考试,最后获得联合国录用资格的只有十四个人,这些人被列入联合国国际职员后备人员名单,一旦出现空缺,将从后备人员名单中选聘。

  如今来自中国大陆的翻译们正成为联合国翻译队伍的主力军。新一代的中文翻译,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后半期,基本上是联合国翻译培训班的毕业生,从二00 一年以后都是通过语言竞争考试录用的。考生的母语必须是中文,而且还必须在中文教学的大学完成本科学业。中国大陆完善的语言教育,为联合国中文翻译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45楼 发表于: 2009-07-06

看看日本人卖给中国人的是什么车? [转帖]

 
     首先说明,本人原是某日本汽车集团中国公司的售后服务部员工。如果有人对我的身份表示怀疑或认为我在散布什么言论的话,大可不必。因为以下内容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我们不谈民族情感,客观的来分析一下日本的汽车。很多人喜欢把欧系车和日系车相比较,但我觉得由于地域文化差异不同,车辆设计的方针也不同,很难说孰优孰劣。比如日本车给人感觉不坚固,但车头钢架结构部分不一定越坚固越好,当车辆被撞击后能迅速变形吸收冲击能量最好。以我在日本企业工作所见所知,日本的汽车技术还是有些独到的东西的,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技术含量也算蛮高的,日本厂家售后服务系统也相当完善,

      在欧美地区,日本车的返修率和顾客满意度远高于欧系车。在这些方面,确实很值得我们国内的汽车厂家学习。
 
      但是,有一点我想说,做为一个中国人,我希望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什么是国产日本车!什么是日本人对待中国市场的态度!!!日本车是好,但质量好的是那些日本国内销售的和销往欧美的车,而不是销往中国的车!!!我去日本进修的时候看到日本大街上跑的丰田车质量确实好,可那和我们国内生产的丰田车是两码事。

  知道么,在我们公司内部有一个词叫“典型的卖给中国的车”。什么意思?欧系车怎么做我不明白,但日本人卖到中国来的车比卖往欧美的车要差N倍!大家可以对比对比欧美版的丰田车和国产的丰田车就知道了,甚至销往中东的车都比国内产的好。(销往欧洲的丰田车辆代码最后一位字母是W,北美是A,中东是V,中国是C,在发动机仓内的铭牌上有刻。)懂行点的人都知道,在进口霸道(PRADO)和佳美(CAMRY)的车上,都装有VSC(车辆稳定控制),TRC(牵引力控制),BA(辅助制动)等系统,但在国产丰田车上一个都看不到!拿本月底就要上市的还未正式发布的丰田花冠(COROLLA)来说,全球单一车型销量冠军!多好的一款车,拿到中国来变成了什么玩意!!!我1月底在北京和四台花冠样车足足相处了两周时间,感触太深了。这款花冠是以台湾花冠为蓝本,改动后卖到中国,我去年去了台湾,看过台湾版花冠的实车,差太远了。我们技术组的同事在看完这款车后只说了一句话:“典型的卖给中国的车”。看得到的部分做的很好,可看不到的部分例如底盘的质量比中国台湾还粗糙N倍!

      而且在中国台湾有的VSC、TRC、BA、EMPS(电子辅助动力转向)全都没有了!粗糙点还可以说是国内的加工质量还不高,可没有电子系统说明什么?说明日本人对中国消费者的态度!中国台湾的质量本就不如日本国内,中国大陆连台湾都不如,日本人只是把落后的东西扔给我们!要不是为了和欧美厂商竞争,恐怕连这些都做不到!

        再说说某日系车,前身是所谓的“专门为中国市场度身定造的”车。天大的笑话!中国的市场就这么差么?搭载N年前的日本国内都不用了的连VVT-I都没有的1.5L排量的5A发动机,底盘和安全系统基本没什么新技术可言,装了个华丽不实用的DVD导航就卖19万,我们都没有想到这样的车,竟然可以达到这样的销量,日本人早在偷着笑了。我甚至可以告诉大家威弛在国内的返修率和索赔率非常之高,和日本车在北美的质量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还有价格,很多人说日本车便宜?那是在国外!佳美2.4四缸顶级豪华运动版在澳洲卖32000澳园,约人民币192000元,3.0六缸顶级运动版39000澳圆,约人民币234000元。而在台湾,佳美3.0六缸DVD导航豪华版卖约人民币26万。在国内呢?即使广汽和日本厂家谈成了在广州产佳美,也不可能卖到这么低的价钱,如果可以,技术含量绝对低下。
  
        说了这么多,我无意评判每个人的买车原则,我也不想打击谁,我只想让这里的每一个人了解什么是日本人对中国市场的态度。中国有句老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有些人你对他好可他并不领你的情,因为他骨子里就看不起你。那就是日本人。请各位别忘了,日本人曾说过一句话:一流产品在国内,二流产品往欧美,三流产品销亚洲,压仓的……高价卖给中国人!!!
  
        这里只是汽车论坛,开什么车是个人的权利,我不反对大家开日本车,因为那是我们的权利,但我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记住:热爱自己的祖国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日本产品好,不代表日本人好;日本人好,不代表他们会对中国人好!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都是支那人!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46楼 发表于: 2009-07-13


国民党将领王耀武的升官秘诀[转帖]

  王耀武是山东泰安人。在国民党军界,王耀武会做生意是出了名的,他早年的店员经历,培养了他敏锐的商人意识。1928年北伐结束之后,王耀武做起了熟悉的饼干生意,托友人挂名在武汉开办振兴饼干厂,此后财源滚滚,在长沙、重庆等地先后开设了分厂。抗战时期,他在宁波、温州等地派人投机倒把,低进高出做各种日用品买卖,大发利市。

  王耀武也很会做人,对上司、同僚乃至下级都能做得面面俱到,令人皆大欢喜。他时常找下属军官个别谈话,因而对手下的个人情况十分清楚,部下有请求的时候,他都会尽力帮忙写介绍信、送津贴。在国民党官场上,王耀武的公关手段更是出类拔萃,对上打点周到自不待言,连对一些高官身边的亲信甚至门房喽啰都不怠慢,这些人不但会为他适时美言,一个更为实际的好处是保证了他有直达上听的顺畅渠道。

  不过,他也不是那种单会逢迎拍马的人物。据刘操回忆:“有一次他回忆黄埔生活,津津有味地讲他搞作战实习的情景,讲到他脖颈上系着红带子,讲到他如何坚持5分钟猛打猛冲取得胜利。又讲到老头子(指蒋介石)召见他,表扬他,等等。边讲边笑,滔滔不绝。最后,他说了一句总结性的话:老头子就喜欢我这傻乎乎的愣劲。”

  当然,王耀武是既不愣也不傻的,他的这些特长加起来,再加上治军有方,在国民党军界就创造了“三李不如一王”的奇迹。所谓“三李”,是指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这三位都是较出名的山东籍黄埔一期将领,都比王耀武资历深,但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却派王耀武去担任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官。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47楼 发表于: 2009-07-13

 军统戴笠如何蹂躏美貌女特务们[转帖]

军统局系统虽有不少女特务,戴笠仍觉不过瘾,总觉得家花不如野花香,恰如风流天子宋徽宗那样。尽管后宫里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三千粉黛,仍觉犹有不足,还要常常去烟花之处,与妓女鬼混。一日,戴笠听得西安开源开妓馆有个妓女叫姝姝,在当地嫖客中享有"如雷贯耳"的名声,一时色兴大发,按捺不住。于是,化名河南来的王姓商人,带上给他负责警卫工作的西安警察局侦缉队队长马德皋,找到17号房中的姝姝,胡混了两夜,花了6000元钱,时值2两黄金,另买了4件上等衣料。这个名妓从戴笠的气度、出手上看出他是个大官,但压根也没有想到这个嫖客竟是杀人不眨眼的特务头子戴笠。

自然,并非所有女性都可以通过名利引诱到手,但是,只要戴笠看上了的,便千方百计要搞到手,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一日,戴笠到第三战区拜访第二集团军司令王敬久,王不免设宴款待。席间,戴笠遇上了上海大学的女学生萧明、夏文秀。萧明是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的义女。黄有意将自己的义女介绍给王敬久做妻室,所以萧约了夏文秀一同到江西上饶与王敬久相见,发现王敬久与理想中抗日爱国的儒将夫婿标准相差甚远,只不过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粗坯,就以回湖南原籍为借口,要辞别王敬久他去。戴笠了解原委后,又听说萧明擅长京剧青衣,是北平名票友,夏文秀会唱花旦,就顿生淫意,变着花样想把这两位小姐弄到手。于是心生一计,欺骗她们说:"委员长听说你们京戏唱得好,特派我来接你们到重庆演出。"两位小姐蒙在鼓里,不知是计。第二天,她们上了汽车,汽车不是开往剧场,而是开进瞭望龙门看守所,继而又关进白公馆监狱。戴笠回到重庆后,派人用两乘滑竿将她们抬到戴公馆,戴笠将她们蹂躏了一个多月,玩腻了,便以"通共"的罪名,判她们无期徒刑,投进息峰集中营。直到戴笠死后才被释放出来。

一天,戴笠忽然想到,蒋校长的成功不是得力贤内助宋美龄的辅佐吗?要想在事业上有更大成就,恐怕少不了贤内助的辅助。我虽然经常在外面打游击,尝过许多女人的味道,虽可解一时之馋,但终究比不得贤内助。毛氏夫人故去多年,再不续弦恐怕不妥。主意已定,他便着手物色一名贤内助,按照宋美龄这种贤内助的标准来选美。

一日,戴笠遇着女特务叶霞翟,立即被她所吸引。叶姿色出众,能歌善舞,在交际场中很是活跃,且善解人意,八面玲珑。戴笠见到这个如花似玉的女人,顿生一见钟情之感,觉得她很适宜做自己的贤内助。以往,戴笠勾引女性,以占有对方肉体、发泄兽欲、纵情声色为目的,此次对叶小姐,目的是要明媒正娶,让她做压寨夫人,因而在做法上自然不同于对待其他女性。戴笠先是调阅了叶的档案,继而派人考察叶的行为举止,看是否有不好的行为习惯,然后再直接与叶接触。

一日夜晚,戴笠邀叶霞翟跳舞,只见叶舞步轻轻盈盈,婆婆娑娑,就如一只小燕子。戴笠是舞场老手,自然舞步应点,超众脱俗,越跳舞步越轻,越跳情意越浓,两只会说话的眼睛,眉飞色舞,光彩逼人,都在对方脸上瞟来瞟去,流露出一种难耐的情绪。戴笠十分惬意,深感自己眼力很准,选得不错。

一天,戴笠想到宋美龄毕业于美国,要想让叶小姐成为宋美龄那样的贤内助,非得送她赴美留学不可。主意已定,戴笠开始对叶着意培养,先在国内进修,后又送到美国"镀金"去了。

刚刚送走叶霞翟,忽然,一个新的美人又跃入戴笠的眼帘,这就是重庆外事训练班毕业的学生余淑衡。

余小姐是湖南人,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外语系毕业。早在学校期间,就是闻名全校的高材生和校花。她不仅生得漂亮,而且才华出众,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故为许多人所钦慕。

戴笠一见余淑衡,便觉得她在色相、气质、风度、才气、应酬、伶俐、干练等方面都比叶高一筹,于是又将续弦之意寄托在余淑衡身上。

余淑衡生得弯眉大眼,端庄秀丽,十分标致。戴笠一见倾心,便带她在身边,做他的随从秘书。当然,这位如花似玉的女秘书,每天和戴笠厮混在一起,没过多久,两人睡到一块去了。这样一来,余便同时具有双重身份:白天,随从秘书,夜晚,秘密夫人。那时,余小姐年方20出头,正当青春妙龄,戴笠则年近50岁,虽欲念越老越浓,无奈是力不从心。为讨余小姐欢心,戴笠乃特服春宫秘方,使出平生一切手段,弄得余小姐骨体酥麻,全身舒坦,果然断了与自己原来心上人的情思,抱定主意与戴笠厮混一辈子。

原来,余小姐早在家里就已与表哥周学光订了婚,戴笠花言巧语,迫使余淑衡解除了与表哥的婚约。戴笠生怕这一位仙女般的美人儿从手中飞掉,不仅对余体贴备至,而且还特地把余的母亲、妹妹和弟弟从湖南接到重庆,并且经常去看望未来的岳母,亲自问寒问暖,显出万般孝敬。

然而,此时的余淑衡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多次提出到美国留学深造,戴笠这次不同于对待叶霞翟,横竖不同意。

有一天,戴笠却忽然提出同意余淑衡赴美留学,并主动替他办好了护照、签证,订好了机票,把余淑衡高兴得几乎跳起来。余忍不住问道:"你怎么又同意我赴美留学?怎么舍得我离开?"戴笠自有一番言语,说得余淑衡高高兴兴。

"淑衡,你将来喝了洋墨水回来,可别瞧不起我这个土包子哟!"

"不是我瞧不起你,而是你夜夜都离不开女人,我走了以后,你又该和别的女人胡搞了!"

戴笠自然又是一番赌咒发誓,不由余小姐不信。

几天以后,余小姐满心欢喜,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戴笠如何突然改变主意,主动送余淑衡出国留学?原来,就在此时,戴笠一生崇拜的影后胡蝶到了重庆,而且胡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需要戴笠鼎力相助。

此时的戴笠已不是抗战前的戴笠,人也多了,枪也多了,名也大了,权也大了。戴笠是老鼠爬称钩--自己称自己,觉得以自己现在的地位、权势、声望,有可能把胡蝶追到手了。于是,他打定主意,送走余淑衡,一心一意追求胡蝶。

此时的胡蝶,虽已嫁为人妇,却仍然美貌绝伦,不愧为一代红星。当时著名小说家张恨水所云:胡蝶落落大方,一洗女儿之态,性格深沉、机警、爽利兼而有之,如与《红楼梦》中人相比拟,十分之五六若宝钗,十分之二三若袭人,十分之一二若晴雯。当时,胡蝶的照片到处可见,戴笠见了胡蝶的照片,不禁情思连绵,意兴荡漾,恨不得马上就与胡见面。

上海失陷后,胡蝶随丈夫潘有声去香港,继续活跃在影坛拍片。香港沦陷时,胡蝶开始打算在香港偷安。谁知日本人找上门来,邀她赴日本拍一部题为《胡蝶游东京》的影片,宣扬所谓"中日亲善"。这不是为日本人张目的汉奸行为么?胡蝶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与丈夫一商量,决定逃回大陆。行前,胡蝶夫妇将历年积存的财物装成30箱,托杨惠敏女士装运回国。

杨惠敏女士在当时也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风云人物。淞沪抗战时,我军800将士坚守在四行仓库,与日本侵略军血战,杨小姐作为女童子军的代表,冒着枪林弹雨,向800孤军献旗。杨的勇敢行为感动了全国,受到各界舆论的赞扬。后来,杨惠敏女士受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的派遣,前往香港接运爱国抗日人士到大后方去工作。在香港期间,杨小姐与胡蝶夫妇颇有交往。因此,胡蝶夫妇将30箱东西放心地交给杨小姐,请代运回国。

由于胡蝶是以"深夜出走"的实际行动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因而只能悄悄地逃出香港。她的爱国行动,受到国内舆论异口同声地赞扬。不料,当胡蝶夫妇过西贡,步行至淡水,然后抵达广东曲江(韶关)时,却得到30箱物品被劫的消息。

胡蝶失宝,自然极是伤心,特别是行李箱内有胡蝶欧游时各国名流和朋友的照片、题字,她在香港演《孔雀东南飞》时特制的衣服以及许多名贵首饰,纪念品等,均是无价之宝。获悉遭劫消息后,胡心急如焚,急忙向当局报案。因一时未能破案,胡蝶苦思成疾,在桂林大病一场。胡蝶在上海时的好友杨虎、杜月笙等得悉后,立即致电戴笠,请他帮忙破案。戴笠闻此消息,不禁喜出望外,连呼"真乃天赐良机!"立即电邀胡蝶夫妇赴重庆。

军统桂林站的特务奉命为胡蝶夫妇买好机票,并将机票送到胡蝶夫妇手中。于是,胡蝶夫妇凭其提供的机票,于1942年11月24日正式抵重庆,应杨虎邀请,住进了范庄杨虎的公馆中。

自然,戴笠深知自己手中虽操生杀予夺大权,但对胡蝶这类驰名中外的影星,却只能智取,不能强夺,否则必然弄巧成拙,引起舆论公愤。

怎样方能智取胡蝶,戴笠不免暗下思忖:如今胡蝶30箱宝物失窃,如不能侦破此案,恐怕一切无从谈起。因而,征服胡蝶的头一步说法是设法把失窃的宝物完璧归赵。

一天,杨虎对胡蝶说道:"潘太太,军统局长戴雨农将军今日下午,特意为破案之事前来拜访,想请你谈谈案情,你意下如何?"

胡蝶听罢,眼中露出希望的光芒。

杨虎接着又吹了一通牛皮:"戴将军不知破过多少大案、要案、奇案、怪案,真是破案如神,只要戴先生肯帮忙,你的东西一定能追回来!"胡蝶淡淡地笑道:"要是能这样那就太好了。"

戴笠第一次与胡蝶见面时,先请胡蝶介绍情况。胡蝶一边流泪,一边诉说是杨惠敏骗走了她的东西。戴不慌不忙,先请胡蝶把所失财物开出一个详细的清单,当面彬彬有礼地表示一定要尽快侦破此案,找回失窃的财物。

戴笠此时已登上他一生中权力的顶峰,以军统局副局长兼财政部缉私署署长,又兼战时货运管理局局长,再兼中美合作所主任,呼风唤雨,声名显赫,侦破此一区区失窃案,自然是驼子打揖--起手不难。

于是戴笠立即派出得力干将,前往湖南株洲,会同当地军统组织,将杨惠敏及其未婚夫赵乐天押解到重庆,不久又移往息峰集中营。据杨惠敏供称:箱笼用船只运至东江面时,突遇蒙面大盗在江心拦截,将全部箱笼换装上快艇,驶往虎门而去……

同时,戴笠另派人员赶赴广东东江一带,组织侦破此案。很快,戴使这一案件露出端倪。

军统广东省地方站及其下属见戴笠亲自过问此案,三天一个电报,两天一个电话,就像皇帝老子的十二道金牌催命一样,自然不敢怠慢,使出浑身解数,以便早日交差。军统广东站果然神通广大,很快在东江时新寄卖商店发现一只价值5000元的钻石戒指,立即向戴笠报告。戴笠不露声色,秘密派特工郑三铃日夜兼程前往购买。

郑三铃到了东江,找到时新寄售商店老板郑时新,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以4000元价格成交。郑三铃将钻石戒指立即送交戴笠,自己则暗暗潜伏在东江继续侦察。

胡蝶的钻石戒指,外形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右手戴的钻石相仿,造型别致,所不同是重量不一,女王戴的钻石重4. 4克,胡蝶钻石的重量则为女王钻石的1/4,郑三铃用重金购回的钻石戒指,经胡蝶鉴定,确认是"完璧归赵"。胡蝶对钻石戒指失而复得喜出望外,不免对戴笠一再感谢,并对他的才能和办事效率夸奖了一番,戴笠听了暗自兴奋不已。

郑三铃购得时新寄售商店的钻石戒指以后,老板郑时新突然外出。郑三铃找个借口,再次找郑时新,托他设法再代买一只,接待的伙计王虎说:"真不巧,郑老板去虎门,要两天时间才能回来。"郑三铃听罢,不多心生疑窦,回到住的地方,忽然接到戴笠"十万火急"绝密电报:"立即拘捕郑时新并押解重庆,不得有误。"郑三铃自然不敢怠慢,然而,此时郑时新到虎门未归,郑三铃只得埋伏人马等待。

哪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原来东江时新寄卖商店是东江大盗的销赃黑店,胡蝶钻石戒指一出售,立即引起了扮演伙计角色的王虎对郑三铃的注意,第二天,郑三铃又提出要再订购一只同样的钻石戒指,更使王虎确信这个销赃黑店已开始暴露。

郑三铃久等郑时新不归,不免急得团团转,忽有部下报告,不远处发现郑时新尸体,郑三铃不免大吃一惊,到现场一看,发现郑时新被人暗杀。郑三铃脑子一转,忽然意识到了王虎才是时新寄卖商店的真正主人,杀人灭口,定是王虎所为,一拍大腿,连呼"上当了!上当了!"率领特务直扑寄售商店,去逮捕王虎,却发现王虎早已不知去向。只好据实报告戴笠。

戴笠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按胡蝶开列的失窃账单,派专人到国外购置。不久,胡蝶的意大利皮鞋、法国香水、德国的玻璃丝袜等等,统统如数归还到了胡蝶面前。胡蝶详细清点,发现许多物品比原来款式更好,价值更高。尽管许多照片、资料已无法找回,但能"追回"这么多珠宝、衣物,胡蝶已心满意足。通过这件事情,戴笠给她的恩惠,对她的一片情意,她已心领神会了。

接着,戴笠把胡蝶夫妇从范庄接出,安排住进中山路151号公馆。这里衣食住行的各种物品以及勤杂、服务人员等,一应俱全,免费供胡蝶夫妇享用。过了一段落魄生活之后的胡蝶,现在终于又回到了自己久违的熟悉生活,自然对戴已有了三分情意。

接着,戴笠利用手中权力,为胡蝶的丈夫潘有声谋取了一个财政部专员的肥缺,派他赴昆明就任。潘本是商人,乐得到外面去做官、发财、享福,放心地把胡蝶交给戴笠"照顾"。

为了博得胡蝶的欢心,戴笠费尽了心机。胡蝶只要说一句话,戴笠就把它当成天子的圣旨,立即派人去办;胡蝶只要提一个要求,戴笠就把它看成是上帝的意志,千方百计也要予以满足。因而,胡蝶想吃什么,立即会有专人去买来;胡蝶想穿什么,立即会有专人送来。当时,胡蝶因旅途劳累,又伤心过度,大病之后,身体恢复较慢。戴笠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但延请中西名医为胡蝶治病,购买名贵补品,安排调养身体;还从百忙之中,每日登门看望,和胡蝶聊天解闷。不仅如此,戴笠还派江山籍的何琼梅悉心照料胡蝶的生活。本来,胡蝶在上海吃腻了国际饭店的干焙鱼翅、生闷对虾、油爆海参等贵菜,如今吃了何琼梅做的糟溜鱼片,反觉得味道鲜美。何琼梅的拿手戏江山桂花千层糕,一层层,又薄又嫩,洁白晶莹如玉,软而不糯,甜而不腻。胡蝶吃罢,笑道:"这种千层糕,比慈禧太后吃的茯苓饼还要可口。"戴笠闻言,开心得哈哈大笑。

随后,戴笠又为胡蝶专门换了豪华的神仙洞公馆,为避人耳目,戴笠将胡蝶从公开的地方转移到这里。从此,戴笠常常来此与胡蝶幽会,陪她一起由重庆坐小汽车至歌乐山,再由歌乐山坐滑车至神仙洞,其间穿梭往来,神不知鬼不觉。随着两人交往增多,胡蝶也觉得于心不安,欠了戴笠一份"厚债",却无从报答。随着胡蝶对戴笠感激、报答之情日深,两人也开始秘密同居。作为一代色魔,戴笠对胡蝶倾注了满腔的爱。

自从得到胡蝶后,戴笠奇迹般地一改过去到处追逐女人、渔猎美色的行为,同时也解开了还在叶霞翟、余淑衡身上的袅袅情丝。也许,面对着美貌绝伦、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柔情万种又闻名遐迩的一代红星,戴笠确实心满意足了。这种满足感,不仅使戴笠在好色问题上勒马收缰,而且使戴笠因害怕失去胡蝶而在胡蝶面前变得循规蹈矩。或许,这是因为戴笠毕竟原来是鸡鸣狗盗之辈,出身低贱,内心深处养成一种难言的自卑感。如今,理想中的绝代佳人竟然奇迹般的投进了自己的怀抱,从而演出了一幕特工皇帝与电影皇后的风流史。

然而,倒霉的是曾经是抗日风云人物的杨惠敏,她成为戴笠和胡蝶风流美梦的牺牲品。1943年她被戴笠押至息烽监狱,1945年又转到重庆渣滓洞坐牢,直到戴笠死后,被毛人凤用飞机押送到南京,转镇江开释。开释后,又被她的未婚夫赵乐天遗弃了。

随着戴笠对胡蝶的感情日深,戴打算正式和胡结成秦晋之好。他通过软硬兼施,迫使胡蝶的丈夫潘有声同意与胡蝶离婚,然后积极筹备与胡蝶的婚事。

1944年圣诞节,戴笠选择这一天公开了与胡蝶的关系。

这一天晚上,重庆中美合作所举行盛大联欢晚宴。华灯初照,光辉簇簇。胡蝶以女主人的身份出现大厅之上,与出席晚宴的美国以及各国驻华使节、武官和其他来宾见面,全场雀跃欢呼掌声雷动。

此时的戴笠,正处在人生最惬意的时刻,他一手挽胡蝶。一手频举杯,畅怀痛饮,毫无醉意。他的祝酒词,将整个圣诞节庆祝活动推向最高潮。

中美合作所的美方参谋长贝利乐上校见此情况,连声说道:"我看到戴将军连喝黄酒160杯,仅仅稍带醉意,发表长篇讲话,亦不失言,奇事奇事!"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48楼 发表于: 2009-07-13


中国古代美男子简介[转帖]

  中国古代美男子简介
  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有个叫张孟阳的相貌奇丑,也学着潘岳的样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吐唾沫,扔石头,石头倒也满载而归。典型的男性版东施效颦!

  潘岳不仅长了张锦绣皮囊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大伙纷纷写马屁文章。结果潘岳的赋作得最好。大臣们一看,这小白脸,算什么东西,马屁胆敢拍得比我们好!嫉妒得要死,立马赶他出朝廷。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先后当了河阳还令的县太爷,颇有政绩。风雅县令在河阳县种遍桃树,时人号称“一县花”。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阳任京官。几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

  当时掌权的是丑八怪皇后贾南风。她外孙贾谧好结交宾客,组织了个文人团”二十四友”,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精彩之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何况当时皇帝还是个**。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纸头上照原来风格添置笔画,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正是以笔为刀,杀人不流血!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兵变入宫除尽贾氏一党。潘岳从前就得罪过赵王伦的boyfriend孙秀,这会儿当然死翘翘,还是满门抄斩。他一生孝顺,却连累老母丧命于东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乱中政治一锅粥,潘岳偏要凑热闹,落了个为虎作伥的恶名。好歹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这辈子过得不算太衰。其文风华美却不失于雕琢;描写细致,尚不致于繁芜。善写清绮哀艳的悲情文章,是一个很忧郁的美男子。

  在生活中潘岳绝对是个好男人,十余岁定婚,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杨氏不幸于元康八年(298)去世,潘岳的悼亡词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是中国此类题材中最早的名篇。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进,不知满足,终落得身首分离。

  二、宋玉

  宋玉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但是这位先生的帅名却又多少来得有些蹊跷。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从来就没有哪部正经的史书甚至野史笔记里说过他是如何如何的帅,唯一的佐证便只有他写的那篇《登徒子好色赋》了。在那篇赋里,写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说宋玉“为人体貌娴丽玉,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释说有曾经有一位绝色美貌的东家之女登墙偷窥自己三年,但他都对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说自己好色,接着他就描述登徒子如何喜爱丑陋的妻子,与她生了五个孩子,从而把“性好色”的罪名加到登徒子的身上。毕竟大家都比较相信帅哥,于是就听信了宋玉的话,而“登徒子”却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除了这篇赋之外,就再也寻不到一分一毫关于宋玉之美的蛛丝马迹了。

  据说,宋玉是屈原弟子,他并没有因为其美貌而青云直上,其在官场上混得还是比较差的,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大官,虽然靠写得一手好文章和精通音律,也曾接近过楚王,但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连提点建议都没被采纳。但他并没有从此自弃,而是投入到创作中去,也写出了不少好文章。他在屈原骚体的基础上变化出一种新体裁----赋,虽不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算是不辱没师门了。其作品文字华丽,对事物刻画入微,像他那篇名作《登徒子好色赋》所塑造的“登徒子”形象就非常成功。

  这篇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赋》据说是一篇赝文,很多人都说它并不是宋玉的作品。如果真是这样,对我们考证宋GG是一位帅哥倒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假若真是别人写的,那宋玉之美大抵该是得到时人或晚近之人公认的了,否则的话,宋GG在自己的寓言之作中夸言己之美貌,那倒要很让人怀疑其真实性的。无论事实如何,宋玉终归是顶着了一顶帅哥的高帽了,他的帅名也早已流传千古,虽然多少还“犹抱琵琶半遮面”些,但考虑到他才子词赋家的身份,入选这份美男榜还是不遑多让的。

  三、子都

  子都《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意思是说,一个女孩子本来跟某帅哥有个约会,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帅哥哥没有见到,却见到了一个愚驽蠢笨的傻佬。在这首诗里,“子都”被用作了帅哥的代名词,或者也可以说,子都乃是众多郑国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梦中的白马王子和假想的约会对象,少女们都以能见到那位帅名满全国的子都为荣,为了能见他一眼,甚至不惜呆呆的苦等上好几个小时,由此也便可以想象出,当子都未见而见到蠢夫的时候,少女会有多么的悲伤,哀怨和惆怅了。

  《孟子》又曰:“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哎呀,连满嘴仁义的亚圣孟夫子都说“不知子都之姣者”是不长眼睛的人,可见子都可真真正正的的确确是个大帅哥了。那么,这个帅名动天下的子都老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怎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能让天下的女人们疯狂?且听我慢慢道来……

  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大名叫做公孙阏,子都乃是其字。子都这个人,不仅相貌生的美,还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郑庄公的大夫。然而,子都其人虽美,却是个小心眼。《左传•隐公十一年》里便记载了他因争车未遂而在阵前射杀己方大将颍考叔的光荣事迹,由这一点看,子都老兄多少还是缺了些大丈夫应有的宽广心胸和英雄气概,只能将其归入偶象派一类了。

  虽然还存在着这样的不足,大帅哥子都毕竟是帅名远播的美男子,其容颜之美不仅震动了以庄公为代表的统治阶层,而且也得到了以郑国女子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和以孟夫子为代表的子孙后代的认同,仅凭这一点,子都之入选美男榜,便实在是实至名归的了。

  四、宋文公

  宋文公没有做国君的时候,是宋国的公子,被唤做公子鲍。

  各位看官或许会感到奇怪,要问我为什么在开篇第一句便说出一句废话来。没做国君之前,当然是公子了,难道是乞丐不成,这一句话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是有那么一点,然而尽管如此,我却还是要说,因为我要强调的是,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发展的话,本来是轮不到他做国君的,能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做个公子,已经足够他祷诵好几遍阿弥陀佛的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历史照着非正常的状况发展了下去而让原先的公子鲍坐上了宋国国君的宝座的呢?原因就是因为他长的实在太帅了!

  就因为他帅,公子鲍变成了宋文公?这未免也太过荒唐了吧?可是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其过程并没有说起来这般容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诞的故事呢?因为一个女人爱上了他。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祖母(当然不是亲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公子鲍是一个“美而艳”的大帅哥,于是乎中年守寡,独居深宫而难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可是公子鲍不愿意啊,怎么办呢?王姬便千方百计的想尽办法拍公子鲍的马屁。你公子鲍不是喜欢布施恩惠于国人吗?(由此可见公子鲍恐怕亦心存夺国的野心)好,老娘我帮你布施;还不愿意吗?还不愿意,老娘我干脆把宋国的江山也献给你做交换吧。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猎,这正是上天赐予王姬的良机啊,于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干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当了国君。一段因帅得国的千古神话终于成为现实。(据《左传》,昭公田猎,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将杀己,然也无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毙,可见昭公实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献国于公子鲍,实是易如反掌)。

  那么这位帅的biangbiang声,帅得令祖母倾心而折节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帅之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应该说还不错,起码要比他的哥哥,有“无道”之称的昭公好了许多。《左传》里说他“礼于国人”,《史记》中说他“贤而下士”,当然,这些都是在他做公子鲍需要收买人心的时候,至于他做了国君以后的表现,我却只能遗憾的说声“不可考”了。然而不管怎样,即便是因帅得国,也还是要付出代价的,至于代价是什么,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够猜到。

  五、邹忌

  战国时,邹忌是齐国有名的帅哥。身型修长(身高八尺有余),而且形态“昳丽”。他的帅不仅是外在的帅,同时他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但不幸的是他太有内涵了,通常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人痛苦都比常人多些。比起外表,邹忌更愿意别人注意他内在的东西,比如说他更希望人们赞美他的诗歌、他的文章、他的口才等等。

  那时邹忌的梦想,就是有一个比他更漂亮的人来代替他的苦恼。每天清晨,这位齐国美男子起床后都会站在一面铜镜前忧郁地低语: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齐国最美的男人(有点象白雪公主的后母)?而魔镜总会歉疚地告诉他:很遗憾,我的主人,迄今为止您依然是齐国最美的男人。每当魔镜说完,它总会看到对面的邹忌忧伤地哭泣,像三月的细雨,淅淅沥沥。直到有一天,魔镜突然对邹忌这样说:我的主人,您终于不再是齐国最美的男人了,城北来了一个叫徐公的男人,他现在才是这里最美的男人。

  这一天,是邹忌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突如其来的幸福使他不敢相信。于是邹忌问自己的妻子:我和城北徐公谁美?妻子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茄子和樱桃一样没有可比性。邹忌又问小妾,妾回答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鹌鹑和仙鹤一样没有可比性。邹忌复问客人,客人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狗尾巴草和云杉一样没有可比性。

  过了几日,邹忌见到了这位在别人眼里不如自己美貌的男人。邹忌若有所思,沉吟了片刻,拔足向王宫奔去。在王宫里,邹忌与齐威王边饮酒边聊天。邹忌说:大王,臣本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想让我给她买樱桃吃;我的妾想让我给她买野味解馋;我的客人想让我给他批几方木头盖房,所以都说徐公不如臣美,但事实上我与徐公相比,好比是茄子、鹌鹑、狗尾巴草,这证明我受了他们的蒙蔽。大王,以此引申到治国之道……

  齐威王听了邹忌一番话,陷入了沉思……

  翌日,齐威王召邹忌觐见,一脸神秘地对邹忌说:爱卿,你又是齐国最美的人啦!邹忌不解,问:为何?齐威王笑嘻嘻地说:寡人已经把那个城北的鸟徐公毁了容,现在你老婆再夸你漂亮当然就不是蒙蔽你啦!

  自此,人们都传说邹忌疯了。据说有人曾看到过他,已经变得神志不清,只反复说着一句话:我只想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六、周瑜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七、吕布

  吕布字奉先,三国五原郡九原人,官至温侯,身材高大(估计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艺高强。吕布不但衣着华丽,而且喜欢耍酷,他一出场就是“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简直是酷毙了。他经常手持一口方天画戟,脚跨赤兔宝马,到处泡妞,当时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美女多半自恋,美男也不例外。吕布在丁原手下,虽说也是“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有模有样。新归董卓后更是盲目追求“名牌”,“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整个一个天皇巨星的打扮!我敢打赌,麦克•杰克逊出场也没他这么排场。连国内四大美女之一的貂禅也对他一见倾心。

  吕布不但善用画戟,就连射箭也有超乎寻常的本领,神乎其技的“辕门射戟”,就是他生平的得意之作,其武艺之高超,就算关羽、张飞、刘备三人联手,也才勉强赢他。就个人武艺而言,吕布在三国时代可谓无敌于天下。

  但其为人反复,无仁义,叛伏无常。他原为丁原的义子,那个被他“怒目而视”的董卓用了一匹赤兔马和金珠玉带就令他谋杀亲“夫”(丁原)投奔新“夫”(董卓)。这也难怪小吕,他出身贫寒,除了一身天下无敌的武功外一无所有。就象平民出身的绝代佳人,面对用法拉利(赤兔马)和钻石黄金追求她的世界首富(董卓),又有多少人会不抛弃“旧爱”(丁原)呢?吕布成为董卓部下后,又因与其小蜜(貂禅)私通,因恐东窗事发而与司徒王允合谋杀了董卓。曹操征讨徐州时,吕布趁机偷袭其根据地,后与曹操反复征战,因被水攻,以及部下候成叛变而投降。

  在白门楼,吕布被擒。刘备对曹操说,“君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其实他知道自己妒忌丁建阳、董卓,因为他自己也想得到吕布。吕布实在太完美了,完美得让人溺爱,而爱总是让人盲目的。他明白任何人得到吕布都会溺爱,英雄如曹操也不例外(想一想后来他怎么对待关羽就可见一斑)。如果这样,曹操或许会步丁建阳、董卓后尘,这样自己就少了逐鹿中原最大的竞争对手,在这一点上他不希望吕布死。然而他不能忍受曹操得到吕布这个事实。他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这就是刘备的逻辑,所以他更希望吕布死。曹操虽然很想得到吕布,但他也不想成为丁建阳和董卓,只好把吕布给杀了。“红颜薄命”原也适用于三国第一美男。

  八、嵇康

  嵇康,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英俊潇洒,别人形容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史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药,竟被樵夫误以为仙人下凡,其风姿可窥一斑。

  嵇康喜爱音乐,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他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

  据刘籍《琴议》记载: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的。嵇康非常喜爱此曲,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与阮藉、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与司马氏相对抗,后被司马氏杀害,死时方四十岁。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许。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嵇康人缘极好,王戎说与他交往二十年,未见其有不好的脸色。因此留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一面,他的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对《广陵散》的喜爱便是他愤世嫉俗、桀傲不驯的性格的表现,而蔑视司马昭,进而遭致杀身之祸更是这种刚正不阿的显例。

  九、卫玠

  记得三国中杀掉邓艾父子的卫?吗?卫玠就是他的孙子,表字叔宝。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可这玉人特爱开口。当时风气最盛行清谈:手里拿个麈尾模样悠雅地侃侃而谈。刚开始时,“清谈”主要谈老庄之道,还有点哲学氛围,后来变成了天南海北乱侃,比如谈论人家的长相和行为(两晋美男子多出名,也有这方面原因)。爹妈怕卫玠磨牙磨得太累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政治问题太敏感,最好避开,就限制他说话,真叫人吃不消。(我们有时候对着进不去的BBS也时不时会唉声叹气一翻)。

  八王之乱把西晋政权闹成一锅糨糊,胡人势力乘机进入中原,天下大乱。卫玠费尽口舌说动母亲南下。他兄弟不肯走,后来死在匈奴人手上。他们一家子跑到江夏(今武汉),妻乐氏经不住旅途疲惫,死去(热死了?)。征南将军山简赶快来抢这个钻石王老五,把爱女嫁给他。卫玠带上新妇又往东行,来到了大将军王敦镇守的豫章(今南昌)。

  王敦见他一表人才,能说会道,很是器重。卫玠并不买帐,他感觉此人野心勃勃,久必生乱,不可依附,于是再次转移,投奔东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建业的官员们久闻卫玠艳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江东人士听说来了个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围观,挤得卫玠举步艰难,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这个典故就是《世说新语》中的“看杀卫玠”。(所以我们的fans在追星的时候都应该斯文一点,小心把偶像给看死了)。

  卫玠一生,没在政治上兴风做浪,没为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贡献,军事方面更是碰也没碰过。这么个人,居然在《晋书》上有传记,可见“美男子”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传记里反反复复强调了两点:一是俊美,二是会嚼舌头。(前后一串,倒是挺适合做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49楼 发表于: 2009-07-13


 五行[转帖]


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数理:金为七,木为八,水为六,火为九,土为五。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种意义分析过了,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指借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五行:金水木火土。

  *方位:东西南北中。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窃:金窃土,土窃火,火窃木,木窃水,水窃金。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八卦所对应的五行: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水-坎坎为水火-离离为火*地支相冲(激):子(鼠)与午(马)相冲,丑(牛)与未(羊)相冲,寅(虎)与申(猴)相冲,卯(兔)与酉(鸡)相冲,辰(龙)与戌(犬)相冲,巳(蛇)与亥(猪)相冲。

  *地支相害(穿):子(鼠)与未(羊)相害,丑(牛)与午(马)相害,寅(虎)与巳(蛇)相害,卯(兔)与辰(龙)相害,申(猴)与亥(猪)相害,酉(鸡)与戌(犬)相害。

  *地支相刑(妨):子(鼠)与卯(兔)相刑,丑(牛)与戌(犬)相刑,寅(虎)与巳(蛇)相刑,辰(龙)与辰(龙)相刑,巳(蛇)与申(猴)相刑,午(马)与午(马)相刑,未(羊)与丑(牛)相刑,申(猴)与寅(虎)相刑,酉(鸡)与酉(鸡)相刑,戌(犬)与未(羊)相刑,亥(猪)与亥(猪)相刑。

  *地支相合(和谐):地支三合:子(鼠).辰(龙).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鸡).丑(牛)合金局;寅(虎).午(马).戌(犬)合火局;亥(猪).卯(兔).未(羊)合木局;地支六合:子(鼠)与丑(牛)相合化土,寅(虎)与亥(猪)相合化水,卯(兔)与戌(犬)相合化火,辰(龙)与酉(鸡)相合化金,巳(蛇)与申(猴)相合化水,午(马)与未(羊)相合化日月。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1、金的特性金主义、金曰“从革”,从者,顺从、服从也,革者、变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刚、延展、变革、肃杀的特性。金:其性刚,其性烈,四柱中金旺者,面方而白骨骼清秀,体健神清,为人义气,刚毅果断,不畏强暴,仗义疏财,嫉恶如仇,有自知之明,深知廉耻。四柱金太过为忌者,作事鲁莽、有勇无谋,好斗贪婪,不仁不义,不及者优柔寡断,贪淫好杀,苟刻狠毒。2、木的特性木主仁:木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纳水土之气,可生长发育,故木又具有生发向上修长的柔和、仁慈之性。木:其性直,其性和,四柱中木旺者,仁慈、温和、博爱、有恻隐之心,乐于助人,慷慨,身材修长、举止潇洒,头发浓密光亮、活泼、积极、上进心强。四柱中木太过为忌,则为固执、偏激、不及者懦弱、娇妒、忘恩负义、冷酷。3、水的特性水主智:水曰“润下”,润者,湿润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润向下,钻研掩藏的特性。水其性聪、其性善,四柱中水旺者,面里有神,头脑灵活,足智多谋,才识过人,应变力强语言伶俐。四柱中水太过为忌者,贪婪淫欲,诡计多端,言语激进,易惹是非,不及者身材矮小,面色黑暗,为人反复无常,胆小无谋,心胸狭窄。4、火的特性火主礼:火曰“炎上”,炎者,热也,上者,向上者。故火有发热温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驱寒保温之功,锻炼金属之能。

  火其性急,其性恭:四柱中火旺者,精神闪烁,积极上进,谦恭有礼,注重仪表,热情豪迈,坦诚友好。四柱中火太过为忌者,面红声燥,性情急躁,容易冲动,逞强好胜,易惹是非,不及者瘦尖额,妄言是非,奸诈嫉妒,有始无终。5、土的特性土主信:土曰“稼禾啬”,播种为稼,收获为,禾啬,土具有载物,生化藏纳之能,故土载四方,为万物之母,具贡献厚重之性。

  土:其性重,其情厚,四柱中土旺者,圆腰润鼻,眉清目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胆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乐于奉献兼收并蓄。四柱中土太过,为忌、性格内向,愚顽不化,生性固执,不明事理,不及者,面偏鼻低,神色忧滞,言而不信,狠毒吝啬,自私自利,不通情理。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②推演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③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现将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列简表如下。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

  五行的生克乘侮(1)相生与相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学说中认为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才能使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使人体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

  “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木,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再以火为例,由于火克金,故“我克”者为金;由于本克火,故“克我”者为水。

  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环无端,才能生化不息,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2)相乘与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关系遭遇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在五行中还有“相乘”和“相侮”乘是趁虚而入,侮是欺侮.相乘就是过度克制,相侮(反克)就是自己可以反克制自己的那一行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过,促使被克的“一行”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例如: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称为“木乘土”。另一方面,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虚弱,因而对它“克我”“一行”的相克就显得相对的增强,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围。但由于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即反克),称作“木侮金”,或是发生反侮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称作“金虚木侮”。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首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后者则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其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以同时发生相乘。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又属筋骨和四肢.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肝,胆,头,颈,四肢,关节,筋脉,眼,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小肠,心脏,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腹部,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脾,胃,肋,背,胸,肺,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大肠,肺,脐,咳痰,肝,皮肤,痔疮,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脑与泌尿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肾,膀胱,胫,足,头,肝,泌尿,阴部,腰部,耳,子宫,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武术中,古代武术家用金、木、水、火、土(五行)表示形意拳中的劈、崩、钻、炮、横五种基本拳法,或表示太极拳中的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

  临床应用祖国医学的五行学说,是将人体各部分归属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同类事物之间发生纵的联系:例如属于木的,有肝、胆、目、筋、怒、青、酸、风等,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是“肝开窍于目”,“肝主筋”,“怒伤肝”,肝病易生“肝风”等;望诊时,青色多属肝风,赤色多属心火,黄色多属脾湿,白色多属肺寒,黑色多属肾虚;用药时,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等。各类事物之间发生横的联系:即运用生克、乘侮等变化来说明五脏之间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联系。例如某一脏有病,既可以因生克关系由另一脏传来,也可以通过生克关系传到另一脏。“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就是这个理论的具体应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