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比毛泽东更早提出完备抗日持久战计划[转帖]
蒋百里:比毛泽东更早提出完备抗日持久战计划
核心提示:1937年,新作写成,名为“国防论”在这本书里,蒋百里除了断定,中日之间全面战争不可避免,更在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字句,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蒋百里在《国防论》中阐述的对日战略,归纳起来有三:第一用空间换时间,等待时局扭转;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而1938年5月,毛泽东才在陕北发表了《论持久战》一文。而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形势而言,蒋百里的战略确实被国民政府执行了。
凤凰卫视6月27日《中国记忆》节目播出“国士无双蒋百里”
陈晓楠:1938年,抗日战场烽火燎原,而在大后方,广西宜山,一位将军与世长辞,虽然将军身死不在沙场,但是他身后的荣耀却异乎寻常,章士钊、黄炎培、邵力子等名流宿彦,纷纷送上挽联,挽诗,而几年之后他更是被国民政府,以国哀之礼风光大葬,纵观民国历史,能够得此殊荣者唯其一人,他就是蒋百里,民国最负盛名的军事战略家,陆军上将。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风云激荡,堪称传奇,他是文人,他和梁启超亦师亦友,和蔡锷多年同窗,更和徐志摩交情莫逆,他是军人,保定军校校长,被德国元帅兴登堡赞赏,又是国民革命军的智囊,连用个副官都叫蒋纬国。今天的中国记忆,我们就请到了蒋百里的女儿蒋英女士,为我们讲述她父亲的故事,民国最后的国士无双。
解说:蒋百里浙江海宁人,自幼聪慧,思想激进,19岁赴日读书,入军校,与蔡锷同窗。5年后以第一名优异成绩毕业,日本天皇赠剑,蒋百里回国后,几经辗转,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当时年仅30岁,授少将衔。
蒋英:这个是正合他的心愿,他也是一心要报国,一心要建设国防,建设新的军队,所以他自己就上任,当了保定军官学校的校长,他一进学校去,就抓改革,首先给每一个学生一套军装,新的皮鞋,新皮靴,要学生们仪表,很重视。第二就是抓伙食,他亲自到伙房去抓,是不是卫生,是不是有营养,第三他就抓教学,凡是老的,保定学校的教师无能为力的,他都撤掉,都让新从日本回来的上任,换老师,所以新从日本回来的都当上老师,把这些无用的老师都撤下来了。
解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创办于1912年,为当时全国最高军事学府,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学制最正规的一所军事学府,而蒋百里的到来,无疑为学校带来了新的风气。
蒋英:他抓教学,教学,老师请假,他就自己亲自讲,他很受学生的爱戴,经常学生写信给他,但是事情不是那么顺利,他也有他的苦恼,第一这些闲着没事的人,下来的人,跟新上来的军官闹矛盾,就是说旧军人跟新军人相斗,他们不合作,这个旧军人净破坏我们新的改良,所以他弄得很烦恼,这是第一。第二上边的经费一直不下来,所以他也很烦恼,所以他自己就亲自到北京去了,北京去,教育部是由段祺瑞管,他去找段祺瑞,段祺瑞答应他给他,但是实际上一直没有落实。
解说:蒋百里此前多年求学,对官场之中的个中环节勾当不知也不屑,再加上当时北洋当权,他不是嫡系,虽被任用,但行事却不予方便,处处掣肘,蒋百里办军校,有权无钱,无从施展,多次碰壁后,军人的血性充盈,蒋百里决计行一事,以惊世人。
蒋英:有一天他从北京回来,半夜里头没睡觉,叫书童给他磨墨,磨墨,他写了一晚上的信,主要就是写给蔡松坡,蔡松坡你也知道,是顶好的,也是日本的,他跟他是好朋友,他把他的苦恼都告诉蔡松坡,写了这封信。然后他还写了一封遗书给他的妈妈,第二天早上,他就号召所有的学生集合,他就对学生说,用沙哑的声音对学生说,我要求你们做的,你们都做了,但是你们要求我做的,我没做,所以我要惩罚我自己,这个时候他就忙忙地向他的办公室冲去,他从手里拿出手枪来,就自杀了,学生们听见一声,都很害怕。不知道为什么到办公室一看,这个校长躺在地下,鼻孔流血,一身军装都湿了,就是他自杀了。
解说:蒋百里自杀时,由于勤务兵上前夺枪,子弹打偏,没有伤到心脏,无性命之虞,而蒋以一死誓天下的行为,却揭开了北洋军界的黑幕,国会因此对北洋政府极为不满,提出责难,各团体慰问蒋百里的电报多如雪片,要求查清事情真相的电报更是络绎不绝。
蒋英:这时候段祺瑞也着急了,就段祺瑞就亲自到日本大使馆去,就要求日本大使,派最好的医生给蒋百里治病,日本医生来了,还带来一个美丽的护士,她给蒋百里治病,蒋百里没有生命危险,可是也要休养,他们就到北京来休养。
解说:在北京,蒋百里将养身体,在日本医生的治疗下,他的伤势逐渐平复,而就是在这段日子里,他开始注意起,身边这个叫佐藤屋登的日本女护士,她不仅美貌,而且贤淑,时日长久,蒋百里开始心动。
蒋英:这个护士后来就回去了,这个护士长得又漂亮,又能干,蒋百里就动心了,意思就说,他爱上了这个女子,她到日本去了,蒋百里就给她写信,向她求婚,一封不够两封,三封,四封,写了很多很美好的情书,他做文章做得很好的,想必他的情书写得也很好,打动了这个女孩子的心,她也决定到中国来了,那么蒋百里就派他的士官的同学去接她,把她带,护送到中国来,护送到天津,他们在天津就结婚了,结婚了以后就到北京来住,就安家。
解说:1913年11月,蒋百里迎娶了日本妻子,一时间各方来贺,举案齐眉,成为佳话,蒋百里的这状婚事,迅即成为民国初年风花雪月,才子佳人的美谈。
蒋英:她是,她的日本名字叫佐藤屋登,她说佐藤屋登这个日本女子死了,我现在叫中国女子,我的名字,我姓蒋,我叫蒋左梅,蒋百里给她起的一个名字,因为她是梅,他最喜欢梅花,所以就她说蒋左梅,我是一个中国女子,叫蒋左梅,所以这个日本女子是很好的,是爱中国,爱我们这一家,在家里,教育孩子,是一个很好的日本女子,她说国语,说得,她的生活,穿的衣服,都是中国衣服,你看不出来她是个外国人。
陈晓楠:蒋百里自杀之后获救,离开了保定军校,不久袁世凯称帝,蒋百里又入川辅佐老同学蔡锷讨袁,而袁世凯死后,蒋百里又陪蔡锷去日本就医,旋即为之料理丧事,1917年回国之后,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开始首次撰写军事方面的论著,《孙子新释》、《军事常识》等等,出版之后成为了军校的教辅。
1918年到1919年,蒋百里受邀考察巴黎和会,游历欧洲,他在法国的凡尔登亲见战火过处,民不聊生,深为触动。此后竟俨然有偃武修文之意,于是回国之后不久,蒋百里著书一册,名叫《欧洲文艺复兴史》,可请谁来作序,蒋百里想到了一个人。
蒋英:梁启超和我父亲是顶好的好朋友,顶好的,我父亲称梁启超为老师,其实他们又是老师,又是朋友,经常在一块,他们一块写文章,也经常请到我们家里来,我们也到梁启超家里去,这个回来以后,蒋百里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请梁启超给他作序,梁启超写了序,写了5万字的序,所以梁启超又请,倒过来请蒋百里写序,所以有这么一个故事,现在这个蒋百里的,这本《欧洲文艺复兴史》已经都卖了,现在又出版了,又重版了。
解说:梁启超曾经回忆,为蒋百里作序,下笔不能自休,遂成数万言,天下古今,固无此等序文,后来这篇长序,以“清代学术概论”为名成书出版,被后人引为佳话。但蒋百里毕竟还有一个身份是军人,而20世纪初叶的中国,军阀混战,蒋百里也难身免。
蒋英:“五四运动”以后的情况就不大好了,就是国家就是北伐,就是军阀论战,军阀论战有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还有谁,四个军人,你打我,我打你,弄得中国一片战争,而蒋百里,也是,他们四个人都,孙传芳,都请蒋百里做他们的军事顾问,蒋百里那时候也都接受了。但是蒋百里都是站在打败的这一方面。
解说:蒋百里先后以军师职,服务几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都曾视他为座上宾,宁汉战争时,蒋百里辅佐的是自己的学生唐生智,举旗反抗蒋介石,无奈军阀混战,胜败难于论断,宁汉之战,唐生智不敌,蒋百里也因战败逃亡。
蒋英:一直是到唐生智,唐生智大败以后就逃到日本去了,蒋百里是在上海,那时候蒋介石只是抓不到他,唐生智,就说是我们一定要抓蒋百里。因为蒋百里家里,因为我们家里有一个无线电台,而唐生智办公室里头有密码,所以证明蒋百里是也有活动的,他们就要来,逮捕蒋百里,但是蒋百里那时候住在上海的法租界,他不能动手,他得想办法,也许多人也劝他,说唐生智逃到日本去了,你也可以到外国去,蒋百里那时候说,我没有钱,我不去。但是蒋介石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要逮捕蒋百里,他派了蒋百里的一个学生叫刘文岛,来劝说老师到杭州去休息休息,蒋百里大概也无知,就真的到杭州去休息休息了,你一到杭州,不是就给,蒋介石就可以随时逮捕你嘛。
解说:1930年,正在杭州休养的蒋百里,因参与反对蒋介石的活动遭到逮捕,蒋英回忆说,当时蒋介石已经起了杀意,亏得是蒋百里的学生们从中穿插周旋,再加上蒋百里名望太重,杀他难免舆论大动,这才得以暂保性命。
蒋英:他在杭州待了几天,然后就把他逮捕到南京去,关到三元巷的军狱里头,他还算是优待的,给他两间房子,土房子,可以有家人来看他,我母亲天天早上带着孩子去看他,晚上回来,他有街坊,他隔两间房是邓演达,也关在里头,邓演达的家属不能进去,他有什么秘密的信,就托蒋百里的夫人给他带信,蒋百里跟邓演达有的时候晚上也说几句话,但是不久,邓演达就不见了,蒋介石就把邓演达枪毙掉了。蒋百里的这个在监狱里头,主要的就是写字,写书法,他天天写字,有的时候跟孩子们玩玩,教孩子们打桥牌,教孩子们下棋,七八岁的小孩不是对象,都教不会,所以但是蒋百里不寂寞,还有孩子陪他。
解说:蒋百里入狱,震动八方,但头一个跳起来的不是他的学生,部下,而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徐志摩。早年间,蒋百里曾和他一起创建新月社,交情莫逆,以至于徐志摩登高一呼,文学青年应者无数。当时于是流行一句口号“陪百里先生坐牢去”。
蒋英:跟徐志摩,他们同乡,他们也是,徐志摩也是海宁人,徐志摩的父亲跟我父亲就是,我父亲的父亲就是好朋友,他们是,就是老乡嘛,徐志摩这么尊重蒋百里,蒋百里入狱他不服,他打个铺盖卷,也到监狱去陪蒋百里一宿,蒋介石想枪毙蒋百里,但是他不敢,因为他周围的,就陆军的军官们太多了,怕影响,有影响,所以一直拖一直拖,拖了三两年,就蒋百里在狱里边待了三两年,最后由他的大参谋长,说好话,才放出来,蒋百里才放出来。
解说:蒋百里出狱后,经人盘桓,两蒋言和,而对蒋百里,蒋介石仍然有所忌惮,于是祭出法宝,让百里先生出国考察。1933年,他奉蒋介石之命再赴日本,拟就国防计划,以备中日之战。1935年,他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翌年赴欧美考察军事,归国后,迅即得到蒋介石电令,赴西安汇报考察情况,蒋百里登机之时,正是1936年12月11日,翌日“西安事变”爆发。
解说:“翌晨,曙光未起,闻枪声四起,疑系军队凌晨演习,初未介意,俄而,机关枪声大作,辨为实弹射击,然犹以练习打靶,决未料及祸变发于俄顷,也未几,枪声由远而近,似在咫尺之间,对余伏案整理文稿,有一青年排达面入,询余姓名毕,即曰,请先生至客厅休息,语未毕,两健卒挟余出”。
————蒋百里日记“西安事变”
蒋英:那时候西安是很紧张,要打起来的,蒋百里跟张学良有一定的关系,张学良很佩服我父亲,张学良一向是很佩服我父亲,这个我知道,因为蒋百里不是在,工作在,大官,不是大官,但是张学良讲,不做官,没有钱,书生,学问,说他有学问,有学问。张学良很信任蒋百里,就请教蒋百里,说蒋介石不见人,也不说话,没有办法,说你想想办法吧,蒋百里就觉得那个时候,绝对不能打。
陈晓楠:事变第5天,也就是12月16号下午4点,蒋百里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请百里先生坐到了床前的沙发上,对他说,张学良想派一人先往南京商谈,其心目中以你最为适宜,但我未置可否,蒋百里赞成派人去南京商谈,他认为,南京和西安之间相持不决,眼下已成僵局,但是他本人和党国关系不深,去了于事无补,必须派南京所信任的人前去,才能解决问题。
从蒋介石居所辞出,蒋百里问张学良,留在西安的军事大员当中,你最恨的是谁,少帅回答,我不恨什么人,只有蒋鼎文这个人好出坏主意,我就是看他不顺眼,蒋百里于是说,那么最好派他去,张学良被弄糊涂呢,蒋百里给他将士,派一个最不喜欢的人前其就可以表示,你绝无伤害其他中央大员之意,也可以表示,你对和平解决时局,抱有极大的诚意,这样就可以产生积极效果,张学良深以为然。
蒋英:他就问张学良,说你有多少兵,张学良说我有多少多少兵,他说蒋介石有多少兵,蒋介石有多少多少兵在这呢,那么蒋百里就说,那你兵多,你是居胜,要打的话,你是会打胜的,但是空中呢,你有多少飞机,张学良说,我一架也没有,那蒋百里就提醒他,那蒋介石有很多飞机,他要来轰炸,他要来轰炸你,所以这个事情,我劝你绝对打不得,所以蒋百里是去劝和,做了一点贡献吧。
陈晓楠:“西安事变”的历史结局,早已是众所周知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从此掀开新的篇章,而是年12月27号,蒋百里和那批“有幸”做了一回“政治俘虏”的南京要员们一道,登上了平安离别西安的飞机,刚到上海家中,他马上就电邀好友,著名报人陶菊隐相聚畅谈,向陶菊隐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自己,这意外“撞”进“西安事变”的种种亲身经历。不过碍于当时言论的限制,尽管蒋百里所述的内容非常精彩,陶菊隐也只好把它浓缩成,短短数百字的《西安归客谈》,披露在了上海的《新闻报》上。
据说,国民党军政界上层人士,有的获知这些“离迷惝恍的内幕新闻”之后,一致认为蒋百里在事变当中,做了一篇好文章,促使问题迎刃而解。
蒋英:西安回来了以后,就打仗了,他住在上海,有一辆汽车,他说现在打仗了,我是军人,我也要上战场,他开着这个汽车到南京去,自己报告,说是我是军人,我要去打仗,我的汽车我不要了,捐给国家了,就是这样,他到南京去的。
解说:此时,全面抗战尚未开始,但东三省已失,华北危如累卵,尽管蒋百里几次向国民政府请示,要求上前线带兵抗日,但都被婉拒,于是他再入书斋,1937年,新作写成,名为“国防论”在这本书里,蒋百里除了断定,中日之间全面战争不可避免,更在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字句,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蒋英:写《国防论》,他是写《国防论》,他不是一本书一本书地写,他是走到哪《大公报》的记者都跟着他,他有什么一天他就写,写了这个,新闻记者就拿了就走,也不留稿,就都是这些零碎的东西,事后收集起来的,形成一本书的,它不是一本完整的书,它是许多许多论点的。反正他是建议,他是决定打持久战的,就是说他最后建议到湖南作为根据地,离开汉口以后到湖南去,他就说打持久战,中国是有办法的,这样子可以切断日本人的供应线,日本人没办法再打下去了,他是相信中国一定会胜利的。
解说:蒋百里在《国防论》中阐述的对日战略,归纳起来有三:第一用空间换时间,等待时局扭转;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
蒋英:蒋百里亲自写信给蒋介石的,这个我知道,告诉,叫他怎么做,怎么打,怎么打,我知道有,我看过,这个信我看过,他建议怎么打,在湖南,建议。在南岳山,做根据地,那时候不是汉口那,反正蒋介石,蒋百里他的主意,他有他的想法,他写信给将蒋介石的。当然南京政府会很好地安排给他,他到处做报告,讲演,写文章发表,起了很大,说中国一定会打胜,中国是有希望的。
解说:1937年到1938年,蒋百里在报上连发文章,被语为“战时的文坛健将”,乃至中国政府抗日政策的“发言人”,其中影响最大者,首推《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发表后轰动了中国的战时文坛,文章的结论俄然成了抗战时期的名言“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它讲和”。
1938年8月,蒋百里被任命为陆军大学校长,这一职位原来是由蒋介石自己兼任,百里一再谦辞不成,于是同意以“代理”身份主持这个,例由最高军事当局兼任校长的最高军事学府,是年,陆军大学西迁,蒋百里主持校务,一路西行,边走边写,抗日文章绵延不断。此时,他的身体已经病弱,生活都由妻子蒋左梅照料,这个曾经的日本女子佐藤屋登,在贫弱的中国和自己的祖国日本之间,毅然决然地做出了选择。
蒋英:作为她来讲,蒋左梅来讲,嫁给中国人是很苦恼,是很苦恼,第一蒋百里是军人,是不是,家里没有什么,亲戚啊热闹,好有人可以跟她解闷,帮助她理解她,她很寂寞,还有一个就是,她生了5个孩子,5个女儿,这对她来讲是压力,而且我们小的时候,还是很不好,有一段时候,我们是,那时候还没有抗战,九一八这个时候,我们都是中学生,我们在学校里头的脑子,都是打倒小日本,打倒小日本,所以一回家去,看见妈妈,就对妈妈不好,我们跟妈妈很冷,我们不肯学日文,她教我们日文,我们不学,不学日本,坚决不学日文,就跟她,跟妈妈保持联系,但是后来大了,我们懂了,为她多痛苦,对不对,打仗,但是我父亲始终对她很好。
陈晓楠:1937年,蒋百里送蒋英出国学习音乐,在异国的码头一别,父女从此天各一方。1938年的11月,蒋百里在随同中央陆大西迁的途中一病而逝,抗战局势不断变化,但是蒋百里所预言的战况一一呈现,而中国的抗战之路,也正符合蒋百里的战略构想,逐次实施。
蒋百里生前一流的话,也在振聋发聩,中国对日本,打不了,亦要打,打败了,就退,退了还是打,5年、8年、10年总坚持打下去,不论打到什么天地,穷尽输光不要紧,千千万万就是不要向日寇妥协,最后胜利定是我们的,你不相信,可以睁眼看着,可惜的是,蒋百里自己却没能看到他所坚信的这一幕。8年之后,抗战胜利,当他移葬西湖的时候,众人发现蒋百里的尸骨竟然不腐,栩栩如生,好友竺可桢抚棺痛哭,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
蒋英:我觉得蒋百里是一个,中国文艺复兴式的一个人,他什么都是,他懂文,他懂武,它懂西洋的东西,它懂中国的,中国的古书他懂,他拉丁文,他也懂,日文他很好,德文他很好,他爱文学,他会写诗,他也会打枪,他会骑马,他骑马骑得像个军人一样,我觉得他是,您问我这个问题,我的答复是,他是一个文艺复兴时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