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千古传颂,我也喜欢!常读,常抄。也不知抄过多少次了,这几天又抄了一次,用毛笔抄在玉扣纸上。因为是用工余时间,而全诗较长,有88句,616个字,前后三天才抄完。有些感受,就记了下来。
人们常说,写毛笔字可以修心养性,对身体有好处。我就是想到这一点,才用毛笔抄。至于字是不是好,反是其次了。那这次是不是有这样的体会呢?说来你也许不相信,但那却是事实。洛杉矶本来不是很冷,但今年有些特别,很少有的下了雪。上月底我乘坐巴士去北加州,在离开洛杉矶一个小时的半路,公路两旁的山上,白雪皑皑,这是很少见的。就连华人聚居的罗兰冈都下了雪。年纪都这么大了,很怕冷的。但是,我拿着毛笔抄《琵琶行》,不知不觉身就暖了,二十分钟后,全身有力,精神奕奕,全无冷意了!或许是抄写的过程中,用心、用力的缘故吧!手握毛笔不牢,字就写不好。以前的人写毛笔字时,老师会从背后出其不意的拔出你的笔,笔被拿下,说明你不用功,不合格,要罚的。所以,我就把写毛笔字当作练气功,锻炼身体。手握毛笔,全身运气——突然,桌子“格”地一响,桌面动了一下,“糟了!”看那纸上,正写到“琵琶声停欲语迟”这句的“琵”字,桌面一动时,毛笔一顿,落在纸上的墨汁也多了,笔画有些模糊。我都觉得好奇怪!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是我太用力吗?还是对诗人,对琵琶女的感慨所致呢?好在,还不至于看不出个“琵”字,整体看,还马马虎虎。
白居易的这首《琵琶行》,艺术上的成就我想不用我来多说了。我就特别欣赏诗人写琵琶女弹琵琶那一段,那一连串生动的比喻,真是把音乐写活了,也写绝了。大翻译家傅雷在《傅雷家书》中曾经有一段话是这样评论的——:“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断续),像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中止),‘银瓶……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起奏),声势雄壮。” 傅雷是写给钢琴家的儿子的,艺术的各个门类虽然有些不同,但是,也有些共同之处。音乐、文学、美术、书法之间,就是这种关系。好像翁治生老师,吹萨斯风一流,论书法也头头是道,就是这个道理。
诗中的那些比喻,也不难懂,我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