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棚 陳炎培
當你參觀廣東台山廣海的「海永無波」古蹟時,有沒有聽人說過廣海南灣有個「漁民棚」的地方?也許現在沒人提起了,因為它不是古蹟,沒一點可以生財之道呀 !
就在離「海永無波」約五十米的榕樹頭底下,有一塊相當一層樓房那麼高,原來矗立著的巨石,刻著「萬頃波恬」四個大字,據說淸朝一縣官所寫,那巨石左右兩邊均有叢叢石林,一些文人騷客在哪裡題詩刻字。
可惜這些花崗岩石的石刻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後被人炸毀,當建築材料搬走,泥土崩塌了,「萬頃波恬」的巨石由矗立的姿勢滑坡後變成仰臥,從此也就默默無聞地沉睡。
筆者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在廣海漁區工作近三十年,曾和漁民生活在一起,也多少懂得漁民一點生產和起居情況。
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海漁港共有九個漁業大隊,除了海鷹和捕撈兩個大隊出遠海的大船隊,漁民的家屬都住岸上,其餘七個中小船隊大多數都是「家口船」,即全家老少都生活在船上,面臨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他們就在廣海水產收購站後面靠近海邊荒蕪的小山旁築起他們的「養老院」。
筆者在漁區從事教育,由於發動漁民子女上岸讀書,和在海上辨流動教學,也就經常跟隨漁船出海,發動家口船的漁民子女上岸讀書,後來政府為照顧漁民能在岸上有個家定居起來,用自籌和政府補助的方法建設漁民新村。開放改革以後,漁民的房子有的已是多曾層高的石屎樓。漁民棚不見了,然而,它的名字是一個歷史見證。
如今,人們多是朝著「孔方兄」的窟窿裡辨事,尤是旅遊事業,例如有一個海島的海裡,用水泥造一個躺著女子裸體像,讓到哪裡旅遊泳者會感覺到怎樣?無怪乎不少人覺得現在社會道德滑坡了。
如果在亮麗的漁民新村旁邊設一個小小的展覽室,重現漁民棚的舊貌,讓人們在比對受到「認知歷史,方知未來」潛移默化的教育,也豐富了漁區特色的旅遊景點內容,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jiongweichen,分享節選自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作者是----陳炎培先生,7月10日2013年网址----epaper.worldjourn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