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2217阅读
  • 1089回复

梅振才《台城縈舊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梅振才

发帖
59
金钱
191
经验值
16
只看该作者 165楼 发表于: 2013-09-07
《一剪梅》梅振才專欄                
                     評說駱家輝


      算命這回事,信不信由你。話說50年前,駱榮碩從華盛頓州到紐約訪友,在街頭被一位算命先生攔住:你的兒子之中,有一個將會成為著名人物!異國謀生,還要供養五個子女,溫飽已是不易,豈敢有外之想?駱先生一笑置之:出名?開玩笑!一個美國華人,怎可能成為著名人物呢?”
        孰料,算命先生的鐵口直斷,竟應驗在駱先生的二兒子身上,他就是當今名揚四海的駱家輝!他創造了美國歷史上多個第一:第一位華裔州長,第一位華裔商務部長,第一位華裔駐華大使。誠然,龍的傳人皆感與有榮焉,但這張中國臉畢竟是曹營使者,知人知面知心,誰知他居心何在?一時眾說紛紜。
        且聼聽那些義正詞嚴的討伐之聲:中國人小心,他是披着羊皮的狼!”“一個黃皮白心的漢奸!”“香蕉人包藏禍心,美國這招是以華制華!更有署名理直氣壯者,寫了一首打油詩給駱家輝畫像中國人的皮囊,美國人的思想;大帝國的代表,西方人的同黨。
        當然,也有不少讚揚之聲:駱家輝是有良知和正義的美國人,也是優秀的愛國華人。”“海外華人能在當地立足,在政治、經濟、人權方面取得成功,是他們自已努力得來的,他們應該得到尊重。向駱家輝學習吧,老窩裡鬥,讓誰都瞧不起。更有人提出:希望駱家輝日後競選美國總統!曾任駐華大使的老布,後來成了美國總統剛卸任駐華大使的洪博培,也正在競選總統之。世事難料,難道將來美國不會出現一位華裔總統?
        上述兩種截然相反的聲浪,難斷孰是孰非,也許是反映一種矛盾現象的兩面體。一個中國臉的駐華大使,本身就是一種詭譎的組合。駱家輝明白,華裔身份是一把雙刃劍,利弊互見,必須拿捏得度。且看他的自我定位:我以我的中國血統而自豪,但我是百分百的美國人。這是他的由衷之言,已明確地告訴炎黃子孫,他是中國移民之子,故國情深;但代表美國價值,不要對他期望過高。我相信他的過人才智,會妥善處理復雜的中美關係,開創一個雙局面。
        駱家輝甫一扺京,就成了媒體焦點。但見背馱雙肩手拎公文袋,妻子和孩子也自帶行李像一位堂堂大使,倒似一個尋常百姓帶着家人度假歸來。如此低調平實,令中國人大開眼界,網民評曰:對比我們的公僕出行時的高調、奢侈、張揚,僅此,就讓我們的公僕們汗顏啦......有人懷疑是刻意表演,但我相信是本色流露。三年前,曾在紐約中華公所會面,我故意用台山話問,回過台山祖家幾次?他笑着用台山話答:兩次。接着用英語說:只識幾句台山話而已,多講便露餡。他毫無架子、平易近人,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據傳,駱家輝是唐朝著名詩人駱賓王的63代孫。他的三個孩子要在北京學中文,建議他們所讀的第一首唐詩,當選其先袓駱賓王那首即興之作詠鵝。七歲稚童,已懂得用形象思維,把鄉間尋常景致,勾勒成一幅頗富韻味的小品畫: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20110917日《僑報》周末版)
        *圖片説明:家輝全家步出機場


        
离线梅振才

发帖
59
金钱
191
经验值
16
只看该作者 166楼 发表于: 2013-09-07
《一剪梅》梅振才專欄
            初見周有光
    京,那怕是一條小胡同,也許是臥虎藏龍之地。早知有漢語拼音之父”稱譽的語言學巨匠周有光的大名,可惜無緣識荊。最近, 香港一雜誌發表了他一篇讀書筆記, 是評論余英時教授為我那本文革詩詞鉤沉所寫的序。因此緣故,此次進京,得以走進朝陽門內後拐棒胡同,敲開了周老先生寓所的大門。
        令我驚訝的是,在這幢沒有電梯的老式陳舊宿舍樓,周老先生住的是三樓,上落不便,但他甘之如飴。小房子分隔成四間,其中之一做書房。我打量他這間小書房,不足10平方米,四周擠滿了高高低低的書架,朝北的窗前有一張陳舊的書桌。幾乎沒有一點裝飾,最顯眼之處,是牆上掛一幅他和夫人花叢伴讀的照片。我們的話題,自然從他的年齡開始。
        我問:貴庚?周老笑而答曰:25歲!稍為停頓一下,再補充一句:我把81歲視為1歲,年齡從頭開始計算。好一顆童心!這個經歷過晚清、北洋、國和新中國四個時期的四朝元老,似乎月的滄桑,並沒有在他臉上留下多少痕跡,看起來,祇有80歲左右,思路清晰,充滿活力。難怪他97歲那年去體,醫生以為他寫錯了年齡, 擅自給他改成了79歲。五代單傳的周有光,年輕時體弱多病,有一個算命先生曾鐵口直斷,他祇能活到35歲!但他命大,一生逃過多劫難。我不是命大,是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他幽默地說。
        正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周老先生長壽之道,其一是生活層面:飲食清淡、作息正常、不嗜煙酒其二是精神層面有如他與夫人張允和合著的散文集多情人不老!鶼鰈情深,恩愛異常,手走過71個春秋。老伴93歲那年去世,留下一本自述文集曲終人不散》;其三是性格層面:一生豁達,不慍不惱。他信奉塞翁哲理:塞翁失馬,知非福?”那怕身處十年文革浩劫,他撰寫了一副座右銘: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頭頂反動學術權威帽子下放到寧夏改造之時,憑帶去各種語言版本的毛主席語錄, 開始比較文字學的研究,並趁機治好了胃病和失眠的宿疾 。如此周老,不長壽也難。
        臨別之時,周老送我一本澳門語言學刊, 上面有他的親筆題詞:在全球化時代,要從世界看國家,不能再從國家看世界。語言學和文字學也要從世界看自己,不能再從自己看世界。真乃智者之言,深具開闊的世界視野和深邃的歷史眼光。
          長壽可貴,長壽而仍具獨立思考能力,更是難能可貴。周老百齡時出版了文集百歲新稿101歲時出版了語言文字學的新探索, 103歲時出版了周有光百歲口述105歲時出版了朝聞道集。周老謙稱朝聞道,還在不懈地進行新探索。我走出胡同,拾得小詩一首:
        拐棒胡同一壽翁, 人生風浪總從容。
        百齡才稱朝聞道,真理探求不窮。

  
      (載2011年01月21日《僑報》週末版)
        *圖片說明:作者在北京拜訪周有光()


  
  

离线梅振才

发帖
59
金钱
191
经验值
16
只看该作者 167楼 发表于: 2013-09-07
《一剪梅》梅振才專欄

              俄罗斯女郎
        读完赵淑敏教授那篇《成熟的评审》,赶紧买张《海角七号》影碟补课。原来这部台湾史上最红火的本土电影,内中插述战争年代,一对中日恋人凄美的爱情故事。戏中那句台词,“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竟引起我的沉思......
         回首十年“浩劫”,那是中苏交恶的“文革”岁月。那些娶俄罗斯姑娘者,大多难逃被诬判“苏修特务”的悲惨“宿命”。这批无辜者中,就有我的老师、北大俄语系副系主任孙念恭。当年留学苏联时,上级不准他与相恋的苏联姑娘结婚。后来随彭真访苏, 彭真知其痴心,当即许之结婚。在婚宴中,新郎敬彭真一杯酒,并用俄语高呼:“善良万岁!”“文革”伊始, 即遭批斗,后虽自刎未遂,但已心灰身残,绝望而终,死时才三十多岁。又如刘少奇的长子、核子科学家刘允斌,不堪非人折磨,卧轨自尽。他们的真实故事,比《海角七号》更为悲情。
       我们是伴随共和国成长的一代,深受苏俄文学作品的熏陶。漂亮、善良和优雅,是刻印在我们心中的俄罗斯姑娘形象。大学时代,老师鼓励我们这些修俄语学生,与苏联朋友通信,以提高写作水准。与我通信者,是列宁格勒一位中学生,名叫娜塔莎。她曾寄来一帧照片,身立涅瓦河畔,玉树临风,脉脉含情......后来中苏反目,我们的交往也就戛然而止。幸好,此事未在“文革”中引起麻烦。
          再听到娜塔莎的名字,已是多年之后,人在国际大都会纽约。有次电话传来一个说英语的少女声音,要找吾儿。 我问:“请教芳名?”她答:“娜塔莎!” 我担心是个俄国姑娘,后来见面,才知是正宗唐人。直至成儿媳妇后, 再询之,何以有个俄语名字?她说:“爸爸年轻时是香港海员,曾在苏联见到一位绝色女子,名叫娜塔莎,一直难以忘怀。故此,赐我此名。”
          其实,我们的后辈,异族通婚是迟早的事。在当今美国,家长辈不必为此操心。新总统欧巴玛,就是以其家庭拥有众多族裔血统而自豪。 今非昔比,以诗歌之:
         爱恨那堪话旧时,鸳鸯棒打惨分离。
         今朝族裔樊篱毁,喜看长空比翼飞。


       (刊于2009年1月17日《侨报周刊》  第65篇)
       *图片说明:俄国名画《无名女郎》(克拉姆斯科伊作)


离线梅振才

发帖
59
金钱
191
经验值
16
只看该作者 168楼 发表于: 2013-09-07
《一剪梅》梅振才專欄
常疑名妓是前生

      紐約朋友中,有好幾位可算是奇女子,他們各有個性和特質,葉明媚就是其中之一。
      初識葉明媚,是六年前的秋天,詩友蔡可風約我去蘇豪區看她的觀音畫展。蔡君說,葉女士是他太太在香港讀研究院時的同窗,書道琴藝皆造詣非凡,你應該去看看……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但見葉明媚長髮披肩,高領繡袍,清雅脫俗。而她那一幅幅觀音畫像,面相俏美,菩薩低眉,好一副莊嚴寳相!我問,大千世界,何以對觀音情有獨鍾?她答道:"畫觀音對我來說是藝術,也是修行,有時無意間勾出一張秀麗的顔臉,心裡就會生起無言的觸動,我從中窺到了一個清涼無染的世界,及含茹在這世界背後那真如潔淨的本性……"我驚異她的慧根,也明白她的用心:在滾滾紅塵中,她要以無言之美來接引衆生。
      三年前的早春,又去華美協進社聼葉明媚的古琴講座。提起古琴,真是比古詩詞更加"陽春白雪",聽衆能有幾人?豈料一進會場,卻見座無虛席,當中不乏老外。不愧是個才女,古琴三味,歷史故事,娓娓道來,並配上幻燈圖片,有聲有色,最後演奏了幾支古琴曲,餘音繚繞……當掌聲沉寂下來後,我又生疑問,她最初是學鋼琴,爲何卻迷戀上不會帶來名利的古琴?她含笑作答,不說因,只言果:"在這多年的彈琴生涯中,經歷了不少人生的曲折與顛簸,煙霜與風塵,但因爲有琴為伴,我能平靜地走過生命中種種美麗和殘缺,歡喜與哀傷。"原來,古琴的魅力,能令人生更加飄逸、淡雅和高遠。
      今年初夏,葉明媚又給我一個驚喜, 邀我出席在曼哈頓一間大書店舉辦的簽書會。她用十年心血凝成的,第一本描寫中國名妓的英文小説《桃花亭》,一上市即熱銷,才三周就印發第三版。她了卻一個心願:通過那些精通琴棋書畫的中國名妓故事,把優雅的中華傳統文化介紹給西方,不讓日本藝妓文化專美於前。
       既有觀音慈悲,又有古琴雅韻,更是英文寫作高手,還有一個因禮佛而結緣的洋人丈夫,如此奇女子,世間只有一個葉明媚。更妙的是,她說:"當我在寫《桃花亭》時,這些名妓們常常出現在我夢中,讓我不禁懷疑自己前世是否就是她們中間一個?"正是:
      桃花亭裡秦淮夢,十載書成未了情。
      最愛倚樓彈古調,常疑名妓是前生。

        (刊於2008816日《僑報周刊》 第54)
   *圖片説明:作者出席葉明媚《桃花亭》簽書會


离线梅振才

发帖
59
金钱
191
经验值
16
只看该作者 169楼 发表于: 2013-09-07
《一剪梅》梅振才專欄


如果他不嫖妓


               華爾街金融危機,震撼世界。若再失控,美國經濟將陷入漫長而痛苦的蕭條。報刊連篇累牘登載文章,皆認為“華爾街太貪婪”和“政府監督不力”,乃兩大禍源。專家之論,分析周詳,言之成理。但這些高談闊論,祇是“馬後砲”而已。美國精英薈萃,難道就沒有先知先覺者?我不由想起思必策。
         他是紐約前州長,早在任州總檢察長之時,為清除華爾街的弊端,曾採取強力措施,其一是倡導改革金融業的不合理格局,要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其二是嚴厲打擊那些嚴重違規者,把一些金融巨頭拉下馬,包括美國友邦集團(AIG)前董事長格林伯特、紐約股票交易所執行長格拉索等。他親自撰寫的起訴書,痛斥華爾街大鱷的“貪婪”,真是擲地有聲,迫使格拉索吐出1.4億元的薪金和福利。思必策的名字,令華爾街大鱷們聞之喪膽,恨之入骨。
         當時媒體對思必策讚賞不已,贈予他多項耀眼的稱號,如“華爾街警長”、“華爾街執法者”、“華爾街廉潔鬥士”……然而,在其聲望如日中天之際,一條突發新聞,卻改變了他的一生:今年情人節前夜,皇帝俱樂部旗下的一名應召女郎,在美京《五月花酒店》服侍了一名代號為“09”的嫖客。“09”,竟然是思必策州長!舉世譁然。於是,他祇好含淚發表兩分鐘的辭職聲明,黯然“下崗”。正是問鼎白宮夢碎,政治生涯完結。
        思必策嫖妓事件曝光,讓華爾街大亨們欣喜若狂,他們早已欲除之而後快。怪不得媒體生疑,難道是華爾街執導的“傑作”?似乎也有跡可尋,皇帝俱樂部的掌門人是一個猶太人,對嫖客瞭如指掌,並與華爾街的大亨們交情深厚,是否有幕後交易,也許是永不可解之謎了。不過,就算真是“陰謀圈套”,思必策知法犯法,乃咎由自取。最具諷刺意味的是,他擔任州長後簽署的第一號法令,就是加重對嫖客的懲罰,把刑期從最多三個月提高到一年。如今,他正面臨牢獄之災,可謂作法自斃。
         如果沒有嫖妓醜聞,思必策仍居廟堂之高,繼續施展其對金融界除舊布新的改革抱負,也許今日華爾街又是另一番光景。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之說。思必策可說是一個悲劇性的英雄人物,雖已退出政治舞臺,但他留下的肅貪功績和沉淪教訓,值得世人深思和記取。小詩一首,立此存照:
       敢向金壇祭鍘刀,廉風曾令鬼神號。
       長嗟五月銷魂夜,名裂星沉慾海濤。  

  
      (刊於20081011日《僑報周刊》)
     *图片说明:思必策(右)因醜聞黯然下臺



离线梅振才

发帖
59
金钱
191
经验值
16
只看该作者 170楼 发表于: 2013-09-07
《一剪梅》梅振才專欄
還似舊時遊上苑


                    每次回大陸,總要走趟北京。北京對我有磁石般吸引力。最快意處,莫若喜晤燕園昔日同窗,重溫青年時代舊夢。最近返故鄉台山祭祖後,又飛北京,還約幾位學友,入住西北郊回龍觀一間度假酒店。閒談間,張君突然冒出一句話:“上苑離此不遠,何不舊地重遊?眾皆讚同,立即驅車上路。
    想起第一次去上苑,已是四十三年前的往事。1965年秋天,我們這批北大學子,奉命到昌平縣上苑公社搞“社教”,又名“四清運動”。少年不識愁滋味,我們興奮莫名。即將奔赴的上苑,曾是清廷冊封的皇家園林。不由吟唱起南後主李煜的《憶江南》詞:“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明知李後主所指的是南京的上苑,我們所去的是北京的上苑,然皆為皇帝冶遊之地,想必風光殊美。
    孰料到上苑後,我們失望極了。那有“花月春風”,“車水馬龍”?但見蒼茫燕山腳下,散落著一條條蕭索的村莊。當然,我們不是派來遊山玩水,而是來搞階級鬥爭的。鬥當權派,整幹部,原來寧靜的山村,頓成批鬥戰場。原定運動要搞一年,但在翌年初夏,北大出現聶元梓的《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我們就調回學校參加“文化大革命”。雖然在上苑只度過九個月,但在人生歷程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一別多年,重回上苑。除了那條小河似曾相識之外,出現在我們眼前,竟是一幅全新的畫圖。上苑村口聳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上苑藝術家村》。原來,上苑村民和北京藝術家,利用當地豐富的文化和歷史資源,營造了現代藝術的桃源仙境-上苑畫家村,現在是北京最有名,也是規模最大的畫家村群落。其洋樓別墅,錯落有致,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而整個上苑鄉,則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環境優勢,發展成為一個觀光旅遊勝地。旅館和飯莊林立,垂釣、燒烤、採摘和滑雪等休閒活動應有盡有。我們在桃峪口村一個觀光園享用午餐,品嘗那已久違的農家菜。這個觀光園的老闆,就是這村子的村長。回想起當年下鄉整“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情景,真是恍若隔世。
    上苑的巨變,只是近二十年間的事。上苑人乘開放改革之風,走上致富幸福路,可說是變化中的中國農村一個縮影。上苑之行,悲喜交集。喜的是,窮鄉變富地;悲的是,當年所認識的村民,多已隨風而逝。而當今村民,對當年的“四清運動”,似是白頭宮女說玄宗。不過,人們倒還記得一個名字,他就是仍身繋秦城獄中的陳希同,當年昌平的縣委書記,我們四清工作團的團長。撫今追昔,擊節而歌:
   一別山鄉四十年,欣看上苑換新天。
    重來疑入桃源境,錦繡莊園耀眼簾。

  
     (刊於2008年12月6日《僑報周刊》)
    *图片说明:舆舊友重回上苑




离线mrr523

发帖
2720
金钱
3122
经验值
50
只看该作者 171楼 发表于: 2013-09-09


關於拗救
梅銳仁(香港)
        本人參閱過有關資料,覺得拗救的確是寫律詩的一門技藝,於是總結出一套順口溜方便去記憶和運用。

       1、      一三犯拗孤平救,並且當句救。
      解釋: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該用平聲字卻不能不用上了仄聲字,不單只犯拗了,而且發生了孤平的問題,所以在此孤平字後面一定用上一個平聲字,一方面解決孤平的問題,二方面平緩了前面拗激的語氣。
      例: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恐”字犯拗了,但在原本孤平的“驚”字後面用上一個平聲字“天”就達到了補救的作用。
            遣悲懷  元稹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悼”字犯拗了,但在原本孤平的“亡”後面用上一個平聲字“猶”就達到了補救有作用。
       2 三五小拗可不救,要救對句同序救。
      解釋:五言第三字和七言第五字,該用平聲字卻不能不用上了仄聲字,這屬於小拗,可救可不救,要救的話,就把對句同一序次的字改成平聲字,以達到平緩拗激語氣的作用。
      例:        留別王維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竟”字犯拗了。在對句同序次處用上了一個平聲字“空”字補救。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
      “一”字犯拗了,但在對句未救。而“自”字也犯拗了,在對句同序次處用一個平聲字“斑”字補求。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不”字犯拗了,在對句同序次上用上一個平聲字“何”字補救。這個“何”還起著孤平救的作用,因為前面的“客”也犯拗了,它又使“從”字避免了孤平。
       3、         四六大拗必須救,救時對句序前救。
      解釋:五言第四字和七言第六字,該用平聲字卻不能不用上了仄聲字,這屬於大拗,一定採取補救措施。補救的時候就在對句同一序次前面用上一個平聲字以達到平緩拗激語氣的作用。
      例:          草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不”字犯了大拗,必須在對句第四字前面的第三字處用上一個平聲字“吹”進行補救。                                                                  夜泊水村  陸游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報國有万死,雙鬢向人無再青。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万”字犯了大拗,必須在對句第六字前面的第五字處用上一個平聲“無”進行補救。這個“無”字還起著孤平救的作用,因為前面的“向”字也犯拗了。
      前面所舉之例有小拗救和孤平救,大拗救和孤平救合用的情況,其實也有大拗救、小拗救和孤平救三者合用的情況。
            蕃劍   杜甫 
     致此自僻遠,又非珠玉裝。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
     虎氣必騰上,龍身寧久藏。風塵苦未息,持汝奉明王。
      “自”字犯小拗,在對句同一序次上用上一個平聲字“珠”進行補救;同時,“僻”字犯大拗,對句的“珠”也同樣起著補救的作用;而“又”字又犯拗。“珠”字還起著孤平救的作用。此外“必”犯小拗,“寧”起了補救的作用。

                                        有關拗句的一種特定格式
振才兄、榮輝弟:
   大家好!偶讀林逋的《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我發覺第三句的字和第七句的字均因犯拗而使後面出現孤平現象。這是不是隔句相救?請指教一二。
              愚銳仁

      仄仄平平仄平仄,是拗句的一種“特定格式",這種句式過去也常用。對照標準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這種“特定格式"第五字和第六字皆拗,第五、六兩字彼此相救而成;也可以看作第五、六兩字互換而成。這是句內相救的句子,可以單獨使用,不算犯孤平。
      在我的印象中,這種“特定格式",一般用在絕句的第三句,律詩的第七句。拙作五律《捍衛海疆》中,第七句“旌旗正飛舞",就是此式。
      上述所言,供大家參考。不知是否已解答了銳仁弟的問題。
                 愚兄    振才字












[ 此帖被mrr523在2013-12-07 11:30重新编辑 ]
离线mrr523

发帖
2720
金钱
3122
经验值
50
只看该作者 172楼 发表于: 2013-09-10
往事如煙
梅銳仁(香港)

       金人吳激,字彥高,建州人,宋宰相栻子(專事占卜的人),著名山水畫家米芾女婿。後使金,留不遣,官翰林待制。皇統初(元朝立國前年號),出知深州直至去世。是金元很有名氣的詞人。
       其時宋金分界,歷史交叉演義。一日,會飲酒間,有一婦人,乃宋宗室貴冑,流落街頭。諸公感嘆,皆作樂章一闋。文盟主宇文叔通作《念奴嬌》,有雲:“宗室家姬,陳王幼女,曾嫁欽慈族。干戈浩蕩,事隨天地翻覆。”彥高作《人月圓》。詞雲:“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後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鬢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虛中觀之,大驚。(以上文字節錄於吳梅《詞學通論》)。
       宇文叔通詞也好,吳激詞也好,均綜觀出中國歷史演變中改朝換代的縮影。前朝貴族和富賈肯定是新朝渣滓。
       解放初期,特別是土改期間,多少地主婆和貴族子弟及有錢人家事隨天地翻覆而淪為階下囚,砧上肉。
       例一:端芬和樂村“海源布行”老闆娘,人較胖,人稱肥婆,我叫她三婆。土改時貧協會的骨幹為了從其身上搾取錢財,用繩子勒著其腋下和腰部吊起打了幾個小時。
       例二:其時貧協會放出口號,凡地主、富農和資本家,過去作威作福,現在要輪到他們嘗嘗淒苦的滋味,一律不發糧票,去行乞。我母親就曾帶著我和弟弟到處行乞。一次,弟弟餓得不是滋味,我奶奶就叫他到榮森嫂處討飯去。他遛到巷尾榮森嫂家門口,榮森嫂的婆婆把正在喂孫的小半碗剩飯給了他。三歲多的他高興得從巷尾跑著回家,一邊跑一邊高聲大叫:“奶奶!有飯食了!奶奶!有飯食了!”
       例三:土改時我們家被列為管制對象,把大門反轉安裝,門栓在屋外。每天晚上6時一律回家,由貧協會人員在外邊把門栓插上,第二天早上6時才派人來開門准予出門。一天,負責人早上忘記來開門,我家屋子又沒窗戶,我媽聽見有人上巷就呼叫,到了下午2時,才有好心人去叫負責人來把門打開。門開了母親才帶著我和弟弟去行乞。那一刻我餓得很慌啊!
       例四:端芬南陽村有一個地主被囚在貧協會追討錢財,因不堪逼迫而半夜從窗戶逃出跳河自殺。
       中國的歷史,一朝一朝地演變下去,總是重複著這樣的模式:暴力推翻舊政權,暴力維持新政權,接著又是另一新政權通過暴力來推翻它。難道這是毛澤東所強調的階級斗爭理論嗎?
      蔣介石跑到台灣後,也曾委託蔣經國搞土地革命,實現耕者有其田的政局。蔣經國卻採用了贖買的政策,國家給地主予債券,把土地買下來分給農民,皆大歡喜。而不是像毛澤東那樣用打土豪劣紳分田地分果實的政策。戰後台灣經濟發展迅速,很快躍居亞洲經濟騰飛四小龍之一。可是國外有權威機構做過統計,毛澤東的階級斗爭策略,把中國的經濟建設拖後了90年。
       杜牧在其《阿房宮賦》中有言:“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代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衰,而後人衰之;後人衰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衰後人也。”1300年前的杜牧早就看出了愛民如子的重要性,為什麼其後來的統治者還不斷地重複著暴政綱領呢?
       著名清史小說作家二月河曾感慨道:“我一生所佩服的只兩人。其一,康熙皇帝。他一親政就在庭柱上寫下了撤藩和河工二詞。撤藩者就是統一封建割據的局面,河工者就是大興水利,改善民生。康熙後來的確這樣做了。其二,就是鄧小平。他一復出就悄聲悄息地不出十年在中國大地上取消了階級斗爭。最後通過中共中央文件決議,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取消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從此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新階段,經濟馬上騰飛起來。”
      南非的曼德拉,反種族歧視的猛士,被白人統治者囚禁了40年。出獄後不忘鬥志,堅持反種族歧視斗爭。後被選為總統。上任後並沒有反過來壓迫過去騎在黑人頭上的白人統治者,而是黑人白人一視同仁,和諧共處,共同建設新南非。毛澤東當年最著名的言論是: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曼德拉卻沒有這樣做,你壓迫過我,但我絕不壓迫你,而是與你一道實現種族平等,共同建設新南非。
       杜勒斯的一句話:“要把自由民主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中國的第二代或第三代的身上。”——馬上更加繃緊了毛澤東本來就已緊張的神經弦線。要讓政權掌握在可靠的人手上!中國的政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凡工人階級和貧下中家的子女才是正統的接班人,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可曾幾何時那些根正苗紅的人卻犯下了彌天大罪。這裡的例子不在少數。所謂人民民主,就是出身好的人可以為所欲為,出身不好的人則要提心吊膽過日子。哪裡有法律可言?有一點也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曼德拉的偉大之處在於他不搞階級對立和種族對立。南非舉國上下對其無不敬仰,自覺自願地祈禱他早日戰勝疾病,恢復健康,長命百歲。曼德拉這個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實至名歸!
       中國當局總算有所反省,早已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口號,以人為本,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引入競爭機制,促進經濟發展。
       馬克斯和恩格斯,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派社會學家。《資本論》的確是研究資本主義社會政治和經濟內部結構的巨著,但是要實現共產主義理想,Thatcheer曾說過:“中國要走共產主義的道路,註定是要失敗的。”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這三面紅旗不是早已倒下去嗎?
       詩曰:月黑風高蕭雨下,無邊落葉擾寒心。
                  艱難苦恨有時盡,滾滾東流鳴鼓琴。
                                                                                                     2013年9月9日


[ 此帖被mrr523在2013-12-07 11:04重新编辑 ]
离线mrr523

发帖
2720
金钱
3122
经验值
50
只看该作者 173楼 发表于: 2013-09-13
遊漢口江灘
梅銳仁(香港)
漢口江灘延曠望,穿梭百舸載歡愁。
遙知黃鶴旋飛起,近看輕煙乍斂收。
蘆葦叢中聲浪沸,綠蔭蹊上客心留。
榮光霽色旅途美,楚地清明年月稠。

注:1、漢口江灘在長江北岸,與南岸武昌的黃鶴樓隔江相望。黃鶴樓大堂壁畫上的黃鶴正展翅遠翔。
  2、榮光——指五色云天。霽色——雨後天晴的景色。宋柳永在其一闋《破陣樂》中有句:“霽色榮光,望中似睹,蓬萊清淺。”









离线梅振才

发帖
59
金钱
191
经验值
16
只看该作者 174楼 发表于: 2013-09-13
以下為趙永鵬先生回帖:
敬和梅会長《台城縈舊夢》原韵
(紐約)趙永鵬

国粹弘揚志,高如朗瑪峰。
通情兼达理,实学也天聪。
致力傳薪火,开班赋汉风。
師緣能願遂,今世幸相逢。



离线梅振才

发帖
59
金钱
191
经验值
16
只看该作者 175楼 发表于: 2013-09-13
梅振才《一剪梅》專欄
樓頭風月約相知


        最近回廣州一趟,約友人去北園飲早茶,不料卻吃了閉門羹,原來該酒樓取消了早茶檔。此事引發媒體熱議,《羊城晚報》稱:可見廣式早茶經已式微,今日已是客少味淡。《廣州日報》記者則曰:經採訪各式茶檔,未見式微,目光所及反而是人聲鼎沸。北園總經理也出面澄清,取消早茶檔,乃擔心茶客過多,不勝負荷。
   一則“早茶式微”話題,竟在廣州閙得沸沸揚揚,皆因“飲早茶”是廣東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一盅兩件,淺斟低酌,閒聊八卦,其樂無窮,連“外江佬”毛澤東也寫下“飲茶粵海未能忘”的詩句。假若早茶消失,定教粵人斷魂。幸好,清晨我所經的茶樓,均見到長長的茶客隊列。《廣州日報》所言非虛。
   我是廣東人,難免也有茶文化情結。猶記兒時在鄉間,父親帶我上茶肆的情景,一片熙攘和溫馨。在台城讀中學時,正是“大躍進”年代,我們參加了挖掘人工湖的工程,後來湖中營建了一間茶樓《湖心舫》,宛如一隻畫船,浮在綠水上。自此,一班同學少年,常在湖心舫中,指點江山,暢談理想,直至高唱驪歌,各奔前程。
   隨後去北京讀大學,我們這些廣東佬,為一解鄉愁,有時相約到西直門附近一間粵式酒樓,品茗談心。恍如外國語的廣東話,頗引起鄰座側目,有次竟幾乎因飲茶而沽禍。那是“文革”年代,草木皆兵。廣東茶客習俗,通常用雙指彎曲敲桌,以答謝別人給自己斟茶。不料那天突然衝來幾個公安警察,喝問我們是否打暗號、說密語,懷疑我們是海外特務。我們祗好如實“交代”,那是源自乾隆皇帝微服下廣州的典故。跟班以“指叩”代替“跪叩”,答謝乾隆皇帝斟茶之恩。
   人到中年,才來紐約,那是上世紀80年代初。當時茶樓甚少,華埠祗有三幾間,皇后區發拉盛僅有一間,而布碌侖區第八大道還是非我族裔的天下。而今,此三地的茶樓如雨後春筍,數以百計。周末假期,這些茶樓皆熱鬧非凡,華洋交集。飲茶文化,也伴隨著中國新移民的腳步,走向世界。
   每上茶樓,我總愛誦讀那些精彩的詩聯。如廣州妙奇香茶樓之聯,語俗卻情真:“為名忙,為利忙,忙裏偷閒,飲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而廣州前市長朱光那首《憶江南》詞,更是膾炙人口:
   廣州好,
   茶室且清宜。
   名點山泉常品賞,
   樓頭風月約相知。
   共話太平时!

    (曾刊於《僑報周刊》 )
       *圖片説明:廣州《陶陶居》茶樓之匾為康有為所書





离线梅振才

发帖
59
金钱
191
经验值
16
只看该作者 176楼 发表于: 2013-09-13
梅振才《一剪梅》專欄


紐約觀瀑
    
     一個雨後黃昏,我從華埠漫步至南街海港碼頭,登上一艘遊船,開始了觀賞“紐約瀑布”之旅……
     紐約何來瀑布?紐約觀瀑,似是痴人說夢。殊不知兩個多月前,由荷蘭裔藝術家艾利森設計的四座“紐約瀑布”,就安置在東河上,以每分鐘35千加侖水量噴瀉而下,頗為壯觀。怪不得彭博市長在啓動儀式中引以為榮: 瀑布的出現,證明紐約是一個可以讓夢想成真的地方。
     半小時一趟的觀瀑之旅,遊船滿載觀光客在四座瀑布前徐徐駛過,轟隆的水聲在耳邊廻響,飛舞的水花濺落在臉上……好一幅“銀河落九天”畫圖,令人疑似置身夢境中。紐約,何以能讓“夢想成真”?
     我想,首先是金錢的魅力。此四座“藝術瀑布”,要耗費1550萬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有人反對,有人鼓掌。彭博市長則大力支持,自掏腰包捐出1350萬元。他認為,紐約之所以能吸引這麽多人來居住及旅遊,正是因為其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一年四季不斷。他預期,這四座“藝術瀑布”,可以為紐約帶來5500萬元的收益。市長不愧是一個精明的投資家。
     其次是豐富的想像力。紐約能引起世人的好奇和興趣,在於它常有出人意表、匪夷所思的創意。以前,我不知多少次駕車通過布碌侖大橋,又何曾會留意橋底風光?近日,不少路人都被這橋底瀑布吸引,總會凝神注視這個“被忽略的空間”。
     三是城市的包容力。紐約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更因為它是全世界各種族裔和文化的大熔爐。正如這座瀑布的設計師艾利森所言:“公共藝術的特質是,一旦完成之後,就不再是藝術家的,而是屬於大衆的,屬於紐約的。這種包容性,正是偉大的城市如紐約之所以偉大的原因。”
     這四座人工瀑布,將於1013日“斷流”。彭博市長以詩意般的語言提醒大眾切勿錯過:“當瀑布不再存在時,回頭去想,會突然領悟到自己曾經目睹了這麽一段神奇的時光。”我離開碼頭時,有燈光襯映,四簾瀑布宛如四條白練,閃耀在東河上。聊以小詩紀盛:
     如夢東河瀑布前,名城風景更嬌妍。
     平生閱盡湖山色,巧奪天工始覺鮮。


   (曾刊於《僑報周刊》)
    *圖片説明:布碌崙橋底人工瀑布




离线梅振才

发帖
59
金钱
191
经验值
16
只看该作者 177楼 发表于: 2013-09-14
梅振才《一剪梅》專欄
誰能畫裏解蒼涼


     漫步華埠,我常駐足街頭,觀賞民間藝人書寫龍鳳字。他們用特製的彩筆,描繪龍鳳、花鳥、蟲魚、山水等圖形,拼湊出一個個方塊漢字或英文字母。這種特殊書法作品,色彩鮮豔,瀟灑飄逸,畫中有字,字中有畫,形成書寫與意境綜合之美,頗受遊客歡迎。尤其是那些金髮女娃,看到自己的名字變成龍飛鳳舞,無不笑逐顔開,而畫師則把賺來的一張美鈔裝進口袋。銀貨兩訖,皆大歡喜。這可算是華埠一景。
      其實,何止華埠街頭,紐約其他旅遊景點,或是人潮如海的各族裔街坊節,也常見這些華裔藝人的蹤影。“三百六十行”並無此行,我好奇問之,師從何處?答案迥異:有出國前就在家鄉惡補此技,早已未雨綢繆,此類以江浙人居多;有來紐約後才拜師習藝,學費加畫具才一千多元,小本也能生財,此類以福建人居多;有無師自通者,他們多是原來就有深厚的美術根柢,當中還有造詣不凡的書畫家,來自大江南北各地。他們淪落天涯,出於無奈,祗好放下身段。街頭那些精緻的字畫作品,多是出自這些書畫家之手。
      紐約街頭的龍鳳字檔攤,是10年前才出現的“新鮮事物”。其先驅者,有好幾位就是我的朋友。他們身懷絕技,在此行業中頗有江湖地位。G君擅畫蝴蝶,繽紛絢麗,人稱“蝶王”;L君擅繪花卉,百媚千嬌,人稱“花王”;C君擅描老虎,凜凜生威,人稱“虎王”。街頭賣藝,或許是權宜之計。後來G君成了著名果雕師,L君成了專業畫家。唯“虎王”C君,堅守崗位,多年來就凴一枝彩筆,養家育兒,購房置業,畫出了他的美國夢。他們還有更高的理想,要在紐約成立一個龍鳳字 研究會,把這項已在中國流傳一千多年的民間藝術發揚光大,提高品位,以期能登上美國的藝術殿堂。
     這些街頭藝術家,像所有新移民一樣,也經歷了不少苦難與辛酸。街頭討生活,要經年忍受烈日寒風,每日祈求老天爺賞個好天氣,還時時提心吊膽會收到警察的罰單,以“沒有牌照”、“阻礙交通”之名入罪。罰款倒也罷了,而發生在華埠街頭的一幕幕情景,總令人感嘆不已:一個白髮蒼蒼的老畫家,與警察口角幾句就被扣上手鐐,推上警車押走;還有一個壯年畫家,被警車追撞,導致終生殘廢……正是:
     彩筆巧描龍鳳翔,誰能畫裏解蒼涼?
     身如林鳥花間蝶,一樣辛勞覓食忙

       (曾刊於《僑報周刊》)

        *圖片説明:紐約街頭的龍鳳字檔攤





离线梅振才

发帖
59
金钱
191
经验值
16
只看该作者 178楼 发表于: 2013-09-14
梅振才《一剪梅》專欄
走向金融風暴
    
     金融海嘯掀惡浪,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中,雷曼兄弟、美林、貝爾斯登三家遭滅頂之災,剩下高盛與摩根士坦兩家,尚在風雨中飄搖。華爾街一片狼藉,道瓊狂瀉,全球恐慌。面對風暴,華人如何自處?且説身邊幾個小故事。
     學會謹慎。吾兒原是高盛的電腦工程師,正當高盛如日中天之際,毅然離職,轉入一間更有活力的小公司。他才30歲,生活和事業一帆風順,有一位賢妻,兩個愛兒,一幢漂亮房子。兩個月前,他在長島華盛頓港看中一幢樓房,立於山坡之上,面臨一幅無敵海景。兒子動心不已,但又擔心加重負荷。正當舉棋不定之時,金融風暴襲來,令他頓時清醒,有感而言:“世事無常。居安思危,積穀防飢,方為上策。豪宅名車,以後再説,先要打好基礎。”我欣慰兒子的成長。
    重新定向。兒子的好朋友J,是雷曼兄弟派駐香港分公司的業務代表。兒子近日收到他的電郵:“公司突然破產,甚感失落。説不定要打道回紐約了……”兒子和兒媳婦,中學時代就與J和他的女友,經常一起把臂同遊。後來J在耶魯拿到碩士學位後,派往香港工作。玉樹臨風,學歷驕人,外企白領,真是香江灘頭一個白馬王子。他與女友重洋分隔,濃情變淡,最後分手。大家為之扼腕嘆息不已。當然,這次金融海嘯,不會淹沒這個聰明能幹的青年人,但他對人生倒有了新的感悟。他對吾兒說:“我羡慕你。家庭才是人生最好的避風港。”倦鳥知返,不知J能否與女友再續前緣。
    乘“危”創“機”。這場金融海嘯,多少人被吞沒!紐約華人社區沒有“房貸”危機,故仍然一片風平浪靜。房價下跌,反倒為投資者提供一個良機。朋友L君,10年前花1百多萬在華埠買下一座大樓,如今樓值增倍。最近,又斥資5百多萬元,再購下華埠兩幢大樓。令人驚訝的是,他祇是一個“改革開放”後才來美國的新移民,一個街頭小販。夫妻兩人,有時還揹著孩子,無論烈日嚴冬,風霜雨雪,經年累月地站在華埠街頭,兜售11盒的家庭製作食品……他集中體現了華人的優點:勤勞、節儉和精明理財。
     金融風暴,方興未艾。投資大師索羅斯斷言:“我們仍然正對著風暴走去,而不是從風暴中走出來。”相信讀者諸君,自有因應之道,能從容走過風暴。詩曰:
     金融海嘯浪翻天,華爾街頭悲淚漣。
     還是唐人光景好,勤勞節儉有餘錢  

     (曾刊於《僑報周刊》)
      *圖片説明:華爾街在風雨中飄搖






离线梅振才

发帖
59
金钱
191
经验值
16
只看该作者 179楼 发表于: 2013-09-14
梅振才《一剪梅》專欄
燕园风雨忆王孙


     女将军邵华近日病逝北京,成为大陆一条重要新闻。她是毛泽东的儿媳妇,一生有太多的传奇故事。话说1927年在武汉开会,毛泽东与新娘子张文秋开玩笑:我有两个儿子,就盼你生一双千金,好对亲家。” 谁知竟一语成籤!若干年后,毛泽东两个儿子岸英和岸青,与张文秋两个女儿松林和邵华,皆一见锺情,喜结连理。
     第一次听说邵华,是在1966726日晚上,北京大学的万人大会上。 江青挟中国第一夫人、文革旗手”之威,宣称张文秋和中文系学生邵华两母女,是埋在毛主席身边的定时炸弹”。当晚红卫兵抄家,没有抓到邵华。据说她逃去外地,隐姓埋名。后来毛岸青秘密追随与她一起生活,并育下一子新宇。新宇成年后,于2003年当了父亲,儿子叫东东,巧的是,生日與曾祖父毛澤東一樣。也许,邵华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是延续了毛家的香火。
     解放后,北大是高幹子女的首选。但当年入北大者,并非靠走后门”,而是凭真才实学,邵华就是以第一名高分考入中文系。我于19621968年就读北大,同期学生不乏高幹子女,最受注目者是历史系的李纳,乃毛泽东与江青之女。她衣饰简樸,貌若其父。當年學生要輪流到食堂服務,我專挑李納,要公主”裝飯盛菜,她總是謙和有禮。文革时她当过《空军报》的头头,风云过一阵子。后来每况愈下,据说现在贫病交加,几乎成了社会边缘人”。
     林彪女儿林立衡和儿子林立果两姐弟,也曾就读北大中文系和物理系。文革之初,林立果在北大贴出一张大字报:《强烈控诉陆平黑帮迫害林立衡同志》,轰动一时。而邓小平之子邓樸方读技术物理系,品学兼优,可惜在文革中跳楼致残。此外,还有朱德之孙和胡縂書記之子胡德平等。百年校庆时,我和胡德平曾私人聚会,他說無意官場,只对研究史学和哲学有兴趣。
     同班同学中,数满族姑娘富玉梅的父亲富振声官阶最高,当时是吉林省委书记處書記。文革时,班中有人写了一封揭发信”,令其父女处境雪上加霜。别后数十年间,唯有她不愿与同学联系,可见一直难以释怀。
     文革,影响了一代北大学子的命运,哪怕你是皇亲国戚。当年毕业离校时,武鬥”刚完,燕园一片狼藉和凄清。最近回去参加校庆,漫步未名湖畔,回首昔日云烟,有感而歌:
     重返燕园百感生,荒唐岁月路难行。
     王孙公主今何在?风雨山河未了情。


      (曾刊於《僑報周刊》)
      *图片说明:百年校庆会校友:(左起)“牛司令”辉林、作者、胡德平、牛太太“铁扇公主”






1条评分金钱+10
meisjewelry 金钱 +10 洗耳恭听梅伯讲古仔! 2013-10-04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