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38阅读
  • 15回复

金山 第三章 金山约 ( 10月19日更新1 &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10-20
  光绪二十一年春,参加乙未科科考的各省举人考完会试,正在京城等候发榜。那个春天里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会考只是其中的一件。滞留京城的举人们在酒肆茶楼会馆里如蝇子一样地聚集,嘤嗡的话语声从门缝墙缝窗棂格缝里流泻出来,悄悄地流入大街小巷,成为市井布衣饭前酒后的话题。
  那个春天里举人们讨论的是关于一场战争和一纸和约的。这一场战争让大清帝国输掉了一整个北洋水师。这一纸条约叫皇上丢失了二万万两银子、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台湾岛,还有澎湖列岛。
  那场战争叫甲午战争。那纸和约是《马关条约》。
  后来,十八省举人嘤嗡的争辩声渐渐安静下来,凝聚成一纸万言《上今上皇帝书》。数千人聚集在督察院门前请代奏皇上,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京城的纷乱是欧阳明先生告诉给阿法的。
  自从阿法从金山回来省亲,便又和欧阳先生走动得热络起来了。欧阳先生祖上留下一份不大不小的家业,够一家老小的开销,所以先生对开私塾学馆并不十分上心。学童没有几个,整天家里却是满屋的杂客。三教九流都有,有和他一样的教书匠,有芝麻大的官吏,有拉洋车的车夫,有粤剧戏班里唱戏的,也有在官府中做清客的。这拨人在欧阳先生家中倒也不白混吃喝,都把街市上听到的新闻一一搬到欧阳先生的饭桌上来——大多是关于京城天子朝廷里的传闻,那正是欧阳先生最爱听的。
  众人在饭桌上难免遇上阿法,便问起金山的国体如何?百姓是否安居乐业?阿法说金山虽有个女皇,女皇却是不管事的,管事的是国会。国会的人不是靠科举考上或女皇钦点的,却都是百姓选的。若真想当国会的人,还得先讨好百姓,好多得几票。众人就问你也是百姓,他讨没讨好你?阿法叹气,说吾等不过苦力而已,金山官府是不给选举权的。
  欧阳先生拍桌而起,饭粒溅了一地。“当今皇上其实是学过西学,知道西洋的好处的。若不是有人阻拦着他,我大清国恐怕早就和西洋一样实行新政了。”
  众人都知道欧阳先生说的是谁,便都放低了声音。洋车夫出去把门关严了,才趴在欧阳先生的耳朵边上,说新会一带新近成立了个长枪党,听说要重金聘杀手进京,杀了那个女人,给皇上清路呢。
  阿法听得胆战心惊,便扯了扯欧阳先生的袖子,说不怕杀头啊,说这样的话?欧阳先生却哈哈大笑,说你没看见她的气数尽了?谁死在前面还不知道呢。
  那天阿法刚送走欧阳先生,六指就发作了。
  接生婆在门上挂起了一块大红布帘,除了下女阿彩,谁也不许进屋。六指在门帘里发出断断续续的呻吟,到后来就变成了声嘶力竭的哀嚎。阿彩端着木盆从屋里出来,往阴沟里倒水,倒出来的是殷红的一盆血水。阿法突然想起了小时候阿爸杀猪时的情景,便要一头冲进屋里——被守在门口的麦氏死死拉住。
  “哪个女人生孩子不是这样的?忍一忍,就过去了。血光之灾,你断不能进去。”
  麦氏让下人拿了香来点上,跪在丈夫的遗像前,颤颤地磕头跪拜。阿法在家里再也呆不下去了,便风也似的跑出了院门,跑到对过的路边,靠在一棵树身上坐了下来。坐了约小半个时辰,阿彩上气不接下气地从自家院门里跑出来,半天才扯出一句话:
  “是,男、男仔。”
  阿法站起来,只觉得天上生出了七七四十九个太阳,从路头望到路尾,地上找不见一片阴影。急急地往屋里走,腿软得几乎要跪倒在地上。跑到屋里,一眼看见了六指满脸是汗地歪在枕头上,唇上到处是青紫的牙印。身边的布包里露出一张脸,像是一只收漏在田里的番薯,满是褶皱伤疤霜痕。丑是丑,却丑得让人心软。阿法把包裹抱起来,小心,笨拙,像是举着一件轻轻一动就要碎裂的瓷器。
  孩子突然睁大了眼睛,奋力扭动着身子,惊天动地地哭了起来,震得房梁颤颤地抖,一屋都是抖落的灰尘。
  孩子是锦字辈。名字阿法几个月前就想过的。若生男,就叫锦睿。若生女,也跟锦字,叫锦绣。可是当阿法看到孩子脸上豆子一样滚落的泪珠时,突然就改了主意。
  “锦山,就叫锦山。”阿法对六指说。
  因为阿法想起了京城都察院门前那个泣血跪叩,高声呼喊“还我河山”的台籍举人。等到锦山长大,也许,大清的山河就不是今天这副衰样了。
  锦山满月的时候阿法启程回金山。阿法动身之前,带着六指和锦山去祭红毛和关氏。红毛的墓穴不再是空穴,如今埋了一把胡琴和一件旧衣裳。墓穴上的那个口子已经被封合。分离多年之后,红毛和关氏的魂,终于在一个多事的春天里草草地会合了。
  “将来只要锦山能给我烧香,你的坟头就不会断了香火。”阿法对着墓穴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第三章 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