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734阅读
  • 56回复

台城故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朋友靓女

发帖
10329
金钱
16386
经验值
2035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0-05-06

                                                                                                                                                          上帝打救让逝去人安静.一切盖棺论定.活着之人精彩..泻意就                                                        

离线liuailin
发帖
166
金钱
168
经验值
142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0-05-06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76届的同学就再这激情的口号声中毕业.同学们极级报名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我当时还因为没报名下乡回家哭过.现在想想.那火热激情的年代.让我们赶上这未班车.给我们的青春记下了最美的-笔.美!美!美美!
离线马蹄仔

发帖
473
金钱
559
经验值
406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0-05-07
liuailin: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76届的同学就再这激情的口号声中毕业.同学们极级报名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我当时还因为没报名下乡回家哭过.现在想想.那火热激情的年代.让我们赶上这未班车.给我们的青春记下了最美的-笔.美!美!美美!
看来现在你还有那么一股热情,冲!冲!冲啊!!
离线liuailin
发帖
166
金钱
168
经验值
142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0-05-07

下过乡.当过兵.终生无悔!

离线eva
发帖
11
金钱
13
经验值
13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0-05-07

琳姐,您好,我是阿媛,感谢你为我们找失散多年的朋友,期待你的好消息.

台山欢迎你随时回来,下次你回来记得给我打电话哦,我带你去吃猪肠粉和叉烧包

离线liuailin
发帖
166
金钱
168
经验值
142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0-05-07

阿媛:姐姐先谢谢你.同时感谢台山的同学沒有忘记我们.谢谢!!

离线羽绒山

发帖
10579
金钱
23514
经验值
1077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0-05-07

我是最后一名知青fficeffice" />

谁都不会忘记我们上高中的那个时期,正赶上邓小平第二次复出。他担当国务院副总理期间最关心的就是中国当时的教育改革,对那时候以政治挂帅、政治冲击一切的教育体系十分不满。他提出了改革这种不切实际的教学方式,恢复文革前以基础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教学模式。他的这些举动遭到了当时大权在握的四人帮的强烈反对和政治迫害,邓伯又被赶下了台。本可以在高中享受全日制学习文化课了,可还没来得及落实,就又回到了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半工半读制度里面。我们就是那个时期的担当者、见证人。

毕业前期,人民电影院和东风剧场都在热映一部叫做《决裂》的彩色故事片。这部电影告诉人们教育要面向广大工农兵群众,宣扬现有的教育革命成果与陈旧的复古的反动的教育制度彻底决裂,是同学们必看的一步教育片。影响最久远、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这样的:老教授手执教杆指着黑板在讲课,说到马尾巴功能的时候,农村青年江大年伏在窗外听讲,老教授发现了他并责问道,你有什么资格跑到这里来?江大年这才意识到自己冒失地闯到了大学课堂,当他要离开时被前来这里视察的省委书记拉住,举起了他的一只大手斩钉截铁地宣告:

大家看这只手!这双长满老茧的手就是听课的资格,也是入学的资格!

毕业前夕,班里召开上山下乡表决心大会,班主任叫我主持,嘱咐一定将会议开好。

开会那天我第一个走上讲台,手捧一张全开大红纸,上面写的全是豪言壮语。用了不到一分钟时间宣读完毕之后,随手把它挂在黑板前面的一条绳子上。我提示大家说,你们看《决裂》里的省委书记了吗?他代表了国家,说出了大学教学方向要面向广大的工农兵群众,指明凭劳动人民的两手老茧就有资格上大学!我们还犹豫什么?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番话煽动力极大,其他几名班干部黄敏华、刘敏端、马瑞龙等纷纷上台表决心。班委会成员全体出动,如法炮制出一个坚强的步调,一张巨大的红纸,一副稚嫩的笑脸,一段庄严的誓言,声音洪亮气宇轩昂。班主任叶老师为眼前的一幕惊喜万分,叫来了级组长李悦棠。他的到来助长了同学们的热情,几名向团组织靠拢的积极分子庄洁波、朱艳娟、刘瑞琪、李德星、刘宁江等人不由分说跳上讲台,撤下挂在绳子上我的那份决心书集体朗读,顿挫有力铿锵激扬。李悦棠级长激动不已,眼里噙满了泪花,他拍起了巴掌,叶老师引领全班同学站起来,击掌共鸣。雷鸣般的掌声将班会推上了高潮。

那天过后我就思考着毕业后到哪里去?去哪个农村?去哪个边疆?去哪个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个思考太漫长,长达三年,从1976年到1979年。

毕业后,黄敏华、李德星去了四九教育农场,这也许就是我们的农村。

庄洁波、刘瑞琪、朱艳娟等人也都下去了远离台城的山乡,这也许就是我们台山的边疆。

马瑞龙在台城跟老爸学起了牙医,这也许就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刘敏端去了美国自费留学,这也许就是那个祖国最需要她的地方。

……

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去向。我却坐在家里,办了一个留城证,担当起主妇的活计,承担着家庭里的第三产业,买菜做饭洗衣裳。这也许还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因为那时邓小平又翻了身,第三次复出的他没有马上抓教育,而第一个举措是裁军。裁军计划到1978年分三次每年一批。我的父辈们大多数都是些没有太高文化的老八路出身,是被裁的对象,但又不知是哪一年哪一批。他们等待,我们这些子弟们也跟着等待。他们不安定我们也没办法就业,一等就是几年。

那些日子像无头苍蝇没有去向,看到同学们又从农村回了城找到了工作,我心里憋痛慌。到了第三年的春天1979年,我终于实现了我表决心的那个愿望。回到了家乡北京农村插队落户,当了一名迟到的知青。那时候插队的大部分知青都纷纷回了城,一个生产大队只剩下一名知青,就是我。没受委屈,也没能好好劳动,算起来只出了四天工,还都是轻工,骑着驴子到田里送粪。照现在来讲,那纯粹就是到农场骑毛驴旅游,不但免费还挣到了工分。

我当知青记忆最深刻的是我的劳动工具——毛驴。

三个月后,全国就停止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在1976届,在台山一中,大概我是最后一名知青。

 

 

北京山区的驴子,它们的前辈们都是干到老,“退休后”慢慢死去,不受罪。它们的现在就没那么好采,农民不靠它们种地,不用它们驮粪,不用它们拉车,而是供人骑耍旅游,没等到老又要献身美食,结局凄惨。

著名的“河间驴肉”,是毛驴做出了自我牺牲培育出来的华北名优小吃。

近几年,农村家养毛驴数量剧减,寥寥可数,多数驴肉来源于肉驴饲养场。

 

 

离线76遊子

发帖
1593
金钱
51816
经验值
930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0-05-08
楼上的同学真势利,连三十多年前的堂上细节加上文字的描绘.让人佩服.多谢!
离线liuailin
发帖
166
金钱
168
经验值
142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0-05-08

母亲是儿女心中的太阳.母亲是儿女生活避风港湾.母亲给于儿女是纯洁,无私,不企求回报的爱!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此帖子已被 liuailin 在 2010-5-8 20:59:54 编辑过]

离线嘉琳

发帖
10416
金钱
313725
经验值
1628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0-05-09
[quote "羽绒山"]

我是最后一名知青fficeffice" />

谁都不会忘记我们上高中的那个时期,正赶上邓小平第二次复出。他担当国务院副总理期间最关心的就是中国当时的教育改革,对那时候以政治挂帅、政治冲击一切的教育体系十分不满。他提出了改革这种不切实际的教学方式,恢复文革前以基础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教学模式。他的这些举动遭到了当时大权在握的四人帮的强烈反对和政治迫害,邓伯又被赶下了台。本可以在高中享受全日制学习文化课了,可还没来得及落实,就又回到了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半工半读制度里面。我们就是那个时期的担当者、见证人。

毕业前期,人民电影院和东风剧场都在热映一部叫做《决裂》的彩色故事片。这部电影告诉人们教育要面向广大工农兵群众,宣扬现有的教育革命成果与陈旧的复古的反动的教育制度彻底决裂,是同学们必看的一步教育片。影响最久远、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这样的:老教授手执教杆指着黑板在讲课,说到马尾巴功能的时候,农村青年江大年伏在窗外听讲,老教授发现了他并责问道,你有什么资格跑到这里来?江大年这才意识到自己冒失地闯到了大学课堂,当他要离开时被前来这里视察的省委书记拉住,举起了他的一只大手斩钉截铁地宣告:

大家看这只手!这双长满老茧的手就是听课的资格,也是入学的资格!

毕业前夕,班里召开上山下乡表决心大会,班主任叫我主持,嘱咐一定将会议开好。

开会那天我第一个走上讲台,手捧一张全开大红纸,上面写的全是豪言壮语。用了不到一分钟时间宣读完毕之后,随手把它挂在黑板前面的一条绳子上。我提示大家说,你们看《决裂》里的省委书记了吗?他代表了国家,说出了大学教学方向要面向广大的工农兵群众,指明凭劳动人民的两手老茧就有资格上大学!我们还犹豫什么?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番话煽动力极大,其他几名班干部黄敏华、刘敏端、马瑞龙等纷纷上台表决心。班委会成员全体出动,如法炮制出一个坚强的步调,一张巨大的红纸,一副稚嫩的笑脸,一段庄严的誓言,声音洪亮气宇轩昂。班主任叶老师为眼前的一幕惊喜万分,叫来了级组长李悦棠。他的到来助长了同学们的热情,几名向团组织靠拢的积极分子庄洁波、朱艳娟、刘瑞琪、李德星、刘宁江等人不由分说跳上讲台,撤下挂在绳子上我的那份决心书集体朗读,顿挫有力铿锵激扬。李悦棠级长激动不已,眼里噙满了泪花,他拍起了巴掌,叶老师引领全班同学站起来,击掌共鸣。雷鸣般的掌声将班会推上了高潮。

那天过后我就思考着毕业后到哪里去?去哪个农村?去哪个边疆?去哪个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个思考太漫长,长达三年,从1976年到1979年。

毕业后,黄敏华、李德星去了四九教育农场,这也许就是我们的农村。

庄洁波、刘瑞琪、朱艳娟等人也都下去了远离台城的山乡,这也许就是我们台山的边疆。

马瑞龙在台城跟老爸学起了牙医,这也许就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刘敏端去了美国自费留学,这也许就是那个祖国最需要她的地方。

……

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去向。我却坐在家里,办了一个留城证,担当起主妇的活计,承担着家庭里的第三产业,买菜做饭洗衣裳。这也许还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因为那时邓小平又翻了身,第三次复出的他没有马上抓教育,而第一个举措是裁军。裁军计划到1978年分三次每年一批。我的父辈们大多数都是些没有太高文化的老八路出身,是被裁的对象,但又不知是哪一年哪一批。他们等待,我们这些子弟们也跟着等待。他们不安定我们也没办法就业,一等就是几年。

那些日子像无头苍蝇没有去向,看到同学们又从农村回了城找到了工作,我心里憋痛慌。到了第三年的春天1979年,我终于实现了我表决心的那个愿望。回到了家乡北京农村插队落户,当了一名迟到的知青。那时候插队的大部分知青都纷纷回了城,一个生产大队只剩下一名知青,就是我。没受委屈,也没能好好劳动,算起来只出了四天工,还都是轻工,骑着驴子到田里送粪。照现在来讲,那纯粹就是到农场骑毛驴旅游,不但免费还挣到了工分。

我当知青记忆最深刻的是我的劳动工具——毛驴。

三个月后,全国就停止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在1976届,在台山一中,大概我是最后一名知青。

 

   班长:我报到来了!沒见很久!班长您好啊! (什么时候可以再吃到班长亲手包的饺子)

 

离线嘉琳

发帖
10416
金钱
313725
经验值
1628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0-05-09
liuailin:

母亲是儿女心中的太阳.母亲是儿女生活避风港湾.母亲给于儿女是纯洁,无私,不企求回报的爱!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祝母亲节快乐!

[此帖子已被 嘉琳 在 2010-5-9 21:40:52 编辑过]

离线liuailin
发帖
166
金钱
168
经验值
142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0-05-09

嘉琳你班长昨天还包的饺子快座飞机来吃啊!

哈~哈~哈
离线liuailin
发帖
166
金钱
168
经验值
142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0-05-09
沉睡了一冬.急昐春天的到来.但今年的春天直到四月底才不急不燥.慢条斯文.悠悠晃晃地到来.春天.春天急盼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离线羽绒山

发帖
10579
金钱
23514
经验值
1077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0-05-09
昨天班长今日工兵明天慢慢升

    您好,嘉琳同学!

我终于在《34年又重逢》里找到了线索,不但知道了你是谁,还见到了很多熟面孔。多谢上传了我们的团支部、和我们的毕业照、还有那么多俊男靓女照。

    到《34年又重逢》里,我认识了那么些高级干部。他们的光临让我大开眼界,他们的参与让甲3班无上荣光。

    想吃饺子,回台城,来北京都可以。择时,我请你吃我包的饺子。

离线liuailin
发帖
166
金钱
168
经验值
142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0-05-10
梦境中的相思与孤独,转为今日徼动高兴.那是因为今天我又得到泳河同学的消息,真是无尽的思念灬灬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