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现在为什么丰衣足食了?
“四三方案”的一些情况
相信大家比较少知道四三方案,更不用说具体情况。我特意整理出这几篇文章,从多个方面描述这件事。 1972年,位于北京市月坛南街38号的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大楼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尤其是主任办公的二楼,全都是部长们在转悠。“冶金、铁道、机械工业、四机部、民航?反正各个部门,都在我们那边转悠,拿着个黑皮包。”回忆起40年前的热闹场面,顾秀莲现在都忍不住笑。让部长们围着转的,就是“四三方案”。 就是新中国首次从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和设备的“四三(即总价值为43亿美元)方案”。“四三方案”引进化纤、化肥项目的消息传开后,各部委一下子炸开了锅,天天到计委来,为本部门申请引进项目。冶金部第一个提出,进口一米七轧机。长期以来,钢铁一直是中国的重点行业,也是薄弱环节,稍稍好一点的板材都要依靠进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冶金部在50年代和60年代曾两次提出报告,要求在武钢建设一米七热轧、冷轧薄板轧机。这已是第三次提出。虽然引进一套设备要2亿美元,但国家每年进口钢材都要花费3亿美元。算一算这笔账,还是划算的。因此,计委表示了支持。1972年8月,国家计委呈送了《关于进口一米七连续式轧板机问题的报告》,获得批准。由此,引进工作从石化扩大到钢铁行业。其他部门也纷纷提出,要派团出国考察,开展引进工作。李先念积极支持,先后批准了几十批考察团出国。11月,国家计委提出了第三个报告——《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建议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并且提出,配备专职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这时,各考察团回来后,相继提出多个技术设备引进项目。周恩来感到很零碎,同时认为,既然有这么好的机遇,事情就应该做大一点,所以指示国务院业务组和国家计委,把这些项目合并起来,“要准备采取更大规模的引进方案”。1973年1月,计委提交了综合性的第四个报告,即《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报告写道:“我国的对外关系迅速发展,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想孤立我们,反而孤立了他们自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急于找产品市场资金出路。积极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不仅有利于配合国际政治斗争,而且有利于加速国内经济建设。”这一总体方案,计划引进技术项目26个,共需资金43亿美元,所以被称为“四三方案”(这一方案后来经过追加,总投资为51.8亿美元)。二月初,周恩来、毛泽东先后批准了这一方案。“四三方案”引进的26个大型项目于1982年前陆续建成。“四大化纤”1982年全部投产后,中国从1984年起,宣布取消长达30年的布票。43亿美元从哪里来引进所需外汇,大部分来源于外贸收入。1970 年,全国出口总额为22.6亿美元,1973年达到58.2亿美元。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产品主要有两类,一是土特产,二是手工业品。 [ 此帖被河山在2013-03-02 06: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