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911阅读
  • 26回复

舞台人生(图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玲珑姑娘
 

发帖
6943
金钱
15324
经验值
592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7-10

 

晕,今天在整理粤剧文化这个题材的时候,发现很多东西都渐渐离我们

 

(或年轻)一辈而去。。。。。

 

fficeffice" /> 

去年,返家乡过节,看到村口搭了戏台,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于是乎,逼埋人群一看,乖乖,有大戏看哪!即刻飞身回家担了张木板凳仔,

 

吾理三七廿十一,霸返个头等位。

 

开锣咯!阿公阿婆看到流口水,如痴如醉。

 

舞台人生, 人生舞台,台上、台下,一样精采!

 

 

很多上了六、七十岁的广东人都喜欢看粤剧。大概是他(她)们小时候记忆里,

 

只要有大场面的时候才能看到大戏(粤剧)。

 

不过,印象中,看大戏似乎是我们祖母那代人的事了。

 

 

如今在我们台山、台城有很多地方自发组织戏团,自拉自弹,自唱自娱自乐。。。

 

还相互客串表演等等。。。。。

 

 

台山新凤鸣剧社,就是一个民间戏剧票友自发组织的剧社,

 

多年前在以旅美华侨余昌伯伯的大力支持下,一班有专业水准班子组建了今日的剧社。

 

 

新出炉的社长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冯宝珠">冯宝珠ersonName>女士、夫婿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邓发">邓号权ersonName>先生,多年来一直负责剧社演出事务,

 

出钱又出力, 为发扬粤剧文化不遗余力,为台山戏迷们义演,带给大家欢欣鼓舞。

 

 

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

 

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乐师们专注研究剧中曲子)

 

粤剧在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的名称,虽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但其源流却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

 

 

建国前的三十年间,粤剧基本上分为省港大班过山班(或称落乡班)两大派系。

 

 

首任粤剧八和会馆会首的邝新华,不但是同治中兴的代表,也是著名的文武老生,

 

演过《苏武牧羊》、《太白和番》、《李密陈情》等名剧。

 

 

 

(花旦黄少娥、文武生陈国照)

 

 

 

[此帖子已被 玲珑姑娘 在 2008-7-10 3:23:47 编辑过]

小图 | 大图 图片

  • 舞台人生(图文)|相片上传
  • 舞台人生(图文)|相片上传
  • 舞台人生(图文)|相片上传
  • 舞台人生(图文)|相片上传
  • 舞台人生(图文)|相片上传
  • 舞台人生(图文)|相片上传
  • 舞台人生(图文)|相片上传
  • 舞台人生(图文)|相片上传
  • 舞台人生(图文)|相片上传
  • 舞台人生(图文)|相片上传
  • 舞台人生(图文)|相片上传
  • 舞台人生(图文)|相片上传
分享到
离线玲珑姑娘

发帖
6943
金钱
15324
经验值
59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07-10

 

新编的历史题材和现代题材剧目中,影响我们这一代人较大的,有《搜书院》、

 

《十五贯》、《帝女花》、《醉打金枝》。

 

相信我们这代人,印象最深的是《柳毅传书》、《宝莲灯》。

 

fficeffice" />

 

原来,粤剧的起源于中国民间齐言民歌的兴起,最早可上溯先秦的《诗经》,

 

但这是中国全部板式变化体戏曲如京剧、粤剧,以及诗赞类戏曲如上海越剧、黄梅调的共同起源。

 

 

粤剧有很多剧目是由元朝杂剧流传下来的,甚至某些粤剧的传统戏码

 

例如《西厢记)、《窦娥冤》、《踏雪寻梅》、《倩女离魂》、《赵氏孤儿》等。

 

 

根据《粤剧史》,广东出现一个女花旦,名叫张乔,南海人,是一名青衣(戏子)

 

原籍苏州的她出生于广东,因为她母亲是苏州昆腔戏子的缘故被记载为昆腔班女戏子。

 

 

虽然广东人受了外来的薰陶而开始学习演戏,但是在成化年间,学戏仍未被保守人士所接受,

 

后来渐渐才出现组成本地人为主体的戏班,并过渡到本地人为全体的戏班。

 

 

未有八和,先有琼花在戏行中是无人不懂的。

 

 

 

 

离线李医生

发帖
3345
金钱
4766
经验值
262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8-07-10
戏剧人生,图文均好!学习了!
离线玲珑姑娘

发帖
6943
金钱
15324
经验值
592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8-07-10

 

现在,年轻的朋友学这个的凤毛麟角了,连欣赏的朋友、同学都少之又少,

 

一般嘛不容易接受 --- 玲珑姑娘临老才去学唱戏,又何况是表扬呢?

fficeffice" /> 

Hahahaha....

 

 

我是学着唱唱闹着玩的,没什么水平可言,学唱戏这行不是一天二天的事,

 

其实,我更喜欢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在辛亥革命前后,一些粤剧老倌包括金山炳、朱次伯等人开始对粤剧进行革新运动。

 

原因是光绪三十年(1905年),广州继道光三十年(1850年)第一间戏曲戏园出现后,

 

次兴建戏院,并称之为戏院

 

离线玲珑姑娘

发帖
6943
金钱
15324
经验值
592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7-10

 

 

其实据历史资料记载,1925年广州有40多班大型粤剧戏班,当中每一班的人数可以多fficeffice" />

150多人。广州出现海珠乐善太平宝华民乐河南十所大戏剧场。

 

 

据不完全的统计,那个时期活动于穗、港、澳的专业和艺人兼任的

 

编剧家有100多人,新编剧目高达四五千个。可说是粤剧的黄金时代

 

 

(文武生朱金思师父、花旦陈玉霞女士及他们的女儿)

 

 

[此帖子已被 玲珑姑娘 在 2008-7-13 13:17:24 编辑过]

离线玲珑姑娘

发帖
6943
金钱
15324
经验值
5928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7-10

五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积极挖掘优秀剧码、继承粤

fficeffice" /> 

剧传统,在艺术上培养了一批新艺人。

 

查证,1958年,广东粤剧院才正式成立。

 

 

并创立广东粤剧学校和广东粤剧学校湛江分校。在粤剧历史上,

 

是第一次有了培养接班人的综合性专业学校。

 

 

五十年代末,当时红伶芳艳芬因结婚而退下来,薛觉先、马师曾、红线女又离开香港去南洋,

 

连红透半边天的新马师曾都不大热衷于演出。

 

 

 

后来麦炳荣和凤凰女组织班霸大龙凤剧团

 

谭兰卿加入,并由林家声担当小生,演出很多著名剧目《百战荣归迎彩凤》、

 

《刁蛮元帅莽将军》、《彩凤荣华双拜相》、《凤阁恩仇未了情》等。 

 

 

不久,陈好逑与林家声另立新班大龙凤剧团。及后新的剧团纷纷迭起,

 

包括何非凡的非凡响剧团、林家声的庆新声剧团.....

 

 

文化大革命期间,粤剧备受摧残,很多曲谱几乎付之一炬,被抄家的艺人多不胜数,

 

很多艺人纷纷逃亡到香港及澳门,而全个中国只有样板戏才可以演出。

 

1976后,粤剧才能够重生。

 

 

 

离线玲珑姑娘

发帖
6943
金钱
15324
经验值
5928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7-10

 

近年来,现代粤剧开始受到外国人欢迎,粤剧海外名伶对外推广,

 

以英语为表演语言的英语粤剧应运而生。

 

我发觉,行内演员为了改良粤剧,开始考究戏服、道具及布景的色彩。

 

 

在光之谷的帖子里提到的《清宫遗恨》中,“光绪帝”的真实身份是银行职员,

 

“李鸿章”是个电脑专家,而“李莲英”则是一个生物学博士。

 

那个八国联军头目瓦德斯由一个在新加坡教英语的法国人扮演,这还是他第一次

 

登台演瓦德斯这个角色,他在《清宫遗恨》中则演一个俄罗斯军队头目。

Unbelievable(不可思议)!”高大魁梧、金发碧眼的法国男人Fransois,

一直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参与《清宫遗恨》的演出。

“一个法国人,在传统粤剧里,扮演一个一百多年前侵略中国的德国人。”

更有不少同学问我,您以前喜欢粤剧吗?我说:不!

不过,我是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它。

艺术,从来不强迫你去学,也不强迫你去赏。

如果艺术到了强迫,我想它也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最后,不得不提大家比较熟悉的粤剧表演艺术家 --- 红线女,她原名邝健廉,开平人

我在温哥华跟她有一面之缘,她说从小跟随舅母学习粤剧,改艺名小燕红,

15岁加入马师曾剧团,当时在两广地区走埠演戏,崭露头角。

后来著名小生靓少凤为她改艺名为红线女。抗战胜利后,她在香港学了京剧三年,

同时学声乐,并吸收电影的表现手法,1947年至1956年她一边演粤剧,

一边拍电影,在HK主演了七十多部故事片,演绎了许多有深度的角色。

1955年自香港来到广州,加入广东省粤剧团,后来又创建了广州红豆粤剧团。

其实在国内很多剧,也像粤剧艺术一样,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困境。

 

不过,目前要想每天可以听到高水平的粤剧演出,在台城人民广场新凤鸣剧社可以做到,

 

而且全部免费观赏。我村三叔婆返唐山,还邀请新凤鸣剧社去乡下开锣,

 

全村上下老老少少全都涌到祠堂去凑热闹了,真是皆大欢喜!

 

fficeffice" />

 

三更半夜的,一路写,我个脑袋开了小差:

 

文化大革命,大跃进,打倒四人帮,开放改革,全球都市化。。。。。。

 

最后,地球村里,粤剧文化正在消失。。。我们快没有地方文化了。

 

其实,粤剧不仅是向海内外推广中国戏曲文化的一种方式,

 

也是光大粤剧的一种,希望大家齐齐来支持!

 

多谢台山新凤鸣剧社社长及各位仝人!多谢您们!多谢大家!

 

(全文完)

 


 

 

(部分照片由自在提供,多谢!)

 

[此帖子已被 玲珑姑娘 在 2008-7-10 8:12:54 编辑过]

离线shaowen

发帖
1583
金钱
47515
经验值
993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7-10
玲瓏姑娘:你好嘢。一口氣寫咗咁多嘢和上傳相片。多謝!
講到該時真是毛人去學粵劇,有粵劇看造做請人去看也數
到几個。全球數碼化、DVD  、電視等視聽效果必真,這樣
下去粵劇文化會消失嗎?

這相從政府网中搜尋出來


离线BigPaul

发帖
3368
金钱
3925
经验值
3096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7-10

滴嘟滴嘟滴嘟河....褨铛!褨铛!褨褨铛!

玲珑加油!

离线波板糖
发帖
791
金钱
821
经验值
821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07-10

 

 

上面那人是谁呀?怎么那么面熟?

 


发帖
10422
金钱
27623
经验值
5354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07-10
这位是粵剧界大花旦,久闻大名,听说下个月到三藩市演岀,希望有机会能欣赏她的丰釆.

[此帖子已被 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 2008-7-10 10:41:16 编辑过]

离线侦察兵

发帖
1598
金钱
1877
经验值
1425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07-10

 

 

fficeffice" />

         广州继道光三十年(1850年)第一间戏曲戏园出现后,

 

     再次兴建戏院,并称之为戏院

 

 

 

  玲珑姑娘你好:

 

    欣赏你有关粤剧发展史的图文报道,你说对了,广州东山区在道光三十年,由姓史的商人始创第一间戏园,名为"庆春园",门口的楹联是:

              

           东山丝竹,

           南海衣冠.

 

 

离线SYP

发帖
8081
金钱
8556
经验值
3475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07-10

玲珑姑娘真是名不虚传的"玲珑姑娘"!一口气慨述了粤剧兴衰史,还以身试范、图文并进,宣扬家乡的文化遗产!好!好!好!

我也喜欢睇粤剧、听粤曲.在DC也有民间音乐社,以前我经常到"升平音乐社"听两个钟,那里未影有相片,只是铲了两张曲谱,呆吾识睇,但是呆好中意听!

[此帖子已被 SYP 在 2008-7-10 12:25:21 编辑过]

离线俏之连

发帖
13163
金钱
17436
经验值
9422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07-10
      我对粤曲完全不懂,现在见到玲珑姑娘哪么认真拜师学艺,好似有感。
离线蔚蓝

发帖
13608
金钱
13207
经验值
50303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07-10
哼一下南音长板面起序,又几熟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