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779阅读
  • 15回复

荒田丰收——刘荒田散文欣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9-21

刘荒田,原名刘毓华,广东台山人,是台山一中老三届的学长,据说当年读书的老师称他为“刘天才”,可见他上高中时已经是一位语文程度很高的学生。书中大多数的故事都是以北美移民生活,以及回忆当年文革时期的故事为背景,读来倍感亲切。现选登以下散文,供网友欣赏。

[转载]旅美台山作家作品欣赏之一:上茶楼

[转载]旅美台山作家作品欣赏之二:勤劳

[转载]旅美台山作家作品欣赏之三: 散文: 漂 泊 原 乡

[转载]旅美台山作家作品欣赏之四: 散文:在“养家银”的两端

[转载]旅美台山作家作品欣赏之五:江 天 俯 仰 独 扶 犁

[转载]旅美台山作家作品欣赏之六:唐人街的女乡亲

[转载]旅美台山作家作品欣赏之七:唐人街的女乡亲-又见“芸娘”

[转载]旅美台山作家作品欣赏之八:散文两篇

[转载]旅美台山作家作品欣赏之九:父亲的“家”

[转载]旅美台山作家作品欣赏之十:散文两篇

[转载]旅美台山作家作品欣赏之十一:叩 问 篝 火

[转载]旅美台山作家作品欣赏之十二:赌 场 外 的 塘 子

[转载]旅美台山作家作品欣赏之十三:童 年 杂 忆

 

【荒田丰收】

 ——《刘荒田美国笔记》推出
 
 
   刘荒田是美国华文文坛公认的散文名家,他创作力旺盛,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他在旧金山生活了近三十年,数十年来出版著作二十余种,仅在国内就出版散文集十五部,作品还屡入国内的散文年编和多种选本及畅销书榜。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刘荒田美国笔记》是从他的全部著作中严格筛选出来的精华,也是他在国内出版的第16部散文随笔集。
       刘荒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移民美国,近三十年去国流迁,不但没有消融他的汉字情结,反而让他拥有独特的视角,在自由的、独立的空间里思考和写作,他的文字更纯粹,更体现真诚和善良。《刘荒田美国笔记》收录了作者四十多篇新作力作,篇幅长短不一,内容贯穿大千世界,堪称"装着华洋杂处的众生万相"。所谓文化差异,东西方观念碰撞,移民的同化异化等话题,于他而言,既不是观光客的走马观花,也不是新移民的单向乡愁,而是厚实的生命体验和深沉的人生思考。长篇散文《两个男人的战争》,从他移民美国的第二个年头,在西餐馆当练习生写起,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之久。在异国谋生的征途上,作者优雅地享受着友情的温暖和磨难,也承受着夹缝中的冲突,以及游离于磨难边沿的种种感慨,堪称东西文化冲突的史诗性纪实。《华尔特的"破折号"》、《死亡假面》,剖析不同价值理念孕育出来的不同生活方式,理解中寄寓臧否,评判时不失宽厚。
      刘荒田的散文纷纭多彩,酸甜苦辣。作为一位底层经验丰富的作家,刘荒田描绘的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世俗,斑斑陆陆,五色俱全。他在旧金山一住近三十年,那里的海风、堤岸、起伏的街道、店铺、邻里、同事,五花八门的热闹、风情,如家事般熟悉,他下笔取材也以旧金山为多。他的散文如一幅海外生活的风俗画卷,喜怒哀乐,柴米油盐,数百个人物栩栩如生。他写了黑人华尔特、酒保吉米、领班荷西、侍者班尼,还写了外号"鸡婆凤"祖母、现代"芸娘"陈伯母、父亲和唐人街的女乡亲……在刘荒田笔下,不仅有他的亲人和朋友,也有同事和萍水相逢的他乡之客;有故乡的旧识,也有异国的新交;甚至还有纯粹即兴观察的对象,如《第一夫人来演讲》中的希拉里Ÿ克林顿。一次某种场合的会面,一次街头的邂逅,一次早茶时的闲谈,刘荒田都能从中找到一条直指人心的路径,窥见在那些微笑的、得意的、沧桑的、平静的面孔背后的酸甜苦辣。几十年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表现出来,宛如电影中一组组精心构织的画面,将人引入到叙事的情境中去,具有令人难以抗拒的情感说服力。
《刘荒田美国笔记》分为"人情篇"、"乡情篇"和"亲情篇"三辑,他文章的魅力就在于对"情"这一千古命题的解读。他笔下没有奇情,却有常人难以升华,更难以曲尽其意蕴的人生况味。《面对父亲》、《"金山箱"》等篇读来令人唏嘘,仿佛观看一场酣畅淋漓的情感大戏。他写情并非引吭高歌式的,而是将之润化于细节,层层铺垫,似蜻蜓点水,淡泊、平和中潜伏的却是深不可测的挚爱,人与人之间难以割舍的依恋。这种对生活的暖思考,对人性的善揭示,对亲情的真体味,使人品读之中永远不对人生失望,在诸多悲苦之后获得温馨的慰藉。
      刘荒田散文最引人入胜处,还在于无处不在的温厚幽默和轻快调侃。《2003新历除夕的填空式书写》、《在员工食堂邂逅诗人》、《下城,带骨刺的漫游》等篇,篇幅长却并不枯燥,平和的调侃,超脱的自嘲,幽默渗透在每字每句中,化成他的写作底色,让人在发笑时深刻体会到一种看穿世事又慈悲为怀的心境。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陈瑞琳说他,"其机智,不让于林语堂;其风趣,不让于周作人;其讽刺与自嘲,颇得鲁迅遗韵;其娴雅,有梁实秋之风"。在创作手法上,融合诗的张力,小说的情节,杂文的嘲讽,使刘荒田散文在细腻缓慢的叙事行文中游刃出浑然天成的境界。
漫长岁月的经历与情怀,出以幽默和诚恳的笔触,使读者触摸到一颗久经西洋风雨的中国心,明白中西文化如何冲撞,华洋心理怎样融合,更能全方位地了解美国社会,透彻地理解美国人。散文大家王鼎钧是这样评价刘荒田的:"他把这个现代大都会(旧金山)的无常'定格',把许多小人物上升到台面,他对客居地付出的爱心和耐心如此之多,他使旧金山不仅在中国移民史上名称响亮,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意义。这年代,旧金山收了这么一个移民,应该已经'值回票价',旧金山什么地方应该有他一座铜像。"
《刘荒田美国笔记》出版后,大批读者及刘荒田的 "粉丝"争相一睹为快,海内外十几位著名文学评论家纷纷撰文推荐,《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澳门日报》副刊、《欧洲时报》、《星岛日报》、《大洋时报》、《光明日报》副刊、《文艺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今晚报》副刊、《羊城晚报》华人版、《贵州日报》、《信息时报》、香港《华人》杂志、《老年文学》杂志、中国新闻社《华人时刊》、新浪网北美书味频道、中华文苑网、中国侨网、新浪网读书频道、新华网读书频道、中国作家网、中国台湾网等三十多家海内外报刊和网络媒体都刊登或转载了有关的评论推介文章。
 
作者简介:
刘荒田,男,1948年出生于广东台山,早年当知青,在乡村教书,还当过公务员。1980年移居美国,创作生涯始于新诗,近十年来钟情散文随笔,一发不可收,集海外20余年人生体验,写新旧移民生存沧桑。现任旧金山"美国华人文艺界协会"会长,《美华文学》杂志执行主编。
 
出版作品:
【诗集】北美洲的天空(1988年)、异国的粽子(1992年)、旧金山抒情(1994年)、唐人街的地理(1995年)。
【散文随笔集】唐人街的桃花(1996年)、唐人街的婚宴(1996年)、旧金山浮生(1997年)、纽约闻笛(1998年)、纽约的魅力(1999年)、旧金山小品(1999年)、"假洋鬼子"的悲欢歌哭(2001年)、"假洋鬼子"的想入非非(2001年)、"假洋鬼子"的东张西望(2001年)、美国世故(2001年)、"仿真洋鬼子"的胡思乱想(2002年)、星条旗下的日常生活(2002年)、中年对海(2003年)、听雨密西西比(2005年)、旧金山浮世绘(2008年)、《刘荒田美国笔记》(2008年)。
 
推荐辞:
刘荒田长年居住旧金山,他下笔取材也以旧金山为多,他把这个现代大都会的无常"定格",把许多小人物上升到台面,他对客居地付出的爱心和耐心如此之多,他使旧金山不仅在中国移民史上名称响亮,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意义。这年代,旧金山收了这么一个移民,应该已经"值回票价",旧金山什么地方应该有他一座铜像。
                  ——王鼎钧随笔《荒田丰收》
 
该著作不同于时下盛行的取材于书本的文化散文,以其在美国生活及返乡探亲的生活为底本,描写诸多凡人小事,把底层民众摆在应有的位置上,和他们的思想感情脉脉相系——这就不小也不凡,属于另一层次的文化散文。
                          ——刘强《另一层次的文化散文》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虽然已经打开国门,但是,多数读者对于中国移民群落的生存状态和美国深层民间社会仍然充满神秘感,渴望了解,又囿于时空的阻隔,难以取得剑及履及的体验。《刘荒田美国笔记》在不同层面上描绘出一个活生生的深层美国,刻划那块新大陆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个意义上,这部新著是美文,也是诗化了的社会纪实作品。
——杨传珍《眼力 定力 笔力》
 
刘荒田的散文,无论写景写人、篇幅长短,感情色彩极浓的比喻和细节形象的高度吻合,无不为文字平添着魅力,其效果远非"身临其境"这个苍白的形容词能够说得清楚。那种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生命本身对世界的微妙感受,只有对生命的分分秒秒都寄予了厚爱的人,才能将它的色彩和声音还原得如此完整和逼真。
——冷慰怀《隔海相望的中国风筝》
 
他的底层体验加上自嘲的谐趣,教人想起狄更斯;他所刻划的众多华洋小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教人想起写"人间喜剧"巴尔扎克。
——文刀《刘荒田的第20本书》
 
有一种作家,其文章融合了东西方的智慧,渗透着古今文化底蕴,读来让人觉得是在与智者交流,亲切、宽容、开朗而友善。这样的作家不多,刘荒田便是一位。刘荒田旅居美国20多年,始终在用中国眼、方块字,生动有趣地解读美国的风土人情,描述异域的华洋人等的生活。他展示的工笔式异乡市井图,常让人眼界顿开,怦然心动。
——阿笑《美国塘子的中国蝌蚪》
 
作家之难,不在于写,而在于观和思,有孕乃生。荒田的勤,不仅在写,他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乘车、买菜、聚会、闲聊,做工------他莫不在观察、琢磨,我想他梦中也会漂浮许多人物和故事。
——天浩《荒田和他的散文》

[此帖子已被 远游客 在 2009-9-2 9:56:24 编辑过]

分享到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09-21

根之茂者其实遂fficeffice" />

                                                         ——散文集《刘荒田美国笔记》读后

                                                                                         

      也许是个人的偏见,我总觉得,和小说相比,诗和散文是更主观的文体。主观和客观,这里都是相对而言。因为所有文学作品都是个人的产物,甚至那些出自一人之手的浩瀚的历史著作,也浸透了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诗,不管怎么演变,抒情始终是最本质的。而散文,无论抒情、叙事、描写和议论,总是围绕着身边——步履之所至、耳目之所及、心思之所止。当然,散文的范围太宽泛了,中学生的作文是散文,书信日记是散文,题跋序赠和回忆录是散文,博客和网上的帖子,也有很多可以算作散文。从学术著作、新闻报导及评论,甚至从一些广告、公文和法官的判词中,我们也能找到很不错的散文。所以,这里要说的,大致还是就严格意义的散文而言。中国古代诗文并称,诗言志不仅说的是诗,也是文。不过文究竟比诗随便些,很多文体是实用的,既然实用,有人就认为可以拿来载道。载道是很政治化的,我们不能说它不好,但常常被滥用也是事实,因此更常常被误读。文学史上一路看下来,载道一派似乎算不得主流,其原因,就在这两个常常。文,还是言志的多。
     
因为主观,散文亲切,容易接近。抒情和深思,散文可以向诗靠拢;描写和叙事,散文可以向小说靠拢。靠拢诗的散文多见,因为很多诗人都转而写散文了。靠拢小说的散文少见,因为小说家只肯用剩余的材料来写散文。材料有来自经验和观察的,有来自阅读和想象的。前者对于小说家,关系可能更近一些。人一生的经验有限,观察尤其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禀赋。我们身边人潮奔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故事,都可以写成一本书。问题是,我们是否拥有那双专注的眼睛,以及穿透人心的力量。
       
这是我读罢散文集《刘荒田美国笔记》,零零碎碎地想到的。刘荒田的散文再一次使我觉得,文体的区分其实意义有限。《美国笔记》中写人物的篇章,如《华尔特的破折号》和《死亡假面》,几于小说无异。尤其是《死亡假面》,就一家宾馆的宴会部经理荷西的自杀,层层剥茧,探究、分析其死因,宛如传统的侦探小说,结构严密,逻辑分明。随着内情的逐步揭开,一步步深入人物内心。当我们心中的悬念相续解开,我们也就进入了荷西的世界,看到了他的奋斗、挣扎和欲望。这里不涉及道德评判,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充足的理由。在荒田笔下,不仅有他的亲人和朋友,也有同事和萍水相逢的他乡之客;有故乡的旧识,也有异国的新交;甚至还有纯粹即兴观察的对象,如《第一夫人来演讲》中的希拉里·克林顿。写亲人,写朋友,荒田一往情深,几十年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表现出来,宛如电影中一组组精心构织的画面,引人到叙事的情境中去,那种情感的说服力令人难以抗拒。一方面,荒田笔下的情节细腻鲜活到如同慢镜头,无穷无尽地展开,那理应给人冗长缓慢的感觉,然而另一方面,无穷无尽的细节接踵而来,使人目不暇接,在无形中造成一个强烈的节奏,产生迅疾的印象。细,却丝毫不拖沓。除了细节本身的魅力,那就是作者叙事行文的功夫:看似平常却苦心经营的结构,流畅的语言,无处不在的幽默,以及从头到尾始终贯穿、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作者的态度:同情、理解和善意的婉讽。
       
写到亲人和朋友,我有类似的经验。我们熟悉那些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他们的存在使我们充实,他们的离去使我们有所损伤。我们心中存了太多有关他们的东西,包括情感。我们只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就是了。荒田文章老更成,这对于他不是难题。我诧异而且不能不佩服的是荒田对身边那些我们很可能视而不见的外界人物的刻划。一次某种场合的会面,一次街头的邂逅,一次早茶时的闲谈,都能让荒田找到一条直指人心的路径,窥见在那些微笑的、得意的、沧桑的、平静的面孔背后的酸甜苦辣。
      
不仅是敏锐的眼光,也不仅是善于倾听的耳朵。这里有专注,也有用情。在《第一夫人来演讲》里,第一夫人出场的时候,文章已经嘎然而止。那么,前面写的是谁?是希拉里的“个子袖珍得出奇,嘴巴巧得过分”的白人女助理,生着一张“来不及长胡子的脸”的小伙子安迪,是“在两三个手下簇拥下高视阔步进来”,“雷厉风行地召集众侍者”,说明午宴程序的第一夫人的贴身侍从,还有忙得“气急败坏”的餐饮部主任和“神色凝重庄严”的本地警察。男助理的蛮横和女助理的挑剔,在尽职干练的旗号下,还有别的意思吗?文章結尾,旁观的小人物忽然议论起第一夫人的腿粗,說那双腿不宜着裙而只合穿长裤。这样的闲笔又是想表达什么?很多人赞赏希拉里的才华,但荒田显然有他的看法。 侧写能写出这样的效果,木华作《海赋》时的何不从上下四方写起,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自中国开放到如今,忽忽三十年,移民留学生遍布全世界,移民文学已成大题目。按照文学应当反映现实生活这个含原教旨主义味道的说法,那些猎奇的、自吹自夸的、浮光掠影的、刻意营造异国情调的、大事小事非要向爱国、文化冲突和个人奋斗上靠的、以及照着西方人口味一味献媚的作品,究竟写出了多少海外中国人生活的真情实景呢?我们不能断言散文无丝毫的虚构成分,但刘荒田的散文不是志怪和传奇,在形式的考究背后,是叙事的朴素和态度的真诚。刘荒田的十几本散文集,作为一个整体,在对普通(包括底层的)美国华人的生活的描述和表现上,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用力之勤,很少人可与之相比。我没有去过旧金山,但因了荒田的书,旧金山的唐人街在我这里留下了鲜明的形象。而纽约的唐人街,我想象中的居民的生活,也和荒田书中所写差不多。

      
早年的周作人,在文章中不只一次说过,他最喜欢的一种文学态度,便是庄子的嘉孺子而哀妇人,也就是说,著作者对于整个人类和世界,必得抱一种悲悯的态度,不仅仅是同情而已。具备了这种态度,愿意了解他人,进而理解他人,对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于是下笔时无不带着感情,无不有分寸。我们说主观,意义正在这里。没有这样的主观,也就做不到客观。没有这样一“嘉”一“哀”的态度,把戏耍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200864日于纽约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8-09-21

荒田豐收                                                                 fficeffice" />

 

-王鼎鈞 

 

我們願意記住每一個人的名字,但是只有少數人的名字可以過目不忘,例如劉荒田。荒年下的只有田地,沉痛如讀國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我想像這人是個瘦子。

九十年代,劉先生的散文產量很大,有中文刊物的地方就有劉荒田,據估計他寫了四百萬字。他喜歡描述身邊的華洋人員,言之有物,呼之欲出,頗似自由體的短篇小說。他重細部描寫,表現了對美國社會廣泛的興趣,銳利的觀察,嫻熟的寫實能力。在這裡我得引用傳珍教授的話作為重要的補充:劉荒田的散文並非社會調查而是嚴格意義上的美文

          一平先生在劉荒田和他的金山箱一文中,慨歎美華散文中的虛浮之風,到處是傳奇式的灰姑娘,絕對沒有賣火柴的女孩。我涉獵所及,多少作家總忘不了寫他開甚麼年份的車,叫甚麼牌子的酒,吃了多麼名貴的海鮮。這些當然也是文學素材,問題是,這酒這車這海鮮在這篇作品裡的意義為何?作用為何?它和其他素材如何結為有機體形成深層結構?細部和全體共生,他們沒顧到。劉荒田雖然認識多少名車,經手多少名酒,他在創作時割捨了浮華,在這方面他好比是華人散文中的巴爾札克,我想像他跟巴爾札克一樣,也是胖子。

後來有緣得見其人,哈!原來不胖也不瘦,是個模樣英俊的中年秀才,眼睛並不特別大,但心眼明亮,手掌的肉並不多,但是有溫度。也是文革過來人,待人接物好像還保留了三分上山下海的豪氣,談起話來總是稱道朋友的長處,也總是說得很中肯。他在坦率的肉皮囊裡裝著華洋雜處的眾生萬相,對古人來者的深層探索。他已出版詩集四種,散文十五種,年荒田猶在,荒田終於豐收,我想起拍成的電影,郝思嘉站在田裡捧起紅土,我還有泥土,只要還有泥土!那一個拉鏡頭非常漂亮。

          劉荒田長年居住舊金山,他下筆取材也以舊金山為多,他把這個現代大都會的無常定格,把許多小人物上昇到檯面,他對客居地付出的愛心和耐心如此之多,他使舊金山不僅在中國移民史上名稱響亮,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重要的意義。這年代,舊金山收了這麼一個移民,應該已經值回票價,舊金山甚麼地方應該有他一座銅像。

據聞紐約、舊金山這樣的都市,都非常注意世界各國的畫家怎樣畫它,官方年年作出紀錄,卻對世界各國的文學家怎樣寫它漫不經心。巴黎人以巴爾札克為榮,舊金山市政府對劉荒田知道多少?聽說劉荒田浩然有歸志,在他的生涯規畫中,有一天要提着“金山箱回廣東佛山。我們預料他會像寫舊金山一樣寫佛山,他使佛山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也有重要的意義,佛山人與他們的這位鄉賢血肉相連,他的銅像勢必要座落在佛山了

                      20077

(作者王鼎钧先生,1925年生,祖籍山东,现居美国纽约,著作等身,名列“台湾散文八大家”之首的大师级作家)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8-09-21

fficeffice" />

刘荒田的第20本书

 

喜读《刘荒田美国笔记》

文刀

 

26万字,刚刚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读着《刘荒田美国笔记》,我就知道,这是这位五邑籍旅美作家在国内出版的第20本书。这个数字不会错,单江门一地,刘荒田的作品便拥有一大群忠实读者:干公安的,搞文艺的,当小老板的,五邑大学的教师,更有退休、离休的公务员,闲居在家的家庭妇女,他的粉丝遍及工农兵学商各界。有喜欢他原汁原味的,有喜欢他入情入理的,有喜欢他真语真言的-刘荒田先前出版的诗歌集、杂文集、散文随笔集,这些人本本均有收藏。有时买不到,还到购书中心委托搜索,办理预订。这些粉丝平时有联系,谁在报纸杂志上读到刘荒田的新作便互相转告,先睹为快。我还注意到,前些年,刘荒田的新书在江门的购书中心上架没几天,便告售罄。好几次我又是遗憾又是骄傲地对着书架的空档,想起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的话:好书要到印数不过一万的书里去找。这些情况,远在美国的刘荒田可能不会知道。其实,等着读他的新著的人,蓬江之畔就有偌大的一群。

好在,喜冷不喜热的荒田产量不低,九十年代写了四百万字,每年几乎都有一本、乃至两本面世。如今已是20本!关于他的成就,如果我们用天道酬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诠释,显然不够;说他的作品,是世相的写生,心血的结晶,也嫌不到位;把无所不在的生活,发酵为无处不在的艺术,把日子当作文学,话是这么说了,然而,没有在中西两个社会的多年历练,没有在东西两种文化的长期浸淫,没有学养和洞察力,没有深刻的悟性,任谁也难以做到。

美国资深文艺评论家戈云对刘荒田的评价是:未必可称为旷世,却可肯定是奇才,奇在他从一个文革革命小将,知青、民办教师、县衙门小文书,到32岁拖儿带女到美国,为了养家糊口在草根阶层打滚,却又不忘精神追求,不忘圆他的文学梦,终洗心革面从现代诗到现代散文,终成知名作家。刘荒田也说:在美国,生存的压力极大,谋生耗去大部分时间,为了养家活口、儿女教育,有时打两份工,上班的最长记录,是一天24小时内干活22个小时。为稻粱谋,不但是责任所在,作为一个并非居住在象牙之塔的草根阶层写作者,也只有过这样艰辛和琐碎的生活,才能和普通人息息相通。一边严谨专业地工作一边看着万丈红尘中的客往人来,眼睛里收藏着沧桑与故事。而芸芸众生,在荒田眼中,就这样化为文字。无疑,悲情在岁月中泣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刘荒田并非在现实后面亦步亦趋,而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为一瞬,全面运用了现代散文的手段,融合诗的张力,小说的情节,杂文的嘲讽,使本书充盈狂放不羁的创造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本《刘荒田美国笔记》共三辑,分人情篇乡情篇亲情篇。有听雨密西西比,有唐人街上一支歌;有纽约闻笛,有提着幸福回家;有梦回荒田,有江天俯仰独扶犁;有“‘去村记事,还有面对父亲。四十五篇散文贯穿大千世界,堪称装着华洋杂处的众生万相。个中不乏调侃,调侃自己,调侃社会,调侃恶习,调侃丑陋的人性。读之,会给你快乐;读之,会给你人生启迪。

在这本散文集中,刘荒田还写了祖母鸡婆凤芸娘陈伯母、父亲、黑人华尔特、酒保吉米、领班荷西、侍者班尼、老南和唐人街的女乡亲。他的散文除了不作虚构,其余都和小说相近,这一手法,大大地丰富散文的趣味性。刘荒田是跨文体的创作者。

“粉丝追着读,书城争着订,评论家同声叫好。刘荒田这第20本书,以他天赋的才华,辅以卧薪尝胆的淬炼,再将生命的苦汁饱蘸,歌哭悲欢于谈笑之中,由此创造出一篇又一篇血肉饱满的文字,以他生命中独有的海外岁月的悲情体验,昂然地走进人们的视野他的底层体验加上自嘲的谐趣,教人想起狄更斯;他所刻划的众多华洋小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教人想起写人间喜剧巴尔札克。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陈瑞琳说他,其机智,不让于林语堂;其风趣,不让于周作人;其讽刺与自嘲,颇得鲁迅遗韵;其娴雅,有梁实秋之风然而,这些褒扬,都被主张冷比热好的刘荒田强行压制下去。他以作品说话,他用创造来丰满生命,他坚持做刘荒田

据说,刘荒田的第21本书叫《刘荒田小品文》,出版社正在做着出版构想,新书指日便可面世,我们拭目以待。

 

20086月于江门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9-21

此情无关风月fficeffice" />

 

-也也

 

作为写作者,笔下多多少少会关涉男女情愫。这种看法也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ProductID="许不够">许不够ersonName>君子,但纵观文坛风云,谁不与“性”“情”关联,绝对畅销不了。所以,尽管小人一点,也不得不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然而在《刘荒田美国笔记》里,怎么找,就找不到一丝一毫软绵绵的爱情。这里所说的“软绵绵”,既指文字的软香甜腻,也有情节的缠绵浓艳。当然,《听雨密西西比》中,文字出乎意料的松软灵巧,在某个雨夜读来,竟有暗香浮动,可那是两个男人之间的纠缠,情感至真至纯,并非断袖断背。或者,有标题如《“草地”·爱情·酒》,直接拿爱情作文章,却苦涩酸并存,根本没有本来的芳香醇美,更与风花雪月相去甚远。然而,刘荒田很受读者欢迎,《刘荒田美国笔记》,已是他第十六本公开出版的散文随笔著作。

他的文字,没有味精翻腾,也没有香水搅拌,拿起,却不愿放下,他的朋友归结为“有人性,有热情,有诗意”。说刘荒田的文字与情无关,是不准确的,《刘荒田美国笔记》共三辑,分别是人情、乡情、亲情,爱情作为人生一大题材,被他轻轻掰散,揉合在三辑文字里。这也许跟他的阅历有关,跟他的年纪有关,也跟他的生活环境有关。他有一个稳固而温暖的家,有一段从青年维持到进入老年的甜蜜的爱,所以,大可不必浪费笔墨,在文字里描绘爱情乌托邦。简单地说,他所有文字,都与海外华人的生活有关,书的跋言说,“是唐人街的浮世绘”,而我在阅读时,更多地想起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刘荒田的文字,恍如这幅画,有一种中国式的迷人特质,琐屑、幽微、凡俗、真实、细腻、自然,人物刻画形神毕备,细节描写有情有趣,环境衬托恰如其分。散文写作忌过分铺张和渲染,他的散文,却常有故事的意味,有时还运用推理、求证、猜测、心理描写等方式,但又不拘泥于小说的结构。或极大篇幅纤细无遗描写瞬间小节,或大起大落一语带过嘎然而止,文字诗意而不做作,古雅、朴茂、准确,善用譬喻。这种表达神韵,几臻炉火纯青,让人在阅读中,常常陡生“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赞叹。

刘荒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美国,近三十年去国流迁,不但没有消融他的汉字情结,反而让他拥有不同的视角,远离各种文化思潮的污染,远离主流文化的话语侵蚀,在个体的、自由的、独立的空间里思考和写作,因此,他的文字更纯粹,更有古典文化的优雅,更体现真诚和善良。ersonName ProductID="和刘">和刘ersonName>先生有过交往,他似乎很爱说一句话,“我这种人,除了写,还能做什么呢。我以为,这话有谦虚也有自负,几十年来,不管遭遇什么事情,唯一不能停下就是手中的笔。写人情、人性、人生、人文,写他对异国文化的观察和感知,写愈久愈醇厚的乡愁和眷恋,融数十年时间和笔力,以色彩、气息、形象、画面构成他自己独特的“清明上河图”。

兴致勃勃,每次见到他都有这种感觉,说到写作,刘荒田有一种猎豹般的警觉和敏锐,他说想退休,想回国静心写作,想写什么题材。每次说这些时,他美丽的妻子就坐在身边,微笑望着他,这些年来,她为他料理一切,为他辟出身心自由的写作空间,刘荒田全部构思,都在她眼皮底下,敲敲打打成情趣盎然的文字。因此,所有日子对于他,都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因此,他用一支越写越有趣味的笔,辛勤描画大世界的苍生营役,而将小世界的秾丽,留给密西西比雨夜的烛光。

 

2008-06-09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9-22

刘荒田散文欣赏:

“冬天”,“老金山的《金山箱》”:http://www.75one.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3730

“父亲的'家'”:http://www.75one.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2607

“还乡行”,“红灯下的女人”:http://www.75one.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1864

“唐人街的女乡亲-又见“芸娘”:http://www.75one.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1026

唐人街的女乡亲”:http://www.75one.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1025

“江 天 俯 仰 独 扶 犁”:http://www.75one.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0818

“美国华文文坛的“假洋鬼子”--论散文家刘荒田”:http://www.75one.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0807

“在'养家银'的两端”:http://www.75one.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0047

“漂 泊 原 乡”:http://www.75one.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9911

“勤劳”:http://www.75one.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9900

“上茶楼”:http://www.75one.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8844


发帖
1544
金钱
1740
经验值
1355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9-22

我办公室上就有他一本新出版的书!

 

离线西子

发帖
21345
金钱
34460
经验值
11137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9-22
谢谢远游客的热心介绍!
离线林月

发帖
1135
金钱
2843
经验值
1194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9-22

 

   读过荒田先生一些文章.觉得刘先生在异国他乡谋生,笔耕不缀,殊属不易.

  

[此帖子已被 林月 在 2008-9-22 22:51:52 编辑过]

离线下里巴人

发帖
1270
金钱
19084
经验值
724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09-23

远游客司令对刘荒田的作品简直是了如指掌!下里巴人自以为与刘荒田过从甚密,知道不少,如今看来远比不上司令的全面,就连东东也比我强,这么快就在案头上放上一本新著了!

读刘荒田的每一本著作,都会发觉有新意,不信去找来读读看!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09-23

下里巴人,原来你和荒田先生还有这样一层关系。那也算是台山同学网的运气吧。你的加入给同学网增辉不少,欢迎。

能把荒田先生的作品介绍给台山海内外的读者是我的荣幸。我是在十多年前开始阅读荒田先生散文的,觉得很多和台山侨乡这个特定地名有关,于是开始感兴趣。你有他的作品也可以在这里推荐。

离线林月

发帖
1135
金钱
2843
经验值
1194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09-23

 

  我案头也有一本.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10-10

隔海相望的中国风筝fficeffice" />

——散文集《刘荒田美国笔记》印象

 

                                                                     洛 阳)冷慰怀

  

谁都知道,世界上的名人和伟人只能是极少数,但绝大多数凡人,都喜欢以极少数伟人为榜样来塑造自己。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上,许多人经历了艰辛困苦和挫折打击的煎熬,仍无法加入到名人和伟人的行列,便会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丧失以往的热情和兴趣。而刘荒田却是例外:他像一只高飞的风筝,在命运的牵制下始终翱翔在独有的空间;他挺立云端隔海相望,不紧不慢地吟唱着思念故土的心曲。26万字,数千个晨昏积累起来的点滴思恋,谱成了一部流畅动听的生命交响,沿着一枚枚跳动在大洋彼岸、共鸣于南粤侨乡的音符,我卷进了一腔赤子的热血。

长篇散文《两个男人的战争》,从他1981年移民美国的第二个年头,在西餐馆当练习生写起,时间跨度长达20年之久。在异国谋生的征途上,作者优雅地享受着友情的温暖和磨难,也承受着夹缝中的冲突,以及游离于磨难边沿的种种感慨。在和“为数有限的洋朋友”班尼的长期交往中,既展示了靠实力竞争、与之暗中较量的生存本能,也感悟到相互合作勉励、共同获取生机的精神升华。在这里,对手的轻视与作者的蔑视相生相克、错综交织,同乡的“忽略”,又促使33岁的作者不得不更加严酷地解剖自己——在谋生和维护自尊这场马拉松式的命运拼搏中,首先要清楚“软肋”的位置!为此,在更全面审视和提高自身的同时,还必须更专心地关注社会、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一场找上门来的婚姻“月老”角色,让作者获得了可以光明正大地“窥视”对方讳莫如深感情世界的“特权”,为此他才得以担当义务翻译,为密集来往的情书随叫随到作翻译并捉刀润色。心灵的沟通,使得作者在接近对方灵魂的过程中,令“仅可心照而绝不公开的阴谋” 主动向自己披露,这种信赖是何等的痛快和痛苦!人性的狡黠、善良、玩世不恭,乃至凶恶和残暴,连同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人物,都活灵活现在读者面前,事无巨细地阐述着一位远离故土的游子情怀,袒裸着美丑参半、良知缺失和道德坚守的复杂心路。

刘荒田的散文,无论写景写人、篇幅长短,感情色彩极浓的比喻和细节形象的高度吻合,无不为文字平添着魅力,其效果远非“身临其境”这个苍白的形容词能够说得清楚。那种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生命本身对世界的微妙感受,只有对生命的分分秒秒都寄予了厚爱的人,才能将它的色彩和声音还原得如此完整和逼真。

书中40余篇长短不一的散文,总括起来,就是作者移民美国20余年社会生涯的缩影,也是他与文学不弃不离、朝夕相伴的最好见证。论题材,大到《面对父亲》中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小到《口吻篝火》里对异国人际关系疏离状态的感喟;按内容,从《唐人街上一支歌》的身世咏叹,到《隽永的午间》被“泄漏”的“家丑”,全是普通人家挂在嘴边的闲话。即便是过平常日子,也要道出“填写”既定“空格”的乐趣,让谐趣无穷的千人千面和内心百味轻松出场;逛一回唐人街,赞一把点心店里朴实勤劳的女乡亲;职工食堂里读一本洋诗人的诗集,让诗情与现实交错成沧桑感里的超越;写中秋明月欲赏不能的释然,写年过半百盘点人生的感慨和省悟……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题目,全都来自作者生活的旮旮旯旯。当我静心品读这些文字时,却像是在喧嚣的唐人大街上悠闲地漫步,从行色匆忙的人们身上透析出生命的尊严和快意。

从买一口降价的“快锅王”,无意间亮出中年“当家男人”们隐藏的心态,其入微的观察外加超乎情境的感悟“秘诀”,使一篇充满自嘲的“闲话”显得深刻而别致。放飞风筝,他悟出投身奋斗的风险,“怕一旦松手 ,轻盈的梦就会栽进现实的深渊”,从而委婉地提示人们要脚踏实地,拒绝好高骛远。从同车女子敞亮腋毛的“刺目”,联想到自己因脚生骨刺跛行的“刺目”,也为“继母”般的旧金山流露出些许感慨——这就是荒田的行文风格。诗意的叙述常常减缓了阅读时的疲劳,一些闪光的句子,总能恰到好处地给目光注入会心的润滑剂,让作者的思维准确而平滑地插入对方理解的端口。

刘荒田移民美国将近30年了,但他离开故土时,是“把苗连根所附的整块泥土”,一同栽进了自己在旧金山用心力挖出的“坑”中。他的每一条根须,都粘连着流淌祖国血脉的泥土,而他这棵“把生命交给泥土”的嘉果树苗,很快便勃发出葱郁的新枝,继而结出一串串“酸中带甜”的华文鲜果。他之所以能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发掘出“宝藏”, 靠的就是对生活锲而不舍的热爱和敬畏。刘荒田说:有如他一样的海外打工族,为了养家活口,为了房屋抵押贷款,为了孩子上大学的学费,无日无夜地拼搏,“闲”需“偷”才有。而他竟把所有“偷”来的点滴之“闲”,都用来放飞一架隔着浩瀚大洋、翱翔在故园天空的风筝,其乡情之浓、亲情之烈、恋情之痴,堪称海外赤子百里挑一的市井大儒也!

行走在《刘荒田美国笔记》的字里行间,面对“如此丰厚的寂静,如此结实的孤独”,就像“坐拥一园子沉着而自信地施展的生命,与滋养生命的沉默的泥土”,怎能不对人生充满自信和感动?多情的刘荒田,侠义的刘荒田,生活中豁达沉稳、儒雅节俭,文字里细心公道、诗意盎然,处处为笔下人物设身处地的刘荒田——你踟蹰了半生也追寻了半生,你劳碌了半生又感悟了半生,尽管胸中不乏块垒,却每每因“自己的园地”里那些四季飘香的瓜果而陶醉。我以为这种精神的强大,远比任何物质的富足,都来得酣畅而耐用。

荒田的“风筝哲学”说得真好:在命运的牵制下仍旧有自己的空间,你且纵情舞蹈,不要理会背上的线!作品中这一被无意彰显的自我写照,恰恰是作者数十年如一日耐得清贫和嘈杂侵蚀的气质和风骨之所在。                                         

      2008641545分于斗室

                                           6101344分定稿

作者冷慰怀地址: 河南洛阳市天津路世林小区33202   邮编:471003 

        电话:13938856653

人物介绍——刘荒田,男,1948年出生于广东台山,早年当知青,在乡村教书,还当过公务员。1980年移居美国,创作生涯始于新诗,近十年来钟情散文随笔,一发不可收,集海外20余年人生体验,写新旧移民生存沧桑。现任旧金山“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美华文学》杂志执行主编。

刘荒田作品有:诗集】北美洲的天空(1988年)、异国的粽子(1992年)、旧金山抒情(1994年)、唐人街的地理(1995年)。【散文随笔集】唐人街的桃花(1996年)、唐人街的婚宴(1996年)、旧金山浮生(1997年)、纽约闻笛(1998年)、纽约的魅力(1999年)、旧金山小品(1999年)、“假洋鬼子”的悲欢歌哭(2001年)、“假洋鬼子”的想入非非(2001年)、“假洋鬼子”的东张西望(2001年)、美国世故(2001年)、“仿真洋鬼子”的胡思乱想(2002年)、星条旗下的日常生活(2002年)、中年对海(2003年)、听雨密西西比(2005年)、旧金山浮世绘(2008年)、《刘荒田美国笔记》(2008年)。全部在国内出版。

离线406439028
发帖
1474
金钱
1652
经验值
1651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06-04
最近《星岛日报》副刊常见刘荒田作品!
离线陈乔樱

发帖
7143
金钱
9005
经验值
346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09-15
谢谢引荐,自当细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