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16阅读
  • 1回复

日本书法艺术比中国普及说明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5-15
日本书法艺术比中国普及说明啥 来源:深圳文化网
  
  
  余秋雨先生在不久前结束的青歌大赛上点评说:汉民族的许多文化和文明,是非汉族的大师们创造的,比如沈从文、老舍。余先生这话点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文化里,这种非汉族的文明创造者究竟占多大的比例,需要有人去专门统计和研究。由于这个重要因素,我们现在理解的汉文化是一个不断丰富变化着的概念、一个具有吸纳和包涵最新鲜的健康文化力量的开放态势的概念。
  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疆土,恰恰因为疆土的相对稳定,文化才有了流动的态势。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掌控天下,创造了辉煌的新的汉文明,自不必说,如北魏、元朝、清朝都产生了新的汉文明。元朝的书法家中,有一位杰出的人物:康里夔夔,是蒙古族,《元史》本传称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就算康里夔夔天资极端聪颖,但那时候的信息流通和学习条件绝对说不上优越,他要获得一件摹写书法的范本远比现在困难得多。因此我就惊异:一个漠北少数民族少年,是如何艰难地一步步登上汉族文化的顶峰的?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我在看一则新闻的时候又想起了康里夔夔。新闻说:中国年轻一代对书法的兴趣不如日本人。日本的书法艺术,不论从人数、规模、普及程度、装裱质量等,都已超过了书法的母国—中国。西岛慎一先生是专门出版书法类书籍的二玄社原总编。说起中国的青年人字写得潦草,对书法的兴趣不如日本青年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最主要是文化断代了,重拾不易。另一个原因是电脑的普及,谁还拿着毛笔写字呀?在采访日本《墨》月刊主编酒井明先生时,《环球时报》记者得知,关于日本的书法爱好者,一般认为有两三千万,也就是说每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练书法的。称得起书法家,能举办个展、出作品集的人,全日本大约有100万之多。普通日本人,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汉字都写得很漂亮。凡是正式场合,日本人要用毛笔写信签字。能用毛笔签字,这在日本是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体现。
  现代化并不总是和古老的文明相矛盾的,二玄社利用先进的现代科技印刷的中国古代书法经典,其韵味堪比原作。这就使得今天的非汉族、非中国的学习汉字书法的“现代康里夔夔”们,有了更加方便的学习条件。我不知道上面的新闻说的是不是事实,但情况也不像是那些永远坚守着原生至上心态的人理解的那样:书法永远只有中国的好。我希望中国的书法永远好,但不是你不努力、你拼命断你自己文化的筋脉你还能永远地好,不是你弄个书法大赛还黑箱操作不公正你就能永远地好,不是你全民族还迷信或神化某位书法大家尤其是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字就是最好的字你就能永远地好,不是你想开宗立派还找个无知的理论家吹你那故意把字写得不像字的现代书法你就能好,不是你一提笔写字儿就只想到卖钱你还能永远地好,不是你削尖脑袋钻进行政化的书法家协会当个副主席理事啥的你就永远能好,不是你弄个巨大的像毛笔更像刷子的东西写个操场大的字儿你就能永远地好,你不能看谁热乎了就用毛笔字把谁的传记狠命写一遍你就能永远地好,你不能字儿不好好下功夫写老想着和某种强势力量结合着争上位你的字儿就能永远地好……
  如果还有人看了上面的新闻,心里不服气,那就说明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之所以说“人类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在更高的意义上属于全人类,不是属于某个小范围的民族,能称得上“文化遗产”就不是创造它的民族永远独自拥有的了,你不努力,人家努力了,人家就掌握了文明的制高点,你着急、不平衡都没有用。为了自己的进步,应该把别人理解得高一点,把“人类文化遗产”理解得更深一点。
分享到
离线7699394
发帖
901
金钱
1312
经验值
17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5-15
我同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