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流转,往事如烟。然而许多片断的回忆,却不时在记忆的存盘里闪回。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是我国政治和经济重要的转折时期。百姓的生活,也跟随着发生巨大的变化。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成为当时衡量一个家庭生活质量的标准,被喻为“老三件”。
那时候,拥有一辆自行车,就如现时拥有一辆家庭轿车一样,所以格外的珍贵。新车回来后,人们会买来宽边的塑料带,把自行车的横梁包得严实漂亮,以防止上下车时鞋跟不小心把梁子刮花。一辆车不仅自己骑,还要载人。于是便有人设计出后轮轴的踏脚条,长的、圆的、方的、螺纹的,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有段时间,车铃盖容易被人拧走,也就有了长长的钢片弯成一圈,用螺丝把铃子封住。当时,台山二轻自行车零件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自行车链罩厂家之一,产品配套“凤凰”、“永久”、“飞鸽”等国内著名品牌,红火一时。
在自行车为百姓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台山的街头乡村,有一个规模庞大、人数众多的“平民杂技团”,曾引起一些媒体的关注,成为新闻。
这个“平民杂技团”,男女老少,年龄身份不一,但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骑自行车时,个个都是身怀绝技,一手举着伞,一手握着车把,穿梭在城乡的马路小巷,如履平地。
那时人们骑车出门,车架后面一般都带着一把摺叠伞。当雨天和阳光普照的时候,“平民杂技团”的成员们就开始“秀”出自己的技术。远远望去,路面上游走的自行车花伞漫道:素色的伞下是男人,色彩缤纷的伞下就是爱美的少女或妇人。一辆车一把伞,成为侨乡独特的风景线。这个“平民杂技团”当中,可有你、我、他的身影?
按照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是不允许骑自行车举伞和载人的,但它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没有发生过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基本上都不严查,可算是“和谐社会的初级阶段”。如今,摩托车、汽车已进入家庭,“平民杂技团”解散了,成群结队骑自行车举伞的景象也在街头消失多年。
社会在进步,生活方式在转变。生活的历程,让我们体验了这种转变带来的喜悦,带来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