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604阅读
  • 6回复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沉思录(精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林月
 

发帖
1135
金钱
2843
经验值
119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22

 

  (转帖)“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消失了。”这是2007年1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访问、会见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道出的可堪玩味的话。这句话出自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帝王”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撰写的《沉思录》。

    读到《沉思录》,确属偶然。但与两千年前的奥勒留进行一次思想接触和交流,却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公元121年,那一年在中国,造纸巨匠蔡伦自尽而亡。那一年在西方古罗马,一位卓越的哲学家帝王来到了世上,他就是马可·奥勒留(公元121—180年)。这位帝王之所以被人们铭记于心,不在于他的赫赫战功,也不在于他的励精图治,而在于他用希腊文写成了著名的《沉思录》。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哲学书籍,而是一位有着强烈道德感的统治者的“内心独白”。

    在奥勒留执政的近20年间,古罗马帝国水灾、地震、瘟疫、饥荒、蛮族的入侵、军事的反叛等天灾人祸不断,人们只知道奇迹不会出现而一切都已无可救药。即使奥勒留以其坚定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公共职责的沉重负担和个人际遇的沉痛经历使他陷入了极大的悲观中,而使他能忍受下去的正是哲学。他试图以“哲学的沉思”来避开人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因此,贯穿在《沉思录》中最为明显的,是一种隐忍而无奈的恬淡和达观,以及对人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的悲剧命运充满忧郁的深刻洞察。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中的自己。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这不是经历沧桑之后绝望的结论,而更像是一段无奈和伤感的喟叹。在那样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这种反省、喟叹、独白和沉思的意义并不低于前瞻。

    从《沉思录》的字里行间,我们很难找到奥勒留对其“帝王身份”的所谓认同感。因为作为哲学家,他在这部旷世奇书里,始终是以“人”的身份来思考人生,以至于其帝王身份倒像是个“业余的兼职”,这对一个身居皇位的人来说是极为难得的。思想家罗素认为,奥勒留的这部书“表明了他感到自己的公共职责的负担沉重,并且还为一种极大的厌倦所苦恼着”———这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判断。尽管他总是摆脱不了想引退去一个宁静的乡村度过余生的愿望,但他直到死也未能如愿。

    其实,《沉思录》探讨和关注的核心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它主要考察了人与神的关系,理性与情欲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并剖析了作者本人独特的内心世界。书中阐明的个人道德修养以及处世智慧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产生了难以言尽的影响。通过这部传世之作,奥勒留给经由他继承下来的斯多葛主义注入了新的精神,斯多葛派的哲学精神因而得以流传至今,并深深根植于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而奥勒留在书中所流露出的平等、博爱主张在启蒙思想家们那里得到了回应,他的德行自足之说法在康德那里引起了共鸣,关于恶的见解则为黑格尔所发挥……此外,书中所蕴含的那种天下一家的世界主义以及人皆有理性、理性皆相同的平等、和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选)宇宙的实体是忠顺和服从的,那支配着它的理性自身没有任何原因行恶,因为它毫无恶意,它也不对任何事物行恶,不损害任何事物。而所有的事物都是根据这一理性而创造而完善的。  如果你在履行你的职责,那么不管你是冻馁还是饱暖、嗜睡还是振作,被人指责还是被人赞扬,垂死还是做别的什么事情,让它们对你都毫无差别。因为这是生活中的活动之一,我们赴死要经过这一活动,那么在这一活动中做好我们手头要做的事就足够了。

 

分享到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9-23
(转帖)

槽边往事

马可·奥勒留和他的《沉思录》:


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马可·奥勒留的这本《沉思录》突然变得如此流行。如果在电影《角斗士》上映的时候它都不曾抖落身上尘埃,何以现在会有这种喧嚣?这本书在1998年之前就已经在大陆出版,十年之间寂寂无名,我甚至有一个2002年的绿色海南版,为什么中国人对斯多葛学派突然有了兴趣呢?

从中学历史教本上看,古罗马的历史从台伯河边开始起讲,重点是凯撒和屋大维,只是说到古罗马共和制的终结和帝制的开始。另外就是循例讲色雷斯人斯巴达克思的起义,用了大量篇幅勾勒他在意大利半岛上的行军路线。而马可是古罗马进入帝制之后的皇帝,很少有人关注那段历史。我本人在多年里都一直把凯撒真的当成了“大帝”,似乎他真是罗马的皇帝而非执政官。理论上说,中国人的学校教育让人更多接触的是古罗马的共和时代,为什么现在是帝国时代的马可呢?

电影《角斗士》里的皇帝马可和飞鹰军团的司令马克西莫斯可以看作是导演善意的诠释,他们应该是一个人。马克西莫斯念念不忘的石墙麦浪葡萄,以及栗色眼睛的孩子和马驹,毫无疑问就是马可理想中的生活。马可要不是因为自己是罗马皇帝,如果不是斯多葛学派要求个人奉献于公共事业,那么他很可能更愿意在自己的农庄里享受他的天时。如同诗句里说的那样:

你改变了我,连同我的生活。全因你神秘之火,这世界不再悠远静默。 如此生活,你早已安排甚妥,它们如海峡环绕,我欣然其中。

一个斯多葛学派的信徒未必“欣然其中”,而更可能保持一种冷漠的疏远。在《沉思录》里可以看出来,马可对于世界的理解中根本保持了和这世界无涉的态度,宇宙和人世自有它运转的规律,个人不应该促使或者延缓事物的发生,而是整体接受下来。对于世事不尽如人意之处,斯多葛学派要求追随者用这种置身事外的超然态度去忍受世界的粗糙,并且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内心世界,维护个人的美德。当这种美德在艰难世事中无法保全时,斯多葛学派并不排斥自杀这种行为。他们的冷漠甚至体现在对死亡的态度上,和每天起床吃早餐并没有什么不同。前提是你已经想清楚了,认定自己的行为并非出于怯懦和逃避。

这种哲学对于马可来说非常适合。他处在罗马帝制的黄金期,但是随着他在维也纳的逝世,这一时代随即终结。终其一生,他都在各个行省奔波,作为帝国的救火队长疲于奔命---和北部及东部的蛮族战斗以保护意大利,忙于解决国内的瘟疫、饥荒和叛乱。马可是如此勤勉,但是帝国仅只是勉力维持而已。如果没有斯多葛学派在精神上的支持,他在这种变乱纷呈的局面下怕很难撑过20年的执政时期。

柏拉图提出“哲人王”的构想,认为国王最好由哲学家充任。马可·奥勒留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活例,不过可能让柏拉图失望的是:马可尽管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而且也拥有美好的德行,但是没能证明哲人王的统治是成功的。马可的妻子异常淫荡,但是马可是罗马唯一一个不知情的人,而且坚信她忠贞、深情。当她死去,马可要求元老院为她修建神庙,简直可以说是严重渎神的行为。马可允许北方蛮族作为雇佣军长期驻扎在罗马边境,为后来蛮族的崛起和大举入侵埋下了祸根。还是这位马可,他是第一个把自己亲儿子康茂德指定为继承人的罗马皇帝。作为哲学家,他完全清楚康茂德是个废物,但是他顽固地相信一班老臣和专家能够帮助儿子统治这个国家。结果,罗马得到了一位伟大的角斗士皇帝,康茂德一生亲自下角斗场700多次。如果不是他的情人怜悯地让他喝下毒药,一位摔跤手慈悲地结束了他的生命,那么整个罗马还会依然进行着这场无休无止地闹剧。

马可做哲学家远比做皇帝成功,这本在马背上写成的《沉思录》在他的帝国覆灭多年后还在尘世流传。而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并不适合今天的中国,斯多葛学派中极为冷酷的一面让人觉得恐惧。如果并非是斯多葛学派认同的精英阶层,那么你就是尘埃,这一点让人非常不舒服。而在马可自己身上,可以看到那种熟悉的自我抑制,对个性的轻视和漠然,仿佛能看到“克己复礼”在远处招手。我想,这套学说还是更适合德国人去用,他们能用墩布把这世界擦得闪闪发亮。


离线疾风

发帖
397
金钱
32
经验值
39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9-23
哲学这玩艺儿,应该对照不同的时代而论。哲学家也如此。
离线相逢一笑

发帖
5421
金钱
5822
经验值
4186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9-23
跟着博学多才的林月学点时事政治与世界史.对我来言,比较深奥啊!
离线cd

发帖
541
金钱
543
经验值
53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9-24
林月,hw79:读了两位转帖,既为奥勒留的"独白"而感叹,又为温总的可堪玩味"妙语"而沉思,更使我想起南唐王李煜....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9-24

22 Responses to “马可·奥勒留和他的《沉思录》”

  1. 猪肉便宜卖 Says:
    六月 3rd, 2008 at 8:27 下午

    我想,这套学说还是更适合德国人去用,他们能用墩布把这世界擦得闪闪发亮。

    这句话哪位达人能帮忙解释下?
    是指纳粹吗?

  2. 忍不住 Says:
    六月 3rd, 2008 at 8:49 下午

    因为国相温的床头放着这本《沉思录》

  3. 麦田 Says:
    六月 3rd, 2008 at 9:05 下午

    很好的文章!

  4. 李普曼 Says:
    六月 3rd, 2008 at 9:05 下午

    但是他顽固地相信一班老臣和专家能够帮助儿子统治这个国家
    ——————————————————
    这是哲学家的思维吗?莫非,莫非刘备也是哲学家?

  5. yu Says:
    六月 3rd, 2008 at 9:19 下午

    因为温家宝的枕头边摆了一本,某些人就一窝蜂的跑去买了

  6. 斑马 Says:
    六月 3rd, 2008 at 9:35 下午

    说实在的,我看不懂这个!

  7. 南山老妖 Says:
    六月 3rd, 2008 at 9:51 下午

    历史就像狄德罗在《雅克和他的主人》中描绘的那样,几乎可以毫不走样地重演,像极了旋转木马;以史为鉴,往往是照着历史的镜子修理自己的脸。

  8. ewine Says:
    六月 3rd, 2008 at 10:01 下午

    貌似新近的几个版本,封面上都写着,“总理天天都要看的一本书”,中国人爱拜青天大老爷,就这样火起来了。

  9. 路过 Says:
    六月 3rd, 2008 at 10:51 下午

    很多人跟风吧...

    但平心而论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很多自己想过的问题在2000年前已经被人家想过了,并且还比自己想的深刻,这样的书读来比较能够找到认同感。

  10. UniIsland Says:
    六月 3rd, 2008 at 11:00 下午

    没有必要因为它现在被炒得很火就采取这样的立场吧
    可是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只是强烈的感觉 我原来看这本书时 所注意到的侧重点和你十分不相同

  11. zhield Says:
    六月 4th, 2008 at 12:24 上午

    没看过此书,这篇文章只会让人更想看看一求究竟。

  12. x Says:
    六月 4th, 2008 at 1:18 上午

    很简单,因为温家宝也看

  13. ddt Says:
    六月 4th, 2008 at 8:39 上午

    感觉《菜根谭》更有意思一些。

  14. 不想说 Says:
    六月 4th, 2008 at 10:37 上午

    感觉《菜根谭》更有意思一些。
    同上

  15. unjob Says:
    六月 4th, 2008 at 12:05 下午

    没看过,看来得有空去买来看看才行

  16. woodfishman Says:
    六月 4th, 2008 at 7:04 下午

    事实上斯多噶派很大程度上吸收了犬儒派的精华,今日犬儒通常是贬义的,但其实犬儒的态度也代表了人类生活的重要维度,即内在追求的倾向。但正如菜头所说,斯多噶派的逻辑是有硬伤的,其实他们对世人的美德确实奠基在德行是善的态度上,而不是对世人的爱。

  17. luanfan Says:
    六月 4th, 2008 at 8:18 下午

    古罗马的雕像太美了

  18. 万德福 Says:
    六月 4th, 2008 at 9:45 下午

    一个人N不NB,要看他手里拿着的是怎么样的一副牌

  19. 甜蜜蜜 Says:
    六月 5th, 2008 at 12:40 上午

    马可对于世界的理解中根本保持了和这世界无涉的态度,宇宙和人世自有它运转的规律,个人不应该促使或者延缓事物的发生,而是整体接受下来。对于世事不尽如人意之处,斯多葛学派要求追随者用这种置身事外的超然态度去忍受世界的粗糙,并且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内心世界,维护个人的美德。……他们的冷漠甚至体现在对死亡的态度上,和每天起床吃早餐并没有什么不同。前提是你已经想清楚了,认定自己的行为并非出于怯懦和逃避。

    很有意思的观点,“克己复礼”这种优良品质貌似离现代人很远了。谁在读不重要,假如它真值得读的话,就算跟风又能怎么样呢。

  20. 法律之下的自由 Says:
    八月 31st, 2008 at 9:10 下午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可能是理性文化中的精品,但是他毕竟也是血肉之躯,情感是他与生俱来的品质。追求真理——从必然的王国走向自由的王国——这没有错,但是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人不可避免地总是要走一些错路和弯路。因此,我们能看到一个哲人能够孜孜不倦思考问题·追求真理,这就足够给我们以启迪的了

  21. 法律之下的自由 Says:
    八月 31st, 2008 at 9:12 下午

    马可·奥勒留的思想与我们的庄子很有些道同

  22. Olive Says:
    七月 25th, 2009 at 9:35 下午

    你改变了我,连同我的生活。全因你神秘之火,这世界不再悠远静默。 如此生活,你早已安排甚妥,它们如海峡环绕,我欣然其中。

    请问一下……这首诗的作者和出处?最好能有全诗。
    今天第一次看见,很喜欢。
    谢谢啦!

离线相逢一笑

发帖
5421
金钱
5822
经验值
4186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0-01
苦读......沉思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