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19阅读
  • 1回复

简朴的生活  (转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刘树民
 

发帖
24792
金钱
29646
经验值
559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简朴的生活
                                                         段立生

        有谁能够想象,一位留德十年的洋博士,一位名闻遐迩的大学者,一位足迹踏遍中国和世界大多数地方的文化人,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授,一位知识渊博的杂家,其生活竟然简朴得像一位老农。过去几十年是这样,现在依然是如此。这位主动摘去“国宝”、“国学大师”、“学界泰斗”三顶桂冠的季羡林先生,一生崇尚简朴,因此我们也还给他一个简朴的称呼。洋博士、大学者、文化人、作家、教授、杂家,这些称呼应该说是简朴得不能再简朴了,用在季老身上也是恰如其分,但就是具有这六种身份其中之一的任何一位普通人,也很难把自己的生活过得跟老农一样简朴。然而,六种身份皆备的季老,确确实实做到了,这不是非常、非常难能可贵和令人感动的吗?

    我们所说的生活,大抵包括衣、食、住、行四方面,我们就从这四方面看季老的简朴。

    一、季羡林的衣

    大概从1949年解放后,季老就是这样一副打扮:一袭蓝布中山装,足踏藏青圆口鞋。我生也晚,没能见到当时的情况,但从1962年我进入北大读书起,我亲眼所见的季老就是这个模样。那时大家都很穷,布票又限量,每人每年一丈几尺的布票仅够做一套衣裳,做了衣裳就买不了床单。所以季老的中山装亦是极普通的打扮,没人见怪。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人的生活逐渐好起来,粮票、布票、肉票等各种票证也相继被废除,人们的服装不再是被外国人称为千篇一律的“蓝蚂蚁”,开始呈现五彩缤纷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新款式,许多男人穿起了西装,而季老依旧是一袭中山装。难怪有的新入学的北大学生,把他当成扫地的清洁工,叫他帮忙看管行李。季老居然照办。等到举行开学典礼时,季老穿着那套洗旧了的中山装端坐主席台上,那位学生才知道,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季羡林。这样的故事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详。

    我要讲的这桩事,大家不一定都知道。那是1994年,季老代表北大去曼谷参加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揭幕庆典。那是一个盛大的外交活动。我作为泰国方面的接待人员,事前我就跟季老的秘书李铮打过招呼,请他帮季老添置几套新衣服,因为要觐见泰国国王。李铮说,季老的脾气你不是不知道,他是不会上街去买衣服的,偷偷买来,又怕不合穿。所以,季老依然身着中山装,足踏圆口鞋来到泰国。刚到那天晚上,华侨崇圣大学创办人郑午楼设家宴为各路来宾洗尘,请柬虽然写明衣服随意,但来宾个个皆西装革履,身着盛装。唯有三人例外:季老中山装,104岁的台湾摄影家郎静山身着中式长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校长田长霖则穿一件夏威夷花衬衫。酒过三巡,季老率先站起来,向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筹建委员会主席郑午楼诵读北京大学贺信,并送上《季羡林学术论著自选集》、《季羡林散文集》和其他纪念品。郎静山以他的摄影代表作《百鹤图》为贺仪,田长霖则站起来说:“很抱歉,我没有带什么礼物……”郑午楼接过话茬说:“您的光临就是最好的礼物。”是的,田长霖以一位美籍华人的身份,从250位遴选加大校长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该校成立124年来的第一任华人校长,这件事的本身就是全世界华人的光荣。可以说,田长霖、季羡林、郎静山分别是美、中、台杰出人物的代表。我突然来了灵感,口占一首打油诗,博大家一笑:

    衬衫长袍中山装, 

    名士何须重衣冠?

    但求身怀真本事,

    不学马屎外面光。、

    第二天324日下午,华侨崇圣大学揭幕庆典正式开始。泰皇亲临会场,向捐赠1000万铢(按当时汇率折合40万美元)以上的华侨华人企业家颁发荣誉证书。百数名身家数亿的富豪们携带家眷登上舞台,在聚光灯的照射下,衣着光鲜,珠光宝气。在这种场合下,唯季老一身灰布中山装,配之以郎静山的中式长袍,显得格外醒目,朴素美观。我这才佩服季老的先见之明,倘若他也西装革履,他就不是真正的季羡林了。泰皇走到季老和郎老跟前,询问健康长寿之道。郎老说:“两条腿的东西不吃——是人;四条腿的东西不吃——是桌子;天上的东西不吃——是飞机;海里的东西不吃——是潜艇。一切听其自然,不去勉强。”郑午楼将郎老的话翻译成泰文,泰皇听了哈哈大笑。幸好泰皇没有问季老关于衣着的问题,倘若问了,不知季老将作何回答。

    二、季羡林的食

季老饮食清淡,从不挑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1965年,我和季老同在北京昌平县南口村搞四清。当时工作队员和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每人每天交1斤粮票4角钱,在“靠得住”的贫下中农家轮流吃派饭。昌平距北京不到100公里,但老乡的生活比北京城里差远了。每年的口粮里只有几斤是白面,其余都是杂粮。白面只是逢年过节才舍得吃。可是,轮到工作队来吃派饭的时候,他们都会拿出仅有的一点儿白面来给我们烙饼子。我们那里忍心吃?都是争着吃窝窝头和棒子面粥。时值寒冬,冷风嗖嗖,纸糊的窗子上只要有针尖大的孔,屋里就刮进斗大的风。我们都感到热量不够,乘工作队在南口镇开会的机会,躲进小饭馆,管它什么羊杂碎、猪下水,只要是肉,来一碗下肚,补充热量。即使在这种时候,我看到季老在饭馆里,依旧是要两个火烧,一碟榨菜,安之若素。是因为他没有钱吗?非也。季老是一级教授,月薪300多元,加上学部委员100多元的车马补贴,还有源源不断的稿费,季老堪称富翁。那时大学毕业的工资46元,二级工38元,还要养一家子。是因为他舍不得花钱吗?非也。他曾拿出1000多元为村里买书办图书馆。

照季老的阅历,什么好东西他没见过?什么好东西他没吃过?他只不过是保持一个中国农民的朴素本质,不贪婪,不刻意去追求罢了。

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修养。其实季老是很懂得吃的。记得有一次,大约是1983年,我到北京清史档案馆查阅资料,顺便到北大看望季老。我给他送去一瓶云南特产油鸡纵,我以为他不知道这种东西,正要启齿向他介绍,他却说:“我知道,这是云南特有的一种蘑菇,味极鲜美,属山珍一类。”晚饭,季老请我去北大西门外的西餐馆吃西餐,他为我点了一份牛排是比较熟的,他自己要了一份比较生的,切开时还带着血。后来我到了美国才知道,懂得吃牛排的高手才要比较生的。

1994年在曼谷,我和季老又同吃了10天。泰国方面负责接待的人曾经问我,季老这么大的岁数,饮食需不需要特殊安排。我因为知道季老的秉性,故替他一口谢绝。我们去接机的那天,郎静山一下飞机就说:“我想吃只鸡。”当时到哪里去给他弄鸡呢?灵机一动,只有到机场里的肯特鸡快餐店给他买了一份肯特鸡。季老则入乡随俗,不提任何要求。酸的辣的他都吃,荤的素的他不挑。他特别喜欢尝试泰国的地方风味,没吃过的都要试试。

正因为季老保持饮食清淡,从不挑食,才使他营养均衡,健康长寿。

季老曾经说过:“人活着要吃饭,但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就是季老对吃的态度。

三、季羡林的住 

季老1960年把家属从山东老家接来北京,结束了单身独居的生活。那时北大的住房虽然紧张,但对教授还是比较照顾的。我读书时没有去过季老家,但是去过东语系阿拉伯语教授马坚家,在北大燕东园的一栋小别墅的二楼,整层都是他家住。客厅很大,摆着沙发,挂着字画。我当时连想都没有想季羡林家会是什么样?因为季羡林是一级教授,又是系主任,自然不该在马坚之下。可是,时隔20多年,季老已是北大副校长,我第一次去他家,依旧住在红湖后面的那座公寓里,居住面积不到100平方米。过道里、床底下、甚至厨房空地都堆满书籍。我们是坐在床沿上谈话的。事后,我悄悄责怪陪我同去季老家的袁明,她当时正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读研究生,我问她北大为什么不给季老调整一下住处?袁明回答,北大多次给季老分房,季老不要。

在中国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之前,在所有的高校里,住房面积和职称是挂钩的,职称越高,住房面积越大。我在中山大学就经历了由助教到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职务升迁,住房也由20多平方米逐步加到100平方米。每隔几年就要搬一次家。我只见到争吵着向领导要住房的人,还没听说学校分给住房自己不要的。也没有见过像季老那样,几十年不挪窝,甘愿挤在老房子里的。季老不是不知道“饱食不如宽坐”的道理,也不是不知道住好点、住宽点会比较舒服,他是心里揣着别人。“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现在,季老干脆长年住在医院里,这样也好,省得大家不放心。

四、季羡林的行

季老的行,靠的就是他的那双圆口布鞋。几十年来,在北大校园里,到处都留下他的足迹。“人生似行客,两足无停步。”

偶尔,我也曾见到季老骑自行车的时候。那是为了赶时间,他将自行车停在外文楼门口,匆匆进去上课。有事进城,便乘搭公共汽车,15分的车票就可以从北大坐到西直门。人人如此,季老也不例外。但那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旧事了。

我要说的是,21世纪初,中国拥有私家车的人逐渐多起来。我在北大的一些老同学、老朋友都买了自己的汽车。2005年我到北大参加庆祝中泰建交30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几位朋友就亲自驾车接送我。会议结束那天,与会代表合影留念,其中有泰国公主诗琳通,季老也来参加。我看见他由一群人簇拥而来,拍完照后又被那一群人簇拥而去。我看到他走路的样子,虽然有点儿蹒跚,但还不算费劲。我琢磨着,如果给季老配一辆专车就方便多了。此事并不难办,季老捐出去的善款,买奔驰车都还有余。但我也知道,季老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不知为什么,我头脑里对那次看到的季老的背影和走路的姿势,印象特别深刻。似乎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就不可以随意拜访季老了。我给季老带了一盒广州莲香楼做的糕点,也是托人转交的,想必季老已经收到。

我到美国以后,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季老。中央台9频道的英语节目,有一段片头,放的就是季老。我看见他坐在医院的轮椅上,担心他不良于行。他毕竟已经98岁了,人体的衰老是不能抗拒的。想到这里,禁不住悲从中来。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 我看到这一篇文章写得不错,现转载给大家欣赏。)






[此帖子已被 刘树民 在 2009-10-18 21:29:21 编辑过]

分享到
离线忘憂草

发帖
4138
金钱
7249
经验值
53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0-20
现在这年代,很少有人象季老一样,过着这么简朴的生活了,季老的遗产,到后来还不是让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