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与“错”的问答和可自我辩解(Defendable)的问答
ffice
ffice" />
中学时代的问答题绝大多数都是“对”和“错”与否的问答题。这从数学到物理,到化学,考试题目几乎一样。虽然有时候语文课的问答需要展开中心思想之类的手法。心里少不免会问,这样做对吗?这样的思维方法一直延续到大学甚至美国留学阶段。在很大程度上,那种机械性的推演手法和技巧也带来过不少好处,不少优越性。但是在以研究眼光看问题时,就显示出缺少心眼,甚至缺乏主见了。
中学时代的学习,特别是高一以后应该培养一种有独立见解,以研究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以我自己小孩中学课程作业内容来看,他们在9年级(初三)开始就有Research Project 的作业。每一学期都有一个。这要求学生作一些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阅读和思考所得的结论写成与调查报告相仿的文章。这种文章并不需要极漂亮的词汇,而是整体的结构构思,推导,思想过程和结论。答案不但需要对或错,而且还要说明为什么。这就是所谓的Defendable答案。这种能力比较强的中学生,往往能在大学里有更好更大的进步。
曾经在收音机听过一次报道,说一位17岁的中学生在美国一个著名的医学杂志里发表一篇论文,内容是报道他在911恐怖事件后,如何处理有可疑碳葅细菌的信件。他的第一个想法是不打开信封,而是用熨斗开大热把信件熨烫足够时间,再打开信封。为了证明他的推想,他以同类型的无害细菌作实验,用熨斗熨烫信封直到细菌死掉。此一例子说明,在实际问题上,往往需要从实际问题出发想出解决办法。
现在中国中学的教育我了解不多。如果还是和以前那样的教学,那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机械性很强。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出国后能在一般的考试中有较好的成绩。但是,中国学生往往在实验手段和方法方面不够强。今年的国际奥林匹克科学竞赛结果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以下三个例子供大家一笑
美国中学生考试。“How to fail a test with dignity”

(解释为什么PCl3是一个极性分子。God made it that way. 上帝把它做成那样.
)

(No, there is an elephant in the way.
)

[此帖子已被 远游客 在 2009-10-30 11:46:31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