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伍玉玲女士讲述伍连德博士的故事
<div id="comefrom">
2008-11-17 17:02:00哈尔滨医科大学</div>
2007年7月1日,受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伍连德博士纪念馆理事会委托,在省政协原副主席、哈尔滨医科大学“十大医学家”傅世英教授的联络下,笔者前往新加坡访问伍连德博士的长女伍玉玲女士,寻访伍连德博士的历史印迹。——题记
一座家庭纪念馆
新加坡伍玉玲女士的寓所,地处城区东南,是一座三层小楼。因为有傅世英教授的电话预约,伍玉玲女士轻盈地打开房门,热情地迎接我们。
一进客厅,伍连德博士大幅特写照片和半身铜像映入眼帘,伍玉玲及子女所取得的成绩的照片实物摆放其旁。伍玉玲女士说,这是在向伍连德博士汇报。她每天睡前都要到父亲铜像前道晚安。
在伍玉玲女士的客厅、书房、卧室里,在壁厨、柜子、箱子里,在书桌、茶几上,处处都摆放着有关伍连德博士业绩的书籍、资料、照片、文物以及赠品,她的家可以说就是一座小型伍连德博士纪念馆,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伍连德博士的故事。
说到父亲伍连德博士,她不时抱来一册册书籍、一叠叠资料供我们查阅、拍照。从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7时,连续两天的紧张访谈,我们真担心她吃不消,可她却毫无倦意。中午,她还亲自驾驶白色本田轿车载我们外出吃饭,其娴熟、其机敏,着实让我们吃惊。她指着自己的“2686”车牌号告诉我们,“这就是中国”,26代表她1926年出生在中国哈尔滨,86代表她1986年在中国度过60岁的生日。
伍玉玲女士生于伍连德博士勇斗鼠疫的年代,生于中国的哈尔滨市,生于地处傅家甸(现道外区)东三省防疫管理总处的住所。
伍玉玲女士是新加坡文化教育名人,著名社会活动家。她早年赴美国留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受聘英国剑桥大学。1953年返回新加坡后,伍女士在新加坡师范学院任职,后在新加坡教育部从事中文教育培训工作。
1963年新加坡建国后,作为新加坡知名学者,她积极倡导英语、华语双语教学,推进双语教学,提倡简化字,主张使用母语,主张普通话作为汉语标准语。她帮助政府制定政策,编写教材,建立汉语教学培训中心,到中心受训的包括大学教授和教育部官员。她被称为双语教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她家客厅的一个柜上,摆放着她分别与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总理吴作栋、副总理吴庆炎、内政部长黄根成的合影。
一件极其珍贵的赠品
在伍玉玲女士客厅的墙壁上,悬挂着的一块雕刻精美的木匾引起了我们注意。居中上方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遗像,用象牙雕刻而成;两侧分别题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下方是孙中山先生的遗嘱,落款处为“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孙文 三月十四日祯签”。
伍玉玲女士为我们揭开了这块木匾的极其不同寻常来历。原来这是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于1926年赠送给伍连德博士的,足见其在当时影响之巨大,地位之突出,与孙家交往之深厚。年轻的伍连德博士在当时名声大噪,缘于他在上世纪初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伍连德博士是现代中国医学先驱、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医史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学成后回马来西亚行医。1907年应施肇基之邀来中国,被袁世凯聘任为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相当于副校长)。1910年12月18日,刚刚卸任哈尔滨道台、到外务部任职的右丞施肇基向伍连德通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东北发生大疫,吉林、黑龙江已死亡3万余人,并有迅速向关内、国外蔓延之势,情况万分危急。经施肇基力荐,清政府钦命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负责东北防疫事宜。
伍连德以一位科学家的认真精神,解剖尸体,在显微镜下发现了鼠疫杆菌,首次认定造成大批人死亡的罪魁祸首是鼠疫。他采取加强防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焚化尸体、建立医疗机构收容病人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仅用三个月时间就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大流行,避免了一场世界性的灾难,创造了扑灭鼠疫的人间奇迹。
在他辉煌的人生历程中,他又协助当时的中国政府作了一系列卫生防疫事业,收回了海港检疫权,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参与中华医学会的创建,在中国创建了多家现代医院,业绩斐然。伍连德得到宋庆龄等知名人士的尊敬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1937年春节将至,一派迎新景象。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日本轰炸机将邻近上海市政府的伍连德新居炸毁,所幸家人无恙。伍连德参加会议归来,看到国已破、家被毁,特别是他的大量书籍、资料毁于一旦,他痛心疾首,愤然决定离开上海,离开他奋斗了近30年的中国,返回故土——马来亚。至此,他叱咤风云的人生舞台进入了一个重要转折。
一册装祯精美的影集
在伍玉玲女士捧出的一叠影集中,仅有一本是私家照。伍女士微笑着向我们介绍,“这本影集是父亲给‘北京妈’(伍连德博士第一任夫人黄淑琼)拍的,而且由爸爸亲自装祯,他们在北京的好多名胜地照了照片,选了这么多漂亮的建筑,这么好的角度,爸爸拍这些照片好辛苦啊!”
翻开影集,共有照片230余幅,几乎全部是伍连德博士夫人黄淑琼女士的,伍连德博士或孩子陪伴的。站姿、坐姿、正面、侧身、各式各样,反映了伍连德博士对夫人的喜爱与敬重。
黄女士面容俊美、举止文雅,是一位贤妻良母。她精通中文和英文。对伍连德的事业,她倾注了全部的关注和支持,在北京的社交圈非常受欢迎,与中国人、与外国人打交道都恰到好处。伍连德博士常年在哈尔滨,处理北京各方面事均由黄淑琼出面。她常随伍连德出访、出游,接待客人,洽谈事宜,成了伍连德的好帮手。
指着一张设计精美的藏书票,伍玉玲女士笑着说:“这一定是‘北京妈’替他设计的,这图案多优美啊,显然是出自女人的巧手。”
我们面前的伍连德藏书票非常精美,书票中央是一枚方形印章,上下方对称的是玫瑰花和花蕾图案及伍连德书桉的英文译名。
黄淑琼的父亲黄乃裳是福建著名侨领,倡导变法维新,成为新派著名人物,与康有为、梁启超同被列入黑名单。变法失败后,黄乃裳赴南洋,在新加坡与孙中山订交,确定沙捞月诗为垦殖基地,召集福建同乡建设新福建。
家庭背景和教养,使她对时局有着准确的判断力。1928年,蒋介石邀伍连德博士出任军医司司长,并承诺在此基础上成立国家卫生部。伍连德博士心存疑虑。其时,黄淑琼对蒋介石背叛孙中山民主革命道路,成为新军阀产生了警觉和反感。伍连德博士听取夫人意见,毅然辞去了军医司司长职务,不久即发生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使伍连德博士在乱世中独善其身。伍连德博士几次关键时刻避开祸端,婉拒到政府为官,都是听了夫人的提醒,难得伍连德博士对她倚重有加。
20世纪30年代,伍连德博士个人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黄淑琼幼年患肺结核,由于劳累,在北京病逝。伍连德博士与黄端淑所生三个儿子,次子、幼子先后夭折。
1925年,伍连德博士在东北再度成家,夫人李淑贞祖籍广东,生长在东北吉林,一直跟随他奔波,为其育有五个子女。其中长女伍玉玲女士,自身事业有成,长期致力于伍连德博士业绩的弘扬。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夫人李淑贞对伍连德博士事业的最大贡献。
一幅深藏卧室的油画
访问中,伍玉玲女士主动提出,邀请我们到她的卧室参观。她笑着说,参观她的卧室和所要展示的物品,对外人是个“破例”,是她对哈尔滨老乡的特殊“礼物”,她要在这里请我们观赏一件东西,说一段故事。
在床头左上方,一幅人物油画格外抢眼,高有一尺二,宽有八寸,由精美的镜框镶嵌,看得出主人对它的珍爱。油画肖像是一位年轻女性,这就是伍玉玲女士年轻时的写照。
1952年,年迈的伍连德思女心切,郑重地向伍玉玲提出,希望女儿、女婿回归马来亚。还表达了两个心愿:一是希望他们回来定居,二是希望他们为他生个外孙或外孙女。
1953年,伍玉玲夫妇回到父母身边。并且有了一个女儿。两个愿望都实现了,伍连德十分欣喜。这时的伍连德在马来亚怡保市开诊所,他早年与陈有仁相识,后结识了陈有仁夫人张荔英女士,张荔英的父亲张静江早年与孙中山组织同盟会。张荔英喜欢南洋的气候和色彩,嫁给陈有仁后,在南洋美院教授英语和美术,因此常去怡保探望伍连德。伍连德正为女儿归来而高兴,就请张荔英为女儿画一幅肖像油画。伍玉玲把这幅油画作为特殊的纪念,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她所珍藏。这幅由父亲请人、身着母亲订制旗袍的肖像画,无疑凝结了父母对她深深的爱。伍玉玲轻松、向往地对我们坦露:自己的一生,幸福而完美,一旦走完这人生,她就能永远地和父母在一起了。
一部引起轰动的大型画册
伍连德是一个注重积累资料,珍重历史的人,他一生拍下了大量的照片,而且他还亲自为每一张照片的日期和地点、事件作了记载,有时他直接用英文打字机把内容打印到照片上,为后人研究近代医学史、研究他本人留下了丰厚的史料。
为了弘扬伍连德博士的事业,伍玉玲收集了大量资料,做了不懈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的支持。1995年,一部由伍玉玲女士主持编印的英文版《回忆伍连德博士——鼠疫斗士》大型画册由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纷纷订购珍藏,也引发了更多国家、更多机构、更多人士研究伍连德博士,纪念伍连德博士。画册共185页,收入珍贵照片310幅,其中213幅为伍连德博士在中国防疫、检疫、办医院等活动的写照,展示了伍连德博士多姿多彩、波澜壮阔的一生,形象地概括出伍连德博士对中国医学作出的突出贡献,成为十分珍贵的历史记录,为世人扣开了通往伍连德博士辉煌历程的大门。
在这部精美画册的最后一页,印有我国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在1924年5月所题的极不寻常的赞誉“科学输入,垂五十年,中国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唯伍星联(连德)博士一人而已!”对伍连德博士的一生作了崇高的评价与总结。
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在伍玉玲女士的收藏中,有伍连德博士1950年开始撰写、1959年由剑桥出版社出版的原版《鼠疫斗士:一个现代中国医生的自传》。
伍连德博士一生醉心医学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尤以著书、藏书为多,为后来研究历史,研究医学留下了难得的财富。如今一部分资料毁于战乱,一部分被捐赠,一部分由子女保存。
伍连德博士学术造诣博大精深,成就非凡。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专著多部,论及公共卫生、传染病、医学教育、医药管理、海港检疫、中医医学、医学史、社会医学、健康教育等领域。其所著的《论鼠疫》、《中国医史》、《鼠疫概论》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鸿篇巨著,至今仍为国际同行引为经典。
伍连德博士所经历过的地方都留有他的遗物,一些国家的大学、图书馆都珍藏他的书籍和资料。1957年,伍连德博士将收集的二千多卷有关中国、印度和欧洲科学、艺术、历史书籍捐献给南洋大学(今新加坡国立大学);将自己的论文和鼠疫资料捐献给香港大学;将一批珍贵收藏捐献给新加坡马来亚大学。还有一批图、标本、名画、古物也无偿地捐赠给学校或博物馆。伍连德博士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还是他的精神遗产,核心是他的爱国精神。
1931年,时任华盛顿军医图书馆馆长助理的嘉里逊出版了《医学史》一书。这是美国第一部全面介绍世界医学史的专著,成为权威课本和重要参考书。伍连德博士看到这部著作,发现其中介绍中国医学的内容竟不到一页,而且多有贬低,马上写信给嘉里逊提出质疑: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医学史,为什么只有这么少的记述。对方回复说,他找不到关于中国医学史的文献。
伍连德由此决定要向世界推介中国医学。他与医学史家王吉民耗时16年,完成了工程浩大的英文版《中国医史》,展示了中国医学的辉煌成就,扬了中国国威,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在中华医学会大会上,作为中华医学会会长的伍连德博士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建议,在中华医学会的会议上用中文发言。会场为之震动。
伍连德博士常讲:我是中国人,中国是我的国家,我在给中国做事。伍连德博士最喜欢穿他在剑桥大学毕业的博士服。这件博士服遗失后,他又做了一件,他在新加坡大学出席开学典礼时穿的就是这件。他要让世人知道,他有剑桥博士资格,中国人有资格站在科学前沿。伍连德博士的言行里,透着中华民族那种骨气:中国人不比别人差,中国人有能力发展自己的国家,中国人能够站在科学发展的巅峰和前沿,中国人能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生最大的心愿
伍玉玲女士期待着黑龙江伍连德纪念馆早日建成,郑重地将早已准备好的一批珍贵的图书、文物捐献给“黑龙江伍连德经念馆”。
其中有弥足珍贵的史料:
《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始末》影印件,宣统三年四月出版;
《清末东北地区爆发鼠疫资料》(上下)成于宣统三年;
对联两幅,贺杖四幅;
《共戴薪传——星老留念》一册,由上海海港检疫局同仁书写的纪念册;
还代其弟弟捐赠了五枚勋章和纪念章:
1. 宝光嘉禾勋章一枚,清政府表彰他扑灭鼠疫的功绩
2. 金质纪念章一枚,充分肯定伍连德及其侄子伍长耀在第九次远东热带医学会议上作的突出贡献
3. 金质纪念章一枚,在云南考察时,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敬赠
4. 纪念章一枚,槟城大英义学100周年校庆,祝贺其防疫成功,学校赠送;
5. 达令奖章一枚,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前身)表彰其在疟疾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
伍玉玲女士说,伍连德一生荣获了几十枚勋章、纪念章,其中11枚最为珍贵,多数已经散失。这5枚奖章和纪念章概括地反映了伍连德各个阶段的历史和突出业绩。
历史没有忘记伍连德,有识之士没有忘记伍连德,有的撰写他的传记,有的发表纪念他的文章。今年6月,在哈医大伍连德博士纪念馆筹备委员会举行的捐赠仪式上,80高龄的哈医大校友贾淑华教授郑重地将一部德文版文集捐献给纪念馆。贾淑华的父亲曾任哈医大一院院长,该书的作者是他的德文老师。鼠疫流行时,作者作为在东北铁路任职的德国医官,在哈尔滨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并配以生动的小故事。贾家两代人将此书传承了70余年,终于使这部书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纪念伍连德博士不应是伍玉玲个人的愿望,不应仅仅作为一段历史记住。在当今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面临严峻挑战和风险,纪念伍连德博士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纪念他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