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758阅读
  • 30回复

珠玑留厚泽 蓈底肇鸿基 浅游良溪古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2-22

    天气不好,新年长假哪都没出去过,直到人日初八才稍见日头。

 

    下午3点心血来潮,约朋友驾车出游近日媒体“炒”的很热的“良溪后珠玑巷”。虽然只有几十公里路程,但由于路上塞车,到达良溪时已经接近下午5点,因此,错过了最佳浏览时间(罗氏大宗祠关门了)。

 

    对于良溪,我所知很贫乏,仅知道她是我们同学网“畅所欲言”版主“花心萝卜”的故乡。而有关良溪的历史都是我从网上狗到得,现狗现买,希望大家有兴趣。。。

 

良溪位于棠下镇区棠下圩西北部约3公里的山坳里,东邻沙富、虎岭、南接中心等村委会(古称乡),西面和北面与鹤山市雅瑶镇接壤。良溪属山地丘陵地区,以将军山最高。鹤山的两条山水——泥河、沙河流经这里,河宽约10米,流入天沙河经江门市汇入西江。山青水秀,环境幽雅。良溪周围地势低洼,田园常被洪水淹没。这里长满蓈草,称之为“蓈底”(即今良溪村北里巷)。到元末明初,蓈底人始在西江边筑起围堤阻隔西江水流入,低湿之地逐渐干涸,后人辟为屋地及农田。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后,村人依“蓈底”谐音,雅称“良溪”,又称“良底”,寓意“良才大用,溪水长流”。

 

 

 

  一弯清水自山而出,潺潺然浇村流动。良溪水嫩绿,是先前水草多的缘故?进入良溪村时,听泉声来自草丛冠木林,带来碎乱的蝉鸣,把山野的曲子谱满石路。冠木林青翠碧绿,染透四周。泉从何处窜出?溪自哪儿生成?良溪之源何在?问护城水,水语塞无言;问入巷泉,泉迹渐远无影;问古红棉,棉蕾自封未放;问古村墙,墙根早断未续……我坚信良溪有源,源远水流长,中流水自清。

 

 

 

 

 

 

分享到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2-22

话说,宋朝有一位名叫罗贵的人,原名以达,字号天爵、琴轩,南雄府学廪生,诰封中宪大夫,赠吏部尚书。

 

当时,罗贵住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沙水村珠玑里。为避国乱家难,罗贵毅然率58村的3697户,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16日起程,爬山涉水,结竹排顺水漂流,耗时两个月,于316日到达冈州萌底,即现在的新会良溪。这是宋朝时流民往南迁徙的一支队伍,是迁徙潮中的一条溪流。棠下罗氏大宗长联记载这段光辉史实

 

发迹珠玑,首领冯、黄、陈、麦、陆诸姓九十七人,历险际间尝独任;

开基萌底,分居广、肇、惠、韶、潮各郡万千百世,支流别派尽同源。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2-22

迁徙队伍中的头人是良溪始祖的罗贵,他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懂天时,抓地利,重人和。敢冒险、善开拓、重创新,以变应变,以动制静,以闯代守,处处体现出中华民族善变求新的优良传统和坚忍的民族精神(现代俚语“唔使问阿贵”的这个阿贵就是罗贵)。他们迁徙前誓言:“吾等五十八村,居民亿万之众,而予等独藉公之恩,得赖逃生,何以相报?异日倘获公之福,得沃壤之土地,分居安插之后,各姓子孙富贫不一,富者建祠奉祀,贫者同堂共飨,各沾贵公之泽,万代永不相忘也,世世相好,无相害也。”数十村庄的异姓发出同一心声。各姓间如此团结友爱,是姓氏文化中的亮点,是我们应引以为豪的。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2-22

良溪古村落历史悠久,良溪人的先祖来自中原,带来了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同当地民俗风情相结合,罗贵是北宋开国功臣罗彥环的七代孙。罗彥环因不满皇帝猜嫉功臣,于开国初弃职远徙,南行3000里,举家迁入南雄珠玑巷,同时传入了中原文化。罗贵南迁时,又把中原文化带到冈州大地。其突出表征是建筑文化。使良溪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更呈丰富多样。

 

 

 

良溪的古民居都是青砖砌墙,多用花岗岩石(此为清代以后之民居),或禇红色砂石(此为明代之民居)做墙脚;硬山顶屋脊,呈元宝状,俗称龙船脊,防火墙修饰成迭连起伏飞翘昂首的凤头;门额上饰有砖木雕刻、彩色灰塑、山墙描草龙、梁下绘有水墨画;民居神龛高大肃穆,有的民居如韫石堂,配以彩色玻璃及窗花,显得富裕大度,珠光宝气。村道铺垫蛮石,或平整或拾级而上,古朴踏实。良中村道旁,砖木建造的店铺虽已斑驳陈旧,它告诉人们在昔日曾经有过的繁荣。绵延1公里长的明代护村墙堪称“古长城”。同台山、开平侨村的洋楼相比,良溪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给人以中原流风的强烈冲击。

 

 

 

 

离线花心萝卜

发帖
16146
金钱
24437
经验值
5214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2-22

谢谢伍哥收集我们老家和老祖宗的资料,萝卜已经多年没回故乡了,今日从伍哥图文中寻得乡村景象,真是一帖解乡愁啊!

从后面几幅照片看,伍哥一行已经渐渐靠近我们的老屋了,应该还有照片吧?请继续~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2-22

   沿着弯弯的青石板“青云路”古村道,由良西、良中、到良东,慢慢地浏览感受这承载着七、八百年厚重历史底蕴的青灰色的明清建筑,层层挑起的飞檐、幽深的小巷、以及祠堂、贞节牌坊、祖庙、罗贵墓的良溪古村,脑海里构思着我们祖先由中原到珠玑巷再到良溪3000里大迁徙的壮举,觉得自己的脚步越来越沉实,越来越有一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责任感(不知道是不是这36姓其中的一支,但我的祖先也是在同一年代由珠玑巷迁徙到岗州文章里的)。

 

[此帖子已被 old5 在 2010-2-22 12:43:45 编辑过]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2-22

    良溪有四个谜可以引起游客兴趣。一是皇帝的圣旨之谜,在良溪村,皇帝的圣旨藏在一个古屋后面,这在整个中国是一个奇特的现象;二是五部堂前的两个华表之谜;三是石棺之谜;四是古屋之谜。这不起眼的斑驳青砖墙后庇护着的就是皇帝圣旨的“节孝牌坊”。

    我也不明为何要把牌坊这样庇护着。为此我曾想村老打听,他说:因为节孝流芳牌坊刻有“圣旨”,人路过要必须朝拜,不方便所以起了道墙遮盖起来。据说约为清同治、光绪年间所筑,牌坊前巷中原本有门闸,“文革”时被拆除。

   由里朝外看,我们看到,牌坊高约4米,宽3米多,由红砂石及青砖砌成,雕凿得十分精细。牌坊正、背面中央最高处有竖写的红砂石浮刻“圣旨”、“恩荣”四字,横卧的条石上浮刻有“节孝流芳”四字作为横批,左右两边分别刻有“乾隆元年丙辰冬吉日立”和“旌表节妇罗门吴氏”作为上下款。

  我们望着这座牌坊,冥冥中似乎听到了它正在诉说着往事。青山绿水间,这牌坊就像一个默默的问号,沉重地印在这里,让现代人仰视。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2-22

良溪的民俗风情与棠下镇其他村落大体相同,如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良溪因是罗贵的祖居地、珠三角罗氏发祥地,这里建有罗氏大宗祠和始祖墓,所以,清明节的祭祖活动特别隆重热闹。

 

值得一提的是五部堂民俗文化节,五部堂位于良东村。堂前高高耸立着里人罗华章敬奉的酷似华表圆柱,上刻:“屹尔高擎显英风之凜凜,巍然峙立表正气之腾腾”[嘉庆戊辰(1808)孟春吉旦立];正门入口有罗兆宁敬赠的对联:“登降时无堑举足,拜瞻处先自扪心“;罗卓仁敬赠的对联:”广大精微存神过化,聪明正直福善祸淫”,都是对族人的“警世钟”。五部堂原为良溪村罗、叶、胡、廖四姓之神庙。

 

 

 

 

 

解放前,五部堂的民俗文化节以正月十五花灯节的“抢花炮”和各姓抬着堂内的小菩萨前往演戏场“看”大戏(连演三个晚上,每次“看”完大戏要将小菩萨抬回五部堂),最为热闹。解放后,“抢花炮”因不安全、“菩萨看大戏”因有迷信色彩而被取缔。今日,五部堂成为良溪人拜祭祖先、祈求吉祥如意的场所,香火终年不断。

 

 

 

[此帖子已被 old5 在 2010-2-22 19:44:18 编辑过]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2-22

由于时间关系,良溪的很多历史文化,建筑文化、人文文化精粹我都没法细细品味,很多重要景点我都无法一一瞻仰,为此留下了很多遗憾。

 

比如一代哲人罗贵的墓地、最富丽堂皇,保全得最完整的清末建筑——韫石堂都没有来得及去观光,所以这次良溪之行我定义为浅游。

 

还好,良溪离台城不算远,况且,良溪还有“花心萝卜”同志作为地主。下次吧,下次有机会争取组织一次“良溪后珠玑巷文化之旅”,除了浏览良溪古村落的风光人文,还可以尝尝良溪著名的柑普茶。有可能的话,顺便参观一下萝卜的故居。

 

 

 

 

 

照片中依水而建的是萝卜和他们叔伯们的故居,因为萝卜不在家,不能进内参观,版权所有,所以我也要留下悬念,以后再详细介绍吧。

 

 

 

 

(续完) 

[此帖子已被 old5 在 2010-2-22 19:51:09 编辑过]

离线俏之连

发帖
13163
金钱
17436
经验值
9422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2-22
   好!五哥带队,萝卜引路,等待这一天。
离线陈乔樱

发帖
7143
金钱
9005
经验值
346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2-22

俏姐,这一天,我也在等待。

谢谢伍哥报道!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2-22
回俏之连、乔樱:良溪真的不错,无论是人文或建筑都有沉甸甸的感觉,有看头。有机会应该去走走。
离线花心萝卜

发帖
16146
金钱
24437
经验值
52149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2-23

谢谢伍哥的“浅游”,“开路先锋”伍哥,对良溪村的了解比萝卜还多、还系统,哈哈……伍哥给萝卜“判”了个地主,名不副实啊。

看贴看得乡情浓,祈盼“良溪后珠玑巷文化之旅”早日成行,请伍哥效仿罗贵公,荣赝文化之旅首领,萝卜还是当随从,负责找人开门。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02-23
花心萝卜:

谢谢伍哥的“浅游”,“开路先锋”伍哥,对良溪村的了解比萝卜还多、还系统,哈哈……伍哥给萝卜“判”了个地主,名不副实啊。

看贴看得乡情浓,祈盼“良溪后珠玑巷文化之旅”早日成行,请伍哥效仿罗贵公,荣赝文化之旅首领,萝卜还是当随从,负责找人开门。

罗大侠:“地主”是理所当然的。

想当年先祖跟随罗贵飘江过海历尽艰辛来到良溪时,罗贵写下流徙铭:

珠玑巷三十三姓九十七户流徙铭

珠玑之徙,罗湛郑张;
尹文苏谢,陈麦卢汤;
温胡赵伍,曹区李梁;
吴冯谭蔡,阮郭廖黄;
周黎何陆,高发其祥;
子孙万代,为国栋梁;
文经武纬,愈远愈昌。

也许其中就有我们伍姓的一支在内,这是患难兄弟阿!

请看他们迁徙前的誓言:“吾等五十八村,居民亿万之众,而予等独藉公之恩,得赖逃生,何以相报?异日倘获公之福,得沃壤之土地,分居安插之后,各姓子孙富贫不一,富者建祠奉祀,贫者同堂共飨,各沾贵公之泽,万代永不相忘也,世世相好,无相害也。数十村庄的异姓发出同一心声,是团结和谐之声,感天地泣鬼神之声。

如今我们回良溪凭吊祭祖,罗氏肯定要以地主相待啦。

迁徙到当时的岗州文章里(大江斗洞)的其中伍姓的一支,这是我们伍氏“瀚苑房”位于大江斗洞的纪念公园

佳山公园前的宋代的石狮子

 

[此帖子已被 old5 在 2010-2-24 23:05:24 编辑过]

离线花心萝卜

发帖
16146
金钱
24437
经验值
52149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02-24

伍哥,看来我们在八百多年前就是患难之交了,如今在网络相逢,伍哥"心血来潮一浅游",炮制此意蕴深厚、图文并重的好帖,一来重温老祖宗们的历史,二来引领萝卜一亲故里,感激涕零,怎一个谢字了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