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574阅读
  • 62回复

菩提道上.共同精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芳草

发帖
4488
金钱
8132
经验值
1630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10-09-09


离线古月湖

发帖
1499
金钱
1940
经验值
648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10-09-09
阿弥陀佛
    修行即修身 身宽路坦荡


发帖
563
金钱
1388
经验值
215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10-10-04
及时行善 你坐在公交车上,在某一站,一个老人拄着拐杖走上车来,你下意识地要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他。但就在你欲让未让时,车厢内有人已经站起来了。
  你在广场上散步,看到有人踩在香蕉皮上跌了一跤,就在你观望并感叹是谁不讲社会公德时,某个过路人已捡起香蕉皮扔到了垃圾桶里。
  你在街上行走,一个乞丐走过来伸手向你乞讨,你的手已经摸到口袋里的零钱,你忽然想到他会不会是骗子,等你掏出来时,乞丐已经走远了……
  生活中,每个人都曾是这些片断中的原形,每个人内心都有着一份善良,但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就让自己错过了行善的机会。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村子极度缺粮,每年春节前后,总有一大批安徽和河南的灾民到东北来乞讨,他们都能得到我们每家每户的救助,半块玉米饼,两个土豆,或一盅小米,点点滴滴,汇成生存的源泉,帮助无数难民渡过难关,生存下来。在当时,没有一个人对乞讨者说,我们也没粮,你们去找政府吧。这种记忆一直影响着我。我的母亲没有信仰,但她的口头禅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在我的印象中,她总能跟素不相识的人在很短的时间里相处融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是她的友善,消弭了身边无数的干戈和矛盾,让她和她的亲人一直置身于和谐的生活环境里。母亲没有文化,但我总感觉她那几句话比那些“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把自己的行李物品交给陌生人看管”这样的训诫语言要高明千百倍。
  前几天,看到网上贴着一位善良的好人临终前的一句话:“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我的帮助呢,但来不及了……”这句话让我突然懂得,做点儿好事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行善不是从明天开始,而是要从现在开始。
  及时行善吧,看到路边有人乞讨,就给他点儿零钱。尽管有的人会说,那些乞讨的孩子都是有人在一边控制的要钱工具,那也要给他点儿,至少,他们要到点儿钱就能少挨一顿打吧。如果带孩子一起出去,就把这个行善的机会让给他,也要让他学会付出一点儿,而不是每天想着得到一点儿;听说有人上不起学,在力所能及之内,就勇敢地关注和帮助他们;在路边的小摊购买水果和蔬菜,总共也没几个钱,就不要与艰难养家口的小贩们讨价还价了;看到流浪猫或流浪狗,就顺手帮它们一把,送到动物收养所去……至于乞讨者会不会因此富得盖高楼、或是被幕后黑手盘剥,上学者究竟会不会有出息,街边小贩会不会用秤耍我们,那只流浪猫或流浪狗第二天会不会死去,这都无从知晓,也不必过问,我们要做的是及时行善,然后让这种善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以形成善良风气,营造行善氛围,建立和谐社会。
  我们也不要谴责有些人财富过亿,却一毛不拔;有些人多么自私冷酷。富人是富人,别人是别人,重要的还是从我们自己做起,做一个及时行善的人,施人玫瑰,手盈余香,为善获得的快乐与愉悦,别人体会不到,那永远是我们自己的。
离线感恩的心

发帖
417
金钱
453
经验值
89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10-10-04
响应师兄的号召:“及时行善最重要!”
离线感恩的心

发帖
417
金钱
453
经验值
89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10-10-04
响应师兄的号召:“及时行善最重要!”
离线古月湖

发帖
1499
金钱
1940
经验值
648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10-10-05
学学佛法,社会更和谐!

发帖
563
金钱
1388
经验值
215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10-10-07
惜福的人才会有福

明朝嘉靖时期有一位出名的宰相,名叫严嵩,其子严世蕃也是高官,因而父子二人同恶相济,结党营私,总揽朝政,残害忠良,把国家搞的乌烟瘴气,国不成国。
    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富可敌国,他们的生活十分奢侈、浪费。严世蕃要吐痰,只要咳嗽一声,就在四周围绕的丫鬟们,仰起脸张开嘴巴来接他所吐的痰。严蒿在故乡的公馆里,门客家人更是不计其数,每天从他家的厨房内的阴沟里流出的鱼肉白米多得吓人。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形容,一点不夸张。
    恰好严公馆附近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每天他都率领小和尚到阴沟里把白米捞起来,然后洗净晒干,日子久了,竟推得满满一屋子。
    后来严蒿的奸情败露,嘉靖皇帝把严蒿撤职,严世蕃从牢杀头,财产充公,严蒿老来便无的依靠了。由于在位时作恶多端,不得人心,所以,失势后也没有人同情他、可怜他。
    还好,庙里的老和尚以慈悲为怀,收留了他。他在庙里吃了好多天以后,有一天很难为情地对老和尚说,“我很对不起你,当我势力正大的时候,却不知道有你这么一个好邻居,从来没有在你庙里积过一点德;现在穷了,反而来消耗你,我真惭愧啊。”
    老和尚安慰道:“相爷不必难过,你现在吃的不是我的,而是相爷你自己的,而且就是吃上十年八年,也吃不完的。”
    严蒿听到这话,觉得很惊讶:“呀!吃我的,这话从何说起?”
    老和尚从容地说:“你不信,我带你去看。”
    于是老和尚领着严蒿仓房里,指着一大堆米,对严蒿说:“这都是你相府阴沟里流出来的米,我把它捞上来,淘洗干净再晒干的。”
    老严蒿看到这事实,听了老和尚的话,唯有把泪往肚子里流,什么也说不出——这,就是不懂得惜福的后果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懂福、惜福才会有福,人世间,没有灾殃祸患就是福,无奈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铺张浪费就是不惜福的表现,不管是在政府机关食堂、集团公司食堂、还是学生食堂、大小酒店饭馆,丢饭、剩饭的现象非常严重,君不知当今世界上还有多少人挣扎在饥饿钱上,有多少在面临着被饿死的困境,然而我们却把“粒粒皆辛苦”的饭菜倒到垃圾筒,一粒米里有七位神仙,不可以浪费哦,请大家惜福吧!
离线古月湖

发帖
1499
金钱
1940
经验值
648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10-10-07
惜福的人才会有福!
拜读了!谢谢师兄!

发帖
563
金钱
1388
经验值
215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10-10-11
佛教常说的“菩提心”是什么?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华严经》中说:“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则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日,普照一切众生类故。菩提心者,则为明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的。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才会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发菩提心、走菩萨路、学佛做人、利益众生,这就是学佛人走的路。
离线古月湖

发帖
1499
金钱
1940
经验值
648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10-10-11
回 53楼(心(常安)) 的帖子


     学习 了,阿弥陀佛。
离线连年有余

发帖
128
金钱
132
经验值
30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10-10-11
引用第51楼心(常安)于2010-10-07 15:11发表的 :
惜福的人才会有福
明朝嘉靖时期有一位出名的宰相,名叫严嵩,其子严世蕃也是高官,因而父子二人同恶相济,结党营私,总揽朝政,残害忠良,把国家搞的乌烟瘴气,国不成国。
    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富可敌国,他们的生活十分奢侈、浪费。严世蕃要吐痰,只要咳嗽一声,就在四周围绕的丫鬟们,仰起脸张开嘴巴来接他所吐的痰。严蒿在故乡的公馆里,门客家人更是不计其数,每天从他家的厨房内的阴沟里流出的鱼肉白米多得吓人。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形容,一点不夸张。
    恰好严公馆附近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每天他都率领小和尚到阴沟里把白米捞起来,然后洗净晒干,日子久了,竟推得满满一屋子。
.......

几天冇上来,大饱眼福,连续阅读,收益匪浅,下载相宜,反复悟道。
谢谢心(常安)的辛勤劳动。阿弥陀佛!
离线芳草

发帖
4488
金钱
8132
经验值
1630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10-10-11
谢谢好同学教我明白什么是“菩提心”!

发帖
563
金钱
1388
经验值
215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10-10-11
感恩各楼的随喜!


发帖
563
金钱
1388
经验值
215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10-10-18
佛说“人有二十难”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佛说四十二章经》
【宣化上人浅释】
  “佛言”:佛又说了,“人有二十难”:所有的人都有二十种难。怎么叫难呢?难,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容易的事情就不难了;不容易的事情就是难,这不容易的事情,就是逆,所谓逆境,是不容易明白、不容易认识的;这个容易就是顺,顺就是人觉得好受一点。那么这二十种难,就是人不容易做的。
  第一就是“贫穷布施难”:你若有钱,想做布施,那是很容易来做布施的,因为你有。有,用一点也不算个什么;你若没有,而能布施,那才是真正的布施。因为你能做到所谓做不到的事情,这事才是真;你做得到的事情才去做,那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你去做,那没有什么出奇;人人做不到,你能做得到,这就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超出一切的人了。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就是和一般人不同了。
  讲到贫穷布施难,我们可以说一个公案。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最贫穷的人,他虽然贫穷,但是他还有个太太,就夫妇俩。可是夫妇俩的生活非常困难,只有那么一个小破房子住,可是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穷得这个样子,只好天天去乞讨,到街上去和人要饭吃。要饭吃,这不是很难的一件事,难的是夫妇俩没有衣服穿,只有一条裤子。两个人穿一条裤子,你说这一条裤子怎么穿呢?就只能轮流著穿。怎么穿呢?譬如今天丈夫出去讨饭吃,就穿这条裤子出去讨饭,讨回来的饭,夫妇分著吃。明天呢,就是太太出去讨饭,也穿上这条裤子。在家里的这个人就没有裤子穿,出去讨饭的这个人就有裤子穿,要回来的饭,还是两个人分著吃。这样子马马虎虎的,也就天天这么维持生活,你看!穷得这样子,可以说是最穷的人了。
  在这时候,有一位辟支佛,前面讲过辟支佛有宿命通的,他一观察:这两个人在宿世之中不肯做布施,所以今生就这么穷,穷得要两个人穿一条裤子。“啊!这回我要度他们去!”这辟支佛就发愿要度这两个人,让他们有机会种福,于是到这夫妇的门前来化缘。这辟支佛是一个比丘的样子,站在那个地方,托著钵在化缘,这对夫妇一看,有个和尚来化缘,自己家里什么也没有,啊!饮食也没有,衣服也没有,只有一条裤子,这丈夫就对太太说:“唉!我们都要发一点布施心来求求福。为什么我们这么穷呢?就是以前我们不肯布施,所以现在穷得这个样子,我们应该做个布施。”
  太太说:“做布施?我们有什么可以布施?”
  丈夫就说:“我们还有一条裤子啊!可以布施给这出家人。”
  太太就发了脾气,说:“你真是混帐、糊涂!我们就一条裤子,如果布施给比丘,我们连这出去要饭的本钱都没有了,我们用什么可以再向人乞食呢?只有这一条裤子轮流著穿,还可以出去讨饭;要是把裤子也布施了,我们怎么出去呢?”
  丈夫就劝他太太:“不错,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们不管自己的生活,布施裤子给这比丘,我们两个不出去,就在这儿饿死算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你看,那比丘在这儿也不走。”
  太太一听,叹了一口气说:“唉!好吧,你欢喜布施,就布施好了!”这夫嫦俩就把这一条裤子,从窗户递给这比丘了,这比丘是个证果的辟支佛,他接受这条裤子后,就到释迦牟尼佛那个地方去,辗转供养释迦牟尼佛,说:“这是我方才在一个穷苦人家化来的一条裤子,这条裤子是他全家的财产,可是他都布施给我了。”
  释迦牟尼佛就接受这条裤子。接受之后,就对人说:“这功德是很大的,他家里就这么一条裤子,都能布施出来供养这比丘,尤其供养的是个辟支佛,所以能得福无量,将来是有很大的福。”
  当时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里,这国家的国王也在这儿,国王一听,就想:“自己国家有这么一个穷得连饭也没得吃,连衣服也没得穿的人,自己在皇宫里吃得那么好,穿得也那么好,这怎么能对得住老百姓呢?”于是国王生了大惭愧心,就派人到这穷苦的家庭去送米、送面、送吃的、送穿的,送了很多。这两夫妇即刻就得到果报了,才布施一条裤子,现在什么都有了。他们以后也去见佛,佛就为他们说法,一说法,这两人即刻就证到初果。
  所以说贫穷布施难。你在难的时候,若再能布施,这才是真正有布施心;越难你越能做,这才有价值。好像我们人不能捱骂,若有人骂我们,我们能受,这就是有德行;人也不能捱打,若有人打你,你能接受,能认识:“啊!这是善知识,他能令我消业障,能令我出苦海,这是最难得的善知识。”无论哪一位,境界来了,你们要认识,说你不好的人,那正是你的善知识。不要听人家赞叹你一声,就好像小孩子吃糖似的,高兴得不得了;人家毁谤一声,就比吃黄莲还苦,不要这样子。
  佛说二十难,人生岂止二十难,这难可就多了,难的事情来了,你能把它处理得很容易,那就是明白佛法了。
  “豪贵学道难”:豪,富豪,很有钱的;贵,就是尊贵,很有地位,很有势力的。既有钱又有势力,当然生活很安定,不像方才说的那对夫妇,只有一条裤子,那么样地苦恼。豪贵的人穿的衣服很多,钱也很多可以用,并且有很多高尚的亲戚,又有很多有名望的朋友。在这时候,你教他修行用功,出家学道,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什么呢?他一切一切都满足,一切一切都觉得很快乐,什么都很自由。住的房子像皇宫一样,吃的都是一般人吃不著的最名贵、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你要他修道,这是不容易的。
  “弃命必死难”:弃命就是不要命了,但是即使你不要命,也不一定就可以死的。好像有时候人想要自杀,吃安眠药,吃得少了,他又活过来了,这就是想不要命,却不一定会死的。如果你想不要命,就一定会死,那就不难啰!
  又有一个说法,你这命不要了,当然会死;就算你想要命,用种种方法来保护著,教它一定不死,这也是办不到的。人人都会死,没有一个人是永远长生不老,长生不死的。没有这种事,所以说弃命必死难。
  “得睹佛经难”:你们各位不要以为现在能听讲经,又能看经,觉得很容易,这是不容易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开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想一想!这佛经是不容易遇著的,况且我们这人身也是不容易得的。今生得著人身,又遇到了佛经,还能听人讲佛经,这是不容易的,这都是无量劫以前你们就种了大善根。
  “生值佛世难”:你生在有佛出世的时候,这也不容易。虽然现在佛灭度了,但还有佛法,还可以学佛,还可以修行,这都是很幸运的。
  “忍色忍欲难”:这色、欲——男女之情这种爱欲,是不容易忍的。因为一般人平常的情形,都是这种生理,男女要结婚,这都忍不住的。你若能忍得住,能忍色、忍欲,对境界无心,能有忍力,这也是不容易的。你忍来忍去忍不住了,就颠倒了;忍来忍去忍不住,又颠倒了,所以这忍色、忍欲也是不容易的。
  “见好不求难”:见到什么好事,你不去贪求,这也是不容易的。人人都是见著好就贪了,所以见好不贪求,这也是不容易的。
  “被辱不嗔难”:好像无缘无故就被人打一顿,无缘无故就被人骂一顿,也不因为有什么理由,他就来侮辱你一番。侮辱就是对你不客气,对你很不好,这时候你不嗔恨,心里能像没有那回事似的,这是不容易的。不容易,你若能做,那就是过来人了,就是过来了。
  “有势不临难”:有势,就是有势力。好像那作官的,他要杀人就杀人,这叫倚势凌人。人家没有犯法,他用他的势力去把人杀了,这叫有势。临,就是临到其他人的身上去。有这种权力,就随便杀人,这叫有势临了。不临,就是不仗著权力去欺压人。虽有权力,还是尊重人,不随便杀人,随便欺负人,这叫有势不临,这也不容易的。虽不容易,但是你若能那样做,这是最好的。
  “触事无心难”:触事,你无论遇著什么事,你要能以无心处之,以无心应付。事情来了,也不要紧,随缘处理;事情去了,更不要紧。就是事来则应,事去则静,这叫无心,没有执著心,没有妄想心。
  “广学博究难”:广学,就是广泛地去学习;博究,是多多地研究,这也是不容易做的事情。
  “除灭我慢难”:人人都有一个我慢,你若想要把我慢除灭了它,没有我慢,这也不容易的。
  “不轻未学难”:你们各位先出家的,都要知道这一点,对没有学佛法的,你不能轻慢他。你若轻慢他,那就叫轻慢未学了。对不懂佛法的人,你应该用种种的方便法门来教化他,不应该轻慢他,不可轻忽他,不可对他很不客气的。在佛教里有这四种的不可忽,佛也常常这么说。什么是四种不可忽呢?
  (一)火虽小不可忽。就是对于小小的火,你不可以马虎,不可以随便,虽然是很小的火,你也要很注意它,因为你一不注意,它就把所有的东西都烧光了。
  (二)龙虽小不可忽。龙虽然很小,你也不可以忽略它,因为龙可小可大,它有神通变化的。
  (三)王子虽小不可忽。王子是国王的太子,虽然他很小,但你不可以忽略他,因为他将来是做皇帝的。
  (四)沙门虽小不可忽。沙门虽然小,你也不可以忽略他,因为他将来可以成佛。

  因此不轻未学,就是对没有学过佛法的人,你不可以轻看他,不可以看不起他。所以不轻未学是很难的。
  “心行平等难”:你这个心要行慈悲平等是不容易的,但是也要去做。
  “不说是非难”:人人多数都欢喜讲是讲非的,若能不说是非,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我有个弟子说,他没出家以前,就不会讲是非。那么出家以后,在这儿反而学会说了。但是他还觉悟得很快,所以现在相信他又不会讲是非了。
  “会善知识难”:会,就是遇。你能遇到善知识,这也是不容易的。你看人人学道啊!遇到的多数都是糊里八涂的。善知识他不糊涂,不会教你走到错路上去。修道的人一定要听善知识的话;不听善知识的话,在你还没有证果之前,就信自己,任自己的性,那是不行的,终究会堕落,终究会招魔障的。所以一定要亲近善知识,听善知识的教化,这是说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学道的人不容易明心见性,学道要能明心见性,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随化度人难”:随缘随份来教化众生,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睹境不动难”:你遇到什么境界,能不被这境界所转动,而能转动境界,这一件事也是不容易的。
  “善解方便难”:你能明白什么是方便法,用它来教化众生,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离线古月湖

发帖
1499
金钱
1940
经验值
648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10-10-18
回 58楼(心(常安)) 的帖子
            
                                           拜读了!谢谢师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