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144阅读
  • 9回复

九九重阳又是登高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qq5655332
 

发帖
358
金钱
561
经验值
3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前天,亲戚从白沙上到来,约我一同去石花山登高。开始我心想:年近半百,哪来兴致登高。奈何亲戚再三要求,只好相陪。我给车子加好油,从城西搭着亲戚开往石花广场,一路上只见登高的人真不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可谓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我的车子挤到了石花广场前,可前面的路又被警察封锁,无奈绕道三台路转入上石花山路口。把车子停泊路旁,然后几人步行上山,上山的路上也不轻松,人群拥挤。随着簇拥的人流慢慢挪步向前,约二十分钟才好不容易上到了西严寺。寺外寺内更是人的“海洋”,炮声震耳欲聋,烟雾冲天。我们也随例买了些“纸钱”和香枝祭拜观音,祈求“平安”两字值千金。随后又继续往山顶转了一圈,下山。意指把不顺意的“邪气”带走,把顺心顺意的带回来。
       为什么人们如此虔诚九九登高节?尤其是年轻人。据说登高的人要持续登三年才显“灵”。
       九九重阳节,近代演化成登高节,我国将这天定为(老人 )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 敬)老、( 爱)老、(助 )老的风气。
为什麽在重阳节选择登高?
       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作为节日,当在西汉时期。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这一风俗始于东汉。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的传说原因: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终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附原文如下: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
        另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分享到
离线qq5655332

发帖
358
金钱
561
经验值
31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0-21
好象没以前那么热闹了...
离线知名士
发帖
32
金钱
57
经验值
2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0-21
哈哈!终于露面了,一个多月时间没见,我以为你失踪或出国旅游去了。好极了,见到你并能欣赏到你的杰作,足够我欣慰的了!
温馨问候! 祝福挚友!
离线昌记

发帖
4063
金钱
301935
经验值
1982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0-21
引用第1楼qq5655332于2010-10-21 19:41发表的 :
好象没以前那么热闹了...


看好明天,今天浇灌,明天尝果.
离线qq5655332

发帖
358
金钱
561
经验值
31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0-22
[quote]引用第3楼昌记于2010-10-21 22:19发表的 :

看好明天,今天浇灌,明天尝果.
谢昌记!短短的一语,如雷贯耳,教诲甚广!
离线qq5655332

发帖
358
金钱
561
经验值
31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0-22
引用第2楼知名士于2010-10-21 20:35发表的 :
哈哈!终于露面了,一个多月时间没见,我以为你失踪或出国旅游去了。好极了,见到你并能欣赏到你的杰作,足够我欣慰的了![表情]

谢谢朋友!真的如此吗?如此让我无地自容、羞愧难当,不敢,不敢啊!
离线cjl0927

发帖
1800
金钱
47914
经验值
363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10-22

重阳节登高越来越时兴,那天在石化山上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比春节时还高兴!
离线qq5655332

发帖
358
金钱
561
经验值
31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10-24
引用第6楼cjl0927于2010-10-22 13:57发表的 :
重阳节登高越来越时兴,那天在石化山上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比春节时还高兴!

真是啊!要亲临其境才有此体会,当时在山顶更是一番奇境,到处三五成群坐在一起,吃东西的吃东西、聊天的聊天,可谓是人的海洋,各自享受着自然景色和山上气息。
离线廉伯

发帖
502
金钱
606
经验值
205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11-09
回 楼主(qq5655332) 的帖子
原来如此.谢谢.
前年回台,也在99登上石化山,真是秋高气爽,人海热闹.
离线qq5655332

发帖
358
金钱
561
经验值
31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11-09
Re:回 楼主(qq5655332) 的帖子
引用第8楼廉伯于2010-11-09 03:49发表的 回 楼主(qq5655332) 的帖子 :
原来如此.谢谢.
前年回台,也在99登上石化山,真是秋高气爽,人海热闹.

廉伯:
          听名字,打心底里就觉得你是前辈了,伯,通常称伯为“伯父”,父辈的尊称!你看得起我这个晚辈,并给我回帖,我那里担当得起?是褒是贬,其意令晚辈思量不定。
     话中所知,你是在国外谋生的华侨,在何国度我不便多问,希望廉伯常回故乡探望探望,故乡毕竟是故乡,有许多你思念的人和事,俗话说: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故乡水,香不香故乡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