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客的第三宗罪,是安全問題。
中國人一向相信:「宴無好宴,會無好會」。典故出自二千多年前,楚漢相爭的「鴻門宴」。
試問競爭對手請你吃飯,怎會安好心?
陌生人聲稱久仰想結識你,來歷又不明。
像這類飯局,在現代社會亦很難避免。即使是美國 前第一夫人勞拉,亦曾在回憶錄透露,懷疑丈夫在德國 出席高峰會議之時,可能遭人下毒。
而設局毒殺,是政治鬥爭常用的手段。不只是我們中國的「鴻門宴」,古代西方社會又何嘗不然?
公元前三世紀,希臘 文明最鼎盛輝煌之時,阿歷山大大帝也是在一場盛宴之後,深夜急病,就此不明不白死去,歷史家從來沒有排除他被毒殺的可能性。
作為主人家,當你請客吃飯,竟然有人因此被害,即使你不是主謀,亦很難洗脫嫌疑,起碼名譽有損。
這是請客另一為難之處。但是老實說,客人肯來,本身也要承擔風險,雙方各負一半責任。所以在請客的罪名榜上,「安全問題」排第三,僅次於主人家沒材料提供,以及安排錯配賓客卡士。
當然,未必人人有機會被下毒,在現代社會,我們更常遭到安全威脅的,是個人私隱。
許多朋友試過,應邀出席飯局,大家散席之後,竟然有狗仔隊在外埋伏,一出現即遭拍下照片。
於是引來種種是非、揣測、蜚短流長,究竟是誰泄露行蹤?請客的主人家,必然是第一可疑人。
別以為你不是名人,就可保私隱安全。現時資訊氾濫成災,你跟誰誰誰去吃一頓飯,即席已被人拍照放上微博,當然還怎會漏掉facebook?這類行為不必徵求你意見,亦不需要顧及你感受。
即使飯局帶敏感性,可能引起你老闆或你家人的誤會及不快,也沒有人去約束。
作為主人家,對於賓客的出席情況外泄,恐怕亦無百分百的保密把握。所以出席飯局,自己亦應有心理準備。
這是成年人的社交遊戲規則,像傳統夢兆,也有此含意。原來夢見被邀請吃飯,縱使是大魚大肉,賓主盡歡,卻被詮釋為凶兆,醒來後,現實裏恐怕將有不愉快事件發生。其潛在意識,正是前文所說的「宴無好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