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844阅读
  • 11回复

他們出生在50 年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jzl
 

发帖
5
金钱
7
经验值
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5-08
他们曾是董存瑞, 黄继光, 雷锋和王杰的粉絲. 《青春之歌》,《红岩》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他们的最爱. 对保尔. 柯察金与冬妮亚交往的章节现在还能倒背如流.

他们都知道苏联猪是又肥又白的, 古巴糖是深啡色的糖粒, 我们那个反帝又反修的小兄弟的香烟的样子很好看,但烟味极糟. 邻国的同志加兄弟好像没有什么東西拿得出手.

他们都有躲在蚊帳里看书的经历. 中国四大名著及其它无数的〝黄色书〞与〝毒草〞就是这样读出来的.

他们都晓得那时候《少女之心》是不能碰的. 谁偷读了谁倒霉. 吃不完兜着走.
,
他们看了当时屈指可数,可以在中国上映的外国新电影《勇敢的人们》,才知道女孩子可以穿比基尼,而且形象是那么阳光,那么清新悦目.

他们第一次听到邓丽君小姐唱歌,都惊叹不已,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天籁之声!

他们心里都曾吶喊〝我要读书〞. 为了读上小学附设初中班, 妈妈将家里还在下蛋的老母鸡也送给了目不识丁的街道组長.

他们都早就领教过〝人肉搜索〞 的厉害. 不过当时这种玩法叫〝 政审〞. 自从申请红领巾那一刻起, 他们的父母, 父母的父母, 他们的姑妈, 姑妈的姑妈就经常被拿出来晒.

他们都明白那时每个人有两条生命,肉体的和政治的. 而且后者比前者重要千万倍.

他们都记得死了发臭的卓魚是当时难得的旦白质胺基酸的来源. 高产量的木薯可以做成多種不同样的食物,不过它们都是同样的难嚥.

他们都学到一丈三尺六寸的布料能做多少衣服. 当年的雷人雷语是〝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補補又三年〞.

他们年轻时想得最多的是〝 前途〞 和〝出路〞 四个字,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修理地球, 接受再教育是必然的出路, 少数人通过走后门,內部招生, 招工, 或钻营当工农兵学员又另当別论.

他们对物质极易满足. 一个初中二年級的女孩因为得到了一个小小的新钱包, 欢喜不已, 逢人便告之, 夜不能眠, 虽然她只有几个硬币放进去.

他们对香喷喷的白米饭情有独钟.读中学的时候,整天饥肠碌碌,几两米饭吞下去后,仍旧公侯肚里可撑船. 如今丰衣足食,居家或外出用餐,纵使山珍海味当前,仍不忘以粮为纲, 无饭不欢.

他们有幸参加或見证了1977年那场空前绝后的高考大比拼. 民兵叔叔扛着步枪押送试卷, 贫下中农, 工人师傅敲锣打鼓送考生上考场, 一千万人报考, 五百七十万人应试, 二十七万三千人获彔取.

他们那个年代, 城乡有着天壤之別. 生活于穷农村加上家庭成份较〝高〞的男青年, 是很难娶到媳妇的. 77 年高考放榜那一天, 一个父母早逝, 属黑五类阶级的山村考生, 从公社取到入学通知后, 跑了十里山路〔那时代国家没有高速, 他自己也没有奔驰,只有11号〕,回家后对相依为命的爷爷说的第一句话是〝 爷爷, 我今后有老婆了〞.

他们中的多数人的口才都不怎样. 在他们性格形成的时期, 多讲是会闯祸的,因此他们选择了沉默, 独立思考和深藏不露.

他们有主见,不人云亦云, 不哗众取宠, 不跟风也不弄潮.

他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心中永远存希望, 生活时时有目标. 这种人很少患忧郁症, 更不会有自杀倾向, 但是易得痴呆症.

他们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靠自身的努力, 凭大庆王铁人一般的精神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为了争取更美好的明天, 生活上, 工作上的任何因难与挫折对于他们都是小菜一碟.

他们为人之道是不亢不卑, 处事低调, 既不愿意唯唯诺诺,也十分厌恶为虎作伥.

他们注重个人的修养, 常清夜扪心. 有山寨行为者不多.

他们对事物敏感异常, 三十几年前, 一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本叫《醒来吧, 弟弟》的傷痕文学, 令他们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预感到一个崭新的时代的来临.

他们十分懂得珍惜并常怀感恩, 用真心与 诚意去爱家人, 朋友与同学, 視对方为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

他们是少有的孝顺和负责任的一代. 上有年老体弱的父母, 下或仍有未能独立的儿女.生活在三明治的中层, 但他们亳无怨言, 乐在其中, 尽力做好自己的角色.

他们不当〝啃老族〞, 不喜欢经济上依賴父母. 他们认为父母的钱应该让父母自己化. 〝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仍在指导他们的思想.

他们不是〝 月光一族〞, 备战备荒, 节約闹革命的概念在他们当中根深蒂固, 并将跟随一生.

他们记忆犹新,那时有一种威力无比的纸条叫做〝证明〞, 其实就是一張不是很白的白纸, 上面有几行斜斜歪歪的手写字,加上一个血红的印章. 单位证明, 公社证明, 大队证明, 小队证明……不一而足. 谁想结婚, 升学, 到广州探亲, 甚至在什么运动期间或农忙之际,从公益坐橫水渡去水口, 都需要它. 没有证明, 同志, 你回家吧. 連对不起都不用说了.

他们当中的台山人不乏浪里白条, 水性一流者, 因为当年他们曾一年四季苦练游泳,准备〝非法探亲〞到香港或澳门.

他们当中的台山人都曾经为本县闻名全国的單車全链罩而感到自豪, 都曾经在國庆节或五一节前晚,到台城天桥百货通霄排队,就是为了买一个来宝贝自己那辆凤凰, 永久或红棉.

白驹过隙, 二三十年的职场竞争, 今天的他们身居要职,身負重任. 然而退休嫌早,搏杀嫌老. 他们不时回头望望, 准备随时告老还乡.
[ 此帖被jzl在2011-05-10 08:10重新编辑 ]
分享到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5-08
作为六十,七十,已经更后年代的人们,应该珍惜比五十年代的朋友更好的机会,珍惜今天得来不易的生活!
我聆听一组木匠的声音
虽然他已经走了
天空阴晴了好多回
在园子里  弯着腰
恭恭敬敬洒水
我知道土地的润湿程度
简单的栅栏看上去相当牢固

我喜欢就那么站着
像风化
最好整天站着

        <浇灌 >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wen99
离线朋友靓女

发帖
10329
金钱
16386
经验值
203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5-08
引用楼主jzl于2011-05-08 08:32发表的 他們出生在50 年代 : 他们曾是董存瑞, 黄继光, 雷锋和王杰的粉絲. 《青春之歌》,《红岩》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他们的最爱. 对保尔. 柯察金与冬妮亚交往的章节现在还能倒背如流. 他们都知道苏联猪是又肥又白的, 古巴糖是深啡色的糖粒, 我们那个反帝又反修的小兄弟的香烟的样子很好看但烟味极糟. 邻国的同志加兄弟好像没有什么東西拿得出手. 他们都有躲在蚊帳里看书的经历. 中国四大名著及其它无数的〝黄色书〞与〝毒草〞就是这样读出来的. .......
顶……现在……………………

发帖
1846
金钱
1879
经验值
80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5-08
很精练,够精辟,顶!
离线高伯

发帖
14822
金钱
37852
经验值
3205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5-08
引用楼主jzl于2011-05-08 08:32发表的 他們出生在50 年代 :
他们曾是董存瑞, 黄继光, 雷锋和王杰的粉絲. 《青春之歌》,《红岩》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他们的最爱. 对保尔. 柯察金与冬妮亚交往的章节现在还能倒背如流.
他们都知道苏联猪是又肥又白的, 古巴糖是深啡色的糖粒, 我们那个反帝又反修的小兄弟的香烟的样子很好看但烟味极糟. 邻国的同志加兄弟好像没有什么東西拿得出手.
他们都有躲在蚊帳里看书的经历. 中国四大名著及其它无数的〝黄色书〞与〝毒草〞就是这样读出来的.
.......
[b[font=宋体[size=5]]][b[font=宋体[size=5]]]

写得极是、五十年代城镇居民生活怎样未见堤过?配杂粮、蔗渣饼、吃扭娜等你们尝过吗?当年这代人因太小都在父母兄长庇护下长大的。
离线Nglouie

发帖
4241
金钱
5298
经验值
129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5-08
所述所说有关的时代特征、有关的事件风波、有关的思想行为……确实是五十年代前期〔还有四十年代后期〕出生的一代人所亲历所见闻的。
离线李杨柳

发帖
5122
金钱
45815
经验值
1419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5-08
他们还记得那时有一种威力无比的纸条叫做〝证明〞, 其实就是一張不是很白的白纸, 上面有几行斜斜歪歪的手写字加上一个血红的印章. 单位证明, 公社证明, 大队证明, 小队证明……不一而足. 谁想结婚, 升学, 到广州探亲, 甚至在什么运动期间或农忙之际从公益坐橫水渡去水口, 都需要它. 没有证明, 同志, 你回家吧. 連对不起都不用说了.

这条我也知
离线Nglouie

发帖
4241
金钱
5298
经验值
1295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5-10
【补充一下】〔尤其强调,他们是指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一代〕
∮他们也可归类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共和国的风风雨雨,高高低低,甜酸苦辣,他们都经历了,遍尝了。
∮和平演变,颠复中国的希望曾寄托于他们身上,但帝国主义的幻想破灭了。
∮他们中的佼佼者,即将执掌共和国大位,期待他们带领人民顺利走向小康。
……    ……
离线Nglouie

发帖
4241
金钱
5298
经验值
1295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5-10
〔他们心里都曾吶喊〝我要读书〞. 为了读上小学附设初中班, 妈妈将家里还在下蛋的老母鸡也送给了目不识丁的街道组長.〕

【补充一下】〔续〕
∮上述一条值得商榷。
〝我要读书〞,确实是他们的愿望。但文革前限于国家财力人力,教育不发达,小学逐步普及,读中学则很难,读大学是难上加难。
说到读小学附设初中班难,只是最初设班的1968、1969一、二年而已,之后可是要花民办教师许多口舌和脚功,才能动员挽留农村孩子上学的。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5-10
说起出生在50 年代的人,有一位我非常敬重的作家 -- 英年早逝的王小波。个人认为,他是出生在50 年代的人中的骄傲。
我聆听一组木匠的声音
虽然他已经走了
天空阴晴了好多回
在园子里  弯着腰
恭恭敬敬洒水
我知道土地的润湿程度
简单的栅栏看上去相当牢固

我喜欢就那么站着
像风化
最好整天站着

        <浇灌 >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wen99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5-10
转帖一篇王小波的杂文,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他。

关于崇高

  七十年代发生了这样一回事:河里发大水,冲走了一根国家的电线杆。有位知青下水去追,电线杆没捞上来,人却淹死了。这位知青受到表彰,成了革命烈士。这件事在知青中间引起了一点小小的困惑:我们的一条命,到底抵不抵得上一根木头?结果是困惑的人惨遭批判,不瞒你说,我本人就是困惑者之一,所以对这件事记忆犹新。照我看来,我们吃了很多年的饭才长到这么大,价值肯定比一根木头高;拿我们去换木头是不值的。但人家告诉我说:国家财产是大义之所在,见到它被水冲走,连想都不要想,就要下水去捞。不要说是木头,就是根稻草,也得跳下水。他们还说,我这种值不值的论调是种落后言论——幸好还没有说我反动。

  实际上,我在年轻时是个标准的愣头青,水性也好。见到大水冲走了木头,第一个跳下水的准是我,假如水势太大,我也可能被淹死,成为烈士,因为我毕竟还不是鸭子。这就是说,我并不缺少崇高的气质,我只是不会唱那些高调。时隔二十多年,我也读了一些书,从书本知识和亲身经历之中,我得到了这样一种结论:自打孔孟到如今,我们这个社会里只有两种人。一种编写生活的脚本,另一种去演出这些脚本。前一种人是古代的圣贤,七十年代的政工干部;后一种包括古代的老百姓和近代的知青。所谓上智下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这个意思吧。从气质来说,我只适合当演员,不适合当编剧,但是看到脚本编得太坏时,总禁不住要多上几句嘴,就被当落后分子来看待。这么多年了,我也习惯了。

  在一个文明社会里,个人总要做出一些牺牲——牺牲“自我”,成就“超我”——这些牺牲就是崇高的行为。我从不拒绝演出这样的戏,但总希望剧情合理一些——我觉得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举例来说,洪水冲走国家财产,我们年轻人有抢救之责,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总要问问捞些什么。捞木头尚称合理,捞稻草就太过分。这种言论是对崇高唱了反调。现在的人会同意,这罪不在我:剧本编得实在差劲。由此就可以推导出:崇高并不总是对的,低下的一方有时也会有些道理。实际上,就是唱高调的人见了一根稻草被冲走,也不会跳下水,但不妨碍他继续这么说下去。事实上,有些崇高是人所共知的虚伪,这种东西比堕落还要坏。

  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正如他有权拒绝下水去捞一根稻草。假如这是对的,就对营造或提倡社会伦理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顾浪漫煽情,要留有余地;换言之,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举例来说,孟子发明了一种伦理学,说亲亲敬长是人的良知良能,孝敬父母、忠君爱国是人间的大义。所以,臣民向君父奉献一切,就是崇高之所在。孟子的文章写得很煽情,让我自愧不如,他老人家要是肯去做诗,就是中国的拜伦;只可惜不讲道理。臣民奉献了一切之后,靠什么活着?再比方说,在七十年代,人们说,大公无私就是崇高之所在。为公前进一步死,强过了为私后退半步生。这是不讲道理的:我们都死了,谁来干活呢?在煽情的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的虚伪无所不在;因为照那些高调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高调加虚伪才能构成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从历史上我们知道,宋明理学是一种高调。理学越兴盛,人也越虚伪。从亲身经历中我们知道,七十年代的调门最高。知青为了上大学、回城,什么事都干出来了。有种虚伪是不该受谴责的,因为这是为了能活着。现在又有人在提倡追逐崇高,我不知道是在提倡理性,还是一味煽情。假如是后者,那就是犯了老毛病。

  与此相反,在英国倒是出现了一种一点都不煽情的伦理学。让我们先把这相反的事情说上一说——罗素先生这样评价功利主义的伦理学家:这些人的理论虽然显得卑下,但却关心同胞们的福利,所以他们本人的品格是无可挑剔的。然后再让我们反过来说——我们这里的伦理学家既然提倡相反的伦理,评价也该是相反的。他们的理论虽然崇高,但却无视多数人的利益;这种偏执还得到官方的奖励,在七十年代,高调唱得好,就能升官——他们本人的品行如何,也就不好说了。我总觉得有煽情气质的人唱高调是浪费自己的才能:应该试试去写诗——照我看,七十年代的政工干部都有诗人的气质——把营造社会伦理的工作让给那些善讲道理的人,于公于私,这都不是坏事。
我聆听一组木匠的声音
虽然他已经走了
天空阴晴了好多回
在园子里  弯着腰
恭恭敬敬洒水
我知道土地的润湿程度
简单的栅栏看上去相当牢固

我喜欢就那么站着
像风化
最好整天站着

        <浇灌 >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wen99
离线Nglouie

发帖
4241
金钱
5298
经验值
1295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5-11

  【补充一下】〔续〕
    ∮他们中的佼佼者,即将执掌共和国大位……
     习近平,1953年出生;李克强,1955年出生;薄熙来,1949年出生;汪洋,1955年出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