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版
春意盎然
水墨江南
紫色梦幻
绿之印象
绿意盎然
蓝色天空
黑色旋风
沉痛送别台山同
凤凰花又开
台山培英新校区
热烈祝贺台山培
UID:35
萝卜认为这不仅仅是两代代移民之间的认识差异,其实在大陆这两代人同样存在差异,因此很想听听作为第一代移民的同学在这方面的看法~
UID:18
发扬节俭是中国人的美德,尤其是老人家,他们很会精打细算,居安思危。叫他们“由俭入奢”恐怕很难改变他们的本性。他们之所以节俭,是因为他们知道除了赚钱艰辛外,还得养家,供孩子读书,帮他们成家立业等等,不节俭不行,又因为他们年纪大了,钱花了很难再去做工找到。去酒楼吃饭打包回家,那是他们都明白“须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年轻人就不同,他们大都没有经历过劳动的艰辛和生计的艰难,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学有家长接送,他们可以把吃不完的饭菜随意倒掉,把不时髦的衣服冷落在一旁,他们以为这就能显示自己富有,这样叫做洒脱。他们还未赚到钱就很会享受,什么都讲排场,讲时尚,自恃自己年轻钱用了可以再赚回,甚至使用未来钱。他们不会理财,无忧无愁,看到父母从酒楼拿些菜尾回家就说他们小气,他们哪里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呀!
为了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我们不能忘掉节俭这一美德。哪怕是一角钱、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学会惜福、知足、勤俭。
UID:484
玟瑰姐姐万岁!你跟我姥姥说的一样,要说美德,她可是集中国人所有的美德.姐就不行了,买一对鞋二,三百元眼都不眨一下,可姥姥一张纸巾还扯开两半用.我站在姥姥一边,但又不敢跟姐顶嘴,中国传统小孩要听大人话,荧火虫好难做呀!
UID:565
玫瑰花,你是不老也不嫩,两头不到岸啊,我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性,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不能雷同老一辈的轨迹,年轻人所处的年代不同,成长环境也有差异,家长一味向其以猛药灌输节俭美德,这可能是极为传统的乏味说教,年轻人一般不以然,虽未顶撞,但难以铭记于心,收效甚微,而且各人的家庭环境差异也不能统一为唯一的教育模式,如果家庭环境差,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到城里就学,家里都是老老实实的务农成员,供其在城读书已是百上加斤,不节俭行吗,没有物质基础啊,但如果家庭环境可以,就不要太过强调节俭,要尽能力让其子弟在学习和更高层次以求发展,这不是教其花钱的问题,不必要的花费要控制,但不能将其培养成为新一代的守财奴,我认为美国人对下一代的教育与中国的最大差别,就是努力为下一代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环境,激发其潜能,并让其从小就懂得理财与创造财富,须知财富不是节俭而来,而是创造而来,节俭只能积谷防饥,也只能永远停留在活着的层面,也就是未能懂得如何生活。美国人是享乐主义,先使未来钱,但美国底层人的贫穷程度仍比中国好。
我们应该思索一下强国富民的新的教育模式,不能一味地只知节俭啊,那也太老土了。
[此帖子已被 花心萝卜 在 2006-5-23 9:24:48 编辑过]
玫瑰妹妹快别这么说,萝卜常常为此挨骂~“唔嗅米气”~老人家说:未穷先穷,终须不穷;未富先富,终须不富!
哎呀,萝卜不幸就是未富先富呀~
请看看下述理财观,萝卜觉得还是值得我辈参考的~
没有理财的意识之前,始终觉得自己的钱是不够用的,连用都不够,更不值得一理;可奇怪的是,一旦有了理财的意识,虽然收入没有变,却觉得有钱可理了。数目虽然不多,但在合理支配有限的数目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乐趣。也许,管钱就像管人,钱多的人就是大部门的经理,钱少的是小组的组长;多少虽然有区别,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想让这些人,或者这些钱发挥最大的效果。
因此,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学会了怎样管钱,和怎样管人,他就比较容易成功。管钱需要理财,而管人,是在成为部门主管、经理之前,实际上是管理自己,也可以说是理才吧,理财无非是象大家说的那样,开源节流。
开讲有话~会花才会赚嘛!
[此帖子已被 花心萝卜 在 2006-5-23 15:04:17 编辑过]
花心萝卜所述的理财观有趣,重要的是理财意识,穷不可怕,怕是穷了志气,穷了理想,那只能穷穷复穷穷,穷穷何时尽,也只有穷的原因,为了自我解嘲解脱,才冒出了所谓节俭美德!不单是穷,而且穷酸了!
许多人家里仍有门神灶菩萨吧,请看灶菩萨如何写:“有德能司火,无私可达天”,再看土地神:“土能生白玉,地可出黄金”,乐观主义,现实!但如果永难脱贫,相信以上对子应改写成:“三日一餐煮,四时无味香”,“土能生白蚁,地可出黄泥”。
[此帖子已被 四眼光头佬 在 2006-5-24 16:44:08 编辑过]
“三日一餐煮,四时无味香”,“土能生白蚁,地可出黄泥”。
死咯!!剩返铜钱生绿癣。。。。。。毛眼睇咯!